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1团中学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班级姓名 得分 I、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请将答案写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头晕目眩(xuan)嶙峋(xun)纳罕(han)啜(chuo)泣 B、忍俊不禁(jn)枯涸(he)收敛(lian)聒(guo)噪 C、猝(cu)然长逝芊芊(xian)发髻(j)泯(min)灭 D、鹤唳(l)云端洗濯(zhuo)姊(zi)妹黄晕(yin)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 A、云海暄腾碌碌终生厄运磅礴 B、迫不急待繁弦急管酝酿梦寐 C、突如齐来具体而微烘托寥阔 可望不可即获益匪浅匍匐竦峙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王明学习向来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B、李海做事也很认真,许多具体而微的细节也会反复推敲,直到弄懂。 C、马俊自从上次考试跌过跟头之后,他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海、王明、马俊三位同学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会见贤思 齐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安全讲座,他了解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 前 C、西藏地区不发达的原因是地理位置导致的。 D、如何防止驻伊美军不再遭受汽车炸弹的袭击,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
1 2012 年 21 团中学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班级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Ⅰ、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30 分。请将答案写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头晕目眩.(xuàn) 嶙峋.(xún) 纳罕.(hǎn) 啜.(chuò)泣 B、 忍俊不禁.(jīn) 枯涸.(hé) 收敛.(liǎn) 聒.(guō)噪 C、 猝.(cù)然长逝 芊芊.(xiān) 发髻.(jì) 泯.(mǐn)灭 D、 鹤唳.(lì)云端 洗濯.(zhuó) 姊.(zǐ)妹 黄晕.(yùn)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 ) A、云海暄腾 碌碌终生 厄运 磅礴 B、迫不急待 繁弦急管 酝酿 梦寐 C、突如齐来 具体而微 烘托 寥阔 D、可望不可即 获益匪浅 匍匐 竦峙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王明学习向来一丝不苟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B、李海做事也很认真,许多具体而微 ....的细节也会反复推敲,直到弄懂。 C、马俊自从上次考试跌过跟头之后,他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 ....。 D、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海、王明、马俊三位同学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会见贤思 ... 齐.。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安全讲座,他了解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B、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 前。 C、西藏地区不发达的原因是地理位置导致的。 D、如何防止驻伊美军不再遭受汽车炸弹的袭击,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
5、下列作品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 B、《论语》一—孔子一一战国时期 C、《次北固山下》——王湾一一唐代 D、《观沧海》—一曹操一一东汉末年 6、下面句子不含有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每一朵花就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B、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C、春之色为冷的绿,如嫩竹,如新叶,贮满希望之情 D、行道树最美的装饰品,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感情色彩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警方在上海与北京之间打了一个时间差,真是神机妙算 B、季羡林做人做事总是实事求是,不搞虚假、不慕虚名,令人敬佩 C、仿写是写作中的一种方法,但切忌邯郸学步,丢失自己的风格。 D、石钟山恍如世外桃源,鬼斧神工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8、下面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这次我们班获奖的同学较多,有王明、李海、马俊……等人。 B、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 C、怎么可能这样?你说的?没搞错吧?有没有再调查? D、“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满意!” 读《童趣》回答9-11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 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 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
2 5、下列作品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 B、《论语》——孔子——战国时期 C、《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 D、《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 6、下面句子不含有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 A、每一朵花就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B、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C、春之色为冷的绿,如嫩竹,如新叶,贮满希望之情。 D、行道树最美的装饰品,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感情色彩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警方在上海与北京之间打了一个时间差,真是神机妙算 ....。 B、季羡林做人做事总是实事求是 ....,不搞虚假、不慕虚名,令人敬佩。 C、仿写是写作中的一种方法,但切忌邯郸学步 ....,丢失自己的风格。 D、石钟山恍如世外桃源,鬼斧神工 ....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8、下面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这次我们班获奖的同学较多,有王明、李海、马俊……等人。 B、19 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 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 C、怎么可能这样?你说的?没搞错吧?有没有再调查? D、“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满意!” 读《童趣》回答 9—11 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 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 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 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 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 十,驱之别院 9、下面选项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物外:超出事物本身。B、兴正浓:兴,高兴。兴正浓,指作者正在高兴的时候 C、秋毫:比喻最细微的事物。D、强:通“僵”,僵硬的意思。读音“ Jiang” 10、下面对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自传体散文集《浮生六记》。 B、本文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C、本文主要用了想象和联想来写童年趣事 D、本文通过“观蚊成鹤”“鞭蛤蟆”两件事写出了童年趣味,体现出作者是一个十分善于 观察并且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11、下面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藐小之物B、昂首观之C、项为之强D、驱之别院 读《春》选段,回答12-15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 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 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 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 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 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
3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 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 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 十,驱之别院。 9、下面选项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B、兴正浓:兴,高兴。兴正浓,指作者正在高兴的时候。 C、秋毫:比喻最细微的事物。D、强:通“僵”,僵硬的意思。读音“jiāng”。 10、下面对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节选自自传体散文集《浮生六记》。 B、本文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C、本文主要用了想象和联想来写童年趣事。 D、本文通过“观蚊成鹤”“鞭蛤蟆”两件事写出了童年趣味,体现出作者是一个十分善于 观察并且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11、下面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藐小之.物 B、昂首观之. C、项为之.强 D、驱之.别院 读《春》选段,回答 12—15 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 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 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 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 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 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
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 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 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2、下列对选文第一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写春花,主要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B、作者写出了春花的多、艳、甜。 C、作者写春花时,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行文的。 作者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春花图 13、下列诗句中哪项与第二段文字的主要描写对象不同( A、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C、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4、对选文第三段你认为理解不正确的是()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的多、细、密、亮,可见作者观察仔细 C、“密密地斜织着”说明春雨密而轻盈。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说明作者赏雨之时恰有轻雾,雾中微雨,春天的美 景令人心旷神怡 1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作者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B、朱自清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 C、“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此句与前文黄晕的灯光、慢行的人共 同构成了雨中乡下安静和平的氛围。 D、“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一句用比喻手法
4 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 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 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2、下列对选文第一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写春花,主要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B、作者写出了春花的多、艳、甜。 C、作者写春花时,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行文的。 D、作者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春花图。 13、下列诗句中哪项与第二段文字的主要描写对象不同( ) A、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C、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4、对选文第三段你认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的多、细、密、亮,可见作者观察仔细。 C、“密密地斜织着”说明春雨密而轻盈。 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说明作者赏雨之时恰有轻雾,雾中微雨,春天的美 景令人心旷神怡。 1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春》作者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B、朱自清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 C、“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此句与前文黄晕的灯光、慢行的人共 同构成了雨中乡下安静和平的氛围。 D、“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一句用比喻手法
写出了野花之多 Ⅱ、非选择题 (共70分。请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16、运用本册学过的古诗词进行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①《天净沙·秋思》作者 点题之句是 ②曹操在《观沧海》中,展开想象对沧海的胸怀之广大进行了赞美:“日月之行,若出 其中: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④ ,江春入旧年。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⑥《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 大主题,这三大 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7-18题。(8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卫灵公》)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5 写出了野花之多。 Ⅱ、非选择题 (共 70 分。请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16、运用本册学过的古诗词进行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①《天净沙·秋思》作者 ,点题之句是 。 ②曹操在《观沧海》中,展开想象对沧海的胸怀之广大进行了赞美:“日月之行,若出 其中;__________________ , 。”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江春入旧年。 ⑤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⑥《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题,这三大 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7—18 题。(8 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卫灵公》)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