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掌握海洋环境评价的一般过程,具备开展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的组织工作和程序,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 2.6通过海洋环境预测与评估的知识学习,了解常用海洋环境预测过程中,环境预测的 常用方法,并了解其适用范围。 2.7充分了解污染物在海洋生物中的行为及其毒性效应,具备分析海区典型重点污染物 的能力。 2.8树立辩证思维的世界观、生态文明价值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具体 的环境评价工作中得到深刻体现。(思政目标) 二、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对课程目标的支排度 教学内容 备注 2.22.2.2.222 12345678 第一章海洋环境概述 了解人类认识海 教学内容核心点:海洋的基本特 性,人与海洋、环境,环境问题 海洋环境、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定 的影响的基本特 义,海洋污染特点,污染物质种类 来源及入海途径,污染物入海的忘 污染物的污染特 农药及多联苯 机物与水体富营养化(赤潮》 处置方法。 体废弃物等对海洋的污染特点,入 海后的变化及在海洋中的分布,污 染控制及处理 第三章污染物在海洋生物中的 了解污染物质的 为 教学内容核 吸收:海洋污染物质的 海洋生物毒 4 理特征 消 在效 洋生 水污染作用 真容核心点 ”解水体污地和 污染特征 重点 水体净化特征、水污染机制 化学作用和 物作用机走 第五章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教子内容 测计划的制定和 营养花机 污 监测计 6 遥感 监测原理和方 染的生物监测 监测方法」 第六章 环境 响评价概述 2了解环境影响评
16 2.5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掌握海洋环境评价的一般过程,具备开展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的组织工作和程序,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 2.6 通过海洋环境预测与评估的知识学习,了解常用海洋环境预测过程中,环境预测的 常用方法,并了解其适用范围。 2.7 充分了解污染物在海洋生物中的行为及其毒性效应,具备分析海区典型重点污染物 的能力。 2.8 树立辩证思维的世界观、生态文明价值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具体 的环境评价工作中得到深刻体现。(思政目标) 二、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 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第一章 海洋环境概述 教学内容核心点:海洋的基本特 性,人与海洋、环境,环境问题, 海洋环境、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定 义,海洋污染特点,污染物质种类、 来源及入海途径,污染物入海的总 量 2 了解人类认识海 洋的历史,掌握污 染物对海洋产生 的影响的基本特 征。 √ √ √ 第二章 海洋中的主要污染物 教学内容核心点:海洋中的石油、 重金属、农药及多氯联苯、需要有 机物与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放 射性物质、热污染(温排水)、固 体废弃物等对海洋的污染特点,入 海后的变化及在海洋中的分布,污 染控制及处理 8 了解海洋中各种 污染物的污染特 性,掌握其对海洋 影响后果及预防 处置方法。 √ 第三章 污染物在海洋生物中的 行为 教学内容核心点:海洋污染物质的 生物转移(吸收、累积及消除), 污染物的生物代谢,污染对海洋生 物及海洋生态环境的毒性效应 4 了解污染物质的 溶解和吸收原理, 掌握海洋生物毒 理特征。 √ 第四章 水污染作用过程 教学内容核心点:水体污染特征、 水体净化特征、水污染机制 2 了解水体污染和 净化特征,重点掌 握水污染的物理 作用、化学作用和 生物作用机制 √ 第五章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教学内容核心点:海洋环境监测计 划,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富 营养化、水污染的生物监测、遥感 监测原理和方法 6 了解海洋环境监 测计划的制定和 实施过程,掌握海 洋中主要污染物 的监测方法。 √ √ √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2 了解环境影响评 √ √
教学内容核心点:环境质量、环境 价的基本概及 形啊、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环境 价的标准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程 门技术特点 境评价与预 解海洋环境 价的 点 价的果调 评价等级,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与状价海学环培影预通 综合评价及环域 完合平价。环培影响报生其的缩恒 报告书的撰 第八章海洋环境监测评价案例 海洋/海岸工程对 分析 教学内容核心点:海湾增养殖区域 态环境影 环境修复与控制技术;海洋工程对 环境的影响环评实例:海上风电绿 色能源与海洋环境。 三、教学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初步用于环境评 价的实践。教师在课堂上对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规律、环境评价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必 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 例展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兴 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课堂讲授:讲清机理及特征,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环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监测技术 与特定的评价方法。 案例分析及讨论:对涉及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进行案例分析 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环境评价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每个学生结合所学 课程,对一个建设项目或区域开发项目案例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撰写、分析与讨论,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理 论授课、分析、研讨、自学、课外思考题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光 盘)、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 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BBS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和平时成绩,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 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 运用能力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平时成绩占比30%,主要包括:作业及提问(15%)、课堂表现(15%)。 2.期末考核占比70%,采用闭卷考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名词解释、不定项选择、 简答题、综合案例分析题等 五、课程思政素材
17 教学内容核心点:环境质量、环境 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环境评 价的标准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程 序,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价的基本概念及 工作程序,掌握环 境影响评价的专 门技术特点。 第七章 海洋环境评价与预测 教学内容核心点:海洋污染源评 价,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 容、评价等级,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与现状评价,海洋环境影响预测与 综合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 6 了解海洋环境评 价的一般过程,掌 握国家海洋局系 统内的环境影响 综合评价及环境 评价报告书的撰 写原理。 √ √ 第八章 海洋环境监测评价案例 分析、 教学内容核心点:海湾增养殖区域 环境修复与控制技术;海洋工程对 环境的影响-环评实例;海上风电绿 色能源与海洋环境。 2 海洋/海岸工程对 海洋生态环境影 响评价 √ √ √ √ √ √ 三、教学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初步用于环境评 价的实践。教师在课堂上对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规律、环境评价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必 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 例展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兴 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课堂讲授:讲清机理及特征,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环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监测技术 与特定的评价方法。 案例分析及讨论: 对涉及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进行案例分析 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环境评价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每个学生结合所学 课程,对一个建设项目或区域开发项目案例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撰写、分析与讨论。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理 论授课、分析、研讨、自学、课外思考题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光 盘)、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 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 E-MAIL、BBS 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和平时成绩,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 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 运用能力。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平时成绩占比 30%,主要包括:作业及提问(15%)、课堂表现(15%)。 2. 期末考核占比 70%,采用闭卷考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名词解释、不定项选择、 简答题、综合案例分析题等。 五、课程思政素材
条 对课程目标的支 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撑度 海洋环境问题产生及其根源(理解) 第一章海洋环境概 讲授、观看图片:课 每洋局 在 识点 上讨论,教师总结 的在和辩证难物史观 环 海洋污染 2.1 2.8 污染防治法》法律角度辩证思维看污染 种类 来源及入 问颗与国家的要求。 海途 第八章洋环境监测评 利用奥型正面海洋程姿侧:港珠澳生 讲授、观看视频:课 价案例分析。 平案例 我们家目前做: 上讨论,教师总结 2.8 值观的 对在环评过 对环境的影 色能源与海泽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讲义,杨红、焦俊萌等,上海海洋大学,2016。 阅读书目: 1,海洋环境保护与监测,国家海洋局编,海洋出版社,1998年版。 2.水污染导论,[美]Edward A.Laws著,余刚张祖麟等译,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3.中国近岸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机制,张志锋编著,海洋出版社,2013年版。 4.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方法,江志华编,海洋出版社2016年版。 5.国际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王菊英编,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 6.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魏复盛齐文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第四版。 7.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程,全燮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浙江省重点港湾生态环境综合调查报告,曾江宁编,海洋出版社,2011年版 9.《海洋监测规范》,国家海洋局编,海洋出版社,2007年版。 10.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监测评价与法制保障,蔡先凤,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七、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以后海洋环境类相关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的基础:同时该课程前修课程包括高 等数学、海洋化学、海洋生态学等课程,并认为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掌握普通环境学和生物 学的一些基础的知识 八、其他 1.教师CA1课件每年保持更新,每年的更新*保持在10%
18 序 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 撑度 1 海洋环境问题产生及其根源(理解)。 环境问题对人类文明繁衍的威胁及特 点。我国自然资源部(海洋局)对海洋 环境质量要求的内在意义。海洋环境评 价与保护与科学发展观和辩证唯物史观 的联系。从《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水 污染防治法》法律角度辩证思维看污染 问题与国家的要求。 第一章海洋环境概 述。对应的教学内容 知识点:人与海洋、 环境问题,海洋环境、 海洋污染特点,污染 物质种类、来源及入 海途径 讲授、观看图片;课 上讨论,教师总结 2.1 2.8 2 利用典型正面海洋工程案例,港珠澳特 大桥工程、海上风电绿色能源等实际环 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目前做的 “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文明”价 值观的引导,以及对在环评过程中树立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思,良好的环 境评价工程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第八章洋环境监测评 价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核心点:海 湾增养殖区域环境修 复与控制技术;海洋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环评实例;海上风电 绿色能源与海洋环 境。 讲授、观看视频;课 上讨论,教师总结 2.8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讲义,杨红、焦俊鹏等,上海海洋大学,2016。 阅读书目: 1.海洋环境保护与监测 ,国家海洋局编,海洋出版社,1998 年版。 2.水污染导论,[美]Edward A. Laws 著,余刚 张祖麟等译,科学出版社,2014 年版。 3.中国近岸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机制,张志锋编著,海洋出版社,2013 年版。 4.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方法,江志华编,海洋出版社 2016 年版。 5.国际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王菊英编,海洋出版社,2010 年版。 6.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魏复盛 齐文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第四版。 7.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程,全燮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8.浙江省重点港湾生态环境综合调查报告,曾江宁编,海洋出版社,2011 年版。 9. 《海洋监测规范》,国家海洋局编,海洋出版社,2007 年版。 10. 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监测评价与法制保障,蔡先凤,法律出版社,2011 年版。 七、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以后海洋环境类相关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的基础;同时该课程前修课程包括高 等数学、海洋化学、海洋生态学等课程,并认为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掌握普通环境学和生物 学的一些基础的知识。 八、其他 1.教师 CAI 课件每年保持更新,每年的更新率保持在 10%
主撰人:焦俊鹏 审核人:方淑波张敏 教学院长:李娟英 日期:2018年11月 1706068《海洋化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海洋化学/Marine Chemistry 课程编号:1706068 兰公,3 学时:总学时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讨论学时:0其他学时0: 课程负责人:高春梅 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中、英文)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限选特色课程,主要讲授海洋化学的研究范畴以及在社会经 济中的作用:海水的化学组成及相关的海水性质:海水中的溶解性气体: 海水中一有化 碳酸盐体系 生源要素;海洋中的痕量金属以 有机地球化学和同位素 海洋化学: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海洋中的物质组成,含量分布,形态组成,以及 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能够根据发生的海洋现象利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 &marine chemistry is a limited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eneineerine that mainly introduce and the role in scety-econ ent c02 in ne or gec emistry and Isotopic marine chemistry.B the er ourse,stude will be able to grasp the substance composition,content distribution,Morpho ogic compositio nd material transt rmation in marine,analyze and explain some marine event us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养。含 专业知识目标若干和1-2条课程思政目标。 2.1学习从事海洋或海洋化学相关工作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 的职业操守和规范,并能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 保护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19 主撰人:焦俊鹏 审核人:方淑波 张敏 教学院长:李娟英 日 期:2018 年 11 月 1706068《海洋化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海洋化学/ Marine Chemistry 课程编号:1706068 学分:2 学时:总学时 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讨论学时: 0 其他学时 0: 课程负责人:高春梅 一、 课程简介 1. 课程概况(中、英文)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限选特色课程,主要讲授海洋化学的研究范畴以及在社会经 济中的作用;海水的化学组成及相关的海水性质;海水中的溶解性气体;海水中二氧化碳 -碳酸盐体系,海水中主要生源要素;海洋中的痕量金属以及海洋有机地球化学和同位素 海洋化学;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海洋中的物质组成,含量分布,形态组成,以及 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能够根据发生的海洋现象利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 《marine chemistry》is a limited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at mainly introduce its research field and the role in society-economy; chemical component, dissolved air ,CO2-carbonate system, main Nutrients, heavy metals in sea water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marine organic geochemistry and Isotopic marine chemistry. By the end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grasp the substance composition, content distribution,Morphologic composition and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in marine, analyze and explain some marine event us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 2.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养。含 专业知识目标若干和 1-2 条课程思政目标。 2.1 学习从事海洋或海洋化学相关工作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 的职业操守和规范,并能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 保护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2.2理解并掌握海洋化学相关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所学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相关知识 分析海洋变酸及珊瑚礁白化原理,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给出日常我们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 2.3理解并掌握海洋中有机物的组成及分类,了解现实海洋有机污染的类型,如石油污 染,塑料污染等,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针对目前关注的微塑料污染, 开展相应的调研或科学研究,分析探讨海洋水体及生物体中的微塑料含量情况:并能够在日 常生活中树立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在旅游的时候禁止向海洋乱扔垃圾。 2.4分析和理解海洋中生源要素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来源:并针对赤潮等富营养化事 件给出理论分析,剖析现实社会中陆源垃圾排海的危害性和影响,牢记海洋是人类的朋友 需要人类的呵护和保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经济效益不应以牺牲环境为前提,环境-经济 是一体,要有爱护海洋,保护海洋,重视海洋的意识形态。 2.5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要时刻保持敬畏海洋之心,要合理的进行开发利用,不要盲目 肆意开发,要在做好环境保护,生物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海洋综合利用,让海洋时刻处在良好 的状态下。 2.6通过掌握海洋化学相关知识,理解海洋内部变化及物质转化,以及物质在水平级垂 直方向的含量分布,为后统其他海洋课程及讲一北深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 教学内容 含各章节名称、所含知识点、学时等,须说明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可以表 格或文字段落形式描述,其他教学要求如自学内容、案例分析、作业等在备注栏中说明 理论散学安排 教学内容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排度 2.12.2 2.32.42.52.6 第一章绪说 膏海水的化学组成 3 视颊:海洋的形 组成 3 体交换及非 35溶解氧及微量活性气体 实体素水中的二氧化碳 2 分析:人类产生 √ 水的p明位,总碱 二氧化碳对海 化分 洋的影响:海洋 变酸:为什么表
20 2.2 理解并掌握海洋化学相关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所学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相关知识 分析海洋变酸及珊瑚礁白化原理,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给出日常我们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 2.3 理解并掌握海洋中有机物的组成及分类,了解现实海洋有机污染的类型,如石油污 染,塑料污染等,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针对目前关注的微塑料污染, 开展相应的调研或科学研究,分析探讨海洋水体及生物体中的微塑料含量情况;并能够在日 常生活中树立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在旅游的时候禁止向海洋乱扔垃圾。 2.4 分析和理解海洋中生源要素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来源;并针对赤潮等富营养化事 件给出理论分析,剖析现实社会中陆源垃圾排海的危害性和影响,牢记海洋是人类的朋友, 需要人类的呵护和保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经济效益不应以牺牲环境为前提,环境-经济 是一体,要有爱护海洋,保护海洋,重视海洋的意识形态。 2.5 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要时刻保持敬畏海洋之心,要合理的进行开发利用,不要盲目 肆意开发,要在做好环境保护,生物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海洋综合利用,让海洋时刻处在良好 的状态下。 2.6 通过掌握海洋化学相关知识,理解海洋内部变化及物质转化,以及物质在水平级垂 直方向的含量分布,为后续其他海洋课程及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 教学内容 含各章节名称、所含知识点、学时等,须说明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可以表 格或文字段落形式描述,其他教学要求如自学内容、案例分析、作业等在备注栏中说明 理论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 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2.6 第一章绪论 1.1 化学花样学研究范畴 1.2 化学花样是发展简史 1.3 化学海洋学在社会经济 中的作用 2 √ √ √ 第二章 海水的化学组成 2.1 引言 2.2 海洋的形成 2.3 海水的化学组成 2.4 盐度和氯度 3 视频:海洋的形 成 √ √ √ √ 第三章 海洋中的溶解气体 3.1-3.2 引言及大气组成 3.3 气体的溶解度 3.4 海气界面气体交换及非 活性气体 3.5 溶解氧及微量活性气体 3 √ √ √ 第四章 海水中的二氧化碳- 碳酸盐体系 4.1 引言 4.2-4.4 海水的 pH 值,总碱 度,总二氧化碳 4.5-4.6 海水的二氧化碳分 压及二氧化碳体系平衡 2 分析:人类产生 二 氧 化 碳 对 海 洋的影响;海洋 变酸;为什么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