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田间技术试验教案(实现教学大纲的详细授课框架)一、题目:作物田间技术试验二、内容植物田间技术第一讲课程简介课程内容12.课程性质3.课程特点4.课程基本要求第二讲田间播前准备技术、农田耕整技术1.耕翻:深浅一致,表面平整,土壤细碎耙地:粑碎表层珂垃,踏实土壤;消除板结层。2.3.镇压:土壤紧密、压碎土块、平整地表;消除土壤龟裂、防止幼苗徒长。4.中耕:消除土壤板结和杂草;疏松土壤表层。5.培土:增加地表受光面积,提高地温和有利于田间排灌:提高作物抗倒能力。6.龙作耕法:提高地温;抗旱防涝;增加熟土层;集中施肥等。7.少、免耕法:减少投入;适时播种;保护耕作层。二、种子的播前准备1、生产上对种子质量要求1)生活力强发芽势和发芽率2)3)成熟饱满:千粒重整齐4)纯净度高5)6)无病虫害2、种子精选筛选1)2)风选3)液体比重法精选机分选4)3、种子处理晒种1)粒选2)3)浸种或闷种4)脱短绒:棉籽硫酸脱绒催芽5)6)药剂拌种7)种子包衣4、发芽率和发芽势测定1)发芽指标2)发芽率测定要求与条件发芽率测定操作步骤3) 5、种子层积处理1)种子层积种子层积操作过程2)6、果树插条贮藏保存1)枝条整理2)贮藏保存第三讲播种、育苗移栽和嫁接技术田间播种技术1、种子萌发条件和过程
作物田间技术试验教案(实现教学大纲的详细授课框架) 一、题目:作物田间技术试验 二、内容 植 物 田 间 技 术 第一讲 课 程 简 介 1. 课 程 内 容 2. 课 程 性 质 3. 课 程 特 点 4. 课程基本要求 第二讲 田间播前准备技术 一、农田耕整技术 1. 耕翻:深浅一致,表面平整,土壤细碎 2. 耙地:耙碎表层坷垃,踏实土壤;消除板结层。 3. 镇压:土壤紧密、压碎土块、平整地表;消除土壤龟裂、防止幼苗徒长。 4. 中耕:消除土壤板结和杂草;疏松土壤表层。 5. 培土:增加地表受光面积,提高地温和有利于田间排灌;提高作物抗倒能力。 6. 垄作耕法:提高地温;抗旱防涝;增加熟土层;集中施肥等。 7. 少、免耕法:减少投入;适时播种;保护耕作层。 二、种子的播前准备 1、生产上对种子质量要求 1) 生 活 力 强 2) 发 芽 势和发 芽 率 3) 成 熟 饱 满:千粒重 4) 整 齐 5) 纯净度高 6) 无病虫害 2、种子精选 1) 筛 选 2) 风 选 3) 液体比重法 4) 精选机分选 3、种子处理 1) 晒种 2) 粒选 3) 浸种或闷种 4) 脱短绒:棉籽硫酸脱绒 5) 催 芽 6) 药剂拌种 7) 种子包衣 4、发芽率和发芽势测定 1) 发芽指标 2) 发芽率测定要求与条件 3) 发芽率测定操作步骤 5、种子层积处理 1) 种子层积 2) 种子层积操作过程 6、果树插条贮藏保存 1) 枝条整理 2) 贮藏保存 第三讲 播种、育苗移栽和嫁接技术 一、田间播种技术 1、种子萌发条件和过程
2、播期、播量及播种方式2.1播期确定2.2播种量确定2.3播种方式3、不同作物田间播种技术3.1玉米播种技术3.2小麦播种技术3.3棉花播种技术3.4花生播种技术3.5甘薯扦插技术二、田间育苗移栽技术1、育苗和苗床管理1.1常见的育苗方式1.2苗床管理技术2、棉花移栽技术3、玉米移栽技术4、蔬菜定植4.1定植期的确定4.2定植前的准备4.3育苗移栽三、田间嫁接技术1、蔬菜嫁接技术2.蔬菜嫁接方法2.1嫁接方式2.2嫁接时期2、果树的嫁接繁殖一芽接2.1芽接的时期与方法2.2嫁接苗的管理第四讲作物各生育阶段的田间管理技术、作物前期(苗期)的田间管理技术1、冬小麦前期田间管理技术1.1冬小麦冬前期田间管理1.2冬小麦返青至起身田间管理2、玉米前期(出苗-拔节)田间管理3、棉花前期(出苗-现蕾)田间管理4、花生前期(出苗-开花)田间管理5、甘薯前期(移栽-有效薯数基本稳定)田间管理6、黄瓜前期(移栽-伸蔓期)田间管理7、番茄前期(移栽-开花)由间管理8、白菜前期(出苗-团棵期)田间管理9、萝卜前期(出苗-"破肚"期)田间管理二、作物中期田间管理技术1、冬小麦中期(起身-抽穗)田间管理2、玉米中期(拔节-抽雄)田间管理3、棉花中期(现蕾-吐絮)田间管理4、花生中期(开花-饱果)田间管理5、甘薯中期(薯数稳定-茎叶生长高峰)田间管理6、黄瓜中期(伸蔓期-开花)田间管理7、番茄中期(开花-结果)田间管理8、白菜中期(团棵期-结球期)田间管理9、萝卜中期("破肚"期-肉质根膨大期)田间管理三、作物后期田间管理技术1、冬小麦后期(抽穗-成熟)田间管理2、玉米后期(抽雄-成熟)田间管理
2、播期、播量及播种方式 2.1 播期确定 2.2 播种量确定 2.3 播种方式 3、不同作物田间播种技术 3.1 玉米播种技术 3.2 小麦播种技术 3.3 棉花播种技术 3.4 花生播种技术 3.5 甘薯扦插技术 二、田间育苗移栽技术 1、育苗和苗床管理 1.1 常见的育苗方式 1.2 苗床管理技术 2、棉花移栽技术 3、玉米移栽技术 4、蔬菜定植 4.1 定植期的确定 4.2 定植前的准备 4.3 育苗移栽 三、田间嫁接技术 1、蔬菜嫁接技术 2. 蔬菜嫁接方法 2.1 嫁接方式 2.2 嫁接时期 2、果树的嫁接繁殖—芽接 2.1 芽接的时期与方法 2.2 嫁接苗的管理 第四讲 作物各生育阶段的田间管理技术 一、作物前期(苗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1、冬小麦前期田间管理技术 1.1 冬小麦冬前期田间管理 1.2 冬小麦返青至起身田间管理 2、玉米前期(出苗-拔节)田间管理 3、棉花前期(出苗-现蕾)田间管理 4、花生前期(出苗-开花)田间管理 5、甘薯前期(移栽-有效薯数基本稳定)田间管理 6、黄瓜前期(移栽-伸蔓期)田间管理 7、番茄前期(移栽-开花)田间管理 8、白菜前期(出苗-团棵期)田间管理 9、萝卜前期(出苗- "破肚"期)田间管理 二、作物中期田间管理技术 1、冬小麦中期(起身-抽穗)田间管理 2、玉米中期(拔节-抽雄)田间管理 3、棉花中期(现蕾-吐絮)田间管理 4、花生中期(开花-饱果)田间管理 5、甘薯中期(薯数稳定-茎叶生长高峰)田间管理 6、黄瓜中期(伸蔓期-开花 )田间管理 7、番茄中期(开花-结果)田间管理 8、白菜中期(团棵期-结球期)田间管理 9、萝卜中期( "破肚"期-肉质根膨大期)田间管理 三、作物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1、冬小麦后期(抽穗-成熟)田间管理 2、玉米后期(抽雄-成熟)田间管理
3、棉花后期(吐絮-生育期结束)田间管理4、花生后期(饱果-成熟)田间管理5、甘薯后期(茎叶生长高峰-收获)田间管理6、黄瓜后期(开花-瓜收获)田间管理7、番茄后期(结果-成熟)田间管理8、白菜后期(结球期-收获)田间管理9、萝卜后期(肉质根膨大-收获)田间管理第五讲作物田间测产技术、作物产量构成1、作物产量2、经济系数3、产量构成因素3.1收获种子3.2收获营养体3.3收获植株全部二、作物产量的田间测定1、小麦田间测产2、玉米田间测产3、棉花田间测产4、花生田间测产5、甘薯田间测产6、白菜田间测产7、萝卜田间测产8、大葱田间测产第六讲作物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考查一、作物生育期与生育时期1、作物生育期2、作物生育时期3、不同作物生育时期划分二、作物植株性状调查1、小麦生育性状调查小麦前期(出苗-起身)小麦中期(起身-抽穗)小麦后期(抽穗-成熟)2、玉米生育性状调查玉米前期(出苗-拔节)玉米中期(拔节-抽出雄穗)玉米后期(抽雄-籽粒成熟)3、棉花生育性状调查棉花前期(出苗-现蕾)棉花中期(现蕾-吐絮)棉花后期(吐絮期)4、花生生育性状调查花生前期(出苗-开花)花生中期(开花-结荚期)花生后期(出现饱果-荚果饱满成熟)5、大葱植株性状调查6、大白菜植株性状调查7、萝卜植株性状调查三、作物经济性状考查1、小麦经济性状考查2、玉米经济性状考查3、棉花经济性状考查
3、棉花后期(吐絮-生育期结束)田间管理 4、花生后期(饱果-成熟)田间管理 5、甘薯后期(茎叶生长高峰-收获)田间管理 6、黄瓜后期(开花-瓜收获 )田间管理 7、番茄后期(结果-成熟)田间管理 8、白菜后期(结球期-收获)田间管理 9、萝卜后期( 肉质根膨大-收获)田间管理 第五讲 作物田间测产技术 一、作物产量构成 1、作物产量 2、经济系数 3、产量构成因素 3.1 收获种子 3.2 收获营养体 3.3 收获植株全部 二、作物产量的田间测定 1、小麦田间测产 2、玉米田间测产 3、棉花田间测产 4、花生田间测产 5、甘薯田间测产 6、白菜田间测产 7、萝卜田间测产 8、大葱田间测产 第六讲 作物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考查 一、作物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作物生育期 2、作物生育时期 3、不同作物生育时期划分 二、作物植株性状调查 1、小麦生育性状调查 小麦前期(出苗-起身) 小麦中期(起身-抽穗) 小麦后期(抽穗-成熟) 2、玉米生育性状调查 玉米前期(出苗-拔节) 玉米中期(拔节-抽出雄穗) 玉米后期(抽雄-籽粒成熟) 3、棉花生育性状调查 棉花前期(出苗-现蕾) 棉花中期(现蕾-吐絮) 棉花后期(吐絮期) 4、花生生育性状调查 花生前期(出苗-开花) 花生中期(开花-结荚期) 花生后期(出现饱果-荚果饱满成熟) 5、大葱植株性状调查 6、大白菜植株性状调查 7、萝卜植株性状调查 三、作物经济性状考查 1、小麦经济性状考查 2、玉米经济性状考查 3、棉花经济性状考查
4、花生经济性状考查5、萝卜经济性状考查6、白菜经济性状考查第七讲作物器官分化发育与形态特征观察一、作物结实器官的分化发育观察1、穗状花序分化发育观察小麦幼穗分化观察2、圆锥花序分化发育观察玉米雄穗分化观察3、双子叶作物花芽分化观察棉花花芽分化观察二、作物器官形态特征观察1、小麦器官形态特征2、玉米器官形态特征3、棉花器官形态特征4、花生器官形态特征5、甘薯器官形态特征6、萝卜器官形态特征7、大葱器官形态特征8、大葱器官形态特征第八讲大田作物田间识别一、粮食作物1、禾谷类(属禾本科)2、豆类(属豆科)3、薯芋类(或根茎类,科属不一)二、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2、油料作物3、糖料作物4、特用作物三、绿肥及饲用作物第九讲蔬菜作物田间识别一、根菜类二、白菜类三、茄果类四、瓜类五、豆类六、葱蒜类七、薯芋类八、绿叶菜类九、水生菜类十、多年生蔬菜十一、食用菌类第十讲果树种类及枝芽特性观察一、果树的分类1、仁果类果树2、核果类果树3、坚果类4、浆果类5、柿枣类6、柑果类二、果树树体
4、花生经济性状考查 5、萝卜经济性状考查 6、白菜经济性状考查 第七讲 作物器官分化发育与形态特征观察 一、作物结实器官的分化发育观察 1、穗状花序分化发育观察 小麦幼穗分化观察 2、圆锥花序分化发育观察 玉米雄穗分化观察 3、双子叶作物花芽分化观察 棉花花芽分化观察 二、作物器官形态特征观察 1、小麦器官形态特征 2、玉米器官形态特征 3、棉花器官形态特征 4、花生器官形态特征 5、甘薯器官形态特征 6、萝卜器官形态特征 7、大葱器官形态特征 8、大葱器官形态特征 第八讲 大田作物田间识别 一、粮食作物 1、禾谷类(属禾本科) 2、豆类(属豆科) 3、薯芋类(或根茎类,科属不一) 二、经济作物 1、纤维作物 2、油料作物 3、糖料作物 4、特用作物 三、绿肥及饲用作物 第九讲 蔬菜作物田间识别 一、根菜类 二、白菜类 三、茄果类 四、瓜类 五、豆类 六、葱蒜类 七、薯芋类 八、绿叶菜类 九、水生菜类 十、多年生蔬菜 十一、食用菌类 第十讲 果树种类及枝芽特性观察 一、果树的分类 1、仁果类果树 2、核果类果树 3、坚果类 4、浆果类 5、柿枣类 6、柑果类 二、果树树体
1、根颈2、主干3、树冠三、果树枝干的类型1、新梢2、结果果枝2.1仁果类(苹果)果枝类型2.2核果类(桃、杏)果枝类型3、营养枝4、骨干枝5、枝干的特性6、枝干的功能四、果树芽的类型1、顶芽、侧芽和不定芽2、叶芽和花芽3、休眠芽和活动芽4、单芽和复芽5、芽的特性第十一讲花卉田间识别与观察一、按生态习性分类1、一、二年生花卉(1)一年生花卉(2)二年生花卉2、多年生花卉(均为球根花卉)(1)块根类:如大丽花。(2)球茎类:如唐菖蒲、小苍兰、秋水仙等。(3)块茎类:如仙客来、彩叶芋等。(4)块状茎类:如球根秋海棠、仙客来等。(5)鳞茎类:如百合科、石蒜科的某些属。3、宿根花卉4、多浆及仙人掌类5、室内观叶植物6、兰科花卉:多年生,地生或附生植物7、水生花卉包括水生和湿生植物二、按栽培类型分类1、露地花卉(1)花坛草花:郁金香,风信子等(2)花境草花:芍药、萱草、鸢尾等(3)地被植物:美女樱、蔓长春花、络石等2、温室观叶盆栽(1)热带植物:如凤梨类等;(2)副热带植物:如文竹、吊竹梅等。3、温室盆花(1)低温温室花卉:如报春花、仙客来、香雪兰、金鱼草等:(2)暖温室花卉:如大岩桐、秋海棠、新几内亚凤仙等。4、切花栽培(1)露地切花栽培:唐菖蒲、桔梗等:(2)低温温室切花栽培:香石竹、香雪兰、月季、香豌豆、非洲菊等:(3)暖温室切花栽培:六出花、嘉兰、红鹤芋等。5、切叶栽培(1)露地切叶栽培:胡颓子、桃叶珊瑚等(2)温室切叶栽培:文竹、蕨类等
1、根颈 2、主干 3、树冠 三、果树枝干的类型 1、新梢 2、结果果枝 2.1 仁果类(苹果)果枝类型 2.2 核果类(桃、杏)果枝类型 3、营养枝 4、骨干枝 5、枝干的特性 6、枝干的功能 四、果树芽的类型 1、顶芽、侧芽和不定芽 2、叶芽和花芽 3、休眠芽和活动芽 4、单芽和复芽 5、芽的特性 第十一讲 花卉田间识别与观察 一、按生态习性分类 1、一、二年生花卉 (1)一年生花卉 (2)二年生花卉 2、多年生花卉(均为球根花卉) (1)块根类:如大丽花。 (2)球茎类:如唐菖蒲、小苍兰、秋水仙等。 (3)块茎类:如仙客来、彩叶芋等。 (4)块状茎类:如球根秋海棠、仙客来等。 (5)鳞茎类:如百合科、石蒜科的某些属。 3、宿根花卉 4、多浆及仙人掌类 5、室内观叶植物 6、兰科花卉:多年生,地生或附生植物 7、水生花卉 包括水生和湿生植物 二、按栽培类型分类 1、露地花卉 (1)花坛草花:郁金香,风信子等 (2)花境草花:芍药、萱草、鸢尾等 (3)地被植物:美女樱、蔓长春花、络石等 2、温室观叶盆栽 (1)热带植物:如凤梨类等; (2)副热带植物:如文竹、吊竹梅等。 3、温室盆花 (1)低温温室花卉:如报春花、仙客来、香雪兰、金鱼草等; (2)暖温室花卉:如大岩桐、秋海棠、新几内亚凤仙等。 4、切花栽培 (1)露地切花栽培:唐菖蒲、桔梗等; (2)低温温室切花栽培:香石竹、香雪兰、 月季、香豌豆、非洲菊等; (3)暖温室切花栽培:六出花、嘉兰、红鹤 芋等。 5、切叶栽培 (1)露地切叶栽培:胡颓子、桃叶珊瑚等 (2)温室切叶栽培:文竹、蕨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