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 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 政治() 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愚人政治 是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贵族政治 C.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 D.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 2、有学者论及中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谓“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 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该材料反映了 ①西周宗法制的典型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宗法制因分封制的需要而产生 ③由血缘亲疏形成了宗法等级制度 ④西周形成了崭新的政治风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建藩卫”进行统治。商承夏制,西 周发展为全面的层层分封。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 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墨子·告子》记载:“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高于王权,王权与神权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传贤”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D.以王权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4、《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衅周,周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髑 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衅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管叔、放蔡叔髑。以徽子开代殷后,国 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B.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5、农村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 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 第1页
第 1 页 考点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共 20 题,共 50 分。)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 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 政治( ) 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愚人政治 B.是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贵族政治 C.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 D.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 2、有学者论及中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谓“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 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该材料反映了 ( ) ①西周宗法制的典型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宗法制因分封制的需要而产生 ③由血缘亲疏形成了宗法等级制度 ④西周形成了崭新的政治风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建藩卫”进行统治。商承夏制,西 周发展为全面的层层分封。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 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墨子·告子》记载:“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神权高于王权,王权与神权结合 B.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 “传贤”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 D. 以王权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4、《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衅周,周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 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衅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管叔、放蔡叔髃。以徽子开代殷后,国 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 A. 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 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 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5、农村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 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
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A.违背人伦礼仪 不利于社会进步 C.重视尊卑贵贱 D.有利于凝聚宗族 6、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 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 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 A.法家思想成为社会潮流 B.儒家伦理渐趋官方化 C.分封制和宗法制渐趋崩溃 D.君臣关系促进社会变革 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 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8、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 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 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 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的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9、《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 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 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10、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王国 维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政治文化逐步体系化制度化B.分封制和世袭制等制度出现 C.商周之际朝代更替政局剧烈动荡D.中国古代青铜文化达到鼎盛 11、“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 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它所 第2页
第 2 页 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 A. 违背人伦礼仪 B. 不利于社会进步 C. 重视尊卑贵贱 D. 有利于凝聚宗族 6、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 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 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 ) A. 法家思想成为社会潮流 B. 儒家伦理渐趋官方化 C. 分封制和宗法制渐趋崩溃 D. 君臣关系促进社会变革 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 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 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 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 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8、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 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 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 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的历史根源分别是( )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9、《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 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 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10、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王国 维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政治文化逐步体系化制度化 B.分封制和世袭制等制度出现 C.商周之际朝代更替政局剧烈动荡 D.中国古代青铜文化达到鼎盛 11、 “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 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它所
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这材料旨在说明( A.宗法观念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B.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有积极意义 C.分封制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12、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 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 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A.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C.规范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13、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圈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 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了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这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 A.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B.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 C.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 D.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 14、乾隆年间,刑部制定条例、严厉禁止盗卖宗族公产,包括义田祀产以及宗祠房屋,违者 处以重刑。此条例颁行后,各地宗族在修订宗族法时,皆增立专条,要求将本族族产的数量、 种类、分布等情况报官备案,这表明() A.政府是宗族公产实际所有人 B.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 C.宗族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根基 D.修订宗族法唯官府马首是瞻 15、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 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 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据 此可知分封制中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16、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不同 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 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 关系的重新组合() 第3页
第 3 页 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这材料旨在说明( ) A. 宗法观念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B. 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有积极意义 C. 分封制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 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12、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 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 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 A. 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 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C. 规范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13、 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圈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 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了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这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 ( ) A. 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 B. 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 C. 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 D. 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 14、乾隆年间,刑部制定条例、严厉禁止盗卖宗族公产,包括义田祀产以及宗祠房屋,违者 处以重刑。此条例颁行后,各地宗族在修订宗族法时,皆增立专条,要求将本族族产的数量、 种类、分布等情况报官备案,这表明( ) A.政府是宗族公产实际所有人 B.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 C.宗族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根基 D.修订宗族法唯官府马首是瞻 15、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 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 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据 此可知分封制中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 A.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 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16、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不同 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 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 关系的重新组合( )
A.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D.使华夏民族得以形成 17、据记载,周武王灭商后进行分封时称诸侯为“友邦君”,到周公再行分封时,出现“天 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此变化说明西周( A.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B.宗法制进一步完善 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 D.等级制度开始形成 18、《史记·殷本纪》谓:“帝乙长子日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母为正后,得嗣 则其君位传袭之法,已开周人先声矣。”钱穆对此评论道:“至周初君位,颇有立贤之迹象 或以便於争强而然。如太王舍太伯、虞仲而立王季,为第一次立贤。”上述材料说明 A.商朝已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B.西周王位世袭实行立贤不立长 C.宗法制的确立历经商周两代 D.商末周初王位继承制度未固定 19、依据下列资料可判定出中国历史上“县”最早出现于何时() 资料一、《汉书·地理志》:(秦)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分天下为郡县。 资料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师破白狄,胥臣有功,襄公命(令)先茅之县赏胥臣。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之时 秦灭六国之后 D.汉帝国建立时 20、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 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 社会在政治上() A.“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C.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1、祠堂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 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拟写一个论题且加以论述。(要求:内容简洁,论 题明确,论述逻辑严密。) 22、“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回归传统”、“公务员道德立法”等热词成为2019年两会召开以 来的媒体热点。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绕不开我国的早期政治制度。 材料一四子争位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 第4页
第 4 页 A.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B.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D. 使华夏民族得以形成 17、据记载,周武王灭商后进行分封时称诸侯为“友邦君”,到周公再行分封时,出现“天 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此变化说明西周( ) A. 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B. 宗法制进一步完善 C. 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 D. 等级制度开始形成 18、《史记·殷本纪》谓:“帝乙长子日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母为正后,得嗣。 则其君位传袭之法,已开周人先声矣。”钱穆对此评论道:“至周初君位,颇有立贤之迹象, 或以便於争强而然。如太王舍太伯、虞仲而立王季,为第一次立贤。”上述材料说明( ) A. 商朝已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B. 西周王位世袭实行立贤不立长 C. 宗法制的确立历经商周两代 D. 商末周初王位继承制度未固定 19、依据下列资料可判定出中国历史上“县”最早出现于何时( ) 资料一、《汉书·地理志》:(秦)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分天下为郡县。 资料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师破白狄,胥臣有功,襄公命(令)先茅之县赏胥臣。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战国之时 C. 秦灭六国之后 D. 汉帝国建立时 20、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 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 社会在政治上( ) A.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B.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C. 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D.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 21、祠堂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 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拟写一个论题且加以论述。(要求:内容简洁,论 题明确,论述逻辑严密。) 22、“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回归传统”、“公务员道德立法”等热词成为 2019 年两会召开以 来的媒体热点。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绕不开我国的早期政治制度。 材料一 四子争位 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
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2019年5月4日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中认为:“西周时期的‘列土封 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 权’与‘尽忠’的关系”。 (1)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如何评价 (3)“列土封建”是指何种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 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 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 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 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 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 矫前世之弊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的是什么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从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他为“求其 宁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汉祖取“周秦之制”指的是什么制度?此制度带来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 如何解决的? 谷案 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需要掌握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 第5页
第 5 页 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 2019 年 5 月 4 日 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中认为:“西周时期的‘列土封 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 权’与‘尽忠’的关系”。 (1)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如何评价? (3)“列土封建”是指何种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 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 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 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 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 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 矫前世之弊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的是什么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从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他为“求其 宁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汉祖取“周秦之制”指的是什么制度?此制度带来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 如何解决的?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需要掌握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