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6年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山势逶y的五岭山,还是气势磅b的乌蒙 山;无论是泥ning草地,还是悬ya峭壁;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饥饿干渴….红军将士都 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到底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B.“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一一我一—”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 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枣核》选自《美国点滴》(《萧乾选集》第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万籁俱寂的深夜,鸟儿不再歌唱,蝴蝶不再翩飞,人们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B.尽快摆脱病魔的折磨,是这个风烛残年的女孩最向往的事。 C.面对西方国家的不断施压,伊朗政府据理力争,强调其拥有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力。 D.网上的信息可以说包罗万象,既让人大开眼界,又令人眼花缭乱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⑤题4分) ①木受绳则直, 非志无以成学。 ③ 死而后已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 ⑤古代诗词中,诗人们表达爱国之情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或直抒胸臆,如陆游《十一月 四日风雨大作》中的“ 表明自己不以己为念,一心为国守边 的志向;或委婉抒怀,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用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令人唏嘘不 5.语言运用。(6分) (1)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分)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 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 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 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 化中得到提高。 (1)第②句修改意见 (2)第③句修改意见 (2)请根据上下文的语意,仿照画线句子,填写出两个句子,并与上文构成排比句。(2分) 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
江苏省 2016 年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山势逶 yí的五岭山,还是气势磅 bó的乌蒙 山;无论是泥 nìng 草地,还是悬 yá峭壁;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饥饿干渴……红军将士都 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到底。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 ....一项是(2 分) ( ) A.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B.“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C.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 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枣核》选自《美国点滴》(《萧乾选集》第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A.万籁俱寂 ....的深夜,鸟儿不再歌唱,蝴蝶不再翩飞,人们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B. 尽快摆脱病魔的折磨,是这个风烛残年 ....的女孩最向往的事。 C.面对西方国家的不断施压,伊朗政府据理力争 ....,强调其拥有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力。 D.网上的信息可以说包罗万象 ....,既让人大开眼界,又令人眼花缭乱。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④每题 1 分,⑤题 4 分) ①木受绳则直, 。 ② ,非志无以成学。 ③ ,死而后已。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 。 ⑤古代诗词中,诗人们表达爱国之情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或直抒胸臆,如陆游《十一月 四日风雨大作》中的“ , ”表明自己不以己为念,一心为国守边 的志向;或委婉抒怀,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运 用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 5.语言运用。(6 分) (1)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 分)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 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 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 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 化中得到提高。 (1)第②句修改意见: (2)第③句修改意见: (2)请根据上下文的语意,仿照画线句子,填写出两个句子,并与上文构成排比句。(2 分)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 ,
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有些汉语方言已趋于萎缩和衰亡 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2008年10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 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 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 说:“对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2)为弘扬长征精神,班级准备开展以“庆国庆,爱中华”为主题的晚会,由你担任主持 人,现请你为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并根据所给的节目,在节目一和节目二之间设计一段生 动的串连词。(3+3=6分) 节目一:舞蹈《丝路花语》 节目二: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开场白 串连词: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杜甫的《春夜喜雨①》一诗,完成第7题。(6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②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③看红湿处④,花重⑤锦官城。 【注】①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某日春夜 降雨,因而写下春雨润泽万物的美景。②野径:田野间的小路。③晓:天刚亮的时候④红湿 处:雨水湿润的花丛。⑤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7.(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中所写之雨的时节特点和寄托的感情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请赏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潜”字的妙处。(2分) (3)颈联和尾联都写了视觉之景,但是有虚实之别。请你从虚实的角度分析这两联的表达 效果。(2分) (二)阅读《晏子辞赐驾》,完成8-11题。(14分)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①遗之辂车②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④召晏子。晏子至,公 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日:“君使臣临⑤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
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有些汉语方言已趋于萎缩和衰亡。 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2008 年 10 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 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 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 说:“对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弘扬长征精神,班级准备开展以“庆国庆,爱中华”为主题的晚会,由你担任主持 人,现请你为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并根据所给的节目,在节目一和节目二之间设计一段生 动的串连词。(3+3=6 分) 节目一: 舞蹈《丝路花语》 资*源%库节目二: 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串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 60 分) (一)阅读杜甫的《春夜喜雨①》一诗,完成第 7 题。(6 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②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③看红湿处④,花重⑤锦官城。 【注】①这首诗写于 761 年(上元二年)。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某日春夜 降雨,因而写下春雨润泽万物的美景。②野径:田野间的小路。③晓:天刚亮的时候④红湿 处:雨水湿润的花丛。⑤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7.(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中所写之雨的时节特点和寄托的感情最接近 ...的一项是(2 分)( ) 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请赏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潜”字的妙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和尾联都写了视觉之景,但是有虚实之别。请你从虚实的角度分析这两联的表达 效果。(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晏子辞赐驾》,完成 8-11 题。(14 分)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①遗之辂车②乘③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④召晏子。晏子至,公 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 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⑤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
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 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注】①梁丘据∶人名。②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③乘( sheng)古代称四为 乘④趣:同“促”,赶快。⑤临:治理,管理。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②公不说( ③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④遂让不受(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 A.今方来,吾欲辱之 B.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至之市 9.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2分) 译文: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分) 译文 11.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4题。(10分) ①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 对象,诗中“町踵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 代杜枚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 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②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 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它的光会伴生热量的 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 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③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 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 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 在LED生产中。 ④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 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 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⑤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 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
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 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注】①梁丘据:人名。②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③乘(shèng):古代称四为 乘④趣:同“促”,赶快。⑤临:治理,管理。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 ②公不说. ( ) ③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 ) ④遂.让不受(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 A.今方来,吾欲辱之. B.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至之.市 9.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2 分) 译文: (2)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 分) 译文: 11.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4 题。(10 分) ①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 对象,诗中“町畽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 代杜枚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 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②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 20 世纪 40 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 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它的光会伴生热量的 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 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③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 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 器天然结构的 LED 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 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 在 LED 生产中。 ④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 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 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⑤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 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
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千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 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⑥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 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 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 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⑦可见,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的确是针对脑 力劳动者的—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它调整了我们的生活状态,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热 情和工作的动力 ⑦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 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 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干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 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 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 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徒,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 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⑧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 “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 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 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鹤也如是.… 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 1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 不如萤火虫。 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用以制作LED覆盖层,这种设计在应用中将起到 节能的作用 C.人们选择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将其运用于癌细胞检测、玉米新品系的培育和 水质检测 D.引进萤火虫的做法不合乎自然规律,因为长途迁徙影响其正常繁殖,异地放飞又改变其 栖息环境。 13.为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请简述。(4分) 14.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目前”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10分) 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白龙 ①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偷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 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 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 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
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 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⑥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 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 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 60 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 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⑦可见,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 的确是针对脑 力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它调整了我们的生活状态,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热 情和工作的动力。 ⑦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 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 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 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 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 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徒,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 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⑧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 “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 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 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鹤也如是…… 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 年第 13 期) 12.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 不如萤火虫。 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用以制作 LED 覆盖层,这种设计在应用中将起到 节能的作用。 C.人们选择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将其运用于癌细胞检测、玉米新品系的培育和 水质检测。 D.引进萤火虫的做法不合乎自然规律,因为长途迁徙影响其正常繁殖,异地放飞又改变其 栖息环境。 13.为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请简述。(4 分) 资*源%库 14.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目前”为什么不能删去?(3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17 题。(10 分) 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白龙 m①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一 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 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 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
旦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 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②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 灵性蒙尘。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 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 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 的真义。 ③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 力。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 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 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解救,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岀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 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④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 界。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 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品营造的精神 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干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 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 ⑤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 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 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23日) 15.下列对文章中“刷新”一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升华,达到内心丰富。 B.是学会与自己相处,在智识训练中重新发现自己,使精神日益丰富的过程。 C.是对庸常生活的解救,对永恒之物的凝望和思索,能促进精神人格的养成 D.能见识到另一个世界: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和经典所营造的精神空间。 16.文章说:“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每日”强调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 解。(3分) 7.请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4分) 文章开篇指出了阅读对于精神刷新的意义;接着从 和 两个角度,具 体阐述阅读对于养成 、完善 的积极作用:最后强调只有持之以恒地“刷 新”,才能成为心灵丰富、心智成熟的人 (五)阅读余显斌的《友情不应两败俱伤》一文,完成1822题。(20分) ①十五岁时,正读初三,我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班长。那种感觉,只有三个字:爽歪歪。 ②当上班长,得发表任职感言 ③我站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说,这一刻,我很幸福,我发誓,我会带着全班,夺得全 校的文明班级称号。我的话,贏得了一片掌声 ④可是,铁姐们儿朱芷却没鼓掌,假装睡着了。 ⑤下课,张逸跑到我跟前白着眼道:“班头,那样的狗屁死党,踹了。”当时,张逸是副 班长,所以,我们俩志向道合
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 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②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 灵性蒙尘。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 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 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 的真义。 ③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 力。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 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 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解救,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 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④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 界。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 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品营造的精神 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 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 ⑤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 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 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 年 4 月 23 日) 15.下列对文章中“刷新”一词的理解,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升华,达到内心丰富。 B.是学会与自己相处,在智识训练中重新发现自己,使精神日益丰富的过程。 C.是对庸常生活的解救,对永恒之物的凝望和思索,能促进精神人格的养成。 D.能见识到另一个世界: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和经典所营造的精神空间。 16.文章说:“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每日”强调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 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4 分) 文章开篇指出了阅读对于精神刷新的意义;接着从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角度,具 体阐述阅读对于养成_________、完善_________的积极作用;最后强调只有持之以恒地“刷 新”,才能成为心灵丰富、心智成熟的人。 (五)阅读余显斌的《友情不应两败俱伤》一文,完成 18—22 题。(20 分) ①十五岁时,正读初三,我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班长。那种感觉,只有三个字:爽歪歪。 ②当上班长,得发表任职感言。 ③我站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说,这一刻,我很幸福,我发誓,我会带着全班,夺得全 校的文明班级称号。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 ④可是,铁姐们儿朱芷却没鼓掌,假装睡着了。 ⑤下课,张逸跑到我跟前白着眼道:“班头,那样的狗屁死党,踹了。”当时,张逸是副 班长,所以,我们俩志向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