6 列宁选集第一卷 论为依据”:“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见本卷第 273一274页)。同时,他驳斥了修正主义者把坚持马克思主义说成 是教条主义的无理攻击,强调必须创造性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列宁 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在 各国的具体应用是各不相同的,这个理论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 基础,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原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 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1900年1月列宁流放归来,立即为创办党的机关报、实现他 的建党计划而积极活动。经列宁近一年的多方努力,第一张全俄马 克思主义的秘密报纸《火星报》终于面世。《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 一文是列宁为《火星报》创刊号撰写的社论。文中再次阐明了党的 任务,并在总结了俄国社会民主运动的历史教训后指出,俄国社会 民主工党必须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 中去,组织一个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 《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一书全面论述了建立新 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这是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 大贡献。列宁在书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对于党的建设和 工人运动的重要意义,指出作为国际机会主义变种的俄国经济派 贬低社会主义意识的作用,贬低党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作用。列宁 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分析了工人运动 中自发性和自觉性的相互关系,批判经济派崇拜自发性的错误,指 出社会主义学说是由革命的社会主义思想家创立的,工人阶级单 靠自己的力量只能产生出工联主义意识,工人的社会民主主义意 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同资产阶级思想体 系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列宁阐述了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经济形式 和政治形式的相互关系,指出社会民主党领导工人阶级斗争不能
论 为 依 据 ” ; “ 没 有 革 命 理 论 , 就 不 会 有 坚 强 的 社 会 党 ” ( 见 本 卷 第 2 7 3 — 2 7 4 页 ) 。 同 时 , 他 驳 斥 了 修 正 主 义 者 把 坚 持 马 克 思 主 义 说 成 是 教 条 主 义 的 无 理 攻 击 , 强 调 必 须 创 造 性 地 对 待 马 克 思 主 义 。 列 宁 指 出 , 马 克 思 的 理 论 所 提 供 的 只 是 一 般 的 指 导 原 理 , 而 这 些 原 理 在 各 国 的 具 体 应 用 是 各 不 相 同 的 , 这 个 理 论 只 是 给 一 种 科 学 奠 定 了 基 础 ,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如 果 不 原 落 后 于 实 际 生 活 , 就 应 当 在 各 方 面 把 这 门 科 学 推 向 前 进 。 1 9 0 0 年 1 月 列 宁 流 放 归 来 , 立 即 为 创 办 党 的 机 关 报 、 实 现 他 的 建 党 计 划 而 积 极 活 动 。 经 列 宁 近 一 年 的 多 方 努 力 , 第 一 张 全 俄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秘 密 报 纸 《 火 星 报 》 终 于 面 世 。 《 我 们 运 动 的 迫 切 任 务 》 一 文 是 列 宁 为 《 火 星 报 》 创 刊 号 撰 写 的 社 论 。 文 中 再 次 阐 明 了 党 的 任 务 , 并 在 总 结 了 俄 国 社 会 民 主 运 动 的 历 史 教 训 后 指 出 , 俄 国 社 会 民 主 工 党 必 须 把 社 会 主 义 思 想 和 政 治 自 觉 性 灌 输 到 无 产 阶 级 群 众 中 去 , 组 织 一 个 同 自 发 工 人 运 动 有 紧 密 联 系 的 革 命 政 党 。 《 怎 么 办 ? ( 我 们 运 动 中 的 迫 切 问 题 ) 》 一 书 全 面 论 述 了 建 立 新 型 无 产 阶 级 政 党 的 思 想 。 这 是 列 宁 对 无 产 阶 级 政 党 建 设 理 论 的 重 大 贡 献 。 列 宁 在 书 中 阐 明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革 命 理 论 对 于 党 的 建 设 和 工 人 运 动 的 重 要 意 义 , 指 出 作 为 国 际 机 会 主 义 变 种 的 俄 国 经 济 派 贬 低 社 会 主 义 意 识 的 作 用 , 贬 低 党 在 工 人 运 动 中 的 领 导 作 用 。 列 宁 强 调 没 有 革 命 的 理 论 , 就 不 会 有 革 命 的 运 动 。 列 宁 分 析 了 工 人 运 动 中 自 发 性 和 自 觉 性 的 相 互 关 系 , 批 判 经 济 派 崇 拜 自 发 性 的 错 误 , 指 出 社 会 主 义 学 说 是 由 革 命 的 社 会 主 义 思 想 家 创 立 的 , 工 人 阶 级 单 靠 自 己 的 力 量 只 能 产 生 出 工 联 主 义 意 识 , 工 人 的 社 会 民 主 主 义 意 识 只 能 从 外 面 灌 输 进 去 。 而 要 做 到 这 一 点 , 必 须 同 资 产 阶 级 思 想 体 系 进 行 不 调 和 的 斗 争 。 列 宁 阐 述 了 无 产 阶 级 阶 级 斗 争 的 经 济 形 式 和 政 治 形 式 的 相 互 关 系 , 指 出 社 会 民 主 党 领 导 工 人 阶 级 斗 争 不 能 6 列 宁 选 集 第 一 卷
说 明 7 局限于经济斗争,而应通过对专制制度的全面揭露来提高工人阶 级的政治觉悟,使争取改良的局部斗争服从于争取自由和争取社 会主义的整个革命斗争。列宁还阐述了关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的革命联盟的思想,指出工人阶级应 该领导一般民主运动,但工人阶级政党只有把反封建的民主斗争 同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斗争结合起来,才能成为革命力量的 先锋队。列宁论证了建立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要性,指 出俄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秘密的、精干的、坚强的革命家组织,这 样才能结束革命队伍中思想上的分歧和组织上的混乱。 在筹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党内就纲领 草案中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民族问题是讨论较多的问题之一。 《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一文对俄国社会民主党的民族纲领作了 论述。列宁指出,社会民主党人无条件地承认各民族争取民族自决 的自由的斗争,但这并不意味必须支持任何民族自决的要求,应当 使民族自决的要求完全服从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关于党 的民族纲领和政策问题,列宁在本版选集第2卷所收的《关于民族 问题的批评意见》和《论民族自决权》等著作中作了更为详尽的阐 述。 1903年7一8另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统一的纲领和章程,建立了中央机关。在这次会上,机 会主义派处于少数派(即孟什维克)地位,而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 主义者(即布尔什维克)占了优势。这次大会后布尔什维克同孟什 维克在组织问题上继续进行激烈的斗争。孟什维克的分裂和破坏 活动造成了党内的严重危机。《进一步,退两步(我们党内的危机)》 对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分歧演变过程、派别形成的原因和会后斗 争的发展情况作了详尽的分析,阐明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
局 限 于 经 济 斗 争 , 而 应 通 过 对 专 制 制 度 的 全 面 揭 露 来 提 高 工 人 阶 级 的 政 治 觉 悟 , 使 争 取 改 良 的 局 部 斗 争 服 从 于 争 取 自 由 和 争 取 社 会 主 义 的 整 个 革 命 斗 争 。 列 宁 还 阐 述 了 关 于 无 产 阶 级 在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中 的 领 导 权 和 工 农 的 革 命 联 盟 的 思 想 , 指 出 工 人 阶 级 应 该 领 导 一 般 民 主 运 动 , 但 工 人 阶 级 政 党 只 有 把 反 封 建 的 民 主 斗 争 同 反 对 资 本 主 义 的 社 会 主 义 斗 争 结 合 起 来 , 才 能 成 为 革 命 力 量 的 先 锋 队 。 列 宁 论 证 了 建 立 集 中 统 一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政 党 的 必 要 性 , 指 出 俄 国 的 当 务 之 急 是 建 立 秘 密 的 、 精 干 的 、 坚 强 的 革 命 家 组 织 , 这 样 才 能 结 束 革 命 队 伍 中 思 想 上 的 分 歧 和 组 织 上 的 混 乱 。 在 筹 备 俄 国 社 会 民 主 工 党 第 二 次 代 表 大 会 期 间 , 党 内 就 纲 领 草 案 中 的 各 种 问 题 展 开 讨 论 , 民 族 问 题 是 讨 论 较 多 的 问 题 之 一 。 《 我 们 纲 领 中 的 民 族 问 题 》 一 文 对 俄 国 社 会 民 主 党 的 民 族 纲 领 作 了 论 述 。 列 宁 指 出 , 社 会 民 主 党 人 无 条 件 地 承 认 各 民 族 争 取 民 族 自 决 的 自 由 的 斗 争 , 但 这 并 不 意 味 必 须 支 持 任 何 民 族 自 决 的 要 求 , 应 当 使 民 族 自 决 的 要 求 完 全 服 从 于 无 产 阶 级 阶 级 斗 争 的 利 益 。 关 于 党 的 民 族 纲 领 和 政 策 问 题 , 列 宁 在 本 版 选 集 第 2 卷 所 收 的 《 关 于 民 族 问 题 的 批 评 意 见 》 和 《 论 民 族 自 决 权 》 等 著 作 中 作 了 更 为 详 尽 的 阐 述 。 1 9 0 3 年 7 — 8 另 召 开 了 俄 国 社 会 民 主 工 党 第 二 次 代 表 大 会 。 大 会 通 过 了 统 一 的 纲 领 和 章 程 , 建 立 了 中 央 机 关 。 在 这 次 会 上 , 机 会 主 义 派 处 于 少 数 派 ( 即 孟 什 维 克 ) 地 位 , 而 以 列 宁 为 首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 即 布 尔 什 维 克 ) 占 了 优 势 。 这 次 大 会 后 布 尔 什 维 克 同 孟 什 维 克 在 组 织 问 题 上 继 续 进 行 激 烈 的 斗 争 。 孟 什 维 克 的 分 裂 和 破 坏 活 动 造 成 了 党 内 的 严 重 危 机 。 《 进 一 步 , 退 两 步 ( 我 们 党 内 的 危 机 ) 》 对 第 二 次 代 表 大 会 上 的 分 歧 演 变 过 程 、 派 别 形 成 的 原 因 和 会 后 斗 争 的 发 展 情 况 作 了 详 尽 的 分 析 , 阐 明 了 布 尔 什 维 克 和 孟 什 维 克 两 说 明 7
8 列宁选集第 一卷 派形成的政治意义,指出这是社会民主党划分为革命派和机会主 义派的直接的和必然的继续。本卷选收了这部书(原书由序言、附 录和18节构成)的3节。第九节详细分析了这次会上关于党章第 一条条文的争论。这场争论集中到一点,就是根据什么组织原则来 建设党。布尔什维克主张建立一个集中的、组织严密的、纪律严格 的党,而孟什维克要建立的是一个组织涣散、没有定形、成分复杂 的党。列宁在第十七节中剖析了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的根本特 征及其思想根源,批判了孟什维克鼓吹的无政府主义的自治制,论 证了组织统一对于保证党内团结、保证党的工作集中化的重要性。 第十八节从哲学的高度总结了在党代表大会上和大会以后党内斗 争曲折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党内机会主义派在会后暂时占优势,但 列宁深信,革命的社会民主党的原则、无产阶级的组织和党的纪律 必定获得完全的胜利。列宁还着重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 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见本卷第526页) 1904年1月开始的日俄战争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而沙皇军队在战争中的惨败又使沙皇专制制度受到极其严重的打 击。1905年终于爆发了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革命运 动蓬勃发展时期,科学地分析政治形势,准确地估量阶级力量对 比,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至关重要。1905年 4一5月间由布尔什维克倡议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 表大会和同时由孟什维克召开的党的工作者第一次全俄代表会 议,分别制定了各自的策略。列宁在这两个会议结束后不久写成的 《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书,从理论上阐明了布 尔什维克在第一次俄国革命中的战略和策略,批判了孟什维克的 策略。列宁指明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点,论述了无产阶级 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和农民的联盟、争取民主共和制
派 形 成 的 政 治 意 义 , 指 出 这 是 社 会 民 主 党 划 分 为 革 命 派 和 机 会 主 义 派 的 直 接 的 和 必 然 的 继 续 。 本 卷 选 收 了 这 部 书 ( 原 书 由 序 言 、 附 录 和 1 8 节 构 成 ) 的 3 节 。 第 九 节 详 细 分 析 了 这 次 会 上 关 于 党 章 第 一 条 条 文 的 争 论 。 这 场 争 论 集 中 到 一 点 , 就 是 根 据 什 么 组 织 原 则 来 建 设 党 。 布 尔 什 维 克 主 张 建 立 一 个 集 中 的 、 组 织 严 密 的 、 纪 律 严 格 的 党 , 而 孟 什 维 克 要 建 立 的 是 一 个 组 织 涣 散 、 没 有 定 形 、 成 分 复 杂 的 党 。 列 宁 在 第 十 七 节 中 剖 析 了 组 织 问 题 上 的 机 会 主 义 的 根 本 特 征 及 其 思 想 根 源 , 批 判 了 孟 什 维 克 鼓 吹 的 无 政 府 主 义 的 自 治 制 , 论 证 了 组 织 统 一 对 于 保 证 党 内 团 结 、 保 证 党 的 工 作 集 中 化 的 重 要 性 。 第 十 八 节 从 哲 学 的 高 度 总 结 了 在 党 代 表 大 会 上 和 大 会 以 后 党 内 斗 争 曲 折 的 辩 证 的 发 展 过 程 。 党 内 机 会 主 义 派 在 会 后 暂 时 占 优 势 , 但 列 宁 深 信 , 革 命 的 社 会 民 主 党 的 原 则 、 无 产 阶 级 的 组 织 和 党 的 纪 律 必 定 获 得 完 全 的 胜 利 。 列 宁 还 着 重 强 调 指 出 : “ 无 产 阶 级 在 争 取 政 权 的 斗 争 中 , 除 了 组 织 , 没 有 别 的 武 器 。 ” ( 见 本 卷 第 5 2 6 页 ) 1 9 0 4 年 1 月 开 始 的 日 俄 战 争 给 俄 国 人 民 带 来 了 深 重 的 灾 难 , 而 沙 皇 军 队 在 战 争 中 的 惨 败 又 使 沙 皇 专 制 制 度 受 到 极 其 严 重 的 打 击 。 1 9 0 5 年 终 于 爆 发 了 俄 国 第 一 次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 在 革 命 运 动 蓬 勃 发 展 时 期 , 科 学 地 分 析 政 治 形 势 , 准 确 地 估 量 阶 级 力 量 对 比 , 制 定 正 确 的 斗 争 策 略 , 对 于 无 产 阶 级 政 党 至 关 重 要 。 1 9 0 5 年 4 — 5 月 间 由 布 尔 什 维 克 倡 议 召 开 的 俄 国 社 会 民 主 工 党 第 三 次 代 表 大 会 和 同 时 由 孟 什 维 克 召 开 的 党 的 工 作 者 第 一 次 全 俄 代 表 会 议 , 分 别 制 定 了 各 自 的 策 略 。 列 宁 在 这 两 个 会 议 结 束 后 不 久 写 成 的 《 社 会 民 主 党 在 民 主 革 命 中 的 两 种 策 略 》 一 书 , 从 理 论 上 阐 明 了 布 尔 什 维 克 在 第 一 次 俄 国 革 命 中 的 战 略 和 策 略 , 批 判 了 孟 什 维 克 的 策 略 。 列 宁 指 明 了 俄 国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的 特 点 , 论 述 了 无 产 阶 级 在 民 主 革 命 中 的 领 导 权 、 无 产 阶 级 和 农 民 的 联 盟 、 争 取 民 主 共 和 制 8 列 宁 选 集 第 一 卷
说 明 9 的途径和方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等问题。 列宁指出,俄国资产阶级由于所处的阶级地位必然害怕这场革命, 思想动摇,力图同沙皇政府妥协,只有在俄国无产阶级这一先进 的、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领导下,这场革命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 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越彻底,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才越有保证,因 此无产阶级应该而且能够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列宁指出,农民 能够全心全意地最彻底地拥护民主革命,它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 同盟者,无产阶级只有同农民结成联盟,才能夺取民主革命的胜 利。列宁批判了孟什维克反对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夺取政权 和参加临时政府的观点,指出,举行人民武装起义是推翻沙皇制度 和建立民主共和制的最重要的手段,组织武装起义的问题己经提 上日程,必须武装无产阶级和准备领导起义。列宁认为,民主革命 胜利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社会民主党可 以而且必须参加实行这种专政的临时政府,但要始终保持自己的 阶级独立性。列宁在书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断革命的思想, 指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革命阶 段,无产阶级在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后,应不失时机地向社会主义 革命过渡。 在1905年革命中农民运动日趋高涨。如何评价和指导农民运 动,成了十分紧迫的问题。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对农民的态度》、《小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等著作中进一步阐释了 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有关决议,揭露了社会革命党人对农民运 动的性质和意义的歪曲。列宁指出,农民运动追求土地和自由,它 是民主革命的必然伴侣,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全力支持农民起义,直 至没收土地,帮助农民推翻官吏和地主的政权。社会革命党人从民 粹派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农民运动是社会主义
的 途 径 和 方 法 、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同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的 关 系 等 问 题 。 列 宁 指 出 , 俄 国 资 产 阶 级 由 于 所 处 的 阶 级 地 位 必 然 害 怕 这 场 革 命 , 思 想 动 摇 , 力 图 同 沙 皇 政 府 妥 协 , 只 有 在 俄 国 无 产 阶 级 这 一 先 进 的 、 唯 一 彻 底 革 命 的 阶 级 领 导 下 , 这 场 革 命 才 能 取 得 彻 底 的 胜 利 。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进 行 得 越 彻 底 , 争 取 社 会 主 义 的 斗 争 才 越 有 保 证 , 因 此 无 产 阶 级 应 该 而 且 能 够 掌 握 民 主 革 命 的 领 导 权 。 列 宁 指 出 , 农 民 能 够 全 心 全 意 地 最 彻 底 地 拥 护 民 主 革 命 , 它 是 无 产 阶 级 的 可 靠 的 同 盟 者 , 无 产 阶 级 只 有 同 农 民 结 成 联 盟 , 才 能 夺 取 民 主 革 命 的 胜 利 。 列 宁 批 判 了 孟 什 维 克 反 对 社 会 民 主 党 在 民 主 革 命 中 夺 取 政 权 和 参 加 临 时 政 府 的 观 点 , 指 出 , 举 行 人 民 武 装 起 义 是 推 翻 沙 皇 制 度 和 建 立 民 主 共 和 制 的 最 重 要 的 手 段 , 组 织 武 装 起 义 的 问 题 已 经 提 上 日 程 , 必 须 武 装 无 产 阶 级 和 准 备 领 导 起 义 。 列 宁 认 为 , 民 主 革 命 胜 利 后 , 必 须 建 立 无 产 阶 级 和 农 民 的 革 命 民 主 专 政 。 社 会 民 主 党 可 以 而 且 必 须 参 加 实 行 这 种 专 政 的 临 时 政 府 , 但 要 始 终 保 持 自 己 的 阶 级 独 立 性 。 列 宁 在 书 中 发 展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关 于 不 断 革 命 的 思 想 , 指 出 民 主 革 命 和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是 既 有 联 系 又 有 区 别 的 两 个 革 命 阶 段 , 无 产 阶 级 在 取 得 民 主 革 命 的 胜 利 后 , 应 不 失 时 机 地 向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过 渡 。 在 1 9 0 5 年 革 命 中 农 民 运 动 日 趋 高 涨 。 如 何 评 价 和 指 导 农 民 运 动 , 成 了 十 分 紧 迫 的 问 题 。 列 宁 在 《 社 会 民 主 党 对 农 民 的 态 度 》 、 《 小 资 产 阶 级 社 会 主 义 和 无 产 阶 级 社 会 主 义 》 等 著 作 中 进 一 步 阐 释 了 党 的 第 三 次 代 表 大 会 的 有 关 决 议 , 揭 露 了 社 会 革 命 党 人 对 农 民 运 动 的 性 质 和 意 义 的 歪 曲 。 列 宁 指 出 , 农 民 运 动 追 求 土 地 和 自 由 , 它 是 民 主 革 命 的 必 然 伴 侣 , 无 产 阶 级 政 党 必 须 全 力 支 持 农 民 起 义 , 直 至 没 收 土 地 , 帮 助 农 民 推 翻 官 吏 和 地 主 的 政 权 。 社 会 革 命 党 人 从 民 粹 派 小 资 产 阶 级 社 会 主 义 的 观 点 出 发 , 认 为 农 民 运 动 是 社 会 主 义 说 明 9
10 列宁选集第 一卷 运动:而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农民运动恰恰不是社会主义运动, 而是民主主义运动,因为农民运动的完全胜利只会加速和加强资 本主义的发展。列宁认为,必须把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和 农民反对农奴制的斗争联结起来,但决不能混淆这两种性质不同 的斗争。 十月全俄政治罢工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为了加强党对 迅猛发展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列宁立即回国,直接主持布尔什维克 中央的工作。他写了《论党的改组》等10多篇文章,连续发表在布 尔什维克合法机关报《新生活报》上。本卷所收的《党的组织和党的 出版物》、《军队和革命》、《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就是其 中的3篇。列宁在这些文章中分析十月全俄政治罢工后的革命形 势和各种社会力量的政治动向,阐明俄国无产阶级新的斗争任务, 提出根据形势要求改组党的组织及各方面工作的方针。列宁指出, 俄国的陆海军士兵己经觉醒,应当让军队同武装的人民结合起来, 只有全民武装才能彻底打倒反动势力: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必 须保持政治上的独立性,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鲜明的党性。 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列宁分析了当时党的报 刊宣传状况,提出了党的出版物的原则,论述了党的文字宣传工作 在党的整个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不同于党的其他工作的特 点,阐明了党的宣传机构同党的关系、为党的出版物撰稿的党员作 者和党的同情者同党的关系。列宁精辟地分析了写作活动的特点, 指出“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 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最不能搞机械划 一,强求一律,少数服从多数,最来不得公式主义(见本卷第664 页)。同时,他又着重批判了那种打着“思想创作绝对自由”的旗号, 企图摆脱党的领导的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这篇文章对于
运 动 ; 而 在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看 来 , 农 民 运 动 恰 恰 不 是 社 会 主 义 运 动 , 而 是 民 主 主 义 运 动 , 因 为 农 民 运 动 的 完 全 胜 利 只 会 加 速 和 加 强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 列 宁 认 为 , 必 须 把 无 产 阶 级 反 对 资 本 主 义 的 斗 争 和 农 民 反 对 农 奴 制 的 斗 争 联 结 起 来 , 但 决 不 能 混 淆 这 两 种 性 质 不 同 的 斗 争 。 十 月 全 俄 政 治 罢 工 预 示 着 革 命 风 暴 即 将 来 临 。 为 了 加 强 党 对 迅 猛 发 展 的 革 命 运 动 的 领 导 , 列 宁 立 即 回 国 , 直 接 主 持 布 尔 什 维 克 中 央 的 工 作 。 他 写 了 《 论 党 的 改 组 》 等 1 0 多 篇 文 章 , 连 续 发 表 在 布 尔 什 维 克 合 法 机 关 报 《 新 生 活 报 》 上 。 本 卷 所 收 的 《 党 的 组 织 和 党 的 出 版 物 》 、 《 军 队 和 革 命 》 、 《 社 会 主 义 政 党 和 非 党 的 革 命 性 》 就 是 其 中 的 3 篇 。 列 宁 在 这 些 文 章 中 分 析 十 月 全 俄 政 治 罢 工 后 的 革 命 形 势 和 各 种 社 会 力 量 的 政 治 动 向 , 阐 明 俄 国 无 产 阶 级 新 的 斗 争 任 务 , 提 出 根 据 形 势 要 求 改 组 党 的 组 织 及 各 方 面 工 作 的 方 针 。 列 宁 指 出 , 俄 国 的 陆 海 军 士 兵 已 经 觉 醒 , 应 当 让 军 队 同 武 装 的 人 民 结 合 起 来 , 只 有 全 民 武 装 才 能 彻 底 打 倒 反 动 势 力 ; 无 产 阶 级 在 民 主 革 命 中 必 须 保 持 政 治 上 的 独 立 性 , 无 产 阶 级 政 党 必 须 坚 持 鲜 明 的 党 性 。 在 《 党 的 组 织 和 党 的 出 版 物 》 一 文 中 , 列 宁 分 析 了 当 时 党 的 报 刊 宣 传 状 况 , 提 出 了 党 的 出 版 物 的 原 则 , 论 述 了 党 的 文 字 宣 传 工 作 在 党 的 整 个 工 作 中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以 及 它 不 同 于 党 的 其 他 工 作 的 特 点 , 阐 明 了 党 的 宣 传 机 构 同 党 的 关 系 、 为 党 的 出 版 物 撰 稿 的 党 员 作 者 和 党 的 同 情 者 同 党 的 关 系 。 列 宁 精 辟 地 分 析 了 写 作 活 动 的 特 点 , 指 出 “ 在 这 个 事 业 中 , 绝 对 必 须 保 证 有 个 人 创 造 性 和 个 人 爱 好 的 广 阔 天 地 , 有 思 想 和 幻 想 、 形 式 和 内 容 的 广 阔 天 地 ” , 最 不 能 搞 机 械 划 一 , 强 求 一 律 , 少 数 服 从 多 数 , 最 来 不 得 公 式 主 义 ( 见 本 卷 第 6 6 4 页 ) 。 同 时 , 他 又 着 重 批 判 了 那 种 打 着 “ 思 想 创 作 绝 对 自 由 ” 的 旗 号 , 企 图 摆 脱 党 的 领 导 的 无 政 府 主 义 和 个 人 主 义 倾 向 。 这 篇 文 章 对 于 1 0 列 宁 选 集 第 一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