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保温。压缩机空气试车,压缩机性能试验。制冷剂吹污,检漏,抽真空。制冷 剂的充注。制冷机调试。商业冷库库体的安装,制冷设备的安装,冷库调试。制 冷系统正常运转的标志,制冷压缩机的异常声音,制冷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学习要求:了解制冷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掌握制冷压缩机和换热器及辅助设备安装。掌握 制冷管道安装。了解压缩机的性能试验,制冷系统的吹污、检漏和抽真空,制冷 剂的充注。了解制冷机调试,小型冷库的安装和调试,制冷系统故障分析处理。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制冷机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 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以及网上辅导(主 要采用E-MAL、BBS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 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出勤占30%、闭卷考试占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陶正良编著,《热能与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阅读书目: :李玉春,《制冷装置制造工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与前叙的机械加工课程、施工技术课 程和制冷装置设计课程有密切联系,但主要内容集中在制冷机制造、安装和调试,是一门理 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可以为学生毕业后的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撰人:余克志 审核人:谈向东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年6月13日 26
- 26 - 热保温。压缩机空气试车,压缩机性能试验。制冷剂吹污,检漏,抽真空。制冷 剂的充注。制冷机调试。商业冷库库体的安装,制冷设备的安装,冷库调试。制 冷系统正常运转的标志,制冷压缩机的异常声音,制冷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学习要求:了解制冷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掌握制冷压缩机和换热器及辅助设备安装。掌握 制冷管道安装。了解压缩机的性能试验,制冷系统的吹污、检漏和抽真空,制冷 剂的充注。了解制冷机调试,小型冷库的安装和调试,制冷系统故障分析处理。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制冷机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 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以及网上辅导(主 要采用 E-MAIL、BBS 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 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出勤占 30%、闭卷考试占 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陶正良编著,《热能与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年 6 月第 1 版。 阅读书目: :李玉春,《制冷装置制造工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年 2 月第 1 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与前叙的机械加工课程、施工技术课 程和制冷装置设计课程有密切联系,但主要内容集中在制冷机制造、安装和调试,是一门理 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可以为学生毕业后的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撰人:余克志 审核人:谈向东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 年 6 月 13 日
《蓄冷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f英文):蓄冷技术(The Technology of Gathering-Cold) 课程编号:4702001 学分:1 学时:总学时16讲授学时:16实验学时: 开设学期:第7学期 授课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谈向东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蓄能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制冷工程中得以实 际应用的相关知识,初步具有冰蓄冷空调技术综合运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为其以 后独立从事专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蓄能制冷技术中,冰蓄冷空调方面的知识,通过蓄能原理、材料、应用 等知识点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初步设计,拓展制冷技术应用的视野。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善热技术概述(6学时) 主要内容:常见的蓄热方式、蓄热材料的性能要求及分类、典型的蓄热材料及应用、蓄热技 术的新发展。 学习要求:使学生了解蓄热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动态。 第二部分着热型热泵(2学时) 主要内容:冰蓄冷的应用 学习要求:了解并掌握水蓄冷、冰蓄冷原理和实际运用时注意要点。 第三部分蓄热及冰蓄冷技术在空调领域中的应用(8学时) 主要内容:冰蓄冷空调系统 学习要求:了解蓄冷技术应用于空调系统的原理和若干解决措施,冰蓄冷制冷技术系统设计 -27-
- 27 - 《蓄冷技术》教学大纲 《蓄冷技术》教学大纲 《蓄冷技术》教学大纲 《蓄冷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蓄冷技术( The Technology of Gathering-Cold) 课程编号:4702001 学 分:1 学 时:总学时 16 讲授学时:16 实验学时: 开设学期: 第 7 学期 授课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谈向东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蓄能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制冷工程中得以实 际应用的相关知识,初步具有冰蓄冷空调技术综合运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为其以 后独立从事专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蓄能制冷技术中,冰蓄冷空调方面的知识,通过蓄能原理、材料、应用 等知识点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初步设计,拓展制冷技术应用的视野。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蓄热技术概述 (6 学时) 主要内容:常见的蓄热方式、蓄热材料的性能要求及分类、典型的蓄热材料及应用、蓄热技 术的新发展。 学习要求:使学生了解蓄热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动态。 第二部分 蓄热型热泵 (2 学时) 主要内容:冰蓄冷的应用 学习要求:了解并掌握水蓄冷、冰蓄冷原理和实际运用时注意要点。 第三部分 蓄热及冰蓄冷技术在空调领域中的应用 (8 学时) 主要内容:冰蓄冷空调系统 学习要求:了解蓄冷技术应用于空调系统的原理和若干解决措施,冰蓄冷制冷技术系统设计
和蓄冷悟(箱)的设计原理等知识点。 四、教学基本要求 课内教学使专业学生了解蓄能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技术应用,让学生从解 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学习冰蓄冷制冷技术在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制冷工程在多方面 的应用和其他辅助知识与技术。 同时推荐阅读相关专业参考书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整个课程按照蓄能制冷技术原理,特别是冰蓄冷制冷技术应用在空调系统来介绍相关知 识。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入、音像教材(课 堂教学以PPT为主,配以必要的课堂板书),有助于学生认识实际的设备与系统。 考试主要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 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作业、考勤)占20%、开卷考试占8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参考教材 [山】崔海亭、杨峰编著《蓄热技术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敦学参考书 [2]郭茶秀、魏新利编著《热能存储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B)张学学、李桂馥编《热工基础》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0 4培克曼G,吉利PV著《蓄热技术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5]张寅平、胡汗平、孔祥冬等《相变储能一一理论和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6]史美中编《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89 【门)]程祖发编《蒸汽蓄热器的应用和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8]王如竹、丁国良等著《最新制冷空调技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8-
- 28 - 和蓄冷槽(箱)的设计原理等知识点。 四、教学基本要求 课内教学使专业学生了解蓄能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技术应用,让学生从解 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学习冰蓄冷制冷技术在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制冷工程在多方面 的应用和其他辅助知识与技术。 同时推荐阅读相关专业参考书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整个课程按照蓄能制冷技术原理,特别是冰蓄冷制冷技术应用在空调系统来介绍相关知 识。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课 堂教学以 PPT 为主,配以必要的课堂板书),有助于学生认识实际的设备与系统。 考试主要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 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作业、考勤)占 20%、开卷考试占 8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参考教材 [1] 崔海亭、杨峰编著《蓄热技术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年 8 月第 1 版 2.教学参考书 [2] 郭茶秀、魏新利编著《热能存储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年 5 月第 1 版 [3] 张学学、李桂馥编《热工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培克曼 G,吉利 P.V 著《蓄热技术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5] 张寅平、胡汗平、孔祥冬等《相变储能——理论和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6] 史美中编《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89 [7] 程祖虞编《蒸汽蓄热器的应用和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8] 王如竹、丁国良等著《最新制冷空调技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针对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技术)学生进行的一门制冷技术的专业选修课程 也是体现学校专业特色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是与《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换热器》、《太阳能利用》等课程相关的 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主撰人:谈向东 审核人:谈向东 分管教学院长:李热 2011年6月7日 -29-
- 29 -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针对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技术)学生进行的一门制冷技术的专业选修课程, 也是体现学校专业特色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是与《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换热器》、《太阳能利用》等课程相关的 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主撰人 :谈向东 审核人:谈向东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 年 6 月 7 日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锅炉及锅炉房设备(Boiler and Boiler Room Equipment) 课程编号:4702002 学分:1学分 学时:总学时16讲授学时16 开设学期:第6学期 授课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万金庆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有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捏供热 锅炉的设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合理选择锅炉与锅炉房设备,能够进行锅炉房工艺设 计。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锅炉与锅炉房设备的基本知识,燃料与燃烧计算,烟气分析,锅炉的热 平衡计算,锅炉热力与通风计算,锅炉房工艺设计。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锅炉与锅炉房设备基本知识(3学时) 主要内容:供热锅炉与动力锅炉的特点:锅炉的基本构造和工作过程:锅炉基本特性的表示。 锅炉房设备的组成。 学习要求:掌握锅炉的基本构造和工作过程,锅炉基本特性的表示:锅炉房设备的组成。 第二章燃料与燃烧计算(3学时) 主要内容:燃料的化学成分:煤的燃烧特性:燃料的燃烧计算:烟气分析结果应用。 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煤的燃烧特性:燃料的燃烧计算方法。 自学:燃料的主要元素及其特性:燃料成分分析基准:烟气分析方法。 第三章锅炉的热平衡(3学时) 主要内容:锅炉热平衡的组成及热效率: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30-
- 30 -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教学大纲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教学大纲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教学大纲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锅炉及锅炉房设备(Boiler and Boiler Room Equipment) 课程编号:4702002 学 分:1 学分 学 时:总学时 16 讲授学时 16 开设学期: 第 6 学期 授课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万金庆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供热 锅炉的设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合理选择锅炉与锅炉房设备,能够进行锅炉房工艺设 计。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锅炉与锅炉房设备的基本知识,燃料与燃烧计算,烟气分析,锅炉的热 平衡计算,锅炉热力与通风计算,锅炉房工艺设计。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锅炉与锅炉房设备基本知识(3 学时) 主要内容:供热锅炉与动力锅炉的特点;锅炉的基本构造和工作过程;锅炉基本特性的表示; 锅炉房设备的组成。 学习要求:掌握锅炉的基本构造和工作过程,锅炉基本特性的表示;锅炉房设备的组成。 第二章 燃料与燃烧计算(3 学时) 主要内容:燃料的化学成分;煤的燃烧特性;燃料的燃烧计算;烟气分析结果应用。 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煤的燃烧特性;燃料的燃烧计算方法。 自 学:燃料的主要元素及其特性;燃料成分分析基准;烟气分析方法。 第三章 锅炉的热平衡(3 学时) 主要内容:锅炉热平衡的组成及热效率;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