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课程编号:4701002 学分:2学分 学时:总学时32讲授学时28实验4学时 开设学期:第学期 授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轮机工程技术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周继军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和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 程可使学生认识到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节能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有关能量转 换和热量传递规律方面的知识,探索提高各种热工设备热效率的技术措施,使学生能在各自 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有效地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工作,这是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科学素质的 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以及研究生课 程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包括工程热力学的基本内容。以热能的利用为线索,闸述热能利 用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理论。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能源概述(2学时) 主要内容:能源及其利用,热能及其利用,热工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学习本课程的意 义。 学习要求:了解热能的两种利用方式,热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热能转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2学时) 主要内容:热能转换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学习要求:掌握准静态过程的特点和实际意义,理解可逆过程的特点和实现条件:掌握热力 学第一定律解析式,内能,推进功,焓,几种功的关系,掌握能量方程的实际应 -21-
- 21 -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 ( 中 文 / 英 文 ): 工 程 热 力 学 与 传 热 学 (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 课程编号:4701002 学 分:2 学分 学 时:总学时 32 讲授学时 28 实验 4 学时 开设学期: 第 学期 授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轮机工程技术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周继军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和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 程可使学生认识到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节能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有关能量转 换和热量传递规律方面的知识,探索提高各种热工设备热效率的技术措施,使学生能在各自 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有效地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工作,这是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科学素质的 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以及研究生课 程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包括工程热力学的基本内容。以热能的利用为线索,阐述热能利 用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理论。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能源概述(2 学时) 主要内容:能源及其利用,热能及其利用,热工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学习本课程的意 义。 学习要求:了解热能的两种利用方式,热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热能转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2 学时) 主要内容:热能转换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学习要求:掌握准静态过程的特点和实际意义,理解可逆过程的特点和实现条件;掌握热力 学第一定律解析式,内能,推进功,焓,几种功的关系,掌握能量方程的实际应
用(分析计算):卡诺定理的理解,理解嫡流与熵产。 第三章热能转换物质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14学时) 主要内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比热容、内能和格,理想气体的熵,理想气体混 合物,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多变过程,气体的压缩。蒸气的热力性质,水 蒸气热力性质图表及应用,湿空气的热力性质及热力过程。 学习要求:掌握基本热力过程分析:水蒸气的状态和参数,掌握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及应用, 掌握湿空气的焓湿图应用。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该课程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 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 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平时作业以课后习题为主,要求学生每周必须完成一次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运用。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 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 要采用E-MAIL、BBS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 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作业占20%、出勤占10%、闭卷考试占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傅秦生编著,《热工基础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1版。 阅读书目: (1)《热工理论基础》(第一版),郝玉福,高等教有工业出版社(1993): (2)《热工学》(第二版),蒋汉文,人民教有出版社(1994: (3)《工程热力学》,严家禄,高等教有出版社(1999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2
- 22 - 用(分析计算);卡诺定理的理解,理解熵流与熵产。 第三章 热能转换物质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14 学时) 主要内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比热容、内能和焓,理想气体的熵,理想气体混 合物,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多变过程,气体的压缩。蒸气的热力性质,水 蒸气热力性质图表及应用,湿空气的热力性质及热力过程。 学习要求:掌握基本热力过程分析;水蒸气的状态和参数,掌握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及应用, 掌握湿空气的焓湿图应用。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该课程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 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 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平时作业以课后习题为主,要求学生每周必须完成一次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运用。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 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 要采用 E-MAIL、BBS 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 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作业占 20%、出勤占 10%、闭卷考试占 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傅秦生编著,《热工基础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年第 1 版。 阅读书目: (1) 《热工理论基础》(第一版),郝玉福,高等教育工业出版社(1993); (2) 《热工学》(第二版),蒋汉文,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工程热力学》,严家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和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它包含了 工程热力学的基本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为后续各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 理论基础。 主撰人:周继军 市核人:谈向东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年6月10日 -23-
- 23 -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和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它包含了 工程热力学的基本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为后续各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 理论基础。。 主撰人 :周继军 审核人:谈向东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 年 6 月 10 日
《制冷机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制冷机制造工艺学(Technology of Refrigeration Manufacturing) 课程编号:4701003 学分:2.5学分 学时:总学时40讲授学时40 开设学期:第7学期 授课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余克志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的一门专业限选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制冷装置 制冷工艺的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艺设计能力,为解决工艺问题和进一步提高工艺水平 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专业限选课,介绍了各种常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方法,分析了制冷机的装 配调试和试验方法,并对各种加工工艺手段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趋势作了介绍。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机械加工基础(6学时) 主要内容:机械加工过程,工序、工步和走刀,安装和工位,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加工精 度和加工误差。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表面质量。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 的影响。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表面粗糙度。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尺寸链的解法。尺寸链的应用机床夹具的作用和组成。工件的定位与夹紧。夹具 体、对刀装置与导向元件。 学习要求:了解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概念。掌握尺寸链的计算和应用。了解工件的定 位方法与夹具体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焊接和切削的工艺基础(6学时) 主要内容: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焊接结构的选材。焊接方 法简介。焊接设备。焊接接头的基本类型。焊接接头的坡口形状和尺寸。切割 -24
- 24 - 《制冷机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制冷机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制冷机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制冷机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制冷机制造工艺学(Technology of Refrigeration Manufacturing) 课程编号:4701003 学 分:2.5 学分 学 时:总学时 40 讲授学时 40 开设学期: 第 7 学期 授课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余克志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的一门专业限选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制冷装置 制冷工艺的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艺设计能力,为解决工艺问题和进一步提高工艺水平 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专业限选课,介绍了各种常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方法,分析了制冷机的装 配调试和试验方法,并对各种加工工艺手段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趋势作了介绍。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机械加工基础(6 学时) 主要内容:机械加工过程,工序、工步和走刀,安装和工位,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加工精 度和加工误差。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表面质量。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 的影响。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表面粗糙度。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尺寸链的解法。尺寸链的应用机床夹具的作用和组成。工件的定位与夹紧。夹具 体、对刀装置与导向元件。 学习要求:了解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概念。掌握尺寸链的计算和应用。了解工件的定 位方法与夹具体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焊接和切割的工艺基础(6 学时) 主要内容: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焊接结构的选材。焊接方 法简介。焊接设备。焊接接头的基本类型。焊接接头的坡口形状和尺寸。切割
气割。等离子弧切割。典型焊接工艺示例。 学习要求:了解焊接结构的要求和原则。理解焊接方法及设备。了解焊接接头及其设计。了 解切割、气割和等离子弧切割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 第三章板料的冲压工艺基础(4学时) 主要内容:冲压零件的要求。冲压零件的常见材料。冲裁件的工艺性。弯曲件的工艺性。拉 伸件的工艺性。成形件的工艺性。制定冲压工艺方案的原则。冲压设备。模具。 模具材料的选用与热处理。 学习要求:了解冲压零件的要求及常用材料。理解冲压工艺。了解制定冲压工艺方案的原则。 了解冲压设备和模具、模具材料的选用与热处理。 第四章制冷压缩机加工与装配工艺(6学时) 主要内容:制冷机压缩机各部件包括活塞组、连杆、曲轴、机体、气缸套、机壳、气阀阀片、 弹簧、阀座、轴承等材料的选用。曲轴加工工艺的技术要求,曲轴加工的主要工 序。连杆机械加工的技术要求,连杆加工的主要工序。活塞机械加工的技术要求, 活塞加工的主要工序。阀片加工的工艺技术要求,阀片活塞加工的主要工序。机 体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机体加工的主要工序。机壳材料与加工过程,机壳上装 配件的安装。压缩机零件清洗、部件装配、整机装配、试车运转。 学习要求:掌握制冷压缩机材料的选择。了解曲轴、连杆、活塞、阀片、机体和机壳加工技 术要求和工序。理解压缩机装配的基本工序。 第五章制冷换热器加工工艺(6学时) 主要内容:蒸发器、冷凝器、经济器、中间冷却器、冷却器和液化器的结构和选材。壳管式 换热器的结构工艺特点、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卧式冷凝器的组装工艺,壳管式 蒸发器的制作工艺。套片管式换热器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组装工艺。 学习要求:掌握制冷换热器的分类、结构和选材。了解壳管式换热器和套片管式换热器的加 第六章制冷系统的工艺(6学时) 主要内容:制冷系统的水分干燥,制冷系统的水分干燥空气排除。制冷剂的选用要点,制冷 剂的充注量。润滑油的选用,润滑油的使用注意事项。制冷管道的布置原则,氟 利昂制冷系统管道布置,氨制冷系统管道布置,水管路布置 学习要求:了解制冷系统中水分与空气的防止与排除。理解制冷剂的选择与充注量。了解润 滑油的选用和添加量。掌握制冷系统的管路布置。 第七章制冷设备的安装与调试(6学时) 主要内容:制冷设备安装场地的要求,制冷机房的要求,制冷设备安装施工要求,制冷设备 基础浇注要求。中小型压缩机的安装,大型压缩机的安装。冷凝器的安装,蒸发 器的安装,节流机构安装,阀门安装。氨管道安装,氟利品管道安装,管道的隔 -25-
- 25 - 气割。等离子弧切割。典型焊接工艺示例。 学习要求:了解焊接结构的要求和原则。理解焊接方法及设备。了解焊接接头及其设计。了 解切割、气割和等离子弧切割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 第三章 板料的冲压工艺基础(4 学时) 主要内容:冲压零件的要求。冲压零件的常见材料。冲裁件的工艺性。弯曲件的工艺性。拉 伸件的工艺性。成形件的工艺性。制定冲压工艺方案的原则。冲压设备。模具。 模具材料的选用与热处理。 学习要求:了解冲压零件的要求及常用材料。理解冲压工艺。了解制定冲压工艺方案的原则。 了解冲压设备和模具、模具材料的选用与热处理。 第四章 制冷压缩机加工与装配工艺(6 学时) 主要内容:制冷机压缩机各部件包括活塞组、连杆、曲轴、机体、气缸套、机壳、气阀阀片、 弹簧、阀座、轴承等材料的选用。曲轴加工工艺的技术要求,曲轴加工的主要工 序。连杆机械加工的技术要求,连杆加工的主要工序。活塞机械加工的技术要求, 活塞加工的主要工序。阀片加工的工艺技术要求,阀片活塞加工的主要工序。机 体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机体加工的主要工序。机壳材料与加工过程,机壳上装 配件的安装。压缩机零件清洗、部件装配、整机装配、试车运转。 学习要求:掌握制冷压缩机材料的选择。了解曲轴、连杆、活塞、阀片、机体和机壳加工技 术要求和工序。理解压缩机装配的基本工序。 第五章 制冷换热器加工工艺(6 学时) 主要内容:蒸发器、冷凝器、经济器、中间冷却器、冷却器和液化器的结构和选材。壳管式 换热器的结构工艺特点、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卧式冷凝器的组装工艺,壳管式 蒸发器的制作工艺。套片管式换热器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组装工艺。 学习要求:掌握制冷换热器的分类、结构和选材。了解壳管式换热器和套片管式换热器的加 工。 第六章 制冷系统的工艺(6 学时) 主要内容:制冷系统的水分干燥,制冷系统的水分干燥空气排除。制冷剂的选用要点,制冷 剂的充注量。润滑油的选用,润滑油的使用注意事项。制冷管道的布置原则,氟 利昂制冷系统管道布置,氨制冷系统管道布置,水管路布置。 学习要求:了解制冷系统中水分与空气的防止与排除。理解制冷剂的选择与充注量。了解润 滑油的选用和添加量。掌握制冷系统的管路布置。 第七章 制冷设备的安装与调试(6 学时) 主要内容:制冷设备安装场地的要求,制冷机房的要求,制冷设备安装施工要求,制冷设备 基础浇注要求。中小型压缩机的安装,大型压缩机的安装。冷凝器的安装,蒸发 器的安装,节流机构安装,阀门安装。氨管道安装,氟利昂管道安装,管道的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