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 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于的声音。而上面满 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 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鸟雀的啾唧,甚至 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 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 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盒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 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 对唱,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比如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拂的声音。有 回我放着一盒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淙淙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呜的锐音 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岀欢欣的 感叹 虽然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但是都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如此深刻。原来 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 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 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岀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 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 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它变 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 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 选自《格言》2004年第2期) 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 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于的声音。而上面满 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 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鸟雀的啾唧,甚至 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 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 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盒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 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 对唱,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比如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拂的声音。有一 回我放着一盒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淙淙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 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 感叹。 虽然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但是都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如此深刻。原来 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 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 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 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 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它变 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 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 (选自《格言》2004 年第 2 期) 1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
A.作者认为,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这“自然的声音”所表达的本 质意义是相同的。比如,百灵鸟画眉的声音与蝉蛙的声音,对热爱自然的人来说 都很悦耳。 B.在寒夜里放着万蝉齐鸣的录音,至少会给听者带来两种感受:一是让自己 走进自然之中,二是从心里驱逐了冬天的寒意,心里渐渐暖和起来 C.听《溪水》的录音时,听到了两声山鸟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 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这说明作者喜 欢溪水的淙淙声,但更喜欢鸟声 D.“我”后来去了几次,一直难以找到那天的感觉,要么有雨无风,要么有 风无雨。其实,就是有了和那天一样的风与雨,还有竹子,“我”的感受也不会和 那天一样,因为:一种感受只属于那个瞬间。 E.文章最后说“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应该说, 这句中的“交响乐”与我们平时听到那些高超的音乐家演奏的“交响乐”给我们 的感受是一样的 12.请说出“我的故乡在遥远的地方”这一句中的“遥远”与文中“由于来得遥 ,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句中的“遥远”的含义。(6分) 答:前者的“遥远”: 后者的“遥远 13.为什么说“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6分) 答 14.每逢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 悦的颤动。请把“我”喜悦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来。(9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6分) 悲壮的超越 郑成功评传 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 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 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 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 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 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A.作者认为,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这“自然的声音”所表达的本 质意义是相同的。比如,百灵鸟画眉的声音与蝉蛙的声音,对热爱自然的人来说, 都很悦耳。 B.在寒夜里放着万蝉齐鸣的录音,至少会给听者带来两种感受:一是让自己 走进自然之中,二是从心里驱逐了冬天的寒意,心里渐渐暖和起来。 C.听《溪水》的录音时,听到了两声山鸟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 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这说明作者喜 欢溪水的淙淙声,但更喜欢鸟声。 D.“我”后来去了几次,一直难以找到那天的感觉,要么有雨无风,要么有 风无雨。其实,就是有了和那天一样的风与雨,还有竹子,“我”的感受也不会和 那天一样,因为:一种感受只属于那个瞬间。 E.文章最后说“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应该说, 这句中的“交响乐”与我们平时听到那些高超的音乐家演奏的“交响乐”给我们 的感受是一样的。 12.请说出“我的故乡在遥远的地方”这一句中的“遥远”与文中“由于来得遥 远,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句中的“遥远”的含义。(6 分) 答:前者的“遥远”: 后者的“遥远”: 13.为什么说“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6 分) 答: 14.每逢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 悦的颤动。请把“我”喜悦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来。(9 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6 分) 悲壮的超越 ——郑成功评传 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 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 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 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 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 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