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CPA)I》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7003004 课程名称:会计(CPA)I 英文名称:Accounting(CPA)I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64学时 学 分:4学分 适用对象: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等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初级财务会计学》等。 二、课程简介 会计(CPA)I是国际会计(ACCA)班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依据财务会计的基 本特点,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会计要素为主线来组织与安排课程的内容。在阐述 了财务会计的目的、基本前提、会计要素和一般原则的基础上,按资产要素的具体组 成内容分述。使学生在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同时,具备独立完 成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财务会计处理及会计报表编制的能力与水平。 Accounting(CPA)I is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of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CCA) class.According t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financial accounting objectives as the guide,accounting elements as the main line to organize and arrange the contents of the course.On the basis of the purpose,basic premise,accounting elements and general principle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the contents of the six major accounting elements (assets,liabilities,owners equity,income,expense and profit)are described in detail.The project is summariz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three major financial statements.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basic theory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basic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with independent completion of the daily economic busines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statements prepared by the ability and level.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是会计学(国际会计ACCA)的专业必修课,同步ACCA课程。同时, 也适用于审计学、财务管理、财政税务和金融专业以及开设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 学生。本课程是介绍企业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重要“战
1 《会计(CPA)Ⅰ》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7003004 课程名称:会计(CPA)Ⅰ 英文名称:Accounting(CPA)Ⅰ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64 学时 学 分: 4 学分 适用对象: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等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初级财务会计学》等。 二、课程简介 会计(CPA)Ⅰ是国际会计(ACCA)班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依据财务会计的基 本特点,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会计要素为主线来组织与安排课程的内容。在阐述 了财务会计的目的、基本前提、会计要素和一般原则的基础上,按资产要素的具体组 成内容分述。使学生在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同时,具备独立完 成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财务会计处理及会计报表编制的能力与水平。 Accounting (CPA) I is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of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CCA) clas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objectives as the guide, accounting elements as the main line to organize and arrange the contents of the course. On the basis of the purpose, basic premise, accounting elements and general principle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 contents of the six major accounting elements (assets, liabilities, owners' equity, income, expense and profi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project is summariz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three major financial statements.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basic theory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basic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 with independent completion of the daily economic busines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statements prepared by the ability and level.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是会计学(国际会计 ACCA)的专业必修课,同步 ACCA 课程。同时, 也适用于审计学、财务管理、财政税务和金融专业以及开设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 学生。本课程是介绍企业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重要“战
略”地位,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门户”,是前置课程初级财务会计的深化 和提升,又为后续课程F7(财务会计),F8(审计)和SBR(战略商务报告)以及高 级财务会计铺垫重要基石。需要专注的投入和持续的努力才能较好地掌握。 教学目的(专业目标):系统和全面讲解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用等会计要素的核算原理和方法:熟悉各种特殊交易和事项的核算思路及披露要 求:理解与掌握账务处理方法背后的原理和意图:分析CPA考试中的重点与难点,以 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尚存的差异,为学生参加ACCA考试和 CPA考试提供助力:提升编制财务报告的能力以及职业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目的(思政目标):以分析会计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 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主线,秉持“爱党爱国、专业素养、工匠精神和全面发展”的育人 标准,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在新时代塑 造学生品格、品行和品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又红又专”的卓 越会计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标: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财务会计 的法规体系:掌握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和应用原则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 求:理解与应用会计属性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实务中的体现 2.有人目标:通过对基本会计理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我国会计准则体 系的建立过程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制度自信,深化 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 1,主要内容 会计的定义、作用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会计、职能、核算与监督、经济管理活动、会计分支、财务会计、管理 会计、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 3.问题与应用 通过探讨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对会计的概念,会 计的服务范围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节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2
2 略”地位,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门户”,是前置课程初级财务会计的深化 和提升,又为后续课程 F7(财务会计),F8(审计)和 SBR(战略商务报告)以及高 级财务会计铺垫重要基石。需要专注的投入和持续的努力才能较好地掌握。 教学目的(专业目标):系统和全面讲解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用等会计要素的核算原理和方法;熟悉各种特殊交易和事项的核算思路及披露要 求;理解与掌握账务处理方法背后的原理和意图;分析 CPA 考试中的重点与难点,以 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尚存的差异,为学生参加 ACCA 考试和 CPA 考试提供助力;提升编制财务报告的能力以及职业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目的(思政目标):以分析会计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 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主线,秉持“爱党爱国、专业素养、工匠精神和全面发展”的育人 标准,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在新时代塑 造学生品格、品行和品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又红又专”的卓 越会计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1. 教学目标: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财务会计 的法规体系;掌握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和应用原则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 求;理解与应用会计属性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实务中的体现 2. 育人目标:通过对基本会计理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我国会计准则体 系的建立过程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制度自信,深化 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1. 主要内容 会计的定义、作用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会计、职能、核算与监督、经济管理活动、会计分支、财务会计、管理 会计、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 3. 问题与应用 通过探讨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对会计的概念,会 计的服务范围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节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1.主要内容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决策有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 3.问题与应用 通过对基本前提具体内容的掌握,使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对会计核算基础 有较深刻的认识。 第三节会计要素的概念、确认与计量原则 1.主要内容 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计量属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3.问题与应用 (1)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理解: (2)计量属性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情况 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主要内容 信息质量要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 及时性 3.问题与应用 本节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我国颁布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涉及到对各 项具体准则架构的了解,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以便为后续各章 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五节财务报告 1.主要内容 财务报告的组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附注 3.问题与应用 对财务报告的基本构成有清晰了解,能对报表的基本组成项目有一定认 识。 (三)思考与实践 3
3 1. 主要内容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决策有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 3. 问题与应用 通过对基本前提具体内容的掌握,使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对会计核算基础 有较深刻的认识。 第三节 会计要素的概念、确认与计量原则 1. 主要内容 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计量属性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3. 问题与应用 (1)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理解; (2)计量属性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情况。 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 主要内容 信息质量要求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 及时性 3. 问题与应用 本节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我国颁布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涉及到对各 项具体准则架构的了解,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以便为后续各章 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五节 财务报告 1. 主要内容 财务报告的组成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附注 3. 问题与应用 对财务报告的基本构成有清晰了解,能对报表的基本组成项目有一定认 识。 (三)思考与实践
1.按照基本准则,简述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及其意义 2.按照基本准则,简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规定。 3.按照基本准则,简述会计要素的确认。 4.查阅感兴趣的上市公司年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 本章教学手段主要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五)思政融入设计 1.简述《会计法》和《证券法》的修订原因、我国会计准则趋同起因和过 程、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间的博奔以及我国会计专家参与国际 会计准则制定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会计与政治、经济、社会的 关系,鼓励学牛树立远大的职业目标,坚定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 复兴之思相。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辨析,生发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中的诚信原则,诚实守信也是会计学科注重的根本理念,是会计行业 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3.举例资本市场对投资者保护的例子,阐述谨慎性原则的来由。谨慎性是 管理者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应。在减轻代理冲突、避免诉讼风险 中起着积极作用,有助于预警和化解风险,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谨慎、务实的品格,强调做事未雨绸缪,提高人 生抗风险和抗压能力。 第二章存货 (一)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标: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掌握存货 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学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熟悉存货发出的计 价方法 2.育人目标:通过对存货期末计量方法的账务处理方法的学习,树立会计 监督意识,加强责任心教育,强化“诚信为本,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存货的性质及确认 1.主要内容 存货的概念、分类和确认条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存货、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 4
4 1. 按照基本准则,简述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及其意义。 2. 按照基本准则,简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规定。 3. 按照基本准则,简述会计要素的确认。 4. 查阅感兴趣的上市公司年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 本章教学手段主要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五)思政融入设计 1. 简述《会计法》和《证券法》的修订原因、我国会计准则趋同起因和过 程、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间的博弈以及我国会计专家参与国际 会计准则制定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会计与政治、经济、社会的 关系,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目标,坚定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 复兴之思想。 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辨析,生发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中的诚信原则,诚实守信也是会计学科注重的根本理念,是会计行业 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3. 举例资本市场对投资者保护的例子,阐述谨慎性原则的来由。谨慎性是 管理者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应。在减轻代理冲突、避免诉讼风险 中起着积极作用,有助于预警和化解风险,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谨慎、务实的品格,强调做事未雨绸缪,提高人 生抗风险和抗压能力。 第二章 存货 (一)目的与要求 1. 教学目标: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掌握存货 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掌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熟悉存货发出的计 价方法 2. 育人目标:通过对存货期末计量方法的账务处理方法的学习,树立会计 监督意识,加强责任心教育,强化“诚信为本,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存货的性质及确认 1. 主要内容 存货的概念、分类和确认条件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存货、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
3.问题与应用 存货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需要严格的管理,其中本节涉及到的内容 属于存货的概述,要求学生在理论概念方面明确认识,为后面的账务处 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存货的初始计量(不同来源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 1.主要内容 外购、加工、投资者投入、盘盈、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方式取得的存货的初始成本构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 3.问题与应用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学握不同方式取得的存货初始计量方法。 第三节存货发出的计量及成本结转(不同流转方式下存货发出的计量) 1.主要内容 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及账务处理: 计划成本法及其账务处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计 划成本法、材料成本差异率 3.问题与应用 (1)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及会计处理: (2)计划成本法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应用得比较广泛,要求学生 熟练掌握计划成本法,为账务处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节存货的期末计量 1.主要内容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可变现净值的 确定方法(尤其是原材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确认原理)、存货跌价准备 的核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可变现净值的含义与计算、存货跌价准备 3.问题与应用 为了使存货符合资产定义,以在资产负债表中更合理地反映存货价值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要求学生 能够熟练掌握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方法。 第五节存货的清查盘点 5
5 3. 问题与应用 存货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需要严格的管理,其中本节涉及到的内容 属于存货的概述,要求学生在理论概念方面明确认识,为后面的账务处 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存货的初始计量(不同来源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 1. 主要内容 外购、加工、投资者投入、盘盈、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方式取得的存货的初始成本构成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 3. 问题与应用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不同方式取得的存货初始计量方法。 第三节 存货发出的计量及成本结转(不同流转方式下存货发出的计量) 1. 主要内容 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及账务处理; 计划成本法及其账务处理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计 划成本法、材料成本差异/率 3. 问题与应用 (1)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及会计处理; (2)计划成本法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应用得比较广泛,要求学生 熟练掌握计划成本法,为账务处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1. 主要内容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可变现净值的 确定方法(尤其是原材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确认原理)、存货跌价准备 的核算。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可变现净值的含义与计算、存货跌价准备 3. 问题与应用 为了使存货符合资产定义,以在资产负债表中更合理地反映存货价值,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要求学生 能够熟练掌握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方法。 第五节 存货的清查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