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变细,称为脊髓圆柱。自脊髓圆柱向下延为细长的终丝,它已是无神经组织的细丛,在第 骶椎水平为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 脊髓的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部,自颈髓第四节到胸髓第一节称颈膨大;自腰髓第 二至骶髓第三节称腰膨大 脊髓的表面有前后两条正中纵沟分为对称的两半。前面的前正中裂较深,后面的后正中 沟较浅。此外还有两对外侧沟,即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前根自前外侧沟走出,由运动神经 纤维组成;后根经后外侧沟进入脊髓,由脊神节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所组成。每条后根在与 前根会合前,有膨大的脊神经节。腰、骶、尾部的前后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围绕终 丝在椎管内向下行走一段较长距离,它们共同形成马尾。在成人(男性)一般第一腰椎以下 已无脊髓,只有马尾。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横切面,显有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脊髓的颈部,灰质和白质 都很发达。 灰质,呈蝴蝶形或“H”状,其中心有中央管,中央管前后的横条灰质称灰连合,将左右 两半灰质联在一起。灰质的每一半由前角和后角组成。前角内含有大型运动细胞,其轴突贯 穿白质,经前外侧沟走出脊髓,组成前根。颈部脊髓的前角特别发达,这里的前角细胞发出 纤维支配上肢肌肉。后角内的感觉细胞,有痛觉和温度觉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并在后角底 部有小脑本体感觉径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体(背核)。灰质周缘部和其联合细胞以其附近 含有纤维的白质构成所谓的脊髓的固有基束,贯穿于脊髓的各节段,并在相当程度上保证完 成各种复杂的脊髓反射性活 脊髓的白质主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有髓鞘神经纤维组成,分为前索、侧索 和后索三部分。 前索位于前外侧沟的内侧,主要为下行纤维束,如皮质脊髓(锥体)前束、顶盖脊髓束 (视听反射)、内侧纵束(联络眼肌诸神经核和项肌神经核以达成肌肉共济活动)和前庭脊 髓束(参与身体平衡反射)。两侧前索以白质前连合相互结合。 侧索位于脊髓的侧方前外侧沟和后侧沟之间,有上行和下行传导束。上行传导束有脊髓 丘脑束(痛觉、温度觉和粗的触觉纤维所组成)和脊髓小脑束(本体感受性冲动和无意识性 协调运动)。下行传导束有皮质脊髓侧束亦称锥体束(随意运动)和红核脊髓束(姿势调节) 后索位于后外侧沟的内侧,主要为上行传导束(本体感觉和一部分精细触觉)。颈部脊 髓的后索分为内侧的薄束和外侧的楔束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变细,称为脊髓圆柱。自脊髓圆柱向下延为细长的终丝,它已是无神经组织的细丛,在第二 骶椎水平为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 脊髓的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部,自颈髓第四节到胸髓第一节称颈膨大;自腰髓第 二至骶髓第三节称腰膨大。 脊髓的表面有前后两条正中纵沟分为对称的两半。前面的前正中裂较深,后面的后正中 沟较浅。此外还有两对外侧沟,即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前根自前外侧沟走出,由运动神经 纤维组成;后根经后外侧沟进入脊髓,由脊神节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所组成。每条后根在与 前根会合前,有膨大的脊神经节。腰、骶、尾部的前后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围绕终 丝在椎管内向下行走一段较长距离,它们共同形成马尾。在成人(男性)一般第一腰椎以下 已无脊髓,只有马尾。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横切面,显有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脊髓的颈部,灰质和白质 都很发达。 灰质,呈蝴蝶形或“H”状,其中心有中央管,中央管前后的横条灰质称灰连合,将左右 两半灰质联在一起。灰质的每一半由前角和后角组成。前角内含有大型运动细胞,其轴突贯 穿白质,经前外侧沟走出脊髓,组成前根。颈部脊髓的前角特别发达,这里的前角细胞发出 纤维支配上肢肌肉。后角内的感觉细胞,有痛觉和温度觉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并在后角底 部有小脑本体感觉径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体(背核)。灰质周缘部和其联合细胞以其附近 含有纤维的白质构成所谓的脊髓的固有基束,贯穿于脊髓的各节段,并在相当程度上保证完 成各种复杂的脊髓反射性活动。 脊髓的白质主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有髓鞘神经纤维组成,分为前索、侧索 和后索三部分。 前索位于前外侧沟的内侧,主要为下行纤维束,如皮质脊髓(锥体)前束、顶盖脊髓束 (视听反射)、内侧纵束(联络眼肌诸神经核和项肌神经核以达成肌肉共济活动)和前庭脊 髓束(参与身体平衡反射)。两侧前索以白质前连合相互结合。 侧索位于脊髓的侧方前外侧沟和后侧沟之间,有上行和下行传导束。上行传导束有脊髓 丘脑束(痛觉、温度觉和粗的触觉纤维所组成)和脊髓小脑束(本体感受性冲动和无意识性 协调运动)。下行传导束有皮质脊髓侧束亦称锥体束(随意运动)和红核脊髓束(姿势调节)。 后索位于后外侧沟的内侧,主要为上行传导束(本体感觉和一部分精细触觉)。颈部脊 髓的后索分为内侧的薄束和外侧的楔束。 26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脊神经 脊神经共31对,计有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 对 (一)脊神经的组成及分支 脊神经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 anterior root.和后根 posterior root在椎间孔合并而成。 前根属运动性,由位于脊髓灰质前角和侧角(侧角位一C8-L3节段)及骶髓副交感核(S2-4) 的运动神经元轴突组成。后根属感觉性,由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的中枢突组成。脊神经 节是后根在椎间孔处的膨大部,为感觉性神经节,主要由假单极神经元胞体组成。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和后支,此外,脊神经还分出一支很细小的脊膜返支 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布于脊髓膜。脊神经后支一般都较细小,按节段地分布于项、背、腰 骶部深层肌肉及皮肤。脊神经前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部和四肢的皮肤及肌肉。在人类 除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外,其余脊神经的前支则交织成丛,然后再分支分布。 (二)脊神经走行和分布规律 1按体节排列 2上、下两节段脊神经的范围相互重合 3与血管伴行 4分支:分前支、后支、脊膜支、交通支 (三)脊神经丛及主要神经发出部位、行程和分布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计有颈丛、臂丛、腰 从和骶从。 1.颈丛 cervical plexus: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它发出皮支和肌支。皮支分布到颈前 部皮肤;肌支分布于颈部部分肌肉(颈部深肌)、舌骨下肌群和肩胛提肌;其中最主要的是 膈神经 phrenic nerve,为混合性神经,它由第3-5颈神经前支发出,下列穿经胸腔至膈肌 主要支配膈肌的运动以及心包、部分胸膜和腹膜的感觉。 2.臂丛 brachial plexus: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先位于 颈根部,后伴锁骨下动脉经斜角肌间隙和锁骨后方进入腋窝。其间几经相互编织,可分为根、 干、股、束四段,并发出许多分支,在腋窝臂丛形成三个束,即外侧束、内侧束和后束,包 绕腋动脉 臂丛的分支很多,其主要分支如下: (1)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medi an nerve由内侧束和外侧束各发出一根合成,支配前臂前群肌的大部分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一、脊神经 脊神经共 31 对,计有颈神经 8 对,胸神经 12 对,腰神经 5 对,骶神经 5 对,尾神经 1 对。 (一)脊神经的组成及分支 脊神经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anterior root和后根posterior root在椎间孔合并而成。 前根属运动性,由位于脊髓灰质前角和侧角(侧角位一C8—L3 节段)及骶髓副交感核(S2-4) 的运动神经元轴突组成。后根属感觉性,由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的中枢突组成。脊神经 节是后根在椎间孔处的膨大部,为感觉性神经节,主要由假单极神经元胞体组成。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和后支,此外,脊神经还分出一支很细小的脊膜返支, 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布于脊髓膜。脊神经后支一般都较细小,按节段地分布于项、背、腰、 骶部深层肌肉及皮肤。脊神经前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部和四肢的皮肤及肌肉。在人类 除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外,其余脊神经的前支则交织成丛,然后再分支分布。 (二)脊神经走行和分布规律 1 按体节排列 2 上、下两节段脊神经的范围相互重合 3 与血管伴行 4 分支:分前支、后支、脊膜支、交通支 (三)脊神经丛及主要神经发出部位、行程和分布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计有颈丛、臂丛、腰 丛和骶丛。 1.颈丛cervical plexus:由第 1-4 颈神经前支组成。它发出皮支和肌支。皮支分布到颈前 部皮肤;肌支分布于颈部部分肌肉(颈部深肌)、舌骨下肌群和肩胛提肌;其中最主要的是 膈神经phrenic nerve,为混合性神经,它由第 3-5 颈神经前支发出,下列穿经胸腔至膈肌, 主要支配膈肌的运动以及心包、部分胸膜和腹膜的感觉。 2.臂丛 brachial plexus:由第 5-8 颈神经前支和第 1 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先位于 颈根部,后伴锁骨下动脉经斜角肌间隙和锁骨后方进入腋窝。其间几经相互编织,可分为根、 干、股、束四段,并发出许多分支,在腋窝臂丛形成三个束,即外侧束、内侧束和后束,包 绕腋动脉。 臂丛的分支很多,其主要分支如下: (1)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median nerve 由内侧束和外侧束各发出一根合成,支配前臂前群肌的大部分, 27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手鱼际肌及手掌面桡侧三个半指的皮肤 (2)尺神经 尺神经 ulnar nerve由内侧束发出、支配前臂前群肌的靠尺侧的小部分肌肉、手小 鱼际肌和手肌中间群的大部分以及手掌面尺侧一个半指和手背面尺侧二个半指的皮肤。 (3)桡神经 桡神经 radial nerve发自后束,支配臂及前臂后群肌、臂及前臂背侧面皮肤和手背面 桡侧二个半指的皮肤 (4)腋神经腋神经 axillary nerve由后束发出,支配三角肌、小圆肌及三角肌区和臂外 侧面的皮肤。 3.胸神经前支 胸神经前支共12对,其中第1-11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相应的肋间隙中,称肋间神经 intercostal nerve;第12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第12肋下缘,叫肋下神经 subcostal nerve。下6对胸神经前支除支配相应的肋间肌及皮肤外,还支配腹前、外侧壁的肌肉 和皮肤。 4.腰丛 lumbar plexus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 前支的一部分组成。位于腰椎两侧,腰大肌的深面,其主要分支有 (1)股神经 股神经 femoral nerve经腹股沟韧带深面下行至股部、支配股前群肌和肌前部、小腿内 侧部和足内侧缘的皮肤。 (2)闭孔神经 闭孔神经 obturator nerve经小骨盆穿闭膜管至股内侧部,支配股内收肌群及股内侧面的皮 肤。 5.骶丛 骶丛 sacral plexus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与第5腰神经前支合成的腰骶干以及骶、尾 神经的前支编织而成,位于骶骨和梨状肌前面,分支分布于会阴部、臀部、股后部、小腿和 足的肌肉与皮肤。其主要分布有 坐骨神经 sciatic nerve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腔后,经臀大肌深面至股后部,在胭窝上方 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沿途发出肌支支配股后群肌。胫神经 tibial nerve为坐骨神经的 延续,在胭窝下行至小腿后部,分支支配小腿后群肌、足底肌以及小腿后面、足底和足背外 侧的皮肤。腓总神经 common peroneal nerve沿窝外侧壁绕过腓骨颈下行至小腿前区,支配 28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手鱼际肌及手掌面桡侧三个半指的皮肤。 (2)尺神经 尺神经 ulnar nerve 由内侧束发出、支配前臂前群肌的靠尺侧的小部分肌肉、手小 鱼际肌和手肌中间群的大部分以及手掌面尺侧一个半指和手背面尺侧二个半指的皮肤。 (3)桡神经 桡神经 radial nerve 发自后束,支配臂及前臂后群肌、臂及前臂背侧面皮肤和手背面 桡侧二个半指的皮肤。 (4)腋神经 腋神经 axillary nerve 由后束发出,支配三角肌、小圆肌及三角肌区和臂外 侧面的皮肤。 3.胸神经前支 胸神经前支共 12 对,其中第 1-11 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相应的肋间隙中,称肋间神经 intercostal nerve;第 12 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第 12 肋下缘,叫肋下神经 subcostal nerve。下 6 对胸神经前支除支配相应的肋间肌及皮肤外,还支配腹前、外侧壁的肌肉 和皮肤。 4.腰丛 lumbar plexus 由第 12 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 1-3 腰神经前支和第 4 腰神经 前支的一部分组成。位于腰椎两侧,腰大肌的深面,其主要分支有: (1)股神经 股神经 femoral nerve 经腹股沟韧带深面下行至股部、支配股前群肌和肌前部、小腿内 侧部和足内侧缘的皮肤。 (2)闭孔神经 闭孔神经 obturator nerve 经小骨盆穿闭膜管至股内侧部,支配股内收肌群及股内侧面的皮 肤。 5.骶丛 骶丛sacral plexus 由第 4 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与第 5 腰神经前支合成的腰骶干以及骶、尾 神经的前支编织而成,位于骶骨和梨状肌前面,分支分布于会阴部、臀部、股后部、小腿和 足的肌肉与皮肤。其主要分布有 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 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腔后,经臀大肌深面至股后部,在腘窝上方 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沿途发出肌支支配股后群肌。胫神经tibial nerve 为坐骨神经的 延续,在腘窝下行至小腿后部,分支支配小腿后群肌、足底肌以及小腿后面、足底和足背外 侧的皮肤。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erve沿窝外侧壁绕过腓骨颈下行至小腿前区,支配 28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小腿前群肌、外侧群肌以及小腿外侧面、足背和趾背的皮肤。 脊髓的功能 传导和反射 第三节脑和脑神经 脑(一)脑干 Brain stem脑干( brainstem)上承大脑半球,下连脊髓,呈不规则 的柱状形。脑干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 延髓 medulla与脊髓相连;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 脑桥puns脑桥位于中脑与延脑之间。脑桥的白质神经纤维,通到小脑皮质,可将神经冲动 自小脑一半球传至另一半球,使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的功能。 中脑 midbrain中脑位于脑桥之上,恰好是整个脑的中点。中脑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 凡是瞳孔、眼球、肌肉等活动,均受中脑的控制。 网状结构居于脑干的中央,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神经元集合而成的网状结构。网状系统的 主要功能是控制觉醒、睡眠等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 脑干外形 1.延髓 medulla oblongata延髓形似倒置的锥体,长约3c皿,前靠枕骨基底部,后上方为 小脑,下在枕骨大孔处,相当第一颈神经根部位与脊髓相接,二者外形分界不明显。延髓上 端与脑桥在腹面以横行的延髓脑桥沟 bulbopontine sulcus分界,在背面则以第四脑室底上 横行的髓纹为界线。脊髓表面的诸纵行沟裂向上延续到延髓。在延髓腹面,前正中裂两侧有 隆起的锥体 Pyramid,主要由皮质脊髓束纤维聚成(因此皮质脊髓束也可称为锥体束)。在 延髓和脊髓交界处,组成锥体的纤维束大部交叉,在外形上可以看到锥体交叉 decussation of Pyramidal阻塞了前正中裂。锥体的外侧有卵圆形隆起的橄榄 olive,内含下橄榄核。橄 榄和锥体之间的前外侧沟中有舌下神经根丝出脑。在橄榄的背方,则由上而下可见舌咽、迷 走和副神经的根丝入脑或出脑。在背面,延髓下部形似脊髓,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 构成菱形窝的下部。在延髓背面下部,脊髓的薄、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隆的薄束结 节 gracile tubercle和楔束结节 cuneate tubercle,其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 楔束终止的核团。在此处,第四脑室下界呈Ⅴ形,其尖端称闩obex。在楔束结节的外上方 有隆起的小脑下脚 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由进入小脑的神经纤维构成,并成为 第四脑室侧界的一部分。 2.脑桥pens脑桥以其腹面宽阔膨隆的基底部 basilar part为特征,下缘借延髓脑桥沟与 延髓分界。沟中有三对脑神经根出入脑,自内向外分别为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脑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小腿前群肌、外侧群肌以及小腿外侧面、足背和趾背的皮肤。 三、脊髓的功能 传导和反射 第三节 脑和脑神经 一、脑(一)脑干 Brain stem 脑干(brainstem)上承 大脑 半球,下连 脊髓 ,呈不规则 的柱状形。 脑干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 延髓 medulla 与脊髓相连;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 脑桥 puns 脑桥位于中脑与延脑之间。脑桥的白质神经纤维,通到小脑皮质,可将神经冲动 自小脑一半球传至另一半球,使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的功能。 中脑 midbrain 中脑位于脑桥之上,恰好是整个脑的中点。中脑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 凡是瞳孔、眼球、肌肉等活动,均受中脑的控制。 网状结构 居于脑干的中央,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神经元集合而成的网状结构。网状系统的 主要功能是控制觉醒、睡眠等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 脑干外形 1.延髓 medulla oblongata 延髓形似倒置的锥体,长约 3cm,前靠枕骨基底部,后上方为 小脑,下在枕骨大孔处,相当第一颈神经根部位与脊髓相接,二者外形分界不明显。延髓上 端与脑桥在腹面以横行的延髓脑桥沟 bulbopontine sulcus 分界,在背面则以第四脑室底上 横行的髓纹为界线。脊髓表面的诸纵行沟裂向上延续到延髓。在延髓腹面,前正中裂两侧有 隆起的锥体 Pyramid,主要由皮质脊髓束纤维聚成(因此皮质脊髓束也可称为锥体束)。在 延髓和脊髓交界处,组成锥体的纤维束大部交叉,在外形上可以看到锥体交叉 decussation of Pyramidal 阻塞了前正中裂。锥体的外侧有卵圆形隆起的橄榄 olive,内含下橄榄核。橄 榄和锥体之间的前外侧沟中有舌下神经根丝出脑。在橄榄的背方,则由上而下可见舌咽、迷 走和副神经的根丝入脑或出脑。在背面,延髓下部形似脊髓,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 构成菱形窝的下部。在延髓背面下部,脊髓的薄、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隆的薄束结 节 gracile tubercle 和楔束结节 cuneate tubercle,其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 楔束终止的核团。在此处,第四脑室下界呈 V 形,其尖端称闩 obex。在楔束结节的外上方 有隆起的小脑下脚 inferior cerebellar neduncle,由进入小脑的神经纤维构成,并成为 第四脑室侧界的一部分。 2.脑桥 pens 脑桥以其腹面宽阔膨隆的基底部 basilar part 为特征,下缘借延髓脑桥沟与 延髓分界。沟中有三对脑神经根出入脑,自内向外分别为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脑 29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桥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长度约2.5cm。基底部正中有纵行的基底沟 basilar sulcus, 容纳基底动脉。基底部向外逐渐变窄,移行为小脑中脚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两 者的分界可以三叉神经根(包括粗大的感觉根和位于其前内侧细小的运动根)为标志。延髓 脑桥和小脑的交角处,临床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根恰好位于此处。因 此该部位的肿瘤能引起涉及这些脑神经和小脑的多方面的症状。 脑桥的背面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此处室底的外侧壁为左右小脑上脚 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两个上脚间夹有薄层的白质层,称为上髓帆 superior medullary velⅧm,参与构成第四脑室顶。上髓帆上有滑车神经根出脑,它是唯一自脑干背面出脑的脑 神经。 3.菱形窝 rhomboid fossa菱形窝即第四脑室底 floor of the fourth ventricle,是延髓 上部和脑桥的背面。此窝正中有纵行的正中沟 median sulcus,将窝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半。 此沟外侧有纵行的界沟 sulcus limitans进一步将每一半菱形窝分成内侧区和外侧区。外侧 区呈三角形,称为前庭区 vestibular area,深方为前庭神经核。前庭区的外侧角上有一小 隆起,为听结节 acoustic tubercle,内隐蜗神经后核。界沟与正中沟之间的内侧区称内侧 隆起 medial eminence,其髓纹以下的延髓部可见两个三角:迷走神经三角 vagal triangle 位于外侧,内含迷走神经背核;舌下神经三角 hypoglossal triangle位于背内侧,内隐舌 下神经核。在迷走神经三角和菱形窝边缘之间有一窄带,称最后区 area pos trema,此区富 含血管和神经胶质。靠近髓纹上方,内侧隆起上有一圆形隆突,为面神经丘 facial collicu- ns,内含展神经核。在界沟上端,有一颜色发蓝黑色的小区域,称为蓝斑 locus ceruleus, 深方聚有由含有黑色素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4.第四脑室 fourth ventricle第四脑室的顶朝向小脑,前部由小脑上脚及上髓帆组成,后 部由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形成。下髓帆 inferior medullary velt也是一薄片白质 它与上髓帆都伸入小脑,以锐角相会合。附于下髓帆和菱形窝下角之间的部分,朝向室腔的 是一层上皮性室管膜,其表层有软膜和血管被覆,它们共同形成第四脑室脉络组织。脉络组 织上的一部分血管反复分支缠绕成丛,夹带着软膜和室管膜上皮突入室腔,成为第四脑室脉 络丛是生成脑脊液的地方。第四脑室借脉络组织上的三个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第四脑室正 中孔 median aperture of fourth ventricle不成对,位于菱形窝下角尖部的正上方;第四 脑室外侧孔 later apertures of fourth ventricle成对,开口于第四脑室的外侧尖端。 5.中脑 mesencePhalon(或 midbrain)中脑长约1.5cm,其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 下界为脑桥上缘。中脑腹侧面有一对粗大的隆起,称大脑脚底 crus cerebri,由大量来自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桥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长度约 2.5cm。基底部正中有纵行的基底沟 basilar sulcus, 容纳基底动脉。基底部向外逐渐变窄,移行为小脑中脚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两 者的分界可以三叉神经根(包括粗大的感觉根和位于其前内侧细小的运动根)为标志。延髓、 脑桥和小脑的交角处,临床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根恰好位于此处。因 此该部位的肿瘤能引起涉及这些脑神经和小脑的多方面的症状。 脑桥的背面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此处室底的外侧壁为左右小脑上脚 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两个上脚间夹有薄层的白质层,称为上髓帆 superior medullary velum,参与构成第四脑室顶。上髓帆上有滑车神经根出脑,它是唯一自脑干背面出脑的脑 神经。 3.菱形窝 rhomboid fossa 菱形窝即第四脑室底 floor of the fourth ventricle,是延髓 上部和脑桥的背面。此窝正中有纵行的正中沟 median sulcus,将窝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半。 此沟外侧有纵行的界沟 sulcus limitans 进一步将每一半菱形窝分成内侧区和外侧区。外侧 区呈三角形,称为前庭区 vestibular area,深方为前庭神经核。前庭区的外侧角上有一小 隆起,为听结节 acoustic tubercle,内隐蜗神经后核。界沟与正中沟之间的内侧区称内侧 隆起 medial eminence,其髓纹以下的延髓部可见两个三角:迷走神经三角 vagal triangle 位于外侧,内含迷走神经背核;舌下神经三角 hypoglossal triangle 位于背内侧,内隐舌 下神经核。在迷走神经三角和菱形窝边缘之间有一窄带,称最后区 area postrema,此区富 含血管和神经胶质。靠近髓纹上方,内侧隆起上有一圆形隆突,为面神经丘 facial collicuins,内含展神经核。在界沟上端,有一颜色发蓝黑色的小区域,称为蓝斑 locus ceruleus, 深方聚有由含有黑色素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4.第四脑室 fourth ventricle 第四脑室的顶朝向小脑,前部由小脑上脚及上髓帆组成,后 部由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形成。下髓帆 inferior medullary velum 也是一薄片白质, 它与上髓帆都伸入小脑,以锐角相会合。附于下髓帆和菱形窝下角之间的部分,朝向室腔的 是一层上皮性室管膜,其表层有软膜和血管被覆,它们共同形成第四脑室脉络组织。脉络组 织上的一部分血管反复分支缠绕成丛,夹带着软膜和室管膜上皮突入室腔,成为第四脑室脉 络丛是生成脑脊液的地方。第四脑室借脉络组织上的三个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第四脑室正 中孔 median aperture of fourth ventricle 不成对,位于菱形窝下角尖部的正上方;第四 脑室外侧孔 laterl apertures of fourth ventricle 成对,开口于第四脑室的外侧尖端。 5.中脑 mesencePhalon(或 midbrain)中脑长约 l.5cm,其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的视束, 下界为脑桥上缘。中脑腹侧面有一对粗大的隆起,称大脑脚底 crus cerebri,由大量来自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