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偏子大理?院 教学大纲 实验二 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标准砝码对测量仪进行定标的方法,计算该力敏传感器的转换系数, (2)观察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 (3)学会用拉脱法测定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及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内容 (1)调节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 (2)对力敏传感器进行定标。 (3)用游标卡尺测量吊环的内外直径。 (4)根据所得数据计算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FB326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及相关附件、游标卡尺、烧杯、药用酒精和水等 实验三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玻璃折射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构造和性能,学会调节和使用分光计的方法。 2.掌握测量棱镜角和最小偏向角的方法,测定棱镜玻璃对某波长光波的折射率。 (二)实验内容 1.调节分光计。 2.测定棱镜顶角 3.测定最小偏向角并求出棱镜玻璃的折射率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分光计及附件、汞灯(或钠光灯)、三棱镜。 实验四用牛顿环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观察光的干涉现象,了解光的干涉原理。 (2)掌握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搭建实验装置,调整光路 (2)调节读数显微镜的目镜。 (3)测量牛顿环的直径, (4)根据所得数据计算透镜曲率半径。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读数显微镜、牛顿环仪、钠光灯、45半反射镜组、升降台、扩束镜及支架等。 实验五光栅特性研究并用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教学大纲 26 实验二 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标准砝码对测量仪进行定标的方法,计算该力敏传感器的转换系数。 (2)观察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 (3)学会用拉脱法测定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及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内容 (1)调节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 (2)对力敏传感器进行定标。 (3)用游标卡尺测量吊环的内外直径。 (4)根据所得数据计算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FB326 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及相关附件、游标卡尺、烧杯、药用酒精和水等。 实验三 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玻璃折射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构造和性能,学会调节和使用分光计的方法。 2.掌握测量棱镜角和最小偏向角的方法,测定棱镜玻璃对某波长光波的折射率。 (二)实验内容 1.调节分光计。 2.测定棱镜顶角。 3.测定最小偏向角并求出棱镜玻璃的折射率。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分光计及附件、汞灯(或钠光灯)、三棱镜。 实验四 用牛顿环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观察光的干涉现象,了解光的干涉原理。 (2)掌握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搭建实验装置,调整光路。 (2)调节读数显微镜的目镜。 (3)测量牛顿环的直径。 (4)根据所得数据计算透镜曲率半径。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读数显微镜、牛顿环仪、钠光灯、450 半反射镜组、升降台、扩束镜及支架等。 实验五 光栅特性研究并用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具信子大理?院 教学大纲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分光计的构造,学会调节和使用分光计。 (2)加深对光栅分光原理的理解,并学会用透射光栅测定光常数和光波波长。 (二)实验内容 (1)调节分光计。 (2)调节光栅的位置。 (3)测定光栅常数 (4)测定光波波长 (5)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实验结果,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分光计及其附件、平面透射光栅、低压汞灯等。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 建议自主学习76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敕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合计 力和运动 6 6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6 6 刚体的转动 5 流体的运动 4 4 机械振动 5 5 机械波 4 波动光学 14 会 X射线 实验理论知识 1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 3 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玻璃折射率的测定 用牛顿环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光棚特性研究并用光枥测定光波波长 3 3 合计 6 64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要求 究验类型 1 实验理论知识(一) 1 必修 2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 3 必修 综合
教学大纲 27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分光计的构造,学会调节和使用分光计。 (2)加深对光栅分光原理的理解,并学会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 (二)实验内容 (1)调节分光计。 (2)调节光栅的位置。 (3)测定光栅常数。 (4)测定光波波长。 (5)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实验结果。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分光计及其附件、平面透射光栅、低压汞灯等。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 64 学时,其中理论 48 学时,实验 16 学时。 建议自主学习 76 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合计 力和运动 6 6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6 6 刚体的转动 5 5 流体的运动 4 4 机械振动 5 5 机械波 4 4 波动光学 14 14 X 射线 4 4 实验理论知识 1 1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 3 3 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3 3 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玻璃折射率的测定 3 3 用牛顿环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3 3 光栅特性研究并用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3 3 合计 48 16 64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1 实验理论知识(一) 1 必修 2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 3 必修 综合
人偏子大理?院 教学大纲 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必修 综合 系数 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 4 必修 综合 玻璃折射率的测定 用牛顿环测定透镜的 3 曲率半径 必修 综合 光栅特性研究并用光 必修 综合 橱测定光波波长 注:实验要求包括必修、选修、其他:实验类型包括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等。 自主学习内容 建议时间 相对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4学时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2学时 驻波多普勒效应 4学时 真空中的静电场 10学时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0学时 恒定磁场 12学时 电破感应 8学时 气体分子动理论 6学时 热力学基础 8学时 量子物理基础 12学时 合计 76学时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平时考核、实验和期末考试组成。其中平时考核由上课出勤率、上 课提问考核、平时作业、自主学习训练或设计性作业等组成:期末考试的内容在上述大纲课 堂教学所列的内容之内。考核成绩原则上以平时成绩20%,自主学习训练或设计性作业成 绩2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40%记入总成绩。 六、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以学生课后作业的评改和自主学习训练或设计性作业等以书面和面对面等形 式进行反馈,预计进行10次左右教学反馈。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叶伟国主编,余国祥副主编.大学物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 补充讲义(自编) 陈子栋,潘伟珍主编。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 参考书:
教学大纲 28 3 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系数 3 必修 综合 4 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 玻璃折射率的测定 3 必修 综合 5 用牛顿环测定透镜的 曲率半径 3 必修 综合 6 光栅特性研究并用光 栅测定光波波长 3 必修 综合 注:实验要求包括必修、选修、其他;实验类型包括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等。 自主学习内容 建议时间 相对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4 学时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2 学时 驻波 多普勒效应 4 学时 真空中的静电场 10 学时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0 学时 恒定磁场 12 学时 电磁感应 8 学时 气体分子动理论 6 学时 热力学基础 8 学时 量子物理基础 12 学时 合计 76 学时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平时考核、实验和期末考试组成。其中平时考核由上课出勤率、上 课提问考核、平时作业、自主学习训练或设计性作业等组成;期末考试的内容在上述大纲课 堂教学所列的内容之内。考核成绩原则上以平时成绩 20%,自主学习训练或设计性作业成 绩 20%,实验成绩 2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 40%记入总成绩。 六、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以学生课后作业的评改和自主学习训练或设计性作业等以书面和面对面等形 式进行反馈,预计进行 10 次左右教学反馈。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 材:叶伟国主编,余国祥副主编. 大学物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 补充讲义(自编) 陈子栋,潘伟珍主编.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 参考书:
具信子大理?院 教学大纲 []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马文蔚改编.物理学(第五版)上册.北京:高等 教有出版社.2006.4 2]程守洙,江之水主编,胡盘新,汤毓骏,钟季康修订.普通物理学(第六版)上、 下册.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6.12 3]程国均编著.大学物理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 4马文箫,周雨青编.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山 5)马文筒,陈国庆,陈健,谈漱梅编.《物理学》(第五版)学习指导.北京:高 等教有出版社.2006.7 [6)]马文蔚改编,股实,沈才康,包刚编.物理学习题分析与解答.北京:高等教 有出版社.2006.6 [☑胡新珉主编.医学物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八、说明 本课程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一般在1617周时间内讲授完。由于实验需分批进 行,所以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原则上是同步进行。如果没有自主学习训练或设计性作业等环 节,则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按60%的比例记入总成锁。 执笔人:叶伟西学科主任:梁奇锋教学院长:盛宝怀 院长:俞军
教学大纲 29 [1] 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 编,马文蔚 改编.物理学(第五版)上册.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6.4 [2] 程守洙,江之水 主编,胡盘新,汤毓骏,钟季康 修订.普通物理学(第六版)上、 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3] 程国均 编著.大学物理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 [4] 马文蔚,周雨青 编.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 [5] 马文蔚,陈国庆,陈 健,谈漱梅 编.《物理学》(第五版)学习指导.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6.7 [6] 马文蔚 改编,殷 实,沈才康,包 刚 编.物理学习题分析与解答.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6.6 [7] 胡新珉 主编.医学物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八、说明 本课程理论 48 学时,实验 16 学时,一般在 16-17 周时间内讲授完。由于实验需分批进 行,所以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原则上是同步进行。如果没有自主学习训练或设计性作业等环 节,则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按 60%的比例记入总成绩。 执笔人:叶伟国 学科主任:梁奇锋 教学院长:盛宝怀 院长:俞 军
人徐子大理?院 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141003 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1) 学分:4 学时:64 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程 授课对象: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教学单位:化学化工学院无机材料学科 修读学期:第1学期 一、教学任务 《无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和近化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给 初次步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学生开设的启蒙概论课,向学生介绍化学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 和作用,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 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科学猎取知识和自学的能 力,同时培养学生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素养,为后 继相关课程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学生学习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方面:掌握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基本知识、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和沉淀溶解等基本理论。 2.专业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化学计算、自学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综合能力方面: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内容,适当了解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充分发 挥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科学创新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 (一)热化学 1.教学内容 (1)热力学第基本概念:系统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和过程变量,热和功: 热力学能和格:相:化学反应计量式和反应进度。 (2)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恒容过程和恒压过程):盖斯定律,热化学方 程式;生成焓与标准摩尔生成培:标准摩尔燃烧格,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2.教学要求 (1)掌握捻和焓变的概念,状态函数的概今」
教学大纲 30 《无机化学 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141003 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1) 学 分:4 学 时:64 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程 授课对象: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教学单位:化学化工学院无机材料学科 修读学期:第 1 学期 一、教学任务 《无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和近化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给 初次步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学生开设的启蒙概论课,向学生介绍化学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 和作用,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 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科学猎取知识和自学的能 力,同时培养学生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素养,为后 继相关课程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学生学习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方面:掌握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基本知识、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和沉淀溶解等基本理论。 2.专业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化学计算、自学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综合能力方面: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内容,适当了解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充分发 挥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科学创新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 (一)热化学 1.教学内容 (1)热力学第基本概念:系统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和过程变量,热和功; 热力学能和焓;相;化学反应计量式和反应进度。 (2)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恒容过程和恒压过程);盖斯定律,热化学方 程式;生成焓与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2.教学要求 (1)掌握焓和焓变的概念,状态函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