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废水及污泥处理工艺流程简图: 5.1废水处理系统工艺 PAC加药装置 废水→调节池→潜污泵→同向流隔油池→平流式气浮→中间水池→ 中间水泵→吹脱塔→A2/0生化系统→混合反应器→混凝沉淀池→ PAM AC 过滤器提升泵→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排放水池 5.2污泥处理系统工艺 沉淀池→污泥池→污泥泵→板框压滤机→滤液回调节池 气浮池 ◆泥饼外 六、废水处理工艺: 根据本废水处理工程特点、功能、要求及废水排放特征,国内 般采用物化+生化法处理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处理,由于废水中含有 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焦油及悬浮物、酚、氰、苯、氨氮等物质。 首先通过隔油池及气浮浮选去除油粒,然后通过吹脱塔去除部分酚 氨氮及硫化氰等有害物质,再通过A2/0生化法进行脱氮处理,生化 出水进入混凝反应器进一步去除COD及油。最后通过二级过滤去除酚 类及COD确保系统出水达标排放。 由于废水排放量及排放浓度变化量较大,为保证后级水泵及处理 系统的正常工作,在废水处理前的格栅井内设置一套人工粗格栅,用 以去除废水中大颗粒的机械杂物,经格栅去除后的废水自流进入进入 调节池。 调节池用以调节污水水量及水质,确保后级进水水质的稳定性, 以免后级系统受高浓度废水的冲击。 由于焦化废水含大量焦油,焦油分离精制废水含油量更高。这对
5 五、废水及污泥处理工艺流程简图: 5.1 废水处理系统工艺: PAC 加药装置 废水→调节池→潜污泵→同向流隔油池→平流式气浮→中间水池→ 中间水泵→吹脱塔→A2 /O 生化系统→混合反应器→混凝沉淀池→ PAM PAC 过滤器提升泵→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排放水池 5.2 污泥处理系统工艺: 沉淀池→污泥池→污泥泵→板框压滤机→滤液回调节池 气浮池 泥饼外 六、废水处理工艺: 根据本废水处理工程特点、功能、要求及废水排放特征,国内一 般采用物化+生化法处理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处理,由于废水中含有 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焦油及悬浮物、酚、氰、苯、氨氮等物质。 首先通过隔油池及气浮浮选去除油粒,然后通过吹脱塔去除部分酚、 氨氮及硫化氰等有害物质,再通过 A2 /O 生化法进行脱氮处理,生化 出水进入混凝反应器进一步去除 COD 及油。最后通过二级过滤去除酚 类及 COD 确保系统出水达标排放。 由于废水排放量及排放浓度变化量较大,为保证后级水泵及处理 系统的正常工作,在废水处理前的格栅井内设置一套人工粗格栅,用 以去除废水中大颗粒的机械杂物,经格栅去除后的废水自流进入进入 调节池。 调节池用以调节污水水量及水质,确保后级进水水质的稳定性, 以免后级系统受高浓度废水的冲击。 由于焦化废水含大量焦油,焦油分离精制废水含油量更高。这对
后续的物化、生化有害。为此设一台同向流隔油池去除部分浮油。 乳化油和胶状油可采用溶气气浮去除 废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泥主要来自气浮浮渣、斜管沉淀池、混合反 应器及过滤放空排泥,排出的污泥及浮渣进入污泥池,表面上清液回 流至调节池,底部污泥由污泥泵提升进入板框式压滤机进行压滤,压 滤后的泥饼定期外运深埋 七、系统工艺说明: 调节池 调节池在工艺中主要起调节水质、水量的功能,以保证进入后级 系统水质、水量稳定,调节池设有旁通,以防系统故障及检修时污水具 有可靠的出路。本调节池内设有预曝气设备(采用空气搅拌)能够防 止水中悬浮物的沉积、吹脱水中的酚、氨氮且兼有预曝气作用。 2、潜污泵: 调节池内设置二台潜污泵,该泵采用通道或带撕裂机构的水力设 计,对含固体颗粒和纤维等介质有独特的排放功能。该泵采用德国ABS 公司专利-自动耦合系统,泵沿导杆下滑到达底座,与出水口自动连 接并密封。废水由潜污泵以50立方米/小时定量抽入后级处理系统。 3、同向流隔油池 原理:油水在斜板中向上流的过程中,由于油水比重差,油浮在 水的上面,靠斜板底面,水在下面,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集水设备,使 下面的水流出设备外,油悬浮于设备上方。油通过集油管,流到浓缩 池中,浓缩后排出,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因油水流向相同,水 流不影响油的上浮,因而效率很高。比一般平流式隔油池高15-30倍, 占地面积小20-30倍,比一般斜板隔油池的效率高3-5倍,占地面积 小4-6倍,该设备油水匀采用重力自流,因而不需任何动力机械设备
6 后续的物化、生化有害。为此设一台同向流隔油池去除部分浮油。 乳化油和胶状油可采用溶气气浮去除。 废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泥主要来自气浮浮渣、斜管沉淀池、混合反 应器及过滤放空排泥,排出的污泥及浮渣进入污泥池,表面上清液回 流至调节池,底部污泥由污泥泵提升进入板框式压滤机进行压滤,压 滤后的泥饼定期外运深埋。 七、系统工艺说明: 1、调节池: 调节池在工艺中主要起调节水质、水量的功能,以保证进入后级 系统水质、水量稳定,调节池设有旁通,以防系统故障及检修时污水具 有可靠的出路。本调节池内设有预曝气设备(采用空气搅拌)能够防 止水中悬浮物的沉积、吹脱水中的酚、氨氮且兼有预曝气作用。 2、潜污泵: 调节池内设置二台潜污泵,该泵采用通道或带撕裂机构的水力设 计,对含固体颗粒和纤维等介质有独特的排放功能。该泵采用德国 ABS 公司专利-自动耦合系统,泵沿导杆下滑到达底座,与出水口自动连 接并密封。废水由潜污泵以 50 立方米/小时定量抽入后级处理系统。 3、同向流隔油池: 原理:油水在斜板中向上流的过程中,由于油水比重差,油浮在 水的上面,靠斜板底面,水在下面,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集水设备,使 下面的水流出设备外,油悬浮于设备上方。油通过集油管,流到浓缩 池中,浓缩后排出,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因油水流向相同,水 流不影响油的上浮,因而效率很高。比一般平流式隔油池高 15-30 倍, 占地面积小 20-30 倍,比一般斜板隔油池的效率高 3-5 倍,占地面积 小 4-6 倍,该设备油水匀采用重力自流,因而不需任何动力机械设备
因而不耗能,不需人员管理,可不建修连续自动运行,该设备主要用 于取代平流式隔油池与一般斜板隔油池。 4、PAC加药装置 PAC加药装置用于PAC药液的制备及投加,焦化水投加PAC后通 过混合反应,使污水中的小颗粒的悬浮物凝聚,生成大颗粒的絮状体, 以便后级浮选及截留去除。 由于焦化废水中含有悬浮物、不溶性有机物、胶体等杂质,这些 杂质往往带有一定量的同性电荷,它们相互排斥,难以自动聚集成大 颗粒,PAC(聚合氯化铝)是长链的高分子聚合物,在水中可形成带电荷 的AX(OH)y3X-y长链多功能基团,它具有压缩胶体双电层作用,同时 对异性电荷也可以起到混合的作用,而且每一个基团都可以吸附水中 分散的悬浮物、有机物、胶体等小颗粒杂质,经混合反应使基团凝聚 成较大颗粒絮状矾花。 5、气浮 同向流隔油池出水经加入聚合氯化铝(PAC)混合反应,自流进入 气浮池,气浮池在工艺中主要去除水中的乳化油及胶状油。 由于气浮池内的水流处于紊流状态,通过气浮形成的微气泡的浮 力作用,把水中的悬浮物与水进行分离,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气浮装置为Q235-A结构,主要由溶气装置、气浮池、刮渣机构及 自控等部分组成。 6、中间水池 中间水池在工艺中主要起调节及储存水量的功能。中间水池设计 停时间40min 7、中间水泵 中间水泵选用二台潜污泵,在工艺中主要为后级吹脱塔布水
7 因而不耗能,不需人员管理,可不建修连续自动运行,该设备主要用 于取代平流式隔油池与一般斜板隔油池。 4、PAC 加药装置 PAC 加药装置用于 PAC 药液的制备及投加,焦化水投加 PAC 后通 过混合反应,使污水中的小颗粒的悬浮物凝聚,生成大颗粒的絮状体, 以便后级浮选及截留去除。 由于焦化废水中含有悬浮物、不溶性有机物、胶体等杂质,这些 杂质往往带有一定量的同性电荷,它们相互排斥,难以自动聚集成大 颗粒,PAC(聚合氯化铝)是长链的高分子聚合物,在水中可形成带电荷 的 AlX(OH)y3X-y 长链多功能基团,它具有压缩胶体双电层作用,同时 对异性电荷也可以起到混合的作用,而且每一个基团都可以吸附水中 分散的悬浮物、有机物、胶体等小颗粒杂质,经混合反应使基团凝聚 成较大颗粒絮状矾花。 5、气浮 同向流隔油池出水经加入聚合氯化铝(PAC)混合反应,自流进入 气浮池,气浮池在工艺中主要去除水中的乳化油及胶状油。 由于气浮池内的水流处于紊流状态,通过气浮形成的微气泡的浮 力作用,把水中的悬浮物与水进行分离,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气浮装置为 Q235-A 结构,主要由溶气装置、气浮池、刮渣机构及 自控等部分组成。 6、中间水池 中间水池在工艺中主要起调节及储存水量的功能。中间水池设计 停时间 40min。 7、中间水泵 中间水泵选用二台潜污泵,在工艺中主要为后级吹脱塔布水
8、吹脱塔: 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且氨氮的量已远远超出生化的承受 能力,故必须进行物化处理氨氮。本设计采用吹脱塔吹脱水中的氨氮、 HS、CS2、CO2、HCN等有害物质 该塔使废水和空气相接触,并不断地排出气体,以改变气相中的 浓度,始终保持实际浓度小于该条件下的平衡浓度,这样废水中溶解 的气体就不断转入气相,使废水得到处理。 塔内装有填料,以促进气液两相的混合,增加传质面积。废水由 塔顶送入,往下喷淋,空气由塔底送入,在塔内进行吹脱及氧化。 9、A2/0生化系统 、厌氧池 由吹脱塔出水进入厌氧池,厌氧池为二级设置,一级厌氧池为上 流式,二级厌氧池为顺流式。 沉淀池内的污泥按一定的回流比(10%)由污泥泵定量进入一级 厌氧池内以保证系统除磷的效果 b、缺氧池: 因为废水中有机氮含量较高,在进行生物降解时会以氨氮的形式 出现,所以排入水中的氨氮的指标会升高,而氨氮也是一个污染控制 指标,因此在接触氧化池前加缺氧池,缺氧池可利用回流的混合液中 带入的硝酸盐和进水中的有机物碳源进行反硝化,使进水中的NO2、 NO3还原成N2达到脱氮作用,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降解氨氮值。 污泥回流:二沉池的污泥有40%通过污泥泵的提升,回缺氧池 内
8 8、吹脱塔: 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且氨氮的量已远远超出生化的承受 能力,故必须进行物化处理氨氮。本设计采用吹脱塔吹脱水中的氨氮、 H2S、CS2、CO2、HCN 等有害物质。 该塔使废水和空气相接触,并不断地排出气体,以改变气相中的 浓度,始终保持实际浓度小于该条件下的平衡浓度,这样废水中溶解 的气体就不断转入气相,使废水得到处理。 塔内装有填料,以促进气液两相的混合,增加传质面积。废水由 塔顶送入,往下喷淋,空气由塔底送入,在塔内进行吹脱及氧化。 9、A2 /O 生化系统: a、厌氧池 由吹脱塔出水进入厌氧池,厌氧池为二级设置,一级厌氧池为上 流式,二级厌氧池为顺流式。 沉淀池内的污泥按一定的回流比(10%)由污泥泵定量进入一级 厌氧池内以保证系统除磷的效果。 b、缺氧池: 因为废水中有机氮含量较高,在进行生物降解时会以氨氮的形式 出现,所以排入水中的氨氮的指标会升高,而氨氮也是一个污染控制 指标,因此在接触氧化池前加缺氧池,缺氧池可利用回流的混合液中 带入的硝酸盐和进水中的有机物碳源进行反硝化,使进水中的 NO2 -、 NO3 -还原成N2达到脱氮作用,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降解氨氮值。 污泥回流:二沉池的污泥有 40%通过污泥泵的提升,回缺氧池 内
缺氧池内利用微量空气搅拌,控制溶解氧在0.5mg/L。为增大污水及 混合液的接触面积内置填料。 c、生物接触氧化池 缺氧池的污水自流进入三段接触氧化池内,接触氧化是一种以生 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污泥的生物处理装置,通过提供氧源,污水中 的有机物被微生物所吸附、降解,使水质得到净化。 接触氧化池内设计总水力停留时间6小时,内部设置立体弹性填 料,填充率为80%。接触氧化后的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进一步脱氮, 使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设计回流比为200%,曝气器采用无阻塞膜 片式微孔曝气器。 d、沉淀池: 接触氧化池岀水自流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以去除接触氧化 中剥落的生物膜或悬浮活性污泥。 沉淀池采用斜管式沉淀池,出水槽设计为可调液位的齿形集水 槽,以提高沉淀效果,总停留时间为2.5小时,沉淀池内一部分污泥 排入污泥池,采用气提排泥,另一部分污泥由污泥泵提升进入缺氧池 及厌氧池 10、混合反应器 沉淀池出水用于熄焦后,剩余部分流入混合反应器中,在此投加 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助凝剂进行混合搅拌, 混凝剂等药剂与废水充分混合反应,其目的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形成较 大的絮凝体,以便从废水分离出来,经混合反应池出水管道自流到混 凝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
9 缺氧池内利用微量空气搅拌,控制溶解氧在 0.5mg/L。为增大污水及 混合液的接触面积内置填料。 c、生物接触氧化池: 缺氧池的污水自流进入三段接触氧化池内,接触氧化是一种以生 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污泥的生物处理装置,通过提供氧源,污水中 的有机物被微生物所吸附、降解,使水质得到净化。 接触氧化池内设计总水力停留时间 6 小时,内部设置立体弹性填 料,填充率为 80%。接触氧化后的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进一步脱氮, 使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设计回流比为 200%,曝气器采用无阻塞膜 片式微孔曝气器。 d、沉淀池: 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以去除接触氧化 中剥落的生物膜或悬浮活性污泥。 沉淀池采用斜管式沉淀池,出水槽设计为可调液位的齿形集水 槽,以提高沉淀效果,总停留时间为 2.5 小时,沉淀池内一部分污泥 排入污泥池,采用气提排泥,另一部分污泥由污泥泵提升进入缺氧池 及厌氧池。 10、混合反应器: 沉淀池出水用于熄焦后,剩余部分流入混合反应器中,在此投加 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助凝剂进行混合搅拌, 混凝剂等药剂与废水充分混合反应,其目的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形成较 大的絮凝体,以便从废水分离出来,经混合反应池出水管道自流到混 凝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