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教案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课程性质:技术基础课程 授课班级:机04-1、2班005-2006年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张晓玲 学时56(周4学时) 教材:《机械原理》多媒体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 该教材包括《机械原理教程》、《机械原理辅导与习题》、 《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光盘》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的-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它在培养 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 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 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在培养高 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 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并且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 适应能力的作用 总学时56(周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6学时, 讨论课2学时
《机械原理》教案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课程性质:技术基础课程 授课班级:机04-1、2班 2005-2006年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张晓玲 学时56(周4学时) 教材:《机械原理》多媒体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 该教材包括《机械原理教程》、《机械原理辅导与习题》、 《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光盘》。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它在培养 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 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 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在培养高 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 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并且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 适应能力的作用。 总学时56(周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6学时, 讨论课2学时
实验课内容:1、机构简图测绘 2、机构运动参数测试; 3、转子动平衡。 学习《机髋原》磲程的娶非及疒ξ事项 .本课程为考试课 二、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5%~25%,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5%~ 75%。 按时交作业,每周一上课前交作业,晚交扣分,欠作业1/3者不 得参加考试。 本课程有3个选作的大作业,需编程上机完成后,可在100分的基础上 加分,但不得抄袭。 ·四、严格考勤制度,病假事先托同学交上假条,否则按旷课处理。 五、各班选一名课代表(责任心强的同学),负责收发作业,及时反 映同学意见与建议 ·六、答疑安排:1)周三下午3点以后,教B楼416机械设计教研室
实验课内容:1、机构简图测绘; 2、机构运动参数测试; 3、转子动平衡。 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要求及有关事项 一.本课程为考试课。 • 二、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5%~25%,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5%~ 75%。 • 三、按时交作业,每周一上课前交作业,晚交扣分,欠作业1/3者不 得参加考试。 • 本课程有3个选作的大作业,需编程上机完成后,可在100分的基础上 加分,但不得抄袭。 • 四、严格考勤制度,病假事先托同学交上假条,否则按旷课处理。 • 五、各班选一名课代表(责任心强的同学),负责收发作业,及时反 映同学意见与建议。 • 六、答疑安排:1)周三下午3点以后,教B楼416 机械设计教研室
2)网上答疑 七、网上教学事宜 机械原理课程已开通了网络学,进入方式:学院主页—网络教 学—登陆—进入机械原理课程—自学软件(网址在公告栏中) 其它讨论题放在(在线作业)中 《机械原理》教案1 授课章节 第0章绪论: 第1章机构的组成和结构§1机构的组成 、教学目的及要求 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它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对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有所 了解。了解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 了解机构的组成,掌握构件、运动副、运动副元素、运动链的概念 教学重点 1.机器、机构、机械的概念 2.运动副的定义、分类; 3.机构的组成 四、教学难点: 机器的特征、运动副的分类、运动副约東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内容及学时设计思想教学教学详细教学过程和内容 工作业及」
• 2)网上答疑 七、网上教学事宜 机械原理课程已开通了网络学,进入方式:学院主页——网络教 学——登陆——进入机械原理课程——自学软件(网址在公告栏中) ——其它讨论题放在(在线作业)中。 《机械原理》教案1 一、授课章节 第0章 绪论; 第1章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 §1机构的组成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它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对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有所 了解。了解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 2.了解机构的组成,掌握构件、运动副、运动副元素、运动链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 1.机器、机构、机械的概念; 2.运动副的定义、分类; 3.机构的组成。 四、教学难点: 机器的特征、运动副的分类、运动副约束。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内容及学时 设计思想 教学 教学 详细教学过程和内容 作业及
模式|行为 小结 介绍本课程 l、以内燃机为例,介绍本课程研究的对掌握机 绪论 性质、丙举例讲述象、内容 器、机构、 (1学时) 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学习《机械原理》机械的概 课程的要求及有关事项。 、构件 、运动副(表1-1) 运动副:两构件通过直接接触组成的一 种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 运动副元素:两构件参与接触而构成运 构件、运动 动副的部分称为运动副元素。 副的定义、结合动画实 1、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形成的掌握运动 分类;运动例分析典型 链的概念:机构,进而引/举例 运动副(回转副,移动副)。 副的分 机构的组出本节各个分析/讲述 2、高副: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形/类,高副、 低副的定 成的运动副(齿轮副,凸轮副) 义 (1学时) 三、运动链 由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联接组成的 构件系统称为运动链。 四、机构 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作为机架时则 这种运动链称为机构 《机械原理》教案2 授课章节 第1章机构的组成和结构 §2机构运动简图 §3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教学目的及要求 能熟练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能正确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三、教学重点 1.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2.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与板书 六、教学过程: 内容及学时设计思想教学教学 详细教学过程和内容 作业及 模式行为
模式 行为 小结 绪论 (1学时) 介 绍 本课 程 性质、内容 举例 讲述 1、以内燃机为例,介绍本课程研究的对 象、内容; 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学习《机械原理》 课程的要求及有关事项。 掌握机 器、机构、 机械的概 念 构件、运动 副的定义、 分类;运动 链的概念; 机构的组 成。 (1学时) 结 合 动画 实 例 分 析典 型 机构,进而引 出 本 节各 个 概念。 举例 分析 讲述 一、构件 二、运动副(表1-1) 运动副:两构件通过直接接触组成的一 种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 运动副元素:两构件参与接触而构成运 动副的部分称为运动副元素。 1、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形成的 运动副(回转副,移动副)。 2、高副: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形 成的运动副(齿轮副,凸轮副)。 三、运动链 由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联接组成的 构件系统称为运动链。 四、机构 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作为机架时则 这种运动链称为机构。 掌握运动 副的分 类,高副、 低副的定 义。 《机械原理》教案2 一、授课章节 第1章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 §2机构运动简图 §3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能熟练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能正确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三、教学重点: 1.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2.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与板书 六、教学过程: 内容及学时 设计思想 教学 模式 教学 行为 详细教学过程和内容 作业及 小结
通过分析机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器实例,引出 机构运动简 机构运动简图定义: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11ad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目 讲述、的运动副符号,按照一定的比例尺所绘制 图的绘制的 举例学生5的图形。 分析分钟练 掌握机构 (0.6学时) 、运动副与构件的表示法(表1-2)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和步骤 的绘制方 1平面运动链的自由度计算公式 F=3n-2 . ps-p 二、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原动件数目=运动链的自由度数 平面运动链 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1.2b,C 自由度计算 1)复合铰链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1.3 公式;运动通过分析实 链成为机构例,引出自由举例 以转动副相联接,所构成的运动副称 的条件及计度计算的意分析讲述 为复合铰链。 掌握平面 算自由度的义。 2)局部自由度对整个机构运动无关机构自由 注意事项。 度计算的 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1.4学时) 计算方 3)虚约束 对机构不起独立限制|法 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 四、综合举例 《机械原理》教案3 1授课章节 第1章机构的组成和结构 4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第2章连杆机构 §1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 、教学目的及要求 能对平面机构进行杆组分析,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 教学重点: 能对二级机构进行结构分析 2.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四、教学难点: 机构的结构分析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内容及学时设计思想教学教学 详细教学过程和内容 作业及
机构运动简 图的绘制 (0.6学时) 通过分析机 器实例,引出 机构运动简 图 的绘制目 的。 举例 分析 讲述、 学 生 5 分钟练 习 一、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运动简图定义: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 的运动副符号,按照一定的比例尺所绘制 的图形。 二、运动副与构件的表示法(表1-2) 三、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和步骤 1.1 a,d 掌握机构 运动简图 的绘制方 法。 平面运动链 自由度计算 公式;运动 链成为机构 的条件及计 算自由度的 注意事项。 (1.4学时) 通过分析实 例,引出自由 度计算的意 义。 举例 分析 讲述 一、1 平面运动链的自由度计算公式 F = 3n − 2p5 − p4 二、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原动件数目=运动链的自由度数 三、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1)复合铰链 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 以转动副相联接,所构成的运动副称 为复合铰链。 2)局部自由度 对整个机构运动无关 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3)虚约束 对机构不起独立限制 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 四、综合举例 1.2 b,c 1.3 掌握平面 机构自由 度计算的 计算方 法。 《机械原理》教案3 一、1 授课章节 第1章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 §4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第2章 连杆机构 §1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能对平面机构进行杆组分析,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 三、教学重点: 1.能对二级机构进行结构分析; 2.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四、教学难点: 机构的结构分析。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内容及学时 设计思想 教学 教学 详细教学过程和内容 作业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