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上)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发展史、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 究方法。掌握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掌握人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生命 活动的基本特征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 术语。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生命活动生理功能的调节 教学过程: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一)基本观点 形态和功能相关联的观点 局部和整体、整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相关联的观点 进化发展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二)研究方法 人体解剖学研究方法 1.尸体研究 2.正常活体研究 3.动物实验 组织学研究方法 1.固定组织观察 2.活体组织观察 3.常用新技术 生理学研究方法 1.整体水平研究 2.器官、系统水平研究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上)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发展史、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 究方法。掌握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掌握人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生命 活动的基本特征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 术语。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生命活动生理功能的调节 教学过程: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 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一)基本观点 形态和功能相关联的观点 局部和整体、整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相关联的观点 进化发展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二)研究方法 人体解剖学研究方法 1.尸体研究 2.正常活体研究 3.动物实验 组织学研究方法 1.固定组织观察 2.活体组织观察 3.常用新技术 生理学研究方法 1.整体水平研究 2.器官、系统水平研究 1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3.细胞、分子水平研究 生理学实验方法 1.急性实验法 (1)离体器官组织实验法 (2)活体解剖实验法 急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2.慢性实验法 慢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最早开始解剖学记载 亚里斯多德( Aristotles):把神经和肌腱的概念正确地区分开来,指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 枢 盖伦( Galen):出版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医经》 安德烈.维萨利( Vesalius):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被称为近代解剖学创始人 威廉.哈维( william Harvey):出版了《论心脏和血液的运动》一书,发现血液循环,创立 了器官生理学。此发现标志着近代生理学的诞生 四、人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生命的基本特征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二)描述人体姿势、方位等常用解剖学术语 1、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 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方位 上、下 前、后 深、浅 内侧、外侧 近端、远端 3、切面 矢状切面(纵切面)( sagittal plane)是沿矢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左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3.细胞、分子水平研究 生理学实验方法 1.急性实验法 (1)离体器官组织实验法 (2)活体解剖实验法 急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2.慢性实验法 慢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最早开始解剖学记载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s):把神经和肌腱的概念正确地区分开来,指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 枢 盖伦(Galen):出版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医经》 安德烈.维萨利(Vesalius):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被称为近代解剖学创始人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 出版了《论心脏和血液的运动》一书,发现血液循环,创立 了器官生理学。此发现标志着近代生理学的诞生。 四、人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生命的基本特征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二)描述人体姿势、方位等常用解剖学术语 1、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 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方位 上、下 前、后 深、浅 内、外 内侧、外侧 近端、远端 3、切面 矢状切面(纵切面)(sagittal plane)是沿矢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左 2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右两部分的纵切面,如该切面恰通过人体的正中线,则叫做正中矢状面 median sagittal plane 额状切面(冠状切面)( coronal plane or frontal plane)是沿冠状轴方向所做的切 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橫切面(水平面)( horizontal plane or transverse plane)为沿水平线所做的横切 面,它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与上述两个纵切面相垂直。 4、轴(axis) 矢状轴一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 额状轴(冠状轴)一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 垂直轴一为上下方向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 (三)胸、腹部的体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1、胸部体表标志线 前正中线 锁骨中线 后正中线 肩胛线 2、腹部的体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四)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 生长与生殖 (五)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神经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7学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 能;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了解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右两部分的纵切面,如该切面恰通过人体的正中线,则叫做正中矢状面 median sigittal plane。 额状切面(冠状切面)(coronal plane or frontal plane) 是沿冠状轴方向所做的切 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横切面(水平面)(horizontal plane or transverse plane) 为沿水平线所做的横切 面,它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与上述两个纵切面相垂直。 4、轴 (axis) 矢状轴一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 额状轴(冠状轴)一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 垂直轴一为上下方向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 (三)胸、腹部的体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1、胸部体表标志线 前正中线 锁骨中线 后正中线 肩胛线 2、腹部的体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四)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 生长与生殖 (五)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神经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结构(7 学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 能;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了解 3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和腺上皮;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 点;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分类、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理解皮肤的组织结构和附属器, 基本组织的主要分布与功能。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巨噬 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 教学重点: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膜 细胞膜结构 厚度约为7.5~10nm,在高倍电镜下呈现为平行的三层结构,即电子致密的内、外两层 (各厚2.5~3.0nm)与电子透明的中间夹层(厚3.5-4.0mm)。 化学组成: 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糖类 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 脂类常排列成双分子层; 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与其结合,构成膜的主体; 糖类能过共价键与膜的某些脂类或蛋白质组成糖脂或糖蛋白。 细胞膜的功能 (一)物质转运功能 1.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1)单纯扩散:O2、CO及其它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测穿过类脂双层而扩散,不 消耗细胞能量。 (2)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effusion):非脂溶性或亲水性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和 金属离子等借助于质膜上内在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动,不消耗ATP能量而使物 质分子从高浓度测向低浓度测扩散。 参与易化扩散的镶嵌蛋白类型: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和腺上皮;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 点;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分类、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理解皮肤的组织结构和附属器, 基本组织的主要分布与功能。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巨噬 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膜 细胞膜结构: 厚度约为 7.5~10nm,在高倍电镜下呈现为平行的三层结构,即电子致密的内、外两层 (各厚 2.5~3.0nm)与电子透明的中间夹层(厚 3.5 一 4.0nm )。 化学组成: 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糖类。 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脂类常排列成双分子层; 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与其结合,构成膜的主体; 糖类能过共价键与膜的某些脂类或蛋白质组成糖脂或糖蛋白。 二、细胞膜的功能 (一)物质转运功能 1.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1)单纯扩散:O2、CO2及其它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测穿过类脂双层而扩散,不 消耗细胞能量。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effusion):非脂溶性或亲水性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和 金属离子等借助于质膜上内在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动,不消耗 ATP 能量而 使物 质分子从高浓度测向低浓度测扩散。 参与易化扩散的镶嵌蛋白类型: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4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载体蛋白的特点:高度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抑制现象2.主动转运作用:质膜上的 载体蛋白将离子、营养物和代谢物等逆电化学梯度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耗能运输。所耗 能量由具ATP酶活性的膜蛋白分解ATP提供。例如正常生理条件下,人红细胞内K+的浓度 相当于血浆中的30倍,但K+仍能从血浆进入红细胞内,Na+浓度比血浆中低很多,但Na+ 仍由红细胞向血浆透出,呈现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上坡”运输。 3.入胞和出胞作用:对于蛋白质、多核苷酸和多糖等大分子物质以及颗粒等、是由质膜运动 产生内凹、外凸而入胞和出胞 (二)受体功能 第二节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上皮组织 特征 1、分布于体表 2、细胞多、间质少、排列紧密 3、无血管 4、具有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 5、再生能力强。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生殖等功能。 分类 (一)被覆上皮: 立方上皮 根据细胞的形态可分为〈扁平上皮 柱状上皮 根据细胞层次可分单层和复层。 1、单层:①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和间皮及其它) ②单层立方上皮。 ③单层柱状上皮。 ④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⑤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⑥变移上皮。 2、复层:①复层扁平上皮(鳞状)。 ②复层柱状上皮。 (二)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所组成的上皮组织称腺上皮,以腺上皮为主所组成的器 官称腺体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载体蛋白的特点:高度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抑制现象 2.主动转运作用:质膜上的 载体蛋白将离子、营养物和代谢物等逆电化学梯度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耗能运输。所耗 能量由具 ATP 酶活性的膜蛋白分解 ATP 提供。例如正常生理条件下,人红细胞内 K+的浓度 相当于血浆中的 30 倍,但 K+仍能从血浆进入红细胞内,Na+浓度比血浆中低很多,但 Na+ 仍由红细胞向血浆透出,呈现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上坡”运输。 3.入胞和出胞作用:对于蛋白质、多核苷酸和多糖等大分子物质以及颗粒等、是由质膜运动 产生内凹、外凸而入胞和出胞。 (二)受体功能 第二节 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一、上皮组织 特征: 1、分布于体表 2、细胞多、间质少、排列紧密。 3、无血管。 4、具有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 5、再生能力强。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生殖等功能。 分类 (一)被覆上皮: 立方上皮 根据细胞的形态可分为 扁平上皮 柱状上皮 根据细胞层次可分单层和复层。 1、单层 : ①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和间皮及其它)。 ②单层立方上皮。 ③单层柱状上皮。 ④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⑤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⑥变移上皮。 2、复层: ①复层扁平上皮(鳞状)。 ②复层柱状上皮。 (二)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所组成的上皮组织称腺上皮,以腺上皮为主所组成的器 官称腺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