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空中森林 ①在城市里,我们能看见许多摩天大楼,可是这些大楼不是住宅就是写字楼。而美国“尼科塔产品开 发公司”设计的“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则主要是为环保而兴建的。它是一种巨大的污染物过滤器 可以把来自周围的有害物质过滤掉,让空气清新。 ②“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高122米,人们可以在每一层楼内种植常青树。一幢大楼可以种植400 棵树,用以吸收污染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每一幢“城市空中森林”就是一个巨型的二氧化碳回收 装置,可以建造在工厂和其他重大污染源附近。楼内的树木不仅仅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吸收热气、含氮 污染物、含硫污染物和粉尘等,让那里的空气变得干净起来。 ③“城市空中森林”将使附近居民和动物受益,堪称一把遮挡炽热阳光的保护伞。由于数百棵树的降 温作用,每到夏季,周围空气变得十分凉爽。这种建筑还是一种节能建筑,按照规划,大楼中部装有风力 发电机,可以提供建筑内的照明用电,也可以驱动为常青树提供水和营养液的水泵。惟一需要外部能量的 是运送维护人员上下的电梯。 ④这种建筑由于只承载树木和土壤,而且采用了板式构造,因此可以建造得轻型一些,不需要完整的 底座,只要三根牢固的支柱就可以了。这种建筑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不会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 ⑤这种建筑的主体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相当坚固。底部的一根短支柱是实心的,其他两根长支柱是空 心的。长支柱内部设置电梯,管理人员从这里进出大楼。大楼的两侧有两块醒目的翼板。这种翼板是由尼 龙材料制成的,不是简单的装饰物,而是一种空气吸收装置,以便为大楼内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多的空气。 ⑥美国一些建筑专家认为,“城市空中森林”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建筑设计之 阅读全文回答:“城市空中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作用? 2.第④段中,“这种建筑……不会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一句中的“太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3.有人认为,兴建“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还不如在地面上多种树。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说说你 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 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 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 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 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 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 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要做到这一点 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 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 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症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 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1.麦克古尔关于拯救地球的观点是哪一年提出的?
11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空中森林 ①在城市里,我们能看见许多摩天大楼,可是这些大楼不是住宅就是写字楼。而美国“尼科塔产品开 发公司”设计的“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则主要是为环保而兴建的。它是一种巨大的污染物过滤器, 可以把来自周围的有害物质过滤掉,让空气清新。 ②“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高 122 米,人们可以在每一层楼内种植常青树。一幢大楼可以种植 400 棵树,用以吸收污染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每一幢“城市空中森林”就是一个巨型的二氧化碳回收 装置,可以建造在工厂和其他重大污染源附近。楼内的树木不仅仅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吸收热气、含氮 污染物、含硫污染物和粉尘等,让那里的空气变得干净起来。 ③“城市空中森林”将使附近居民和动物受益,堪称一把遮挡炽热阳光的保护伞。由于数百棵树的降 温作用,每到夏季,周围空气变得十分凉爽。这种建筑还是一种节能建筑,按照规划,大楼中部装有风力 发电机,可以提供建筑内的照明用电,也可以驱动为常青树提供水和营养液的水泵。惟一需要外部能量的 是运送维护人员上下的电梯。 ④这种建筑由于只承载树木和土壤,而且采用了板式构造,因此可以建造得轻型一些,不需要完整的 底座,只要三根牢固的支柱就可以了。这种建筑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不会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 ⑤这种建筑的主体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相当坚固。底部的一根短支柱是实心的,其他两根长支柱是空 心的。长支柱内部设置电梯,管理人员从这里进出大楼。大楼的两侧有两块醒目的翼板。这种翼板是由尼 龙材料制成的,不是简单的装饰物,而是一种空气吸收装置,以便为大楼内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多的空气。 ⑥美国一些建筑专家认为,“城市空中森林”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建筑设计之一。 1.阅读全文回答:“城市空中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作用? 2.第④段中,“这种建筑……不会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一句中的“太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3.有人认为,兴建“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还不如在地面上多种树。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说说你 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人类只剩 7 年时间拯救地球 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 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 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 2015 年将成为地球 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 7 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 2015 年 7 月进入不 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 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 2015 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 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 6500 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麦克古尔教授说:到 2050 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 50﹪到 80﹪。要做到这一点, 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 2015 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 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 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 100 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 1 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 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 13 摄氏度,当前的症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 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1.麦克古尔关于拯救地球的观点是哪一年提出的?
2.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 第三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 4.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除吗? 什么? 5.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措施: ②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漫话溜索 ①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山高谷深、水势险急处,往往可见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联系两岸的桥,这 种桥,即所谓“溜索”,因它以铁索、藤索或篾连系两岸,也称“索桥” ②横断山河谷,水流湍急,岸壁陡峭,雨季河水猛涨,船和竹筏都难以渡江。于是,各式各样的索桥 便成了这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③溜索,古人称“撞”。《茂州志》中“悬撞度索”和《蜀中广记》中“度索寻撞之桥”等记载,都 是先民们对溜索的描述 ④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直到如今,在怒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还有种种传说。流传较广的一个 传说是:当初,沿江种族民众在两岸各选一个臂力很好的精壮男子,在钓鱼线上各拴一石头,两岸对抛, 旦拴着石头的两条钓鱼线在江中相钩连缠绕,就由其中一方把钓鱼线徐徐拉上岸,一方面固定钩连 方面在鱼线上拴好又粗又结实的藤绳,再由另一方徐徐拉动,最后藤绳横贯两岸,并被固定在两岸的溜柱 上,用木棍绞紧,即成溜索。这个传说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也 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⑤解放前,怒江上没有桥梁,洪水季节,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无一不靠溜索。那时的溜索, 般是用两根一头高一头低的竹篾索或藤索组成,再架上底兜,过溜时,人、马都得捆在底兜上,离岸时 用力推一下,靠“滑梆”在溜索上滑行,有时,还得手脚并用,沿索攀援。常常有人因滑梆和溜索出事坠 入江中。解放后,人民政府关心两岸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首先将竹溜、藤溜换成了钢丝溜,有些溜索还 配上了滑轮。与此同时,还沿江修通了公路,架起了不少吊桥,交通变得安全方便多了。 ⑥如今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每隔一段都有一对钢质的溜索,一根溜过去,一根溜过来,都有 坡度,过溜时既省力,又迅速。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十来岁的小孩大多会过溜。 有些靠近村庄的溜索,逢年过节,人们还把它当作游戏的工具,你溜过来,我溜过去,欢声笑语,别有 番风趣 1、文章具体说明了哪些内容? 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⑤段画线句中“无一不”的表达作用 4、随着社会的发展,你认为溜索在将来还有无保留的必要?请说说理由
12 2.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 3.第三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4.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 100 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 1 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除吗?为 什么? 5. 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措施 : ②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漫话溜索 ①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山高谷深、水势险急处,往往可见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联系两岸的桥,这 种桥,即所谓“溜索”,因它以铁索、藤索或篾连系两岸,也称“索桥”。 ②横断山河谷,水流湍急,岸壁陡峭,雨季河水猛涨,船和竹筏都难以渡江。于是,各式各样的索桥 便成了这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③溜索,古人称“撞”。《茂州志》中“悬撞度索”和《蜀中广记》中“度索寻撞之桥”等记载,都 是先民们对溜索的描述。 ④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直到如今,在怒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还有种种传说。流传较广的一个 传说是:当初,沿江种族民众在两岸各选一个臂力很好的精壮男子,在钓鱼线上各拴一石头,两岸对抛, 一旦拴着石头的两条钓鱼线在江中相钩连缠绕,就由其中一方把钓鱼线徐徐拉上岸,一方面固定钩连,一 方面在鱼线上拴好又粗又结实的藤绳,再由另一方徐徐拉动,最后藤绳横贯两岸,并被固定在两岸的溜柱 上,用木棍绞紧,即成溜索。这个传说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也 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⑤解放前,怒江上没有桥梁,洪水季节,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无一不 ...靠溜索。那时的溜索, 一般是用两根一头高一头低的竹篾索或藤索组成,再架上底兜,过溜时,人、马都得捆在底兜上,离岸时 用力推一下,靠“滑梆”在溜索上滑行,有时,还得手脚并用,沿索攀援。常常有人因滑梆和溜索出事坠 入江中。解放后,人民政府关心两岸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首先将竹溜、藤溜换成了钢丝溜,有些溜索还 配上了滑轮。与此同时,还沿江修通了公路,架起了不少吊桥,交通变得安全方便多了。 ⑥如今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每隔一段都有一对钢质的溜索,一根溜过去,一根溜过来,都有 坡度,过溜时既省力,又迅速。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十来岁的小孩大多会过溜。 有些靠近村庄的溜索,逢年过节,人们还把它当作游戏的工具,你溜过来,我溜过去,欢声笑语,别有一 番风趣。 1、文章具体说明了哪些内容? 2、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⑤段画线句中“无一不”的表达作用。 4、随着社会的发展,你认为溜索在将来还有无保留的必要?请说说理由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高明的大自然 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 机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 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 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别以为这没有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 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 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 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 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在高倍显微镜 透视下,鲍鱼的外壳有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黏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 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黏合下,软体动物的自 身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昰得分外妖娆。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科学家硏究发现,蝴蝶翅膀 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斗形状的喷气通道。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 律变化。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岀。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 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选自《语文读本》,有删改) 16.科技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讲宄科学性、准确性,本文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差不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 17.软体动物的外壳和蝴蝶的翅膀有什么神奇高明之处?(2分) 18.本文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和哪些说明方法?(2分) 19.请你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高粱 高粱又称红粱、蜀黍,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以及西南地区丘陵山地。按其性质分 有粳性和糯性两种,粒质分为硬质和软质。我的家乡种植的高粱主要是粳性的,也就是不粘的。后来我在 别处曾经吃过粘高粱米,我才知道高粱还有粘性的。高粱米飞高粱碾去皮层后的颗粒状成品粮。髙粱虽然 产量不高,大使高粱米营养丰富,粗纤维多,含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国的名酒如茅苔、五粮液、泸州 老窖、汾酒等都以红高粱为主要原谅。后来我曾经特意査过资料,更透彻地了解高粱的特性。高粱米的主 要营养成分,按占干物质计,粗蛋白质9%,粗脂肪3.3%,碳水化合物85%,粗纤维1%,以及钙、磷、铁 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族。其中,蛋白质以醇溶性蛋白质为多。色氨酸、赖氨酸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较少 是一种不完全的蛋白质,人体不易吸收。如将其它粮食混合食用,则可以提高营养价值。历史上高粱米是 东北城乡人民的主要食粮之一,可以做米饭,也可以磨粉和制作各种面食。那时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 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艰苦年代里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们养育了我们的童年,养大了我们 的憧憬和希望
13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高明的大自然 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 机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 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 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别以为这没有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 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 1 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 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 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 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 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在高倍显微镜 透视下,鲍鱼的外壳有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黏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 0.005mm 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 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黏合下,软体动物的自 身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 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斗形状的喷气通道。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 律变化。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出。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 行的。 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选自《语文读本》,有删改) 16.科技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本文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差不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2 分) 答: 17.软体动物的外壳和蝴蝶的翅膀有什么神奇高明之处?(2 分) 答: 18.本文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和哪些说明方法?(2 分) 答: 19.请你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3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高 粱 高粱又称红粱、蜀黍,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以及西南地区丘陵山地。按其性质分, 有粳性和糯性两种,粒质分为硬质和软质。我的家乡种植的高粱主要是粳性的,也就是不粘的。后来我在 别处曾经吃过粘高粱米,我才知道高粱还有粘性的。高粱米乁高粱碾去皮层后的颗粒状成品粮。高粱虽然 产量不高,大使高粱米营养丰富,粗纤维多,含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国的名酒如茅苔、五粮液、泸州 老窖、汾酒等都以红高粱为主要原谅。后来我曾经特意查过资料,更透彻地了解高粱的特性。高粱米的主 要营养成分,按占干物质计,粗蛋白质 9%,粗脂肪 3.3%,碳水化合物 85%,粗纤维 1%,以及钙、磷、铁 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B 族。其中,蛋白质以醇溶性蛋白质为多。色氨酸、赖氨酸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较少, 是一种不完全的蛋白质,人体不易吸收。如将其它粮食混合食用,则可以提高营养价值。历史上高粱米是 东北城乡人民的主要食粮之一,可以做米饭,也可以磨粉和制作各种面食。那时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 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艰苦年代里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们养育了我们的童年,养大了我们 的憧憬和希望
1.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中加点的“历史上”能否去掉?为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3.结尾句“养大了我们的憧憬和希望”表达了作者对高粱米怎样的感情?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鸟儿为什么歌唱 ①英国大提琴演奏家哈里森每天都会在小树林练琴,有一天,一只夜莺突然飞来,与她的琴声合奏, 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夜莺加入其中。1924年,BBC录下这些人与鸟的二重奏,在广播里播放,80多年过去 了,这段录音成为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如今,人们把自然界的鸟儿组成一个交响乐团一一键盘手乌鹊, 背景音乐红尾雀,鼓手啄木鸟,电吉他苍头燕雀,歌手夜莺 ②鸟儿为什么歌唱?它们的大脑构造如此小巧,却将如此庞大的一部分用于音乐。让我们进入奇妙的 探索之旅。 ③一只澳大利亚琴鸟唱歌前通常要花好几个星期搭建它的舞台一—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土堆。园丁雄鸟 要花费数个星期建造精巧复杂如同艺术品的窝,而且一定要用蓝色的物品来装饰爱巢,如果找不到蓝色花 瓣,它会从数公里外的餐桌上带回蓝色的塑料汤匙。这些举动,其实都是为了最美妙音乐的来临。按照达 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鸟男们”如此特殊的歌舞只有一个解释——取悦雌性。因为澳大利亚的这片丛林, 是个“男多女少”的卖方市场,琴鸟姑娘每年仅产卵一枚,受荷尔蒙困扰的小伙子们竞争格外激烈。 ④这一学说得到了科学的印证。科学家研究了从38000只日本鹌鹑身上提取的大脑样本,然后将其分 别放在光线下接受时间长短不一的照射。他们发现,当春天来临时,鸟儿就开始唱歌是因为春天日照时间 比冬天长,在鸟类特殊的大脑细胞与阳光的共同作用下,其体内便开始分泌荷尔蒙。它们用唱歌来吸引异 性 ⑤然而,这只是众多解释之一。另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指出,鸟儿歌唱是为保卫自己的领地。理论上, 这叫“波盖斯提假说”,这个名字出自著名的同名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法国士兵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 通过模仿许多士兵的说话声,使得敌人相信堡垒里驻满了军团而不是只有一个人,他靠自己的力量保卫了 个堡垒。鸟儿正是用这种方式保卫自己的领地,他们通过模仿其他生物的尖叫有效地赶跑敌人 ⑥还有更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快乐说”:鸟儿唱歌就是为了快乐。尽管这一观点还缺乏许多论据 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计算快乐的地步 ⑦理论越来越陷入无序,五花八门。甚至有科学家用诗歌来解释。他分析云雀歌唱的发音、节奏、韵 律,得出的结论是:这就是一首捷克斯洛伐克诗歌。结局不难想象:这个鸟类研究学家最后真的成了诗人。 ⑧当然,人们往往更加相信拿着手术刀的科学家。在鸟儿热情的歌唱开始之后,它的大脑被取出,在 干冰中冻结,用机器将大脑组织切成只有10微米厚的切片。“一曲未终”的鸟儿换来了最新的科学发现 只有在鸟儿歌唱的时候才能进行蛋白合成。当一只成年金丝雀学习一首新歌的时候,它大脑的顶部会出现 新的脑细胞,这跟人类18岁开始脑细胞将一个接一个地衰老死去的古老教条全然不同 ⑨全世界有近100个实验室在研究鸟类的大脑。有的实验室每年要杀死大约2000只鸟儿。“它低着 头唱歌,脑袋就掉下来了。”鸟类没有签发同意手术的表格,所以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 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他们更愿意信奉:动物就是机器。 ⑩如今很多动物保护者质疑这种科学实验伦理。或许正如有人所说:鸟儿是森林的喉舌,它们能告诉 我们的比我们所知的更多。鸟儿为何歌唱?与我们人类歌唱的理由一样—一因为我们能够歌唱。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1.对于“鸟儿为什么歌唱”,文中提出了哪几种解释? 2.第①节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14 1.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中加点的“历史上”能否去掉?为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3.结尾句“养大了我们的憧憬和希望”表达了作者对高粱米怎样的感情?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鸟儿为什么歌唱 ①英国大提琴演奏家哈里森每天都会在小树林练琴,有一天,一只夜莺突然飞来,与她的琴声合奏, 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夜莺加入其中。1924 年,BBC 录下这些人与鸟的二重奏,在广播里播放,80 多年过去 了,这段录音成为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如今,人们把自然界的鸟儿组成一个交响乐团——键盘手乌鹊, 背景音乐红尾雀,鼓手啄木鸟,电吉他苍头燕雀,歌手夜莺…… ②鸟儿为什么歌唱?它们的大脑构造如此小巧,却将如此庞大的一部分用于音乐。让我们进入奇妙的 探索之旅。 ③一只澳大利亚琴鸟唱歌前通常要花好几个星期搭建它的舞台——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土堆。园丁雄鸟 要花费数个星期建造精巧复杂如同艺术品的窝,而且一定要用蓝色的物品来装饰爱巢,如果找不到蓝色花 瓣,它会从数公里外的餐桌上带回蓝色的塑料汤匙。这些举动,其实都是为了最美妙音乐的来临。按照达 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鸟男们”如此特殊的歌舞只有一个解释——取悦雌性。因为澳大利亚的这片丛林, 是个“男多女少”的卖方市场,琴鸟姑娘每年仅产卵一枚,受荷尔蒙困扰的小伙子们竞争格外激烈。 ④这一学说得到了科学的印证。科学家研究了从 38000 只日本鹌鹑身上提取的大脑样本,然后将其分 别放在光线下接受时间长短不一的照射。他们发现,当春天来临时,鸟儿就开始唱歌是因为春天日照时间 比冬天长,在鸟类特殊的大脑细胞与阳光的共同作用下,其体内便开始分泌荷尔蒙。它们用唱歌来吸引异 性。 ⑤然而,这只是众多解释之一。另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指出,鸟儿歌唱是为保卫自己的领地。理论上, 这叫“波盖斯提假说”,这个名字出自著名的同名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法国士兵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 通过模仿许多士兵的说话声,使得敌人相信堡垒里驻满了军团而不是只有一个人,他靠自己的力量保卫了 一个堡垒。鸟儿正是用这种方式保卫自己的领地,他们通过模仿其他生物的尖叫有效地赶跑敌人。 ⑥还有更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快乐说”:鸟儿唱歌就是为了快乐。尽管这一观点还缺乏许多论据—— 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计算快乐的地步。 ⑦理论越来越陷入无序,五花八门。甚至有科学家用诗歌来解释。他分析云雀歌唱的发音、节奏、韵 律,得出的结论是:这就是一首捷克斯洛伐克诗歌。结局不难想象:这个鸟类研究学家最后真的成了诗人。 ⑧当然,人们往往更加相信拿着手术刀的科学家。在鸟儿热情的歌唱开始之后,它的大脑被取出,在 干冰中冻结,用机器将大脑组织切成只有 10 微米厚的切片。“一曲未终”的鸟儿换来了最新的科学发现: 只有在鸟儿歌唱的时候才能进行蛋白合成。当一只成年金丝雀学习一首新歌的时候,它大脑的顶部会出现 新的脑细胞,这跟人类 18 岁开始脑细胞将一个接一个地衰老死去的古老教条全然不同。 ⑨全世界有近 100 个实验室在研究鸟类的大脑。有的实验室每年要杀死大约 2000 只鸟儿。“它低着 头唱歌,脑袋就掉下来了。”鸟类没有签发同意手术的表格,所以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 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他们更愿意信奉:动物就是机器。 ⑩如今很多动物保护者质疑这种科学实验伦理。或许正如有人所说:鸟儿是森林的喉舌,它们能告诉 我们的比我们所知的更多。鸟儿为何歌唱?与我们人类歌唱的理由一样——因为我们能够歌唱。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1.对于“鸟儿为什么歌唱”,文中提出了哪几种解释? 2.第①节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③节中“这些举动”指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4.第④、⑨节中的数据,有什么作用? 5.“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硏宄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如果是你, 会用“牺牲”还是“杀死”来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七、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各题。 气候怎样“塑造”人类 人的一切,并非完全能由人类自己主宰,这个“权力”有时还握在大自然的“手心”里。 人的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红黄黑白,不仅与人的遗传有关,而且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欧亚大陆,生活在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人,由于光照强烈,气温又高,人的皮肤颜色黑黝黝的。为 了抵御酷热的气候,他们的脖子很短,头明显偏小,而鼻子较阔,这样有利于散发体内热量。在寒带、温 带的高纬度地区,常年太阳不能直射,光照强度较弱,气温很低,严寒期又长,这里大多为白种人。为了 抵御严寒,他们往往生有一个比住在温、热带地区的人更钩的鼻子。鼻梁较高,鼻内孔道较长。就头型而 言,寒带和温带居民头大、头型圆,脸部比较平,这很有利于保温、减少散热量。 为适应高山稀薄的空气,山区居民的胸部突出,呼吸功能发达,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比沿海地区的居 民明显偏多。气候对身高的影响更为明显。以我国为例,北京的年日照时数为2778,7小时,武汉 时数为2085.3小时,广州年日照时数为1945.3小时,成都年日照时数 仅有1239.3小时,所以 这些城市居民的平均身高依次由高到矮。其原因是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内的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 素D的主要来源,有促进骨钙化和长粗长高的作用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气温高,使生活在那里的人性情易暴躁和发怒。居 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大部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成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 较强的忍耐力的性格。比如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被人们称为“永不发怒的人”。居住在温暖宜 人的水乡的人们,因为气候湿润、风景秀丽,人们对周围事物敏感,且多情善感,机智敏捷。山区居民因 为山高地广,人烟稀少,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说话声音洪亮,性格诚实直爽。居住在广阔的草原上的 牧民,因为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气候恶劣,风沙很大,所以,他们常常骑马奔驰,尽情舒展自己,性格 变得豪放直爽,热情好客 1.气候从哪几方面来塑造人类的?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生活在热带的人,性情 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人,具有 的性格 生活在水乡的人们,性情 生活在山区的人们,性格 3.第(1)句中的“并非”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指出划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5.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15 3.第③节中“这些举动”指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4.第④、⑨节中的数据,有什么作用? 5.“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如果是你, 会用“牺牲”还是“杀死”来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七、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各题。 气候怎样“塑造”人类 人的一切,并非完全能由人类自己主宰,这个“权力”有时还握在大自然的“手心”里。 人的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红黄黑白,不仅与人的遗传有关,而且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欧亚大陆,生活在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人,由于光照强烈,气温又高,人的皮肤颜色黑黝黝的。为 了抵御酷热的气候,他们的脖子很短,头明显偏小,而鼻子较阔,这样有利于散发体内热量。在寒带、温 带的高纬度地区,常年太阳不能直射,光照强度较弱,气温很低,严寒期又长,这里大多为白种人。为了 抵御严寒,他们往往生有一个比住在温、热带地区的人更钩的鼻子。鼻梁较高,鼻内孔道较长。就头型而 言,寒带和温带居民头大、头型圆,脸部比较平,这很有利于保温、减少散热量。 为适应高山稀薄的空气,山区居民的胸部突出,呼吸功能发达,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比沿海地区的居 民明显偏多。气候对身高的影响更为明显。以我国为例,北京的年日照时数为 2778.7 小时,武汉年日照 时数为 2085.3 小时,广州年日照时数为 1945.3 小时,成都年日照时数最少,仅有 1239.3 小时,所以 这些城市居民的平均身高依次由高到矮。其原因是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内的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 素 D 的主要来源,有促进骨钙化和长粗长高的作用。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气温高,使生活在那里的人性情易暴躁和发怒。居 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大部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成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 较强的忍耐力的性格。比如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被人们称为“永不发怒的人”。居住在温暖宜 人的水乡的人们,因为气候湿润、风景秀丽,人们对周围事物敏感,且多情善感,机智敏捷。山区居民因 为山高地广,人烟稀少,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说话声音洪亮,性格诚实直爽。居住在广阔的草原上的 牧民,因为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气候恶劣,风沙很大,所以,他们常常骑马奔驰,尽情舒展自己,性格 变得豪放直爽,热情好客。 1.气候从哪几方面来塑造人类的? 2.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生活在热带的人,性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生活在水乡的人们,性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在山区的人们,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句中的“并非”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指出划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5.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