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卷二至卷三) 阿也很可能。 苏那么,你以为神願意在营語上或行为上撒謊嗎?他不用 本来面目而要用变形来出現? 阿我不知道。 苏你知不知道凡是种和人都厌恶兵謊—一如果我們可以用 这样一个名詞? 阿什么叫做謊? 苏謊就是在自己性格中最高貴的那方面,对于最重大的 事情所撒的謊,我以为沒有人肯故意撒这种謊。每个人 都最怕在这方面撒謊。 阿我还是不大懂。 苏那是因为你以为我在說什么舯秘的話。我的意思只是 說,在他的心灵力面,对于事物的本质或則說黃实体,甘 心受迷惑处在蒙眯无知的情况,人在心灵里对于兵理藏 着一个謊,那是任何人都最厌恶的事。 阿你說的頂对。 苏所以凡是受迷惑的人在心灵里的蒙昧无知,就恰是我所 謂兵謊。言語上的謊是这种心灵状态的仿本或影象,起 来較后,而且不是完全純粹的謊。你看对不对? 阿很对。 苏这种宾謊是不是神和人所同厌恶的? 阿我看是这样。 苏营語上的謊怎样呢?它是否有时对于某种人頗有用,所
理想国(卷二至卷三) 以不是可厌恶的?对付敌人它是很有用的,而且就連我 們称为朋友的人們,由于瘋狂或愚蠢的緣故,或許动念要 做一件坏事,說謊話打滑他們的念头,还是一种救药的方 法。再比如說,我們刚才所提到的那些故事,我們对于这 类古代事的兵相既然不知道,就尽量把假的說得合于其 理,也还是很有用处。你看对不对? 阿那当然是对的。 苏你看是为着这些理由中哪一层,謊对于神有用呢?他把謊 話粉飾成其話,因为他对古代事不知道嗎? 阿那样說是很可笑的。 苏那么,舯就不能看成一个撒謊的詩人了? 阿我想不能。 苏他怕敌人才撒謊嗎? 阿不会有那样事。 苏,由于他的朋友們瘋狂或愚蠢嗎? 阿不,沒有愚人或瘋子是神的朋友 苏那么,种就沒有什么理由要撒謊了? 阿沒有。 苏那么,舯,以及一切有神性的,完全不可能說謊了? 阿絕对不可能。 苏所以神在本性上是飩一的在言語和行为上是冥实的,他 并不改变自己他也不欺哄旁人,无論是用形象,用語言, 还是在醒时或梦中用征兆,来欺哄。是不是?
理想国(卷二至卷三) 阿听过你这番話之后,我也是这样想 苏那么,你就要贊成規定一切詩文描写到舯的第二条法律 了,就是舯們不是一些魔术家,不变化他們的形状,也不 在营語或行动上撒謊来欺哄我們。 阿我贊成。 苏那么,我們虽然贊賞荷馬的許多东西,却不能贊賞他所讲 的宙斯在阿伽門农睡中托梦的故事①,也不能賞埃斯 庫罗斯所写的忒提斯追泷阿波罗在她的婚礼中唱歌的那 段詩 預告了她做母亲的幸福,許她生些儿女,都无災无 恙,长命到老預告了我一生的命运都受着神們的保 祐,我听到不禁衷心欢喜。我原来願堇从他神明的 辽出来的既是預言,就不会有謊語。可是唱这歌的 歌者,这位参加过我的婚筵的上宾,就是他杀了我的 儿子。② 个詩人对于神說出这样話,我們就应該激起义憤了,就 不能耠他一个合唱队来表演他的剧本了③,我們也不能 准許教师們用他的詩来教育年青人,如果我們希望我們 的城邦的保卫者能尽人所能为的去敬神,求和神一样。 ①見《伊利亚特》二。笛斯耍害希腊人遺梦胂告阿伽門农赶快出兵,粘 果希腊人打了敗仗。 ②这个剧本已失傳 希臢戏剧的合唱队和演員困体是分开的,合唱队由城邦当局供給但也 要由人导演。 33
理想国(二至卷三 阿我完全贊成这些規范,願意把它們定成法律。① 苏关于神学的原則,大致就象上面所說的。我們象已决定 了我們的儿童該听哪些故事,不該听哪些故事,用意是要 他們长大成人时知道敬神敬父母,并且互相友爱。 阿我們的决定是合理的。 苏現在我們要老虑另一个問題,如果我們要他們勇敢,是不 是应該让他們听一些故事使他們尽量不怕死呢?你想 想,一个人心里怕死,还会勇敢嗎? 阿当然不会。 苏一个人若是相信阴間以及阴問可怕的情形,他会不怕死 嗎?打起仗来,他会宁願死不願敗,不願做奴隶嗎? 阿决不会。 苏那么,我們就应該监督說这类故事的詩人們,告訴他們讲 到阴問时,不要一味咒罵它,象他們所常做的那样,最好 是把它写得好看一点;他們原先讲的那些故事既不填实, 对于預备做战士的人們也不合宜。 阿我們应該这样办。 苏那么,我們应該勾消象以下这几段那一类詩,先从这 段起 我宁願活在人間做奴隶, 或是跟貧苦无地的入当屋工, ①原文卷二在此終結
理想国(卷二至卷三) 也不願丢开生命到阴間, 在死人丛中摆皇帝的威風。① 和这一段: 閻王堂这阴森鬼阒的地方, 連种們也会厌恶忠骯髒— 可朽者和不朽者都来塘仰。② 和这一段: 哎,我們死后到了閣王的世界, 只剩下一片魂影,沒有感党。③ 和这一段: 只有忒瑞西阿斯还象生前聪明, 其余的全是些倏忽去来的阴影 和这一段: 他的灵魂脘体后就向阴間逃奔, 哀叹他的命运,夭折在青春 和这一段: 他的灵魂发了一声长叹, 就象一陣輕霧落到下界潸散。⑧ ①見《奧德賽》十 ②見《伊利亚特》二十。 ⑧見《伊利亚特》卷二十三。 ④見《奧德賽》十。瑞西阿斯是瞎子預冒家,死后还保留感觉力。 ⑤見《伊利亚特》卷十六。 ⑥見《伊利亚特》二十三。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