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一般可采用每一个半衰期给予半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 加倍的给药方法 E.临床用药可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来计算剂量及设计给药 方案 16.下列有关房室模型的正确叙述为 A.药代动力学房室是按药物分布速度以数学方法划分概念 多数药物按单房室模型转运 B.用同一药物试验,在某些人呈二室模型,另些人可能呈 室或二室模型 D.同一药物静脉注射时呈二室模型而口服呈单一房室模型 E.房室模型为药物固有的药代动力学指标 17影响药效学的相互作用包括 A.生理性拮抗B.生理性协同 C.受体水平拮抗D.相互影响排泄 E.干扰神经递质转运 18.影响药物作用因素包括 A.年龄,遗传异常B.性别,病理情况C.适应症,抗菌谱 D.药物剂型,配伍禁忌E.心里因素,药物耐受 填空题 1.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 2.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有( 3.药物生物转化包括 )和 )四种方式
11 D.一般可采用每一个半衰期给予半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 加倍的给药方法 E.临床用药可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来计算剂量及设计给药 方案 16.下列有关房室模型的正确叙述为: A.药代动力学房室是按药物分布速度以数学方法划分概念 多数药物按单房室模型转运 B.用同一药物试验,在某些人呈二室模型,另些人可能呈 一室或二室模型 D.同一药物静脉注射时呈二室模型而口服呈单一房室模型 E.房室模型为药物固有的药代动力学指标 17.影响药效学的相互作用包括: A.生理性拮抗 B.生理性协同 C.受体水平拮抗 D.相互影响排泄 E.干扰神经递质转运 18.影响药物作用因素包括: A.年龄,遗传异常 B.性别,病理情况 C.适应症,抗菌谱 D.药物剂型,配伍禁忌 E.心里因素,药物耐受 三、填空题 1.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 )、( )、( )、 ( ••)。 2.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有( )、( )、 ( )、( )、 ( )。 3.药物生物转化包括( ) 、( ) 、( )和 ( )四种方式
4副作用是指药物在( )下出现的与( 无关的作用,这是与( )同时发生的药物固有作 用 5.治疗指数是指( )的比值,该比值越(),说明药 物的安全范围可能越大 6.两药亲和力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 )的强 7.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半衰期与( )高低无关, 是()值,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以恒定的( 消除,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随时间( 8.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自血液 循环进入全身器官组织的过程称()。 9.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内浓度()细胞外,静滴碳酸氢钠 可使药物从细胞()向细胞()转移。 四、简答题 1.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量效曲线及其意义? 4.比较零级动力学消除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 5.受体有哪些类型?结构特点如何? 6.G蛋白如何介导受体效应? 7.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Tn为什么是恒定值? 五、名词解释 1.药效学 2.药动学 3.药物受体 4.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12 4.副作用是指药物在( )下出现的与( ) 无关的作用,这是与( )同时发生的药物固有作 用。 5.治疗指数是指( )的比值,该比值越( ),说明药 物的安全范围可能越大。 6.两药亲和力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 )的强 弱。 7.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半衰期与( )高低无关, 是( )值,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以恒定的( ) 消除,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随时间( )。 8.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 ),自血液 循环进入全身器官组织的过程称( )。 9.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内浓度( )细胞外,静滴碳酸氢钠, 可使药物从细胞( )向细胞( )转移。 四、简答题 1.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3.量效曲线及其意义? 4.比较零级动力学消除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 5.受体有哪些类型?结构特点如何? 6.G 蛋白如何介导受体效应? 7.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 T1/2 为什么是恒定值? 五、名词解释 1.药效学 2.药动学 3.药物受体 4.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5.毒性反应 6.被动转运 7.继发反应 8.药物作用选择性 9.高敏性 10.药物相互作用 11.副作用 12.后遗效应 13.不良反应 14.血药浓度半衰期(T2) 15.生物利用度 6.量效关系 17.房室模型 18.稳态血浓度(血浆坪值) 19.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 20.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 21.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 22.半数致死量 23.半数中毒量 24.半数有效量 25.化疗指数 26.治疗指数 27.抗菌谱 28.抗菌活性 29.耐药性 30.安全范围 31.治疗矛盾 32.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现象 33.阿斯匹林哮喘 34.水杨酸反应 奎宁丁晕厥 36.调节麻痹 37.调节痉挛 38.反跳现象 39.耐受性及快速耐受性40.戒断症状 41.表观分布容积 42.肝肠循环 43.再分布 44.折返激动 45.首剂现象 46.激动剂 47.拮抗剂 48.部分激动剂 49.竞争性拮抗参数(pA2)50.药酶诱导 51.药酶抑制 52.分离麻醉 53.首过消除(首过效应,第一关卡效应)
13 5.毒性反应 6.被动转运 7.继发反应 8.药物作用选择性 9.高敏性 10.药物相互作用 11.副作用 12.后遗效应 13.不良反应 14.血药浓度半衰期(T1/2) 15.生物利用度 16.量效关系 17.房室模型 18.稳态血浓度(血浆坪值) 19.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 20.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 21.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 22.半数致死量 23.半数中毒量 24.半数有效量 25.化疗指数 26.治疗指数 27.抗菌谱 28.抗菌活性 29.耐药性 30.安全范围 31.治疗矛盾 32.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现象 33.阿斯匹林哮喘 34.水杨酸反应 35.奎宁丁晕厥 36.•调节麻痹 37.调节痉挛 38.反跳现象 39.耐受性及快速耐受性 40.戒断症状 41.表观分布容积 42.肝肠循环 43.再分布 44.折返激动 45.首剂现象 46.激动剂 47.拮抗剂 48.部分激动剂 49.竞争性拮抗参数(pA2) 50.药酶诱导 51.药酶抑制 52.分离麻醉 53.首过消除(首过效应,第一关卡效应)
54.肝药酶 55.胆碱能危象 选择题及填空题参考答案 单选题 1.D2.E3.B4.A5.B6.A7.B8.A9.B10.B11.C12.E13.A 14.C15.C16.C17.D18.D 19.E20.A21.B22.D23.A24.D25.B26.B27.C28.E29.B 30.E31.C32.B33.A34.B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de 3. ABCde 4 Bd 5. abe 6 ce 7.ac 8 bc 9. ABC 10. ACDE 11 ABDE 12 BCD 13 ABCD 14 BCD 15 ABCDE 16 ACD 17. ABCE 18. ABDE 三、填空题 1.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2.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 3.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4.治疗剂量:防治目的:防治作用 5.TD50/ED50;大 6.内在活性 7.血药浓度;固定;百分比:递减
14 54.肝药酶 55.胆碱能危象 选择题及填空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E 3.B 4.A 5.B 6.A 7.B 8.A 9.B 10.B 11.C 12.E 13.A 14.C 15.C 16.C 17.D 18.D 19.E 20.A 21.B 22.D 23.A 24.D 25.B 26.B 27.C 28.E 29.B 30.E 31.C 32.B 33.A 34.B 二、 多选题 1.ABCD 2.ABCDE 3.ABCDE 4.BD 5.ABE 6.CE 7.AC 8.BC 9.ABC 10.ACDE 11.ABDE 12.BCD 13.ABCD 14.BCD 15.ABCDE 16.ACD 17.ABCE 18.ABDE 三、 填空题 1. 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2. 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 3. 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4.治疗剂量;防治目的;防治作用 5.TD50/ED50 ;大 6.内在活性 7.血药浓度;固定;百分比;递减
8.吸收:分布 9.低;内:外
15 8.吸收;分布 9.低;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