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光的波粒二象性 描述光的波动性:波长,,频率V 描述光的粒子性:能量,动量P 光子的能量 8=hv mo m= 光子无静质量m=0 82=p'c2+mic 光子的动量 hv h p= 2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h 雨卤例
------------------------------------------------------------------------------- 3.光的波粒二象性 描述光的波动性:波长 ,频率 描述光的粒子性:能量 ,动量P 光子的能量 = h 2 2 0 1 c u m m − = 光子无静质量 m0=0 2 4 0 2 2 2 = p c + m c 光子的动量 h c h c p = = =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h h p =
例:根据图示确定以下各量 (1)钠的红限频率vo U() 2.20 (2)普朗克常数h (3)的逸出功A 解:(1)求 0.65 y(1014Hz) 从图中得出 0 4.396.0 10 y=4.39×1014Hz 钠的截止电压与 (2)求h 入射光频关系 由爱因斯坦方程 =hv-A 2 1 其中 mu品=eU,=hv-A 两的肉例
------------------------------------------------------------------------------- 例: 根据图示确定以下各量 (1)钠的红限频率v0 (2)普朗克常数h (3)钠的逸出功A 钠的截止电压与 入射光频关系 4.39 6.0 10 0 0.65 2.20 v(1014Hz) Ua (V) a b c 解: (1) 求v0 从图中得出 Hz 14 0 = 4.3910 (2) 求 h 由爱因斯坦方程 m m = hv − A 2 2 1 其中 m a m = eU 2 2 1 = h − A
截止电压与入射光频关系 eU,=hv-A dUa=h dv dU。 ab 从图中得出 =3.87×10-5V.5 dv bc 普朗克常数 h=e 。≈6.2×1034Js dv (3)求A 钠的逸出功 mvi=hv-A =h(v-vo) 2 A=hyn=2.72x10-19J 西的南的
------------------------------------------------------------------------------- 截止电压与入射光频关系 eUa = h − A h d dU e a = 从图中得出 . V s bc ab d dUa = = −15 3 87 10 普朗克常数 . J s d dU h e a = −34 6 2 10 (3) 求A 钠的逸出功 m m = hv − A 2 2 1 ( )0 = h v − v A h J 19 0 2.72 10− = =
二、康普顿致应 1922一1923年,康普顿(Compton)研究了X射线被 较轻物质(石墨、石蜡等)散射后X光的成分.发现除了 有与原X射线相同波长的成分外,还有波长较长的成 分,这种现象称为或康普顿效应。 1.康普顿散射实验 X射线管 晶体 光阑 散射波长九,无 0 石墨体 散射物质) X射线谱仪 雨卤例
------------------------------------------------------------------------------- 二、康普顿效应 1922—1923年,康普顿( Compton)研究了X射线被 较轻物质(石墨、石蜡等)散射后X光的成分.发现除了 有与原X射线相同波长的成分外,还有波长较长的成 分,这种现象称为或康普顿效应 。 1. 康普顿散射实验 j + 光阑 X 射线管 探 测 器 X 射线谱仪 晶体 0 散射波长,0 石墨体 (散射物质) 0
实验规律 (1)散射X射线中除原波长外, 0=00 出现了波长>2,的新散射波 。 (2)△=入-,新波长2随散射 0=450 角p的的增大而增大。 3)不同元素的散射物质,在同 p=900 一散射角下波长改变△2相同, 波长为的散射光强度随散射物 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φ=1350 0△入 入 两的肉例
------------------------------------------------------------------------------- 实验规律 j=0 0 j=450 j=900 I j=1350 0 (1) 散射X射线中除原波长0外, 出现了波长> 0的新散射波。 (2) △= - 0 ,新波长 随散射 角j 的的增大而增大。 (3)不同元素的散射物质,在同 一散射角下波长改变△相同, 波长为的散射光强度随散射物 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