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初步 的“数的本体论”虽有进步,但毕竟因为数与量的不可分割 性,使“数”不能完全脱离形下之物的范围。到了爱利亚学 人的手里,连与数息息相关的量也被彻底抛弃了,只剩下 个无限绝对的“存在”域或“有”),一个不涉及任何物性和时 空的纯粹的“在者”,而这个“存在”归根到底就是人关于存 在的概念,这无疑是说思维等于存在,存在就是思维,作为 世界本体的“存在”原来就存在于我的头脑之中、我的思维 与语言之中 这种从语言的逻辑推论中寻求世界本体的形而上学方 法,比前此其他哲学家的方法来得高明和深刻,它极大地激 发和助长了西方人的理性思辨能力,对往后西方哲学,尤其 是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近代德国,黑 格尔曾将它推进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然而,爱利亚人似乎 也被自己这种方法弄得不知所措、左右为难起来了,费了九 牛二虎之力建造起来的“存在”不得不支付的代价是,取消 物质世界的现实性,将它斥之为虚幻,从而创下了一个二元 对立的世界观,把本体与宇宙万物割裂了开来,无法解释世 界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四、赫拉克利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拳师要提高技艺,必得有对手与之较量:同理,思想的 发展,也离不开对立派系的批评和竞争。如果一门学说出现 之后,只有人对它赞誉奉承,甚至顶礼膜拜,而无人对它分 析批判,甚至吹毛求疵,那么思想的停滞和僵化就难以避免
的 “ 数 的 本 体 论 ” 虽 有 进 步 , 但 毕 竟 因 为 数 与 量 的 不 可 分 割 性 , 使 “ 数 ” 不 能 完 全 脱 离 形 下 之 物 的 范 围 。 到 了 爱 利 亚 学 人 的 手 里 , 连 与 数 息 息 相 关 的 量 也 被 彻 底 抛 弃 了 , 只 剩 下 一 个 无 限 绝 对 的 “ 存 在 ” ( 或 “ 有 ” ) , 一 个 不 涉 及 任 何 物 性 和 时 空 的 纯 粹 的 “ 在 者 ” , 而 这 个 “ 存 在 ” 归 根 到 底 就 是 人 关 于 存 在 的 概 念 , 这 无 疑 是 说 思 维 等 于 存 在 , 存 在 就 是 思 维 , 作 为 世 界 本 体 的 “ 存 在 ” 原 来 就 存 在 于 我 的 头 脑 之 中 、 我 的 思 维 与 语 言 之 中 。 这 种 从 语 言 的 逻 辑 推 论 中 寻 求 世 界 本 体 的 形 而 上 学 方 法 , 比 前 此 其 他 哲 学 家 的 方 法 来 得 高 明 和 深 刻 , 它 极 大 地 激 发 和 助 长 了 西 方 人 的 理 性 思 辨 能 力 , 对 往 后 西 方 哲 学 , 尤 其 是 形 而 上 学 本 体 论 的 发 展 具 有 决 定 性 的 影 响 , 在 近 代 德 国 , 黑 格 尔 曾 将 它 推 进 到 了 登 峰 造 极 的 地 步 。 然 而 , 爱 利 亚 人 似 乎 也 被 自 己 这 种 方 法 弄 得 不 知 所 措 、 左 右 为 难 起 来 了 , 费 了 九 牛 二 虎 之 力 建 造 起 来 的 “ 存 在 ” 不 得 不 支 付 的 代 价 是 , 取 消 物 质 世 界 的 现 实 性 , 将 它 斥 之 为 虚 幻 , 从 而 创 下 了 一 个 二 元 对 立 的 世 界 观 , 把 本 体 与 宇 宙 万 物 割 裂 了 开 来 , 无 法 解 释 世 界 的 整 体 性 和 统 一 性 。 四 、 赫 拉 克 利 特 : “ 太 阳 每 天 都 是 新 的 ” 拳 师 要 提 高 技 艺 , 必 得 有 对 手 与 之 较 量 ; 同 理 , 思 想 的 发 展 , 也 离 不 开 对 立 派 系 的 批 评 和 竞 争 。 如 果 一 门 学 说 出 现 之 后 , 只 有 人 对 它 赞 誉 奉 承 , 甚 至 顶 礼 膜 拜 , 而 无 人 对 它 分 析 批 判 , 甚 至 吹 毛 求 疵 , 那 么 思 想 的 停 滞 和 僵 化 就 难 以 避 免 西 方 哲 学 初 步 3 1
西方哲学初步 了。当爱利亚的哲学家们沉浸在自己虚构的永恒不变的本体 之梦时,在地中海东岸的爱非斯,却走出了一位辩证法大师 他点燃那把永恒的活“火”,搅乱了哲学世界的宁静。这位放 “火”者名叫赫拉克利特( Heraclh-tus,公元前535-475)。 爱非斯地处小亚细亚,与米利都只有咫尺之遥。公元前 494年,强大的波斯人将米利都征服后,希腊民族在小亚细亚 的殖民重镇逐移至爱非斯,它一跃成为当时欧亚两大文明交 的中心,其时恰值赫拉克利特的鼎盛之年。赫拉克利特出 身贵族豪门,他的家庭世袭当地的祭司职务,实际上就是政 府首脑。当轮到他执政时,他却坚辞不受,把权力让给了自 己的兄弟,还硬梆梆地甩出一句使人愕然的话:“难道和孩子 们游戏,不比为你们治理城邦更好?” 赫拉克利特持才傲物、目空一切,不仅看不起当时的社 会和时政,连古今的大思想家、大文豪也不放在眼里,他最 讨厌诗人荷马和赫西俄德。他发过许多刻薄的言辞,极尽挖 苦嘲讽之能事:群众愚蠢如禽兽,一个伟人足抵千万庸众;世 人像驴与狗,驴子宁要草料而不要黄金,狗对不识的人总要 狂吠。盛极一时的同代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色诺芬尼和巴门 尼德等等,一个个都被他讥讽的笔锋针贬得体无完肤。不难 想象,能够毫无拘束地说出如此尖酸刻薄的话的,如果不是 个信口雌黄的疯子,就准是一位才气纵横、独步古今的天 才。赫拉克利特正是一位充满奇思异想的天才。今天人们已 不可能完全领略他那充满思想火花的散文的风采了,因为,历 史只给我们留下一些残篇断简,要填补其中的一些思想空白, 有时还得充分调动我们的想象力才成
了 。 当 爱 利 亚 的 哲 学 家 们 沉 浸 在 自 己 虚 构 的 永 恒 不 变 的 本 体 之 梦 时 , 在 地 中 海 东 岸 的 爱 非 斯 , 却 走 出 了 一 位 辩 证 法 大 师 , 他 点 燃 那 把 永 恒 的 活 “ 火 ” , 搅 乱 了 哲 学 世 界 的 宁 静 。 这 位 放 “ 火 ” 者 名 叫 赫 拉 克 利 特 ( H e r a c l i - t u s , 公 元 前 5 3 5 — 4 7 5 ) 。 爱 非 斯 地 处 小 亚 细 亚 , 与 米 利 都 只 有 咫 尺 之 遥 。 公 元 前 4 9 4 年 , 强 大 的 波 斯 人 将 米 利 都 征 服 后 , 希 腊 民 族 在 小 亚 细 亚 的 殖 民 重 镇 逐 移 至 爱 非 斯 , 它 一 跃 成 为 当 时 欧 亚 两 大 文 明 交 汇 的 中 心 , 其 时 恰 值 赫 拉 克 利 特 的 鼎 盛 之 年 。 赫 拉 克 利 特 出 身 贵 族 豪 门 , 他 的 家 庭 世 袭 当 地 的 祭 司 职 务 , 实 际 上 就 是 政 府 首 脑 。 当 轮 到 他 执 政 时 , 他 却 坚 辞 不 受 , 把 权 力 让 给 了 自 己 的 兄 弟 , 还 硬 梆 梆 地 甩 出 一 句 使 人 愕 然 的 话 : “ 难 道 和 孩 子 们 游 戏 , 不 比 为 你 们 治 理 城 邦 更 好 ? ” 赫 拉 克 利 特 持 才 傲 物 、 目 空 一 切 , 不 仅 看 不 起 当 时 的 社 会 和 时 政 , 连 古 今 的 大 思 想 家 、 大 文 豪 也 不 放 在 眼 里 , 他 最 讨 厌 诗 人 荷 马 和 赫 西 俄 德 。 他 发 过 许 多 刻 薄 的 言 辞 , 极 尽 挖 苦 嘲 讽 之 能 事 : 群 众 愚 蠢 如 禽 兽 , 一 个 伟 人 足 抵 千 万 庸 众 ; 世 人 像 驴 与 狗 , 驴 子 宁 要 草 料 而 不 要 黄 金 , 狗 对 不 识 的 人 总 要 狂 吠 。 盛 极 一 时 的 同 代 哲 学 家 毕 达 哥 拉 斯 、 色 诺 芬 尼 和 巴 门 尼 德 等 等 , 一 个 个 都 被 他 讥 讽 的 笔 锋 针 贬 得 体 无 完 肤 。 不 难 想 象 , 能 够 毫 无 拘 束 地 说 出 如 此 尖 酸 刻 薄 的 话 的 , 如 果 不 是 一 个 信 口 雌 黄 的 疯 子 , 就 准 是 一 位 才 气 纵 横 、 独 步 古 今 的 天 才 。 赫 拉 克 利 特 正 是 一 位 充 满 奇 思 异 想 的 天 才 。 今 天 人 们 已 不 可 能 完 全 领 略 他 那 充 满 思 想 火 花 的 散 文 的 风 采 了 , 因 为 , 历 史 只 给 我 们 留 下 一 些 残 篇 断 简 , 要 填 补 其 中 的 一 些 思 想 空 白 , 有 时 还 得 充 分 调 动 我 们 的 想 象 力 才 成 。 3 2 西 方 哲 学 初 步
西方哲学初步 3 赫拉克利特哲学的起点,与爱利亚学派一样是对感觉的 怀疑和不信任。感官接受外界对象的方式总是特殊而受到限 制的,眼睛可见光色而不能闻声,耳朵只能听音却不会见物 等等。如此的限制使感觉得不到事物全体的印象,更不能深 达事物的真理,只能获得不可靠的现象。所以,人们要认识 世界,万万不可信赖感官经验,而必须依靠理性思维。 然而,与爱利亚学派同样起步于怀疑感觉的赫拉克利特, 自此就与他们分道扬镳、自走一途了。巴门尼德们从感觉中 发现现象世界的变幻无常,于是,便将之斥为虚幻不实的而 坚信理性所把握的本体(存在)才是真实和永恒不变的。赫 拉克利特也信赖理性而排斥感性,但他的结论却完全相反。感 官觉得宇宙万物静止不变:太阳东升西落天天重现、四季轮 回年年不改,山不动、河常在,物是物、人归人,千古如斯, 永恒不变。赫拉克利特认为,把万物看作不动不变,这才是 真正的错觉,是感觉经验带给我们的假象。只有理性认识才 能告诉我们宇宙的真相: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日 月星辰、天地万物、动物植物,无不嬗变不已。关于这个动 态的世界观,赫拉克利特留下了许多至今仍被人们乐于传诵 的至理名言: 万物流转,无物常住”。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流过你的 身旁”。 赫拉克利特一反爱利亚哲人主静的学说,而提出了主动 的学说,后来亚里士多德把这称为“万物流变学说”。跟当时
赫 拉 克 利 特 哲 学 的 起 点 , 与 爱 利 亚 学 派 一 样 是 对 感 觉 的 怀 疑 和 不 信 任 。 感 官 接 受 外 界 对 象 的 方 式 总 是 特 殊 而 受 到 限 制 的 , 眼 睛 可 见 光 色 而 不 能 闻 声 , 耳 朵 只 能 听 音 却 不 会 见 物 等 等 。 如 此 的 限 制 使 感 觉 得 不 到 事 物 全 体 的 印 象 , 更 不 能 深 达 事 物 的 真 理 , 只 能 获 得 不 可 靠 的 现 象 。 所 以 , 人 们 要 认 识 世 界 , 万 万 不 可 信 赖 感 官 经 验 , 而 必 须 依 靠 理 性 思 维 。 然 而 , 与 爱 利 亚 学 派 同 样 起 步 于 怀 疑 感 觉 的 赫 拉 克 利 特 , 自 此 就 与 他 们 分 道 扬 镳 、 自 走 一 途 了 。 巴 门 尼 德 们 从 感 觉 中 发 现 现 象 世 界 的 变 幻 无 常 , 于 是 , 便 将 之 斥 为 虚 幻 不 实 的 而 坚 信 理 性 所 把 握 的 本 体 ( 存 在 ) 才 是 真 实 和 永 恒 不 变 的 。 赫 拉 克 利 特 也 信 赖 理 性 而 排 斥 感 性 , 但 他 的 结 论 却 完 全 相 反 。 感 官 觉 得 宇 宙 万 物 静 止 不 变 : 太 阳 东 升 西 落 天 天 重 现 、 四 季 轮 回 年 年 不 改 , 山 不 动 、 河 常 在 , 物 是 物 、 人 归 人 , 千 古 如 斯 , 永 恒 不 变 。 赫 拉 克 利 特 认 为 , 把 万 物 看 作 不 动 不 变 , 这 才 是 真 正 的 错 觉 , 是 感 觉 经 验 带 给 我 们 的 假 象 。 只 有 理 性 认 识 才 能 告 诉 我 们 宇 宙 的 真 相 : 世 界 处 于 永 恒 的 运 动 变 化 之 中 。 日 月 星 辰 、 天 地 万 物 、 动 物 植 物 , 无 不 嬗 变 不 已 。 关 于 这 个 动 态 的 世 界 观 , 赫 拉 克 利 特 留 下 了 许 多 至 今 仍 被 人 们 乐 于 传 诵 的 至 理 名 言 : “ 万 物 流 转 , 无 物 常 住 ” 。 “ 太 阳 每 天 都 是 新 的 ” 。 “ 人 不 能 两 次 踏 进 同 一 条 河 流 , 因 为 新 的 水 不 断 流 过 你 的 身 旁 ” 。 赫 拉 克 利 特 一 反 爱 利 亚 哲 人 主 静 的 学 说 , 而 提 出 了 主 动 的 学 说 , 后 来 亚 里 士 多 德 把 这 称 为 “ 万 物 流 变 学 说 ” 。 跟 当 时 西 方 哲 学 初 步 3 3
西方哲学初步 的哲学家一样,赫拉克利特免不了也要回答世界的本体问题, 以便说明自己世界观的逻辑结构。既然万物都变动不已、生 生不息,那么作为万物的本体理应也是动的,不然的话,不 动的东西如何能推动其他东西呢?他似乎受了泰勒斯的影响, 下子就想到了“火”作为自己世界观中的本体。火极其形 象地展示了其动的本性:它永远都在跃动,时刻都不会停止, 除非它熄灭了;而且在燃料与火焰之间找不出物质形式转换 的界限和痕迹,说明物质的变化是圆滑无碍的。本体的动变 性促成宇宙万物的运动和嬗变,他说:“宇宙过去、现在和未 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 分寸上熄灭。”构成世间万物的唯一质料是火,一切都是火的 变形。物生于火又返归于火,往复之间便有两条构成循环的 路。首先是下降之路:火生气,气便水,水成土。然后是上 升之路:土复为水,水蒸成气,气变成火。两条路首尾相接, 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演化成永恒不息、蔚为大观宇宙万物。 赫拉克利特还特别重视对立统一的思想,这又是他区别 于爱利亚学派的一个地方。爱利亚人只承认“有”(存在)的 存在,否认“无”的存在。赫拉克利特却认为,“有”中有 无”,“无”中含“有”。他列举了生与死、少与老、梦与醒、 干与湿、热与冷、病与健等许多例子来说明其中的道理。比 如,生死虽是相反的两极,但又蕴含着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活 人有必死的可能性,而死的有机和无机物质被人体吸收,就 成了活人的一部分;人和动物的诞生并非凭空而来的,而是 从无机物进化演变而成的,有机物解体后又复变成无机物。这 也就是说,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死相依相化:同理
的 哲 学 家 一 样 , 赫 拉 克 利 特 免 不 了 也 要 回 答 世 界 的 本 体 问 题 , 以 便 说 明 自 己 世 界 观 的 逻 辑 结 构 。 既 然 万 物 都 变 动 不 已 、 生 生 不 息 , 那 么 作 为 万 物 的 本 体 理 应 也 是 动 的 , 不 然 的 话 , 不 动 的 东 西 如 何 能 推 动 其 他 东 西 呢 ? 他 似 乎 受 了 泰 勒 斯 的 影 响 , 一 下 子 就 想 到 了 “ 火 ” 作 为 自 己 世 界 观 中 的 本 体 。 火 极 其 形 象 地 展 示 了 其 动 的 本 性 : 它 永 远 都 在 跃 动 , 时 刻 都 不 会 停 止 , 除 非 它 熄 灭 了 ; 而 且 在 燃 料 与 火 焰 之 间 找 不 出 物 质 形 式 转 换 的 界 限 和 痕 迹 , 说 明 物 质 的 变 化 是 圆 滑 无 碍 的 。 本 体 的 动 变 性 促 成 宇 宙 万 物 的 运 动 和 嬗 变 , 他 说 : “ 宇 宙 过 去 、 现 在 和 未 来 永 远 是 一 团 永 恒 的 活 火 , 在 一 定 的 分 寸 上 燃 烧 , 在 一 定 的 分 寸 上 熄 灭 。 ” 构 成 世 间 万 物 的 唯 一 质 料 是 火 , 一 切 都 是 火 的 变 形 。 物 生 于 火 又 返 归 于 火 , 往 复 之 间 便 有 两 条 构 成 循 环 的 路 。 首 先 是 下 降 之 路 : 火 生 气 , 气 便 水 , 水 成 土 。 然 后 是 上 升 之 路 : 土 复 为 水 , 水 蒸 成 气 , 气 变 成 火 。 两 条 路 首 尾 相 接 , 循 环 往 复 , 无 穷 无 尽 , 演 化 成 永 恒 不 息 、 蔚 为 大 观 宇 宙 万 物 。 赫 拉 克 利 特 还 特 别 重 视 对 立 统 一 的 思 想 , 这 又 是 他 区 别 于 爱 利 亚 学 派 的 一 个 地 方 。 爱 利 亚 人 只 承 认 “ 有 ” ( 存 在 ) 的 存 在 , 否 认 “ 无 ” 的 存 在 。 赫 拉 克 利 特 却 认 为 , “ 有 ” 中 有 “ 无 ” , “ 无 ” 中 含 “ 有 ” 。 他 列 举 了 生 与 死 、 少 与 老 、 梦 与 醒 、 干 与 湿 、 热 与 冷 、 病 与 健 等 许 多 例 子 来 说 明 其 中 的 道 理 。 比 如 , 生 死 虽 是 相 反 的 两 极 , 但 又 蕴 含 着 相 互 转 化 的 可 能 性 : 活 人 有 必 死 的 可 能 性 , 而 死 的 有 机 和 无 机 物 质 被 人 体 吸 收 , 就 成 了 活 人 的 一 部 分 ; 人 和 动 物 的 诞 生 并 非 凭 空 而 来 的 , 而 是 从 无 机 物 进 化 演 变 而 成 的 , 有 机 物 解 体 后 又 复 变 成 无 机 物 。 这 也 就 是 说 , 生 中 有 死 , 死 中 有 生 , 生 死 相 依 相 化 ; 同 理 , 3 4 西 方 哲 学 初 步
西方哲学初步 “有”中有“无”,便是“变”的过程。这就表明,对立的两 极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依存、并相互转化 的;另一方面,变化之所以能产生,又恰恰是由于万物内部 都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相反趋势,它们互相斗争、彼消我长, 从而引起运动和变化。 赫拉克利特进一步将对立面统一与和谐的规律归结为 逻各斯”①ogos)。逻各斯在希腊文中有多重含义,它既指 语言”、“话语”,又指“原理原则”,同时又含有“精神”和 力量”的意思,颇似中国哲学家老子和庄子的“道”。赫拉 克利特用逻各斯代表世界对立统一的运动规律,正是充分活 用了“逻各斯”这个概念的各种含义:逻各斯不仅是世界万 物运动变化的基本原理原则,而且也是人摒弃感觉印象、通 过语言和理性思维所把握到的世界规律,它体现了精神的力 量。这说明,思想可以超越杂乱无章的感官世界,从中抽引 出一个基本原理—一逻各斯,而逻各斯则是宇宙万物因内在 矛盾产生运动、斗争从而趋于统一和谐的自身规律。有这里, 作为认识主体的理性与作为认识对象的客体(逻各斯)也达 到了一种统———即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赫拉克利特本人尽 管没有明确地提到这种主客的统一,但在他关于逻各斯的看 法是隐含有这种思想的。 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赫拉克利特学说中两个最基本的概 念是“火”和“逻各斯”。赫拉克利特并不特别强调“火”作 为世界本质(本体)的含义,他勿宁是以“火”的动的形象 说明宇宙的变动的本性和作为一个运动的过程。而逻各斯则 用于描写宇宙生成变化过程的内在原因和发展规律,突出万
“ 有 ” 中 有 “ 无 ” , 便 是 “ 变 ” 的 过 程 。 这 就 表 明 , 对 立 的 两 极 不 是 互 不 相 关 的 , 而 是 相 互 联 系 、 彼 此 依 存 、 并 相 互 转 化 的 ; 另 一 方 面 , 变 化 之 所 以 能 产 生 , 又 恰 恰 是 由 于 万 物 内 部 都 存 在 着 内 在 的 矛 盾 和 相 反 趋 势 , 它 们 互 相 斗 争 、 彼 消 我 长 , 从 而 引 起 运 动 和 变 化 。 赫 拉 克 利 特 进 一 步 将 对 立 面 统 一 与 和 谐 的 规 律 归 结 为 “ 逻 各 斯 ” ( L o g o s ) 。 逻 各 斯 在 希 腊 文 中 有 多 重 含 义 , 它 既 指 “ 语 言 ” 、 “ 话 语 ” , 又 指 “ 原 理 原 则 ” , 同 时 又 含 有 “ 精 神 ” 和 “ 力 量 ” 的 意 思 , 颇 似 中 国 哲 学 家 老 子 和 庄 子 的 “ 道 ” 。 赫 拉 克 利 特 用 逻 各 斯 代 表 世 界 对 立 统 一 的 运 动 规 律 , 正 是 充 分 活 用 了 “ 逻 各 斯 ” 这 个 概 念 的 各 种 含 义 : 逻 各 斯 不 仅 是 世 界 万 物 运 动 变 化 的 基 本 原 理 原 则 , 而 且 也 是 人 摒 弃 感 觉 印 象 、 通 过 语 言 和 理 性 思 维 所 把 握 到 的 世 界 规 律 , 它 体 现 了 精 神 的 力 量 。 这 说 明 , 思 想 可 以 超 越 杂 乱 无 章 的 感 官 世 界 , 从 中 抽 引 出 一 个 基 本 原 理 — — 逻 各 斯 , 而 逻 各 斯 则 是 宇 宙 万 物 因 内 在 矛 盾 产 生 运 动 、 斗 争 从 而 趋 于 统 一 和 谐 的 自 身 规 律 。 有 这 里 , 作 为 认 识 主 体 的 理 性 与 作 为 认 识 对 象 的 客 体 ( 逻 各 斯 ) 也 达 到 了 一 种 统 一 — — 即 思 维 与 存 在 的 统 一 。 赫 拉 克 利 特 本 人 尽 管 没 有 明 确 地 提 到 这 种 主 客 的 统 一 , 但 在 他 关 于 逻 各 斯 的 看 法 是 隐 含 有 这 种 思 想 的 。 我 们 已 经 注 意 到 了 , 赫 拉 克 利 特 学 说 中 两 个 最 基 本 的 概 念 是 “ 火 ” 和 “ 逻 各 斯 ” 。 赫 拉 克 利 特 并 不 特 别 强 调 “ 火 ” 作 为 世 界 本 质 ( 本 体 ) 的 含 义 , 他 勿 宁 是 以 “ 火 ” 的 动 的 形 象 说 明 宇 宙 的 变 动 的 本 性 和 作 为 一 个 运 动 的 过 程 。 而 逻 各 斯 则 用 于 描 写 宇 宙 生 成 变 化 过 程 的 内 在 原 因 和 发 展 规 律 , 突 出 万 西 方 哲 学 初 步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