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纺织品的服用性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纺织品的基本服用性能。 2、使学生掌握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涵义、内容、评价测量指标。 3、使学生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内容及其评价测量指标 2、教学难点:纺织品服用性能评价指标的具体测量方法 教学与学习建议: 1、教学建议 授课形式:讲解与讨论,实验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内容涵义及其评价指标: 充分做好实验准备。 2、学习建议 通过讲解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具体内容: 通过记忆和理解,掌握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熟悉有关国家标准,熟练掌握测试仪器 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十四章 纺织品的服用性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纺织品的基本服用性能。 2、使学生掌握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涵义、内容、评价测量指标。 3、使学生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内容及其评价测量指标 2、教学难点:纺织品服用性能评价指标的具体测量方法 教学与学习建议: 1、教学建议 授课形式:讲解与讨论,实验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内容涵义及其评价指标; 充分做好实验准备。 2、学习建议 通过讲解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具体内容; 通过记忆和理解,掌握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熟悉有关国家标准,熟练掌握测试仪器 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十四章纺织品的服用性能 第一节纺织品服用的外观性能 一、光泽 1.织物的光泽 织物的光泽是正反射光、表面散射反射光和来自内部的散射反射光的共同贡 献。 2.织物光泽的评价与测量 图14-1二维对比光泽度测量方法示意图 3.二维漫射光泽度 (试样面) 图14-2二维漫反射曲线的测量方法示意图 4.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 二、白度、色度、色牢度 三、抗褶皱性能及褶裥保持性能 1.抗褶皱性能 (1)折皱与抗皱性
第十四章 纺织品的服用性能 第一节 纺织品服用的外观性能 一、光泽 1.织物的光泽 织物的光泽是正反射光、表面散射反射光和来自内部的散射反射光的共同贡 献。 2.织物光泽的评价与测量 图 14-1 二维对比光泽度测量方法示意图 3.二维漫射光泽度 图 14-2 二维漫反射曲线的测量方法示意图 4.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 二、白度、色度、色牢度 三、抗褶皱性能及褶裥保持性能 1.抗褶皱性能 (1)折皱与抗皱性
织物被搓揉挤压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而形成折皱的性能,称为折皱性。抗皱性为 在力作用下产生折痕后的回复程度,即织物抵抗此类折皱的能力称为抗皱性。其 影响织物的外观和平整。 (2)抗皱性的测量及指标 ①折叠法 图14一3垂直法 图14一4水平法 ②揉搓拧绞法 (3)影响织物抗皱性的原因及主要因素 ①纤维性状 ②纱线结构 ③织物几何结构 ④环境条件 (4)改善抗皱性的方法 2.织物的裙裥保持性 (1)织物褶桐保持性的一般概念 织物经熨烫形成的裙裥(含轧纹、折痕),在洗涤后经久保形的程度称为福 裥保持性。 (2)褶榈保持性的测量及指标 通常采用目光评定法测试织物褶裥保持性。 基本程序是:织物→折叠→熨烫→洗涤→对比样照→褶裥保持性评价。 (3)影响褶裥保持性的主要因素 (4)改善织物褶裥保持性的方法
织物被搓揉挤压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而形成折皱的性能,称为折皱性。抗皱性为 在力作用下产生折痕后的回复程度,即织物抵抗此类折皱的能力称为抗皱性。其 影响织物的外观和平整。 (2)抗皱性的测量及指标 ①折叠法 图 14—3 垂直法 180 170 160 150 12013014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b) ) 弹簧夹 试样夹 1 0 试样 刻度盘 图 14—4 水平法 ②揉搓拧绞法 (3)影响织物抗皱性的原因及主要因素 ①纤维性状 ②纱线结构 ③织物几何结构 ④环境条件 (4)改善抗皱性的方法 2.织物的褶裥保持性 (1)织物褶裥保持性的一般概念 织物经熨烫形成的褶裥(含轧纹、折痕),在洗涤后经久保形的程度称为褶 裥保持性。 (2)褶裥保持性的测量及指标 通常采用目光评定法测试织物褶裥保持性。 基本程序是:织物 → 折叠 → 熨烫 → 洗涤 → 对比样照 → 褶裥保持性评价。 (3)影响褶裥保持性的主要因素 (4)改善织物褶裥保持性的方法 θ ( a ) θ
3.抗皱性与褶裥保持性的相互关系 (1)抗皱与褶润保特机制的差异 (2)两者的相互关系 四、抗起球与钩丝 (一)抗起球 1.起球性 织物在实际穿用与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磨擦,使织物表面的纤维端露出于 织物,在织物表面呈现许多毛茸,若这些毛茸在继续穿着过程中不能及时脱落, 并相互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粒,这样的小粒被称为起球。 2.起毛起球机理 (1)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a)毛羽⑥)起毛(c)纠缠 (d)成团(e)收紧成球()脱落 图14-5织物起毛起球过程 (2)起毛起球的机理 h(毛习量) T(理想曲线),一·一 一一b(断裂脱落量 ∠P(起球 图14-6起毛起球与摩擦作用时间的关系 3.测量与评定方法 (1)圆轨迹法
3.抗皱性与褶裥保持性的相互关系 (1)抗皱与褶裥保持机制的差异 (2)两者的相互关系 四、抗起球与钩丝 (一)抗起球 1.起球性 织物在实际穿用与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磨擦,使织物表面的纤维端露出于 织物,在织物表面呈现许多毛茸,若这些毛茸在继续穿着过程中不能及时脱落, 并相互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粒,这样的小粒被称为起球。 2.起毛起球机理 (1)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a) 毛羽 (b) 起毛 (c) 纠缠 (d) 成团 (e) 收紧成球 (f) 脱落 图14-5 织物起毛起球过程 (2)起毛起球的机理 图14-6 起毛起球与摩擦作用时间的关系 3.测量与评定方法 (1)圆轨迹法 单位面积起毛起球量 h (毛羽量) T (理想曲线) b (断裂脱落量) P(起球 量)
则子 图14一7圆轨迹式起球仪 (2)马丁台尔法 图14-8马丁台尔型磨损仪 (3)起球箱法 图14-9箱式起毛起球仪 (4)基本评定方法 4.起毛起球影响因素及消除方法 (1)影响因素 (2)消除起毛起球的方法 (二)织物的钩丝性 1.钩丝性:织物中纤维和纱线由于勾挂而被拉出于织物表面的现象称为钩丝。 2.织物钩丝性的测量方法和指标: ①钉锤式钩丝仪测量方法
刷子架 前后移动 试样架 左右移动 重锤 试样 刷子 图14—7 圆轨迹式起球仪 (2)马丁台尔法 图14-8 马丁台尔型磨损仪 (3)起球箱法 图14-9 箱式起毛起球仪 (4)基本评定方法 4.起毛起球影响因素及消除方法 (1)影响因素 (2)消除起毛起球的方法 (二)织物的钩丝性 1.钩丝性:织物中纤维和纱线由于勾挂而被拉出于织物表面的现象称为钩丝。 2.织物钩丝性的测量方法和指标: ①钉锤式钩丝仪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