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9年,第501页)。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观 点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实践观,找到既是肉体的、物质的,又是能 动的、实践的、现实的人,而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活动是马克思全 部发现的核心秘诀,他把人的物质性和能动性全部结合在人的生产劳 动实践中,从而既唯物地、又辩证地解开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悖论死 结。《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 文献,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 与以往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相反,马克思在考察社会历史、寻找 社会发展的真实动因时,不是从主观意识、客观精神、上帝、神意或 抽象的人性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出发,从现实的人的物质 生活条件出发,从现实的人的生产活动实践出发。在马克思看来,“有 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们为了创造历 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就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物 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追求生存 发展需要满足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们的一切思想动机背后的、最深 刻的物质根源。人们所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人类社会的经济关系及其派生的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一切社会 关系,都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变 化而发展变化:必须从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经济基础出发来说明人类 社会的发展变化,来说明一切人类社会历史现象
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9 年,第 501 页)。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观 点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实践观,找到既是肉体的、物质的,又是能 动的、实践的、现实的人,而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活动是马克思全 部发现的核心秘诀,他把人的物质性和能动性全部结合在人的生产劳 动实践中,从而既唯物地、又辩证地解开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悖论死 结。《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 文献,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 与以往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相反,马克思在考察社会历史、寻找 社会发展的真实动因时,不是从主观意识、客观精神、上帝、神意或 抽象的人性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出发,从现实的人的物质 生活条件出发,从现实的人的生产活动实践出发。在马克思看来,“有 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们为了创造历 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就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物 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追求生存 发展需要满足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们的一切思想动机背后的、最深 刻的物质根源。人们所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人类社会的经济关系及其派生的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一切社会 关系,都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变 化而发展变化;必须从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经济基础出发来说明人类 社会的发展变化,来说明一切人类社会历史现象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它将 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中彻底清除,从而彻底地解决了历史观领域 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实现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历史观上 的唯物主义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和完备的唯物主义 学说。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 革的巨大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 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 社会发展的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 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 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 境界。 2.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十分丰富。马克思在《(政治经 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作了精辟论述,论证 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和规律,大致勾画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 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如生产观点、群众观点、阶级和阶级斗争 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理论、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社会 基本矛盾理论、国家理论、社会革命导致社会形态更替并最终导致无 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社会意识形态理论、社会利益理论、人和人的自 由全面发展理论.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它将 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中彻底清除,从而彻底地解决了历史观领域 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实现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历史观上 的唯物主义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和完备的唯物主义 学说。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 革的巨大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 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 社会发展的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 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 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 境界。 2.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十分丰富。马克思在《〈政治经 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作了精辟论述,论证 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和规律,大致勾画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 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如生产观点、群众观点、阶级和阶级斗争 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理论、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社会 基本矛盾理论、国家理论、社会革命导致社会形态更替并最终导致无 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社会意识形态理论、社会利益理论、人和人的自 由全面发展理论.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