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丽水市卷) 语文 自信沉着,努力展示初中三年的学校成果 特别提醒 1.全卷共四大题,21小题。满分为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座位号并在密封区内填写县(市、区)学校、姓名和准 考证号 3.本卷答案必须用蓝、黑墨水的钢笔或囻珠笔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 上无效 4.请你在答题中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阅卷者将根据卷面书写给你记分。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也许有时会变得浑浊,但生命之水将chuaη(1)流 不息,在浩荡之中再次变得清澈,变得b(2)大,变得浩瀚无yn(3)。 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彩,也可以化做雨露,给干he(4)的土地以 绿色的希望。 2.古诗文默写。(9分) (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鱼我所欲也》)
浙江省丽水市 2008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丽水市卷) 语 文 自信沉着,努力展示初中三年的学校成果! 特别提醒: 1.全卷共四大题,21 小题。满分为 150 分(含书写分 5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座位号并在密封区内填写县(市、区)、学校、姓名和准 考证号。 3.本卷答案必须用蓝、黑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 上无效。 4.请你在答题中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阅卷者将根据卷面书写给你记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 25 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也许有时会变得浑浊,但生命之水将 chuān ( 1 ) 流 不息,在浩荡之中再次变得清澈,变得 bó ( 2 ) 大,变得浩瀚无 yín ( 3 ) 。 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彩,也可以化做雨露,给干 hé ( 4 ) 的土地以 绿色的希望。 2.古诗文默写。(9 分) (1)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 (2)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孟子·鱼我所欲也》)
浙江省丽水市(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常被人引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 代旧事物这一自然法则的诗句是:“ (6)从今年开始,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 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 3.名著阅读。(4分) 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 风雨所诞生的》。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 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 作的艰辛。 (1)这段文字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原苏联作家 ,文中的 “他”指的是小说主人公 (2分) (2)请你说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的含义。(2分) 4.语文综合性学习。(8分) 有些新闻图片,常常让人感动不已。一个人、一件事,被定格在那一瞬间… 图片1 老人名叫阎琼玛,家住甘肃省迭部县腊子口乡朱立 村,今年76岁。虽然每天要打柴背柴,但老太太总是面 带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没有丝毫做作,没有 丝毫埋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位老人早已习惯了艰难 困苦,习惯了微笑面对人生 图片2 在“512”大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位满脸是血的男 孩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 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
浙江省丽水市(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常被人引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 代旧事物这一自然法则的诗句是:“ ▲ , ▲ 。” (6)从今年开始,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 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 3.名著阅读。(4 分) 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 风雨所诞生的》。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 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 作的艰辛。 (1)这段文字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原苏联作家 ▲ ,文中的 “他”指的是小说主人公 ▲ 。(2 分) (2)请你说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的含义。(2 分) 4.语文综合性学习。(8 分) 有些新闻图片,常常让人感动不已。一个人、一件事,被定格在那一瞬间…… 图片 1 老人名叫阎琼玛,家住甘肃省迭部县腊子口乡朱立 村,今年 76 岁。虽然每天要打柴背柴,但老太太总是面 带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没有丝毫做作,没有 丝毫埋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位老人早已习惯了艰难 困苦,习惯了微笑面对人生。 图片 2 在“5·12”大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男 孩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 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
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 受感动。后来人们知道,这位小男孩名叫郎铮 (1)给这两幅图片分别拟一个标题。(2分) (2)整合这两幅图片以及说明文字提供的信息,为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一个主题。(3 分) (3)假如见到阎琼玛老人或者郎铮小朋友,你会对其中的一位说点什么?(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5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5~14小题 (一)(18分) 初升之月的魅力 [美]彼得·斯坦哈特 ①我家附近有一座小山,我常常在夜间爬上去。城市的噪音变成了远远的低语。在黑暗 的寂静中,我分享着蟋蟀的欢乐和鸱鸺〔chxi猫头鹰)的自信。但我来观看的是月出的活 剧。因为,这使我心中重新获得被城市过于慷慨地消耗掉的宁静与明澈。 ②从这座小山上,我已观看过多次的月出。每一次月出,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激动我 的心弦,然后又抚慰我的心灵。 ③凝望月亮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对于史前时代的猎人们来说,头顶上的月亮就像心跳一 样准确无误。他们知道,每隔29天,月亮就会变得丰满圆润,光华四射,然后生病消瘦而 死去,接着又再次诞生。能凭经验懂得月亮的变化模式一定是一件很深奥的事。 ④但我们住在户内的人,却与月亮失去了联系。路灯的闪烁和污染的灰尘像面纱一样遮 住了夜空。虽然,人类已经在月球上漫步,但月亮却变得不是那么熟悉了。我们之中很少有 人能说出当晚的月亮将在什么时间升起。然而,它仍然在吸引着我们的思绪。如果我们毫无 预料地突然看到轮满月,巨大金黄,挂在地平线上,我们会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凝眸回望 它那端庄的仪容。而对那些凝望者,月亮是会有所赐予的
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 受感动。后来人们知道,这位小男孩名叫郎铮。 (1)给这两幅图片分别拟一个标题。(2 分) (2)整合这两幅图片以及说明文字提供的信息,为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一个主题。(3 分) (3)假如见到阎琼玛老人或者郎铮小朋友,你会对其中的一位说点什么?(3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 5~14 小题。 (一)(18 分) 初升之月的魅力 [美]彼得·斯坦哈特 ①我家附近有一座小山,我常常在夜间爬上去。城市的噪音变成了远远的低语。在黑暗 的寂静中,我分享着蟋蟀的欢乐和鸱鸺(chīxiū,猫头鹰)的自信。但我来观看的是月出的活 剧。因为,这使我心中重新获得被城市过于慷慨地消耗掉的宁静与明澈。 ②从这座小山上,我已观看过多次的月出。每一次月出,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激动我 的心弦,然后又抚慰我的心灵。 ③凝望月亮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对于史前时代的猎人们来说,头顶上的月亮就像心跳一 样准确无误。他们知道,每隔 29 天,月亮就会变得丰满圆润,光华四射,然后生病消瘦而 死去,接着又再次诞生。能凭经验懂得月亮的变化模式一定是一件很深奥的事。 ④但我们住在户内的人,却与月亮失去了联系。路灯的闪烁和污染的灰尘像面纱一样遮 住了夜空。虽然,人类已经在月球上漫步,但月亮却变得不是那么熟悉了。我们之中很少有 人能说出当晚的月亮将在什么时间升起。然而,它仍然在吸引着我们的思绪。如果我们毫无 预料地突然看到一轮满月,巨大金黄,挂在地平线上,我们会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凝眸回望 它那端庄的仪容。而对那些凝望者,月亮是会有所赐予的
⑤我懂得月亮的赐予是在一个七月的晚上,在山上。太阳已经落山了,我注视着东面 在一道山脊的那一边有一团明亮的桔黄色的光亮,看上去像林中的篝火。突然间,那道山脊 本身似乎猛地燃烧了起来。接着,那初升的月亮又大又红,由于夏日大气中的灰尘和水汽而 变得形状怪诞,从树林中赫然升起。 ⑥就这样,由于被大地灼热的气息所歪曲,月亮看起来性格乖戾,残缺不全。但是,当 月亮脱离了山脊而升起时,它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坚定性和权威感。它的面色变化着,从红色 变成桔色,变成金色,再变成冷黄色。它似乎是从暗淡下来的大地中吸取着光明,因为,随 着月亮的上升,下面的山峦和山谷变得越来越暗淡无光。当月亮脱离了地平线,胸脯丰满浑 圆,带着象牙色的清辉独自挂在那里时,山谷已成了这幅景色中的一些深深的阴影。突然间 我感到种自信和一种几乎想放声大笑的欢乐。 ⑦这一幕延续了一个小时。月出是缓慢的,充满了种种微妙之处。要观赏它,我们必须 渐渐置身于更古老、更耐心的时间观念之中。观赏月亮执著地逐渐升高就是在我们自己心中 找到种不寻常的宁静。我们的想像力渐渐意识到宇宙的广漠,大地的辽阔,感到我们自身 的存在是多么不可思议。我们感到渺小,但享有特殊的荣幸 ⑧我常常回到初升之月的身边特别是当各种事务把悠闲和梦幻的清晰挤到我生活的一 个小小的角落中去时,我更受到强烈的吸引。于是我就到我的小山上去,等待那猎人的月亮 巨大、金黄的月亮升起在地平线上,使夜充满梦幻。 只鸱鸺从山岭之巅猝然扑下无声无息,但明亮如焰。一只蟋蟀在草丛中尖声吟唱。 我想起诗人和音乐家,想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想起莎土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创 作的罗兰佐说道:“月光睡眠在这岸上何等美妙!让我们在这里坐下,让音乐之声轻轻注入 我们耳中。”我思索着,他们的诗句与音乐是否像蟋蟀的乐曲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月亮 的嗓音。带着这样的思绪,我那城市生活引起的茫然迷乱融化在夜的安谧之中
⑤我懂得月亮的赐予是在一个七月的晚上,在山上。太阳已经落山了,我注视着东面, 在一道山脊的那一边有一团明亮的桔黄色的光亮,看上去像林中的篝火。突然间,那道山脊 本身似乎猛地燃烧了起来。接着,那初升的月亮又大又红,由于夏日大气中的灰尘和水汽而 变得形状怪诞,从树林中赫然升起。 ⑥就这样,由于被大地灼热的气息所歪曲,月亮看起来性格乖戾,残缺不全。但是,当 月亮脱离了山脊而升起时,它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坚定性和权威感。它的面色变化着,从红色 变成桔色,变成金色,再变成冷黄色。它似乎是从暗淡下来的大地中吸取着光明,因为,随 着月亮的上升,下面的山峦和山谷变得越来越暗淡无光。当月亮脱离了地平线,胸脯丰满浑 圆,带着象牙色的清辉独自挂在那里时,山谷已成了这幅景色中的一些深深的阴影。突然间, 我感到一种自信和一种几乎想放声大笑的欢乐。 ⑦这一幕延续了一个小时。月出是缓慢的,充满了种种微妙之处。要观赏它,我们必须 渐渐置身于更古老、更耐心的时间观念之中。观赏月亮执著地逐渐升高就是在我们自己心中 找到一种不寻常的宁静。我们的想像力渐渐意识到宇宙的广漠,大地的辽阔,感到我们自身 的存在是多么不可思议。我们感到渺小,但享有特殊的荣幸。 ⑧我常常回到初升之月的身边,特别是当各种事务把悠闲和梦幻的清晰挤到我生活的一 个小小的角落中去时,我更受到强烈的吸引。于是我就到我的小山上去,等待那猎人的月亮, 巨大、金黄的月亮升起在地平线上,使夜充满梦幻。 ⑨一只鸱鸺从山岭之巅猝然扑下,无声无息,但明亮如焰。一只蟋蟀在草丛中尖声吟唱。 我想起诗人和音乐家,想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想起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创 作的罗兰佐说道:“月光睡眠在这岸上何等美妙!让我们在这里坐下,让音乐之声轻轻注入 我们耳中。”我思索着,他们的诗句与音乐是否像蟋蟀的乐曲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月亮 的嗓音。带着这样的思绪,我那城市生活引起的茫然迷乱融化在夜的安谧之中
⑩恋人们和诗人们在夜里找到更深刻的含义。我们也都会情不自禁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題 关于我们的起源、我们的命运。在月亮升起时,当我们按照天空的速度减缓我们大脑 的节奏时,魔力就悄悄地笼罩了我们。我们打开感情的阀门,使我们大脑中那些在白昼里被 理智锁住的部分驱动起来。越过遥远的时空,我们倾听古代猎人们的喃喃低语,看见久远以 前诗人们和恋人们的幻梦重现。 (选自《读者》,有改动) 5.文章写到了哪些月亮“凝望者”?(3分) 6.第⑤节中“月亮的赐予”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回答。(4分) 7.第⑨节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无声无息,但明亮如焰”的鸱鸺和“在草丛中尖声吟唱” 的蟋蟀?(3分) 8.文中一些句子语言优美而又意味深长。请参照示例,选取一句加以赏析。(4分) [示例] 句子:每一次月出,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激动我的心弦,然后又抚慰我的心灵。 赏析:“每一次月出”如同“美妙的音乐”一样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句子用了一个形象 的比喻,写出了“每一次月出”的美妙所在和作者对它的独特感受。 9.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所流露的情感,引发了你什么思考?(4分) (二)(17分) 科学可以代替一切吗? 王平 ①人们相信科学是认为科学具有最大的力量,可以满足和达到人的一切愿望。但是,人 类的愿望并非是一个人的,而是有无数人的愿望,姑且不论用科学手段来达到部分人的愿望 是否合理,就连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的两面性也让人感到,科学是不可能取代一切的。例如 原子弹的发明是科学力量,但爱因斯坦已经对其有过忏悔了,认为不该研制原子弹。 ②进一步从别的角度看,如果科学可以改变一切和达到人们的愿望,那么是否应当让科 学来这么做? ③作为一个正常人,工作、劳动的动机是指望回报,这种回报除了生存和养家糊口外
⑩恋人们和诗人们在夜里找到更深刻的含义。我们也都会情不自禁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 ——关于我们的起源、我们的命运。在月亮升起时,当我们按照天空的速度减缓我们大脑 的节奏时,魔力就悄悄地笼罩了我们。我们打开感情的阀门,使我们大脑中那些在白昼里被 理智锁住的部分驱动起来。越过遥远的时空,我们倾听古代猎人们的喃喃低语,看见久远以 前诗人们和恋人们的幻梦重现。 (选自《读者》,有改动) 5.文章写到了哪些月亮“凝望者”?(3 分) 6.第⑤节中“月亮的赐予”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回答。(4 分) 7.第⑨节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无声无息,但明亮如焰”的鸱鸺和“在草丛中尖声吟唱” 的蟋蟀?(3 分) 8.文中一些句子语言优美而又意味深长。请参照示例,选取一句加以赏析。(4 分) [示例] 句子:每一次月出,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激动我的心弦,然后又抚慰我的心灵。 赏析:“每一次月出”如同“美妙的音乐”一样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句子用了一个形象 的比喻,写出了“每一次月出”的美妙所在和作者对它的独特感受。 9.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所流露的情感,引发了你什么思考?(4 分) (二)(17 分) 科学可以代替一切吗? 王 平 ①人们相信科学是认为科学具有最大的力量,可以满足和达到人的一切愿望。但是,人 类的愿望并非是一个人的,而是有无数人的愿望,姑且不论用科学手段来达到部分人的愿望 是否合理,就连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的两面性也让人感到,科学是不可能取代一切的。例如, 原子弹的发明是科学力量,但爱因斯坦已经对其有过忏悔了,认为不该研制原子弹。 ②进一步从别的角度看,如果科学可以改变一切和达到人们的愿望,那么是否应当让科 学来这么做? ③作为一个正常人,工作、劳动的动机是指望回报,这种回报除了生存和养家糊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