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每天经历610小时的较高的温度,而另外1418小时则给以较低的温度,用加 权平均法,求得日平均气温,而获得多组在不同日平均温度下的发育历期。 以上两种方法的温度组合(实验次数)一般应在5次以上,并保持试虫的适 宜湿度和相同的喜食饲料条件。 现举例介绍上述几种测定C和K的方法 2.1两种温度组合下求C、K 在第一种温度(T1)与第二种温度(T2)下饲养试虫,分别获得其发育历期D1 和D2, 代入K=D(T-C) 得 K=D1(T1-C) K=D2(T2-C) k=0D,③1T2c--A4 解得: D2-D D2-D 例:在18和25下饲养粘虫卵,其卵期分别为9天和3.5天。则 c=3.5×25-9×18=13.6K=3.5×918-25)=40.1 3.5-9 3.5-9 2.25种或5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K和C 因N>=5,T=C+KV为直线方程,可根据Richardson(1935)的“最小二乘方”求 系数的公式求得K和C: ∑T-∑r∑T ∑2-(∑V)2 C= 工r∑T-∑27 ∑r2-(∑2 最后用求得的理论值C代入T=C+KV,T=T`土Sc S= ∑r-r7
虫每天经历 6~10 小时的较高的温度,而另外 14~18 小时则给以较低的温度,用加 权平均法,求得日平均气温,而获得多组在不同日平均温度下的发育历期。 以上两种方法的温度组合(实验次数 n)一般应在 5 次以上,并保持试虫的适 宜湿度和相同的喜食饲料条件。 现举例介绍上述几种测定 C 和 K 的方法 2.1 两种温度组合下求 C、K 在第一种温度(T1)与第二种温度(T2)下饲养试虫,分别获得其发育历期 D1 和 D2, 代入 K=D(T-C) 得 K=D1(T1-C) K=D2(T2-C) 解得: 例:在 18 和 25 下饲养粘虫卵,其卵期分别为 9 天和 3.5 天。则 2.2 5 种或 5 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 K 和 C 因 N>=5,T=C+KV 为直线方程,可根据 Richardson(1935)的“最小二乘方”求 系数的公式求得 K 和 C: 最后用求得的理论值 C 代入 T=C+KV, T=T`±Sc
定温法:求得温度的理论值(T`)和其与温度实测值(T)之差的平方和,计 算C和标准差(Sc) 2-2+ (T-T) S Sk= 2-2 ∑w-V2 2-2 Σw-列 变温法:由于实验取样计算的关系,有一定误差,因此要用以下方法计算C与K的 标准差。 C=C±S &=&±SR 故在自然变温下, 3、积温法则的应用 a、预测农业害虫和天敌的地理分布及其在某地一年发生和代数。 b、预测农业害虫与天敌的发生期。 c、利用于初选保存天敌低温和释放天敌适期。 d、利用于选择和引进天敌。 4、有效积温法则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昆虫的发育速度受温度影响外,还受食物和湿度的影响。而此法则只有在 温度对该虫的生长发育起主导作用时,才较为准确。 b有效积温法则是以温度与发育速度成直线关系为前提。即在最适温度范围 准确而对于高、低适温范围此法反应不出来。 c计算发育起点(C)与有效积温(K)是在定温下得到的数据与自然变温下 不同,变温下较恒温下较快。 d注意昆虫实际环境的小气候 e昆虫的不同地理种群发育起点也完全不同。 f无法用某些有滞育阶段昆虫的世代数计算。 五、高、低温对昆虫存活的影响
定温法:求得温度的理论值(T`)和其与温度实测值(T)之差的平方和,计 算 C 和标准差(Sc) 变温法:由于实验取样计算的关系,有一定误差,因此要用以下方法计算 C 与 K 的 标准差。 故在自然变温下, 3、积温法则的应用 a、预测农业害虫和天敌的地理分布及其在某地一年发生和代数。 b、预测农业害虫与天敌的发生期。 c、利用于初选保存天敌低温和释放天敌适期。 d、利用于选择和引进天敌。 4、有效积温法则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a 昆虫的发育速度受温度影响外,还受食物和湿度的影响。而此法则只有在 温度对该虫的生长发育起主导作用时,才较为准确。 b 有效积温法则是以温度与发育速度成直线关系为前提。即在最适温度范围 准确而对于高、低适温范围此法反应不出来。 c 计算发育起点(C)与有效积温(K)是在定温下得到的数据与自然变温下 不同,变温下较恒温下较快。 d 注意昆虫实际环境的小气候 e 昆虫的不同地理种群发育起点也完全不同。 f 无法用某些有滞育阶段昆虫的世代数计算。 五、高、低温对昆虫存活的影响
在季节明显变化的温带地区,高、低温对昆虫存活的影响很大,是昆虫种群数 量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高温与耐热(heat hardiness) 1、高温对昆虫发育的影响 A、高温可抑制昆虫发育,对成虫影响较大。 B、夏季高温出现的强度和延续时间引起死亡率的差异。 2、影响耐热力的因素 A、昆虫种类、生活环境 B、同一种不同发育阶段 3、高温对昆虫致死的原因 A、高温引起体内水分过量蒸发而使昆虫致死 B、高温使体内性蛋白质发生凝结而致死 (二)低温与耐寒(cold hardiness) 1、过冷却现象和耐寒 2、影响昆虫耐寒力的因素 A、不同发育阶段和龄期 B、昆虫的生理状态不同(含水量、脂肪含量) C、同一发育阶段不同季节 3、低温致死的原因 A、不很低的温度下致死作用 B、在0℃以下很低温度下致死作用 六、温度对昆虫繁殖的影响 1、影响繁殖的温度主要作用在成虫期,而影响发育的温度主要作用在卵、幼 虫、蛹期
在季节明显变化的温带地区,高、低温对昆虫存活的影响很大,是昆虫种群数 量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高温与耐热(heat hardiness) 1、高温对昆虫发育的影响 A、高温可抑制昆虫发育,对成虫影响较大。 B、夏季高温出现的强度和延续时间引起死亡率的差异。 2、影响耐热力的因素 A、昆虫种类、生活环境 B、同一种不同发育阶段 3、高温对昆虫致死的原因 A、高温引起体内水分过量蒸发而使昆虫致死 B、高温使体内性蛋白质发生凝结而致死 (二) 低温与耐寒(cold hardiness) 1、过冷却现象和耐寒 2、影响昆虫耐寒力的因素 A、不同发育阶段和龄期 B、昆虫的生理状态不同(含水量、脂肪含量) C、同一发育阶段不同季节 3、低温致死的原因 A、不很低的温度下致死作用 B、在 0℃ 以下很低温度下致死作用 六、温度对昆虫繁殖的影响 1、影响繁殖的温度主要作用在成虫期,而影响发育的温度主要作用在卵、幼 虫、蛹期
2、昆虫的繁殖力在一定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适合于繁殖的适 温范围比适合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要小。 总之在较低的温度下,虽然成虫寿命长,但性腺仍不能发育成熟,以致不能交 配产卵或产卵量少。在过高的温度下,精子不易形成而失去活力,常常引起不孕, 也影响交配产卵活动。在适宜温度下,一般成虫性成熟快,繁殖力大。 七、天敌对昆虫的影响 天敌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定义: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其它生物的捕食 或是寄生作用而死亡,这些生物成为昆虫的天敌。 1、致病微生物(简介) 主要从下面四种微生物讲 (1)细菌 (2)真菌 (3)病毒 (4)线虫 习惯上呢,也将病原原生动物归于病原微生物(如蝗虫微孢子虫、玉米螟孢子 虫等)。 2、天敌昆虫 (1)捕食性天敌的特点:身体一般比猎物大,除了由于适应捕捉和取食猎物 的特殊需要,而要在口器、前足或是产卵器上发生变异外,形态上其他方面较少发 生变化,成虫、幼虫搜索猎物的目的是为了取食,都是猎物体外行自由生活,除个 别例外(如芫箐、一些捕食性的灰蝶幼虫),成虫和幼虫都为捕食性,有的捕食同 一种猎物,通常需要捕食许多猎物才能完成其发育,猎物被杀死破坏的速度快。 (2)捕食者与猎物相互关系的模型: 主要介绍霍林圆盘方程(hol1ing,1959)和哈塞尔(hassel1,1969)干扰作 用两种模型。 ①功能反应是表示在不同的猎物密度下,每个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猎物)之间 的数量关系。多数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的功能反应呈负加速曲线,是逆密度制 约的。所以其数学模型可以用此方程表示:即圆盘方程(霍林圆盘方程)
2、昆虫的繁殖力在一定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适合于繁殖的适 温范围 比适合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要小。 总之在较低的温度下,虽然成虫寿命长,但性腺仍不能发育成熟,以致不能交 配产卵或产卵量少。在过高的温度下,精子不易形成而失去活力,常常引起不孕, 也影响交配产卵活动。在适宜温度下,一般成虫性成熟快,繁殖力大。 七、天敌对昆虫的影响 天敌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定义: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其它生物的捕食 或是寄生作用而死亡,这些生物成为昆虫的天敌。 1、致病微生物(简介) 主要从下面四种微生物讲 (1)细菌 (2)真菌 (3)病毒 (4)线虫 习惯上呢,也将病原原生动物归于病原微生物(如蝗虫微孢子虫、玉米螟孢子 虫等)。 2、天敌昆虫 (1)捕食性天敌的特点:身体一般比猎物大,除了由于适应捕捉和取食猎物 的特殊需要,而要在口器、前足或是产卵器上发生变异外,形态上其他方面较少发 生变化,成虫、幼虫搜索猎物的目的是为了取食,都是猎物体外行自由生活,除个 别例外(如芫箐、一些捕食性的灰蝶幼虫),成虫和幼虫都为捕食性,有的捕食同 一种猎物,通常需要捕食许多猎物才能完成其发育,猎物被杀死破坏的速度快。 (2)捕食者与猎物相互关系的模型 : 主要介绍霍林圆盘方程(holling,1959)和哈塞尔(hassell,1969)干扰作 用两种模型。 ①功能反应是表示在不同的猎物密度下,每个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猎物)之间 的数量关系。多数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的功能反应呈负加速曲线,是逆密度制 约的。所以其数学模型可以用此方程表示:即圆盘方程(霍林圆盘方程)
Na=(a’N*T)/(1+Th*a'N)简化 1/Na=(1/a’*T)*(1/N)*(Th/T) 令1/a’=B Th=AT=1(1昼夜)1/Na=A+B/N 用最小二乘方可求得A、B。Th即A,a'即l/B。当N趋向于无穷时,Na即为 1/A,这是捕食者最大捕食量(饱和捕食量),N为猎物的密度:Na为被捕 食的猎物数量; Th为捕食者可以用以发现猎物的时间:a’为瞬间攻击率(功能系数);T为 处理时间 ②干扰作用(在一定的空间内,捕食者自身的数量对其捕食的猎物数量有着干 扰作用。哈塞尔(1969)) E=Q*P-m LgE=LgQ M*LgP E为捕食量E=Na/(N*P) Q为搜索常数 m为干扰常数 p为一定时间内捕食者的数量 Na/p为l头捕食者平均捕食猎物的数量 N为猎物密度(预设) (3)寄生性天敌昆虫 特点:身体一般比寄主小,幼虫期因不需要寻找寄主,足、眼都退化,成虫搜 索寄主,主要是为了产卵,一般不杀死寄主,除成虫自由生活外,其他发育阶段或 至少幼虫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生活,即不能离开寄主独立生活,与寄主关系密切,成 虫与幼虫食性不同,幼虫为肉食性,在一个寄主上可发育成一个或多个个体,寄主 被寄生后致死作用缓慢。 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寄生类型 a.根据寄生性昆虫的幼虫在寄主体内或体表取食、完成生长发育的情况,可以 分为内寄生和外寄生 b.根据寄主内寄生性昆虫的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独寄生和共寄生 c.根据一个寄主内寄生的同一种寄生性昆虫的数量,可分为单寄生、多寄生 d.根据寄生性昆虫在寄主体内完成发育情况,可分为完寄生和过寄生
Na=(a’*N*T)/(1+Th*a’*N)简化 1/Na= (1/ a’*T )*(1/N)*(Th/T) 令 1/ a’=B Th= A T=1(1 昼夜)1/ Na=A+B/N 用最小二乘方可求得 A、B。Th 即 A,a’即 1/B。当 N 趋向于无穷时,Na 即为 1/A ,这是捕食者最大捕食量(饱和捕食量),N 为猎物的密度;Na 为被捕 食的猎物数量; Th 为捕食者可以用以发现猎物的时间;a’为瞬间攻击率(功能系数);T 为 处理时间 ②干扰作用(在一定的空间内,捕食者自身的数量对其捕食的猎物数量有着干 扰作用。哈塞尔(1969)) E=Q*P-m LgE=LgQ – M*LgP E 为捕食量 E=Na/(N*P ) Q 为搜索常数 m 为干扰常数 p 为一定时间内捕食者的数量 Na/p 为 1 头捕食者平均捕食猎物的数量 N 为猎物密度(预设) (3)寄生性天敌昆虫 特点:身体一般比寄主小,幼虫期因不需要寻找寄主,足、眼都退化,成虫搜 索寄主,主要是为了产卵,一般不杀死寄主,除成虫自由生活外,其他发育阶段或 至少幼虫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生活,即不能离开寄主独立生活,与寄主关系密切,成 虫与幼虫食性不同,幼虫为肉食性,在一个寄主上可发育成一个或多个个体,寄主 被寄生后致死作用缓慢。 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寄生类型 a.根据寄生性昆虫的幼虫在寄主体内或体表取食、完成生长发育的情况,可以 分为内寄生和外寄生 b.根据寄主内寄生性昆虫的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独寄生和共寄生 c.根据一个寄主内寄生的同一种寄生性昆虫的数量,可分为单寄生、多寄生 d.根据寄生性昆虫在寄主体内完成发育情况,可分为完寄生和过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