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常在较大剂量时发生B.一般不太严重 C.是可以避免的D.并非药物效应 E.与药物选择性高有关 27.药物效应强度 A.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小 B.与药物的最大效能相平行 C.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 D.反映药物与受体的解离 E.越大则疗效越好 28.有关内在活性哪一点是错误的 A.两药亲和力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内在活性 B.内在活性用a表示 C.内在活性范围为0%-100% D.两药内在活性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亲和力 E.激动药与拮抗药均具有内在活性 29.受体 A.是动物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蛋白组分 B.为客观存在的实体 C.作用机制大多尚未被阐明 D.为一个空乏笼统的概念 E.分子在细胞中含量较高 30.下列不正确的为 A.药物作用为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 B.药物作用有其特异性 C.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D.药物作用有选择性 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意义相同
6 A.常在较大剂量时发生 B.一般不太严重 C.是可以避免的 D.并非药物效应 E.与药物选择性高有关 27.药物效应强度: A.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小 B.与药物的最大效能相平行 C.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 D.反映药物与受体的解离 E.越大则疗效越好 28.有关内在活性哪一点是错误的: A.两药亲和力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内在活性 B.内在活性用α表示 C.内在活性范围为 0%-100% D.两药内在活性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亲和力 E.激动药与拮抗药均具有内在活性 29.受体: A.是动物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蛋白组分 B.为客观存在的实体 C.作用机制大多尚未被阐明 D.为一个空乏笼统的概念 E.分子在细胞中含量较高 30.下列不正确的为: A.药物作用为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 B.药物作用有其特异性 C.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D.药物作用有选择性 E.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意义相同
31. pKa A.仅指弱酸性药物在溶液中50%离子化时的pH B.其值对各药来说并非为固定值 C.与p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 浓度比值以指数值相应变化 D.pKa小于4的弱碱药,在胃肠道内基本都是离子型 E.pKa大于7.5的弱酸药在胃肠道内基本都是离子型 32.关于口服给药错误的描述为 A.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B.多数药物口服方便有效,吸收较快 C.口服给药不适用于首关消除多的药物 D.口服给药不适用于昏迷病人 E.口服给药不适用于对胃刺激大的药物 33.血脑屏障 A.是血-脑、血-脑脊液及脑脊液-脑3种屏障的总称 B.其中脑脊液-脑屏障是阻碍药物穿透的主要屏障 C.是大脑自我调节机制 D.可使季铵化阿托品易于通过 E.使治疗脑病可选用高极性的药物 34.生物利用度 A.是指经过肝脏首关消除前进入血液中的药物相对量 B.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 C.是原料药物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D.相等的药物,口服后测得的量一效曲线的AUC不等 E.其口服时计算式为F=(静注定量药物后AUC:口服等量药 物后AUC)×100%
7 31.pKa: A.仅指弱酸性药物在溶液中 50%离子化时的 pH B.其值对各药来说并非为固定值 C.与 pH 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 浓度比值以指数值相应变化 D.pKa 小于 4 的弱碱药,在胃肠道内基本都是离子型 E.pKa 大于 7.5 的弱酸药在胃肠道内基本都是离子型 32.关于口服给药错误的描述为: A.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B.多数药物口服方便有效,吸收较快 C.口服给药不适用于首关消除多的药物 D.口服给药不适用于昏迷病人 E.口服给药不适用于对胃刺激大的药物 33.血脑屏障: A.是血-脑、血-脑脊液及脑脊液-脑 3 种屏障的总称 B.其中脑脊液-脑屏障是阻碍药物穿透的主要屏障 C.是大脑自我调节机制 D.可使季铵化阿托品易于通过 E.使治疗脑病可选用高极性的药物 34.生物利用度: A.是指经过肝脏首关消除前进入血液中的药物相对量 B.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 C.是原料药物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D.相等的药物,口服后测得的量-效曲线的 AUC 不等 E.其口服时计算式为 F=(静注定量药物后 AUC:口服等量药 物后 AUC)×100%
、多选题 1.药理学 A.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 B.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的基础学科 C.是为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基础学科 D.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体 E.研究属于狭义的生理科学范畴 2.药物不良反应包括 A.副反应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 D.停药反应E.变态反应 3.药物作用机制包括 A.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B.影响核酸代谢C.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D.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E.对酶的影响 4首过消除是药物口服后 A.经胃时被胃酸破坏 B.经肠时被粘膜中的酶破坏 C.进入血液时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失活 D.经门脉入肝脏被肝药酶灭活 E.极性过高不能经胃肠吸收 5亲和力 A.单位为摩尔B.为解离常数负对数 C.与分子量成正比D.仅为激动药所具有 E.常用pD2表示 6.部分激动药 A.与受体亲和力小B.内在活性较大 C.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
8 二、多选题 1.药理学: A.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 B.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的基础学科 C.是为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基础学科 D.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体 E.研究属于狭义的生理科学范畴 2.药物不良反应包括: A.副反应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停药反应 E.变态反应 3.药物作用机制包括: A.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B.影响核酸代谢 C.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D.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E.对酶的影响 4.首过消除是药物口服后: A.经胃时被胃酸破坏 B.经肠时被粘膜中的酶破坏 C.进入血液时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失活 D.经门脉入肝脏被肝药酶灭活 E.极性过高不能经胃肠吸收 5.亲和力: A.单位为摩尔 B.为解离常数负对数 C.与分子量成正比 D.仅为激动药所具有 E.常用 pD2 表示 6.部分激动药: A.与受体亲和力小 B.内在活性较大 C.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
D.与激动药共存时(其浓度未达Emax时),其效应与激动药拮 抗 E.量-效曲线高度(Emax)较低 7.第二信使包括 AG-蛋白、环磷鸟苷B.核糖核酸、肌醇磷脂 C.环磷腺苷、钙离子D.蛋白酶、P450 E.肌醇磷脂、镁离子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为 A.药理学研究中更常用浓度-效应关系 B.药理效应强弱为连续增减的量变,称为质反应 C.TDo/ED0或TC50/EC50所表示安全指标十分可靠 D.动物实验常用LD50/EDs0作为治疗指数 E.ED45TD3之间称为安全范围 9.生物转化 A.主要在肝脏进行 B.第一步为氧化、还原或水解,第二部为结合 C.与排泄统称为消除D.主要在肾脏进行 E.使多数药物活性增强,并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 10.有关药物排泄正确的是: A.碱化尿液可促进酸性药物经尿排泄 B.酸化尿液可使碱性药物经尿排泄减少 C.药物可自胆汁排泄,原理与肾排泄相似 D.粪中药物多数是口服未被吸收的药物 E.肺脏是某些挥发性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11.零级消除动力学 A.药物血浆半衰期不是固定数值 B.机体只能以最大能力将体内药物消除
9 D.与激动药共存时(其浓度未达 Emax 时),其效应与激动药拮 抗 E.量-效曲线高度(Emax)较低 7.第二信使包括: A.G-蛋白、环磷鸟苷 B.核糖核酸、肌醇磷脂 C.环磷腺苷、钙离子 D.蛋白酶、P450 E.肌醇磷脂、镁离子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为: A.药理学研究中更常用浓度-效应关系 B.药理效应强弱为连续增减的量变,称为质反应 C.TD50/ED50 或 TC50/EC50 所表示安全指标十分可靠 D.动物实验常用 LD50/ED50 作为治疗指数 E.ED95--TD5 之间称为安全范围 9.生物转化: A.主要在肝脏进行 B.第一步为氧化、还原或水解,第二部为结合 C.与排泄统称为消除 D.主要在肾脏进行 E.使多数药物活性增强,并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 10.有关药物排泄正确的是: A.碱化尿液可促进酸性药物经尿排泄 B.酸化尿液可使碱性药物经尿排泄减少 C.药物可自胆汁排泄,原理与肾排泄相似 D.粪中药物多数是口服未被吸收的药物 E.肺脏是某些挥发性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11.零级消除动力学: A.药物血浆半衰期不是固定数值 B.机体只能以最大能力将体内药物消除
C.其消除速度与C0高低有关 D.为恒速消除E亦可转化为一级动力学消除 12.一级消除动力学 A.药物半衰期并非恒定值 B.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 C.为绝大多数药物消除方式 D.其消除速率为体内药物瞬时消除的百分率 E.其消除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消除实际药量 13.表观分布容积 A.为表观数值,不是实际的体液间隔大小 B.为静脉注射一定量药物待分布平衡后,按测得的血浆浓度 计算该药应占有的血浆容积 C.与血浆清除率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各有其固定数值 D.不因剂量大小改变其数值 E.在多数药物中其值均小于血浆容积 14.血药稳态浓度(Css) A.在一级动力学中,约需6个tm才能达到 B.达到时间不因给药速度加快而提前 C.在静脉恒速滴注时,血液浓度可以平稳达到 D.在第一个ti内静脉滴注量的1.44倍在静脉滴注开始时 推入静脉即可立即达到 E.不随给药速度快慢而升降 15.下列哪些临床合理用药时应加以考虑: A.使血液浓度波动于最小中毒血浆浓度(MTC)与最小有效血 浆浓度(MEC)之间治疗窗 B.医师应根据病人肝、肾功能调整剂量 C.临床治疗常需连续给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10 C.其消除速度与 C0 高低有关 D.为恒速消除 E.亦可转化为一级动力学消除 12.一级消除动力学: A.药物半衰期并非恒定值 B.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 C.为绝大多数药物消除方式 D.其消除速率为体内药物瞬时消除的百分率 E.其消除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消除实际药量 13.表观分布容积: A.为表观数值,不是实际的体液间隔大小 B.为静脉注射一定量药物待分布平衡后,按测得的血浆浓度 计算该药应占有的血浆容积 C.与血浆清除率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各有其固定数值 D.不因剂量大小改变其数值 E.在多数药物中其值均小于血浆容积 14.血药稳态浓度(Css): A.在一级动力学中,约需 6 个 t1/2 才能达到 B.达到时间不因给药速度加快而提前 C.在静脉恒速滴注时,血液浓度可以平稳达到 D.在第一个 t1/2 内静脉滴注量的 1.44 倍在静脉滴注开始时 推入静脉即可立即达到 E.不随给药速度快慢而升降 15.下列哪些临床合理用药时应加以考虑: A.使血液浓度波动于最小中毒血浆浓度(MTC)与最小有效血 浆浓度(MEC)之间治疗窗 B.医师应根据病人肝、肾功能调整剂量 C.临床治疗常需连续给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