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熟语复习讲义 、准备知识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 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1 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2) 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 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熟语有两个来源。(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以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为主,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 永,极具生活的情趣性。(2)来自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历史著作、诗文、小说等),这类熟语以成语为多,一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 表现力。 下面我们对几类熟语分别阐述: (一)相沿习用的成语 这里就不赘述。 (二)口耳相传的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往 往传达了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简练通俗 意思完整。口耳相传和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经验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 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 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 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 者清”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谚语由于口耳相传,长期经受生活的检验,许多优秀的谚语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 指导作用。在修辞上,谚语简练明快,能増加语言的概括力:说理时恰当运用,能増强文 章说服力。 (三)巧设悬念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表义上“引子” 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也就是说,歇后语是“由存在引注关系的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熟语。如“墙上挂狗皮 不象画(话)”,前部分“墙上挂狗皮”只是引子,如果没有后半部分,谁也不明白 是什么意思:后半部分,谐音双关,点明整个歇后语的含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1)会意型。比如:“老鼠进风箱—一两头受气”“寿星佬上吊 活得不耐烦了”“王八吃西瓜一一滚的滚,爬的爬”,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从意义上 对前一部分进行解释说明。(2)谐音型。比如:“老虎驾车一一谁赶(感)”“两手进染 缸——左也蓝(难)右也蓝〔难)”“荷花塘里着火——一藕燃(偶然)”,这类歇后语后 一部分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达语义
1 高三熟语复习讲义 一、准备知识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 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1) 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2) 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 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熟语有两个来源。(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以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为主,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 永,极具生活的情趣性。(2)来自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历史著作、诗文、小说等),这类熟语以成语为多,一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 表现力。 下面我们对几类熟语分别阐述: (一)相沿习用的成语 这里就不赘述。 (二)口耳相传的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往 往传达了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简练通俗, 意思完整。口耳相传和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经验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 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 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 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 者清”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谚语由于口耳相传,长期经受生活的检验,许多优秀的谚语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 指导作用。在修辞上,谚语简练明快,能增加语言的概括力;说理时恰当运用,能增强文 章说服力。 (三)巧设悬念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表义上“引子” 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也就是说,歇后语是“由存在引注关系的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熟语。如“墙上挂狗皮 ——不象画(话)”,前部分“墙上挂狗皮”只是引子,如果没有后半部分,谁也不明白 是什么意思;后半部分,谐音双关,点明整个歇后语的含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1)会意型。比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寿星佬上吊 ——活得不耐烦了”“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从意义上 对前一部分进行解释说明。(2)谐音型。比如:“老虎驾车——谁赶(感)”“两手进染 缸——左也蓝(难)右也蓝(难)”“荷花塘里着火——藕燃(偶然)”,这类歇后语后 一部分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达语义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比如,“老鼠进风箱 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想象中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 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老虎驾车一一谁赶” 用“谁赶”对“老虎驾车”作字面上的解释,实际上它的真正含义是指某件事情没有人敢 去做 从修辞上说,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的地位就颠倒过来了。歇后语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两 个:形象生动和风趣幽默,这主要体现在“引子”部分。“引子”部分如下三个特点都有 助于形成这种艺术效果:(1)取材广泛,人物鬼神、动物植物、食品器物、民俗等等,无 所不包。(2)想象新奇,善于运用各种虚构手法塑造出种种人们意想不到的超越常规的形 象。如“泥菩萨洗澡—一越洗越脏”“老虎戴佛珠—一假充善人”(拟人);“八十年不 下雨一一好晴(情)”“三张纸画张脸一一好大的面子”(夸张),“猪八戒演讲一一大 嘴说大话”“乌龟变黄鳝—一解甲归田”(想象)等等。(3)深具悬念性。试拿去歇后语 后半部分,“引子”能引发人们许多联想,待答案揭示,才恍然大悟。如“老鼠给猫理胡 子”,人们就会想到“大胆”,“不怕被吃掉吗”,等,但看到后半部分“拼命巴结 自然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四)语义双层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惯用语是通过描述来表 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述来表义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语义的双层性,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打预 防针”,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 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其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 子”“吃独食”“穿小鞋”“小心眼”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它们的感情色彩,褒扬 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谐谑、讽剌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 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等等;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 第三,结构上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如“下海”“吃醋”“下课” 属二字格:“放马后炮”“喝迷魂汤”“喝西北风”“钻牛角尖”“打退堂鼓”属四字 格,“一推六二五”属五字格,另外还有“解铃还需系铃人”“远水救不了近火”“两 虎相斗必有一伤”“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多字格。 惯用语在使用中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涵义(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 本义。如“跑龙套”本指在戏剧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但作为惯用语,一般是用来比 喻在工作中做一些不负主要责任的杂事、小事,当它用本义时,它只是戏剧中的术语,不 是惯用语。“开小差”作为惯用语一般使用其引申义“私自脱离工作岗位或思想不集 中”,而不用其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目前尚无严格统一的界定,四类 专用词典收录词语互有交叉,所以在学习中不能过于钻牛角尖去划分类别
2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比如,“老鼠进风箱—— 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想象中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 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老虎驾车——谁赶”, 用“谁赶”对“老虎驾车”作字面上的解释,实际上它的真正含义是指某件事情没有人敢 去做。 从修辞上说,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的地位就颠倒过来了。歇后语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两 个:形象生动和风趣幽默,这主要体现在“引子”部分。“引子”部分如下三个特点都有 助于形成这种艺术效果:(1)取材广泛,人物鬼神、动物植物、食品器物、民俗等等,无 所不包。(2)想象新奇,善于运用各种虚构手法塑造出种种人们意想不到的超越常规的形 象。如“泥菩萨洗澡——越洗越脏”“老虎戴佛珠——假充善人”(拟人);“八十年不 下雨——好晴(情)”“三张纸画张脸——好大的面子”(夸张),“猪八戒演讲——大 嘴说大话”“乌龟变黄鳝——解甲归田”(想象)等等。(3)深具悬念性。试拿去歇后语 后半部分,“引子”能引发人们许多联想,待答案揭示,才恍然大悟。如“老鼠给猫理胡 子”,人们就会想到“大胆”,“不怕被吃掉吗”,等,但看到后半部分“拼命巴结”, 自然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四)语义双层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惯用语是通过描述来表 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述来表义。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语义的双层性,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打预 防针”,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 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其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 子”“吃独食”“穿小鞋”“小心眼”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它们的感情色彩,褒扬、 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 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等等;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 击”。 第三,结构上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如“下海”“吃醋”“下课” 属二字格;“放马后炮”“喝迷魂汤”“喝西北风”“钻牛角尖”“打退堂鼓”属四字 格,“一推六二五”属五字格, 另外还有“解铃还需系铃人”“远水救不了近火”“两 虎相斗必有一伤”“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多字格。 惯用语在使用中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涵义(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 本义。如“跑龙套”本指在戏剧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但作为惯用语,一般是用来比 喻在工作中做一些不负主要责任的杂事、小事,当它用本义时,它只是戏剧中的术语,不 是惯用语。“开小差”作为惯用语一般使用其引申义“私自脱离工作岗位或思想不集 中”,而不用其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目前尚无严格统一的界定,四类 专用词典收录词语互有交叉,所以在学习中不能过于钻牛角尖去划分类别
二、常见熟语举隅(意义和用法) A组 1.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 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齐鲁晚报》2003/1/30) 2.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共同 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 借用‘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 卜带出泥’就不可避免。”(《中国青年报》2001/9/20) 3.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一个法国人曾挺疑惑地问 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老把忙挂在嘴边,简直是不懂得享受生活,我没搭理他,因为他是 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国情是虚位待人,我们的国情是多人待一位。”(《春城晚报》 2003/6/5)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这次深圳市有 关方面之所以安排曾在中国证券市场翻云覆雨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出山,标准也就是这一 条,‘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上海证券报》2002/7/2) 5.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 来’!”(鲁迅《拿来主义》)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 路。“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 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销售与市场》1997/12)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与6近似,也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一一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 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中国教育报》2001/5/30) 8.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 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9.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 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四川在线2003/8/13) 10.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半岛电视台:同西方唱 对台戏 11.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值得注意的是,在道德问题 上我们似乎总是陷入一种误区:唱高调的受到赞扬,说实话的遭到贬损:唱高调的得到好 处,说实话的丢掉实惠。”(《大连日报》2002/4/8) 12.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騙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 不在:形容肚子饿。“在春运安全最关键时刻,南充两个乡镇党委、政府竞关门闭户,无 人上班值班。昨日记者从南充市有关部门获悉,两个唱‘空城计’的乡镇党委书记受到停 职检查处理。”(《华西都市报》2004/1/29)
3 二、常见熟语举隅(意义和用法) A 组 1.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 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齐鲁晚报》2003/1/30) 2.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共同 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 借用‘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 卜带出泥’就不可避免。”(《中国青年报》2001/9/20) 3.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一个法国人曾挺疑惑地问 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老把忙挂在嘴边,简直是不懂得享受生活,我没搭理他,因为他是 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国情是虚位待人,我们的国情是多人待一位。”(《春城晚报》 2003/6/5)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这次深圳市有 关方面之所以安排曾在中国证券市场翻云覆雨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出山,标准也就是这一 条,‘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上海证券报》2002/7/2) 5.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 来’!”(鲁迅《拿来主义》)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 路。“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 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销售与市场》1997/12)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与 6 近似,也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 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中国教育报》2001/5/30) 8.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 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9.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 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四川在线 2003/8/13) 10.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半岛电视台:同西方唱 对台戏” 11.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值得注意的是,在道德问题 上我们似乎总是陷入一种误区:唱高调的受到赞扬,说实话的遭到贬损;唱高调的得到好 处,说实话的丢掉实惠。”(《大连日报》2002/4/8) 12.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 不在;形容肚子饿。“在春运安全最关键时刻,南充两个乡镇党委、政府竟关门闭户,无 人上班值班。昨日记者从南充市有关部门获悉,两个唱‘空城计’的乡镇党委书记受到停 职检查处理。”(《华西都市报》2004/1/29)
13.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百兽联欢猴子唱主角”(《文 汇报2004/1/21》) 14.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 大家。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千龙网 2003/11/3) 15.撑场面。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因为资金紧缺的原因,将于今日开幕的第 六届长春电影节走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境地。虽然开幕式闭幕式请来了不少港台明星撑场 面,但真正唱主角的电影人却寥寥无几。”(《北京娱乐信报》2002/8/23) 16.吃不了兜着走。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大贪污犯谢鹤亭伏法鲸吞 千万元吃不了兜着走”(《法制日报》2000/10/14) 17.吃错药。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头一两天我老在后悔,放着明媚秀丽的桂林不要 偏偏跑到这来活受罪,真是吃错药!”(《广西师范大学报》2004/1/10) 18.吃小灶。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美经济学家提醒中国外贸:‘吃小灶’不足取以 长期补贴刺激出口会破坏经济平衡”(《中华工商时报》2000/11/9) 19.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而交楼标准与销售时的承 诺无法兑现的问题则多数因为开发商在销售时的宣传广告过分夸大和美化了自己的项目。 这样虽然可以使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为今后的交房酝酿了极 大的风险隐患。因为,‘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的。”(《北京青年报》2001/1129 20.穿小鞋。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谁谁再也不穿小鞋了,因为那个靠帮派势力上 台的党委书记被撤了职……”(张洁《沉重的翅膀》) 21.闯红灯。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别闯红灯’,这不仅是对我们党政领导干 部提出的要求,对于我们体育健儿来说,同样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树立‘别 闯红灯’的意识。”(人民网2003/4/17) 2.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条路走不通,还可以走另一条路:不把自己局限于某 个目标。“祥子明知道上工辞工是常有的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舍《骆驼 祥子》) 23.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听报告、看文件以及在新闻媒体中,常见某些领导干部‘打官腔’。”(《大连日报》 2002/10/12)“儿女同父母说话,没有听说打官腔的,因为父母是长辈、是亲人。党政干 部是人民公仆,讲话发言,与群众交流思想,不能打官腔。”(《人民日报》2003/8/12) 24.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大赤包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人,向来不肯把余钱 打‘水漂儿’玩。”(老舍《四世同堂》) 25.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伏明霞:临阵又打退堂鼓”(《体育界》2001/11) 26.打小报告。“学习委员在班主任面前打小报告,排挤他人以谋得班长的宝座。”(余 秋雨《霜冷长河》) 7.打预防针。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公务员上岗先打‘预 防针’”(《检察日报》2003/6/28) 28.打圆场。调解纠纷,缓和矛盾。“每次对某件事物口无遮拦地进行炮轰完后,崔永元
4 13.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百兽联欢猴子唱主角”(《文 汇报 2004/1/21》) 14.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 大家。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千龙网 2003/11/3) 15.撑场面。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因为资金紧缺的原因,将于今日开幕的第 六届长春电影节走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境地。虽然开幕式闭幕式请来了不少港台明星撑场 面,但真正唱主角的电影人却寥寥无几。”(《北京娱乐信报》2002/8/23) 16.吃不了兜着走。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大贪污犯谢鹤亭伏法 鲸吞 千万元吃不了兜着走”(《法制日报》2000/10/14) 17.吃错药。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头一两天我老在后悔,放着明媚秀丽的桂林不要, 偏偏跑到这来活受罪,真是吃错药!”(《广西师范大学报》2004/1/10) 18.吃小灶。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美经济学家提醒中国外贸:‘吃小灶’不足取 以 长期补贴刺激出口会破坏经济平衡”(《中华工商时报》2000/11/9) 19.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而交楼标准与销售时的承 诺无法兑现的问题则多数因为开发商在销售时的宣传广告过分夸大和美化了自己的项目。 这样虽然可以使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为今后的交房酝酿了极 大的风险隐患。因为,‘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的。”(《北京青年报》2001/11/29) 20.穿小鞋。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谁谁再也不穿小鞋了,因为那个靠帮派势力上 台的党委书记被撤了职……”(张洁《沉重的翅膀》) 21.闯红灯。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别闯红灯’,这不仅是对我们党政领导干 部提出的要求,对于我们体育健儿来说,同样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树立‘别 闯红灯’的意识。”(人民网 2003/4/17) 22.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条路走不通,还可以走另一条路;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一 个目标。“祥子明知道上工辞工是常有的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舍《骆驼 祥子》) 23.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听报告、看文件以及在新闻媒体中,常见某些领导干部‘打官腔’。”(《大连日报》 2002/10/12)“儿女同父母说话,没有听说打官腔的,因为父母是长辈、是亲人。党政干 部是人民公仆,讲话发言,与群众交流思想,不能打官腔。”(《人民日报》2003/8/12) 24.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大赤包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人,向来不肯把余钱 打‘水漂儿’玩。”(老舍《四世同堂》) 25.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伏明霞:临阵又打退堂鼓”(《体育界》2001/11) 26.打小报告。“学习委员在班主任面前打小报告,排挤他人以谋得班长的宝座。”(余 秋雨《霜冷长河》) 27.打预防针。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公务员上岗先打‘预 防针’”(《检察日报》2003/6/28) 28.打圆场。调解纠纷,缓和矛盾。“每次对某件事物口无遮拦地进行炮轰完后,崔永元
总是能够出人意外的打圆场。”(《青年时报》2004/1/4) 29.大气候。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湖北大学引进博士群 形成大气候”(《光明日报》2002/10/25) 30.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大水冲了龙王庙宿州派出所无辜抓走 海关警察”(《中国青年报》2003/11/19) 31.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8个战士围成一圈,当面鼓对面锣 地数落起来,说得小符鼻尖上直冒汗。”(《解放军报》2000/8/16) 32.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今天人 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够在商场里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还希望在购物的同时,获得精 神享受,这就是今天的‘山’,因此商家必须唱这个‘山’上的歌。”(《创造周刊》 2001/11/28) 33.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军歌嘹 亮》三大悬念吊胃口”(《解放日报》2003/8/19) 34.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上海为民工办保险外来劳动力吃上‘定心丸 (《中国建设报》2003/2/25) 35.东方不亮西方亮。表示尚有选择的空间。“鉴于各国对进口农产品的检测标准不一, 我国出口企业除花大力气提高农产品质量外,还应努力开拓新的市场,‘东方不亮西方 亮’。”(《农民日报》2002/6/11) 36.豆腐渣工程。形容质量低劣的工程建筑。“山西省制定了一部从源头上消灭‘豆腐渣' 工程的法规。这部法规,对违规操作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其单位及个人应负的法律责任 作了明确规定。”(《人民日报》2001/10/11) 37.干打雷不下雨。“但我们发现,许多优惠政策是干打雷不下雨,真正能落实的很少。” 《京江晚报》2003/1/17)“虽然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违规车辆和违规厂 家的查处,但每次总是‘干打雷不下雨’,收到的实效有限。”(《中国青年报》2003/12/19) 38.赶鸭子上架。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唐小山叹道:‘我 辈子就是不想当大英雄,你偏逼我赶鸭子上架吗?’”(李凉《暗器高手》) 39.高不成低不就。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合心意。“她的 眼睛长到脑门上,东选西挑,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社会变了,她这个政治大姑娘不值钱 了……”(蒋子龙《弧光》) 40.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作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 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读者周 刊》2001/83) 41.滚雪球。比喻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信仰它和崇拜它 的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反动派就是用流血屠杀的手段,也止不住共产党这种如万 马奔腾的发展趋势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43.过干瘾。形容个人的欲望表面上接触了,实际上没有得到满足。“当然,想过干瘾的, 未必是坏人。与明星无缘的青年人,也有自费出个挂历什么的,过把明星瘾的。”(《北 京青年报》2000/5/27)
5 总是能够出人意外的打圆场。”(《青年时报》2004/1/4) 29.大气候。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湖北大学引进博士群 形成大气候”(《光明日报》2002/10/25) 30.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大水冲了龙王庙 宿州派出所无辜抓走 海关警察”(《中国青年报》2003/11/19) 31.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8 个战士围成一圈,当面鼓对面锣 地数落起来,说得小符鼻尖上直冒汗。”(《解放军报》2000/8/16) 32.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今天人 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够在商场里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还希望在购物的同时,获得精 神享受,这就是今天的‘山’,因此商家必须唱这个‘山’上的歌。”(《创造周刊》 2001/11/28) 33.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军歌嘹 亮》三大悬念吊胃口”(《解放日报》2003/8/19) 34.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上海为民工办保险外来劳动力吃上‘定心丸’” (《中国建设报》2003/2/25) 35.东方不亮西方亮。表示尚有选择的空间。“鉴于各国对进口农产品的检测标准不一, 我国出口企业除花大力气提高农产品质量外,还应努力开拓新的市场,‘东方不亮西方 亮’。”(《农民日报》2002/6/11) 36.豆腐渣工程。形容质量低劣的工程建筑。“山西省制定了一部从源头上消灭‘豆腐渣’ 工程的法规。这部法规,对违规操作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其单位及个人应负的法律责任 作了明确规定。”(《人民日报》2001/10/11) 37.干打雷不下雨。“但我们发现,许多优惠政策是干打雷不下雨,真正能落实的很少。” (《京江晚报》2003/1/17)“虽然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违规车辆和违规厂 家的查处,但每次总是‘干打雷不下雨’,收到的实效有限。”(《中国青年报》2003/12/19) 38.赶鸭子上架。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唐小山叹道:‘我 一辈子就是不想当大英雄,你偏逼我赶鸭子上架吗?’”(李凉《暗器高手》) 39.高不成低不就。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合心意。“她的 眼睛长到脑门上,东选西挑,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社会变了,她这个政治大姑娘不值钱 了……”(蒋子龙《弧光》) 40.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作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 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读者周 刊》2001/83) 41.滚雪球。比喻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信仰它和崇拜它 的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反动派就是用流血屠杀的手段,也止不住共产党这种如万 马奔腾的发展趋势。”(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43.过干瘾。形容个人的欲望表面上接触了,实际上没有得到满足。“当然,想过干瘾的, 未必是坏人。与明星无缘的青年人,也有自费出个挂历什么的,过把明星瘾的。”(《北 京青年报》20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