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录 六、多维视角………………………………(300 七、经验分析 八、相互作用分析 ………(304) 九、民主战略……………… …(306) 十、结论 …(308) 第十章变动中的全球秩序与公民权…………………………(317) 一、宏观全球秩序的微观基础 ………(319) 区域化与全球化趋势 …(324) 、多头政治中的公民权……………………………(329) 四、即将出现的秩序……………………(335) 专有名词对照表… 译后记…………………………………(352)
第一章世界政洽中的治理、 秩序和变革 当世界霸权逐渐衰落,当边界和城墙日益消失,当挑战当局的 公民拥挤在世界城市的广场,当军事同盟失去活力…仅仅列举 世界政治转型的少量变化,就足以说明实现全球秩序和治理的远 景目标现在已经成为超越一切的课题。随着转型范围的逐步扩 大、步伐日渐加快,阐明秩序和治理的性质也变得尤为迫切。变革 意味着在新的模式形成并且深嵌于世界政治的日常议程之前,现 存模式的磨损秩序的减弱以及治理的停滞。这就是当前的形势。 人们普遍感到当前正处于历史进程的一个转折点,一个重大关头, 由此走向和平合作、扩大人权和到达更高的生活水准的机会,反而 比走向激烈的集团冲突、堕落的杜会体制、恶化的环境状况的可能 性更大。作为所有这些变化的结果,人们对未来又重新获得了某 种控制能力,当领导者们和大众习惯了这种骤变,上述安排之一就 可能成为现实——而且两者都可能实现
2 没有政府的治理 合作编撰木书的目的即在于以此变革时期为契机,阐明世界 秩序的本质,以及世界范围内治理发生的过程。我们无意从冷战 和波斯湾军事冲突的碎石瓦砾中预期可能浮现的秩序与治理的具 体模式。这样一个秩序轮廓的形成可能会在数年之后。但当前变 革的动态以及维持现状的静态如此引人注月,以至于我们必须关 注许多关键性的问题才能构建我们对未来的把握。仅仅突出若干 极其重要的问题就足以展示我们对于未来的理解。我们所说的全 球规模的治理意味着什么?没有政府它将怎样运作?如果治理意 味着一种规则系统,如果得不到个政府有组织的支持,那么这些 规则又由谁制定并加以贯彻?全球的主流秩序取决于治理的性质 和广度吗?世界秩序到底指的是什么?它以何种形式存在?世界 秩序是一种精神的建构,还是关于事物如何运作的主观映像?它 是否可作为…种并不明晰且未被公众接受,却对国际行为体行为 发挥限制和影响作用的一套规范?它是否包含经验可以辨别的模 式与规律?普遍无序的冲突是否可被视为一种秩序形式?或者秩 序就是排斥冲突和混乱,强调合作的规范性思考?在急剧变动的 时期,是否可能存在一种全球性的秩序?秩序怎样区别于稳定性、 利益以及它所基于的物质条件? 这些问题在国际关系学(IR)的论著中并未被忽视。然而,与 后面各章的论述相比,以往对世界秩序的描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 们缺乏对各类事件展开于其中的深层制度安排正在经历的根本性 变动的阐释。我们的优势在于新近事态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困惑, 这种困惑同时也是一种动力,它促使我们提出本来不会提及的问 题,并指明我们本来可能不会去探索的变化方向。 然而事实证明,这些问题容易提出却很难回答。四年之间,我 们在五个不同的场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每一次都发现问题 的答案难以捉摸,部分原因是我们对于秩序、治理、制度、多头政治 的概念的每一次关注都有新的认识,另外还由于我们自已体会到
第一章世界政治中的治理、秩序和变革 3 这些关键概念的内涵外延也具有细微的差别。目前这样的差别仍 然存在。仔细阅读后面几章,将会发现我们宁愿照顾到不同的侧 重点,也不去寻求勉强一致的陈述。但是,重要的是不被那些细微 的差别所误导。我们可以在概念和术语的使用过程中有一些不 同,但我们关注问题是相同的。我们一致认为,在中心议题上我们 与试图认识世界政治新兴结构的分析家意见相左。但最引人瞩目 的是,我们都认为,在一个权力不断经历着重新配置—对外向超 国家实体转让,对内向次国家集团转移—的世界上,探究没有政 府的治理如何实现已经势在必行。 考虑到我们的分歧以及达成的共识,本导言的目的就不言自 明。它试图强调我们共同关注内容的范围,并且指出各个不同的 章节怎样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治理与秩序 设想没有政府治理的出现就是构想它在所有可行的人类体系 中有那些功能不得不发挥作用,而不论这些体系是否已衍生出管 理其运作的明确的组织和制度。其中的许多必要功能包括诸如任 何体系都有应对外来挑战的需要、制止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分裂 的成员内部冲突或派别斗争的需要、获取其生存和福利所必需的 资源的需要,以及为实现这些需要而制定目标和政策的需要。无 论是地区范围还是全球范围的,如果想要经受时间的考验,这些功 能性的需求将永远必不可少。 在政府的运作过程中,为满足某一制度的功能性需要而设计 各种活动屡见不鲜,政府通常要么制定法律以控制其国内行动,要 么签署条约以规范其国际行为。然而,在当前全球变化迅猛、影响
没有政府的治理 深远的时代,民族国家政府的法律和它们的条约已经遭受到下列 因素的破坏:民族和其他次团体开始提出它们自己的要求,而且其 凝聚力也日益增強,经济全球化,影响广泛的社会运动,微电子技 术造成的政治空间的收缩,以及由货币危机、环境污染、恐怖主义、 毒品贸易、艾滋病等充斥于全球议程和众多其他跨国问题而导致 的与日俱增的全球相互依存。由于这些中心化与非中心化的动力 促成了权力场所的转换,法律和条约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受到了损 害。虽然政府仍然在运作,在许多方面仍然至高无上,但如上所 述,他们的一些权力已经被次国家集团所分享。换言之,现在政府 的-些治理职能,正在由非源自政府的行为体所承担。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描述在世界政治中发挥作用的治理的概 念呢?它仅仅是国际制度和规制的同义词吗?治理在没有中央权 威的情况下会是高效的吗?全球秩序的稳定性在何种程度上依赖 于治理的存在呢? 类似的问题将使我们不得不用冗长的专题论文来阐述政府的 性质以及主权国家体系如何比没有主权力量的国际体系更加有利 于政府的运作。事实上,冷战的终结以及其他许多成为这一时代 的标志的变革证明,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是有充分理由的。 鉴于权威、合法性、服从等的本质与地位发生的深刻变化,也鉴子 现代国家、跨国组织、社会运动、共同市场和政党等新兴角色与组 织形式的兴起,在一个相互依存性日渐增强的世界上对于政府与 治理进行广泛的再思考,这一问题的确极富吸引力。然而,上述内 容显然不能成为这项研究的主要任务。这里我们只能简述治理在 新的国际背景下所可能具有的含义、它以何种方式相联系以及它 未来变化的前景。② 正如本书的标题所表明的,治理与政府统治并非同义词。尽 管两者都涉及目的性行为、目标导向的活动和规则体系的含义,但 是政府统治意味着由正式权力和警察力量支持的活动,以保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