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微生物的生态有关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实践价值 研究微生物的分布规律,有助于开发丰富的菌 种资源,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活动;研究微生物在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有利于闻明地球进化 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研究微生物的生态有关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实践价值: 研究微生物的分布规律,有助于开发丰富的菌 种资源,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活动;研究微生物在 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有利于阐明地球进化 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一节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陆生生境的微生物 ●水生生境的微生物 ●大气生境的微生物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动物体内外的微生物 ●植物体中的微生物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及生物性霉腐的控制 菌种资源的开发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 陆生生境的微生物 ⚫ 水生生境的微生物 ⚫ 大气生境的微生物 ⚫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 动物体内外的微生物 ⚫ 植物体中的微生物 ⚫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及生物性霉腐的控制 二、菌种资源的开发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陆生生境的微生物 ●陆生生境的主要载体是土壤。由于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 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 等条件,所以士壤是微生物的合适生境。 ●各种不同类型土壤pH值的变幅为3.5~8.5,多数土壤在5.5 8.5之间,这正是微生物的最适pH值范围;土壤温度虽然也有 季节性和昼夜变化,但其变化幅度大大低于气温的变化而有 利于微生物生长;肥沃的土壤具有较好的团粒结构,能在团 粒内部保水而让团粒间流通空气,因而能同时满足好氧与厌 氧微生物生长的需要;此外,土壤还能保护微生物不受烈日 的曝晒,从而避免了紫外线等对微生物的杀伤作用。 ●土壤微生物种类齐全、数量多、代谢潜力巨大,是主要的微 生物源。每克表层土壤的微生物数大约107~10°个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陆生生境的微生物 ⚫ 陆生生境的主要载体是土壤。由于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 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 等条件,所以土壤是微生物的合适生境。 ⚫ 各种不同类型土壤pH值的变幅为3.5~8.5,多数土壤在5.5~ 8.5之间,这正是微生物的最适pH值范围;土壤温度虽然也有 季节性和昼夜变化,但其变化幅度大大低于气温的变化而有 利于微生物生长;肥沃的土壤具有较好的团粒结构,能在团 粒内部保水而让团粒间流通空气,因而能同时满足好氧与厌 氧微生物生长的需要;此外,土壤还能保护微生物不受烈日 的曝晒,从而避免了紫外线等对微生物的杀伤作用。 ⚫ 土壤微生物种类齐全、数量多、代谢潜力巨大,是主要的微 生物源。每克表层土壤的微生物数大约107~109个
●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在个体数量上 土壤微生物一般以细菌为最多,放线菌和真菌次之,藻类 和原生动物较少。土壤中的细菌几乎参与了土壤中的所有 生物化学过程。 自养菌: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如硝酸菌、亚硝酸菌 硫酸菌等。 ·异养菌:随动物粪便和尸体进入土壤中,污染食品后引起 食品变质、食物中毒的细菌。有腐生性球菌、需氧性芽孢 菌(枯草杄菌、蜡状芽孢杄菌、巨大芽孢杄菌)、厌氧芽 孢菌(肉毒梭菌、腐败梭菌等)、非芽孢菌(大肠杄菌、 变形杄菌),还有酵母、放线菌、病毒等
⚫ 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在个体数量上, 土壤微生物一般以细菌为最多,放线菌和真菌次之,藻类 和原生动物较少。土壤中的细菌几乎参与了土壤中的所有 生物化学过程。 • 自养菌: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如硝酸菌、亚硝酸菌 、硫酸菌等。 • 异养菌:随动物粪便和尸体进入土壤中,污染食品后引起 食品变质、食物中毒的细菌。有腐生性球菌、需氧性芽孢 菌(枯草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厌氧芽 孢菌(肉毒梭菌、腐败梭菌等)、非芽孢菌(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还有酵母、放线菌、病毒等
几种病原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存时间 病原微生物名称 土壤中生存时间 炭疽芽孢杆菌 10年以上 结核杆菌 3个月,有时达二年之多 破伤风杆菌 长期生存 肉毒梭菌 长期生存 伤寒沙门氏菌 3个月 化脓性球菌 2个月 巴氏杆菌 不超过14天
几种病原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存时间 病原微生物名称 土壤中生存时间 炭疽芽孢杆菌 结核杆菌 破伤风杆菌 肉毒梭菌 伤寒沙门氏菌 化脓性球菌 巴氏杆菌 10年以上 3个月,有时达二年之多 长期生存 长期生存 3个月 2个月 不超过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