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模拟单项选择题 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是(D) A、环境功能的不同B、环境范围的大小 C、环境要素的不同D、环境要素的形成 2、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D) 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 4、《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D)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5、《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C) A、1年 B、2年C、3年 D、20年 6、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是(A) A、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B、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 C、具结悔过、赔偿损失、恢复原状D、排除危害、赔礼道歉、恢复原状 7、石油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D) A、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 B、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 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和臭氧 D、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颗粒物和铅 8、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D)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 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 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 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 9、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C) A、易评估和暂时性 B、分散性和持续性 C、无形性和多发性D、危害大和复杂性 10、《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中规定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包括(C) A、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B、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C、易燃气体和氧化物 D、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 11、禁止从事旅游、游泳活动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是(B) A、一级保护区B、二级保护区C、三级保护区D、四级保护区 12、甲村将村集体所有的荒山以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形式出让给乙企业有偿使用70年。后勘 查出荒山的地下富含铁矿。荒山地下铁矿的所有权和采矿权的归属是(C) A、乙企业拥有70年采矿权,但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B、乙企业拥有70年采矿权,但所有权归甲村村集体所有
C、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归国家所有 D、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归甲村村集体所有 13、旨在保留和提供环境的“本底”而划定的特殊环境区域是(C) A、森林公园 B、风景名胜区 C、自然保护区 D、自然遗迹地 14、建设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征求建设项目(D) A、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B、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C、所在行政区域公众的意见 D、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15、一般而言,环境权是指(C) A、法院有审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权利 B、国家有管理环境的权利 C、公民享有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 D、企业在获得排污许可后,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 16、下列罪名中不属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是(B) A、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罪B、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渎职罪 C、盗伐林木罪 D、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18、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C) A.19世纪50年代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9、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 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D) A.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B,缴纳超标排污费 C停产整顿D.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 20、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 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D) A.限期治理制度B.排污许可制度 C.浓度控制制度 D总量控制制度 21、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 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A) A.公安部门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卫生部门 D.人民政府 22、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 的规定是(B) A.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B.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C经海关同意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D.可以在向环保部门缴纳预防危险费后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23、《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D)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24、《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般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是(D) A.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B.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的市政管理部门 D.各级交通部门和航政机关
25、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D)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6、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的是(D A.大、中城市人民政府 B.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气象部门 C.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29、违反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 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应当由 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 A.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B.给子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罚款 D.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30、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 贮存、处置的,应当(B) A.向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固体废物接受地 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C.经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D.经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并报固体废物接受地 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1、某村办皮革厂的职工历来有节俭的传统,常常将厂里的边角料皮革带回家做燃料,废物 利用,致使村里经常弥漫着一种怪味。该行为违反了(B) A.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B.大气污染防治法 C.水污染防治法D.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 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B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 现状评价书 33、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行政复议不服的,诉讼时效为(A) A.15天 B.30天 C.2个月 D.3个月 34、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景影响分析表 D、环境影响登记表 35、环境影响报告书经(C),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A.批准前B.批准过程中C.批准后D.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后 36、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 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编写(A) A.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B.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C.该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D.该规划的环境影响登记表。 37、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应当包括下列内容(C) A、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B、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C、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D、环境景影响评价的结论 38、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 该规划草案(B),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A、报送审批后B、报送审批前C、报送审批过程中D、出台后 39、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A),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登记表C、环境影响报告表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40、不属于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 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的建设项目是(B)。 A、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 解的建设项目: B、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 功能的建设项目: C、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 D、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 41、下列环境因素中,不属于环境敏感区范围的是(D) A、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 C、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 D、城市规划中的工业区 42、建设单位报批的(A)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 明。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登记表D、以上所有评价文件 3、(C)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 A、国家环保总局B、地方各级环保部门 C、任何单位和个人D、各级人民政府计划部门 44、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B)收费标准。 A、由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B、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 C、由报告书审批部门确定D、可以与委托单位协商 46、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不可以主特进行工作是(D) A、环境影响评价:B、环境影响后评价:
C、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和环境保护验收;D、排污费核算、征收。 7、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对其主持完成的(A)承担相应责任。 A、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的技术文件 B、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C、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D、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 48、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划定(C)水源保护区。 A、工业用水B、农业用水C、生活饮用水地表水D、畜牧业用水 9、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A)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 目。 A、一级保护区B、二级保护区C、三级保护区D、重点保护区 50、旨在保留和提供环境的“本底而划定的特殊环境区域是( c) A、森林公园B、风景名胜区C、自然保护区D、自然遗迹地 51、水生生物方面主要调查(C) A、大肠杆菌群 B、病毒和细菌 C、浮游动植物、藻类、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 D、浮游动植物、后生动物和原生动物。 52、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应当包括下列内容(C) A、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B、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C、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D、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5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划定(C)水源保护区。 A、工业用水B、农业用水C、生活饮用水地表水D、畜牧业用水 54、对于河流水质采样,当确定垂线上取样水深时,主要是根据垂线上水深的深度确定采样 位置。如果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通常在水面下(C)及距离河底()各取 一个样。 A、0.5m;0.3mB、0.3m;0.5mC、0.5m;0.5mD0.3m;0.3m 55、核实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通常有(C) A、现场实测、类比法和经验估计法 B、物料衡算法 C、现场实测、物料衡算和经验估计法 D、现场调查与实测法 5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适用的范围是(B) A、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B、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C、特定工业区 5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未对(D)做出排放限值要求 A、烟尘 B、SO2C、NOxD、COE、烟气黑度 58、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