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 目前已从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 发现并分离到多种支持N元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完整性的神经营养性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源性神经营养性因子(BD-NF)、神经营养性因 子3(NT-3)、神经营养性因子4/5(NT-4/5)等。 作用机制: 神经营养性因子→N末梢的特异受体(TrKA TrKB、TKC受体)→N末梢摄入轴浆运输(逆流方 式)→胞体→亠促进N元生长发育
⑵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 目前已从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 发现并分离到多种支持N元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完整性的神经营养性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 源性神经营养性因子(BD-NF)、神经营养性因 子3(NT-3)、神经营养性因子4/5(NT-4/5)等。 作用机制: 神经营养性因子→N末梢的特异受体(TrKA、 TrKB、TrKC受体)→N末梢摄入→轴浆运输(逆流方 式)→胞体→促进N元生长发育
二)神经胶质细胞 1.分类: (1)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2)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 质细胞。 2基本功能 (x)支持作用 (2)修复和再生作用 (3)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4)绝缘和屏障作用 (5)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6)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二)神经胶质细胞 1. 分类: ⑴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⑵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 质细胞。 2.基本功能: ⑴支持作用 ⑵修复和再生作用 ⑶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⑷绝缘和屏障作用 ⑸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⑹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轴突轴突突触 兴奋传递的方式 )化学突触传递 神经元 1突触的结构: 轴突-树突突触 细胞体 轴突胞体突触 (1)分类: 轴-胞突触、轴-树突触、 轴-轴突触、树-树突触。 树突 (2)功能结构 轴突 ①突触前膜: Ca ions 递质、受体 ②突触间隙: 穴触泡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受体、离子通道
二、兴奋传递的方式 (一)化学突触传递 1.突触的结构: ⑴分类: ⑵功能结构: ①突触前膜: 递质、受体 ②突触间隙: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受体、离子通道 轴-胞突触、轴-树突触、 轴-轴突触、树-树突触
2化学突触传递过程 1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 Na ions 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 AChaT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高子通道开放 周电位 阖电位 Na(在)欧+1「C(在K 局部超极化 静息电位 通透性个通透性个 局部去极化 (EPSP EPSP IPSP
2.化学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 + 通透性↑ Cl-(主) K + 通透性↑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EPSP IPSP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B突触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递:突触前N元→突触后N元。 (2)突触延搁:需时0.3~0.5ms/个突触。 (3)总和: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 (4)兴奋节律的变坂射弧中的突触前N元与突触后 N元上记录的放电频率不同。 主要原因与中间神经元的环式联系和突触后N元 常接受多个突触的信息,最后整合所致。 (5)对内环境变性Co21、药物敏感(如 pH↑→N元兴奋性↑;士的宁→递质释放↓;咖啡因→ 递质释放1。 (6)易疲劳性与递质的耗竭有关
3.突触传递的特征: ⑴单向传递:突触前N元→突触后N元。 ⑵突触延搁:需时0.3~0.5ms/个突触。 ⑶总和: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 ⑷兴奋节律的改变: ⑹易疲劳性: ⑸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在同一反射弧中的突触前N元与突触后 N元上记录的放电频率不同。 主要原因与中间神经元的环式联系和突触后N元 常接受多个突触的信息,最后整合所致。 对缺氧、PCO2↑、药物敏感(如 pH↑→N元兴奋性↑;士的宁→递质释放↓;咖啡因→ 递质释放↑)。 与递质的耗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