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历来缺少对“批评”的集体思考。无论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都有必 要从乔姆斯基所带来的信息中学到点什么。 对于那些试图以自己的批评来使社会获得或大或小改进的人来说,学习乔姆斯基强硬 而坚持的姿态并不困难。通常,他们只需要准备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 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反对者。然而他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 并获得逻辑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对手也不得不正视这种批评? 而对于被批评者而言,他们应该从乔姆斯基的身上得到更多启示。 乔姆斯基在对美国社会和政府提出干般批评的同时,内心却承认,美国仍是世界上最 伟大的国家。他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一个人肯付出 生来对一个国家的缺点进行批评,也许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古 今的历史一再证明: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 个如同乔姆斯基这样的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 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 样—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 如今,尽管批评声存在于我们社会的诸多领域,但在一些重要领域,尤其是在乔姆斯 基所重视的知识分子群体中,批评者的角色却愈发稀缺—一至少,像他本人那样有品质的 批评者日益鲜见。 颇有意味的是,乔姆斯基发表演讲的北京大学,曾经因为引领知识分子的独立和批判 精神而广受美誉,如今却同样因为日渐失去这种精神而饱受批评。不知道乔姆斯基这次来 访,是否能帮这所学校乃至整个中国知识界,拾回一些并不久远的记忆。 (选自2010年8月18日《中国青年报》)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 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乔姆斯基以“异见”姿态闻名世界,他曾经把美国政府比作“饿狼”或“世界上 最大的恐怖组织”,他甚至认为美国人最珍视的“民主”是虚伪的 B.文章认为,相对于被批评者而言,批评者从乔姆斯基身上得到的启示应该更多。 C.乔姆斯基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在当下会遭遇烦恼,却能使知识分子最 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 D.乔姆斯基认为自己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因为 他认为这是他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 乔姆斯基这样的批评者能否存在,可以作为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乔姆斯基被美国媒体评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首,但并 不意味着人们需要全部赞同乔姆斯基的尖锐抨击,以及他彻底的无政府主义观点 B.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像乔姆斯基一样的无所不在的反 对者 C.一个卓越的批评者,可以帮助政府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 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 201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第6页共19页
2011 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19 页 我们的社会历来缺少对“批评”的集体思考。无论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都有必 要从乔姆斯基所带来的信息中学到点什么。 对于那些试图以自己的批评来使社会获得或大或小改进的人来说,学习乔姆斯基强硬 而坚持的姿态并不困难。通常,他们只需要准备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 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反对者。然而他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 并获得逻辑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对手也不得不正视这种批评? 而对于被批评者而言,他们应该从乔姆斯基的身上得到更多启示。 乔姆斯基在对美国社会和政府提出千般批评的同时,内心却承认,美国仍是世界上最 伟大的国家。他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一个人肯付出一 生来对一个国家的缺点进行批评,也许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古 今的历史一再证明: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 一个如同乔姆斯基这样的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 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 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 如今,尽管批评声存在于我们社会的诸多领域,但在一些重要领域,尤其是在乔姆斯 基所重视的知识分子群体中,批评者的角色却愈发稀缺——至少,像他本人那样有品质的 批评者日益鲜见。 颇有意味的是,乔姆斯基发表演讲的北京大学,曾经因为引领知识分子的独立和批判 精神而广受美誉,如今却同样因为日渐失去这种精神而饱受批评。不知道乔姆斯基这次来 访,是否能帮这所学校乃至整个中国知识界,拾回一些并不久远的记忆。 (选自 2010 年 8 月 18 日《中国青年报》)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 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 ....的两项是 (5 分) A.乔姆斯基以“异见”姿态闻名世界,他曾经把美国政府比作“饿狼”或“世界上 最大的恐怖组织”,他甚至认为美国人最珍视的“民主”是虚伪的。 B.文章认为,相对于被批评者而言,批评者从乔姆斯基身上得到的启示应该更多。 C.乔姆斯基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在当下会遭遇烦恼,却能使知识分子最 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 D.乔姆斯基认为自己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因为 他认为这是他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 E.乔姆斯基这样的批评者能否存在,可以作为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乔姆斯基被美国媒体评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 100 名公共知识分子之首,但并 不意味着人们需要全部赞同乔姆斯基的尖锐抨击,以及他彻底的无政府主义观点。 B.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像乔姆斯基一样的无所不在的反 对者。 C.一个卓越的批评者,可以帮助政府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 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
D.批评者也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并获得逻辑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 对手也正视自己的批评这一问题。 14.文章说乔姆斯基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国家元首”,请问其魅力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分) 15.为什么说“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谷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秋江上的浪漫 李国文 凡文人,无不具有一点浪漫气质 浪漫,成就文人,越浪漫,越有可能造就真正的文人。所以,不浪漫,当不成文人, 至少当不成真文人,大概是可以肯定的 中国的大文人,必先有大浪漫,才有大文学,如唐之顶尖文人之一李白,如宋之顶尖 文人之一苏轼,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典范。 中国的小文人,并不因为其小,便收缩规模,只能小浪小漫。事实并非如此,成就有 高低,名声有大小,但在浪漫面前,人人有份,一律平等。大文人可以大大落落、大张声 势的浪漫,小文人照样也可以大锣大鼓、大显身手的浪漫。 南宋诗人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人,就是这样一位在文学史上说不上是顶尖的,但在同时代的侪辈中,却是铮铮佼佼的一 流文人。他不但有非凡的文学成就,而且更有绮丽的浪漫故事。 你无论如何想不到,就这位极文学、极浪漫的张孝祥,元曲大家关汉卿《萱草堂玉簪 己》,写的就是他;明代戏曲家高濂《玉簪记》,写的也是他;而明代无名氏杂剧《张于湖 误宿女贞观》,和明人《燕居笔记》中的《张于湖宿女贞观》,都曾以他的浪漫形象为作品 题材。如此多的作品,聚焦在他身上,仅此一点,便可想知,在张孝祥那个时代,此人不 但是一个丰华出众的文章高手,更是一个风流蕴藉的多情才子。否则,他怎么可能成为元 明、清三代戏曲、杂剧、话本的舞台上,—个屡被演绎的浪漫人物呢? 甚至到了二十世纪,白先勇先生还要将这出《玉簪记》,改编成现代版昆曲,将继 青春版《牡丹亭》之后,在北京南新仓的皇家粮仓里献演呢 秋江,是一条美丽的河流,秋江之上,曾经演绎过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一位美丽的 道姑,为了爱情,打破世俗禁忌,一路追赶她的心上人而去,她在一叶小舟上,与艄公对 唱的戏,那急切中的忧虑,那憧憬中的疑惧,是《秋江》最感人之处。改编自明代传奇《玉 簪记·追别》的这岀折子戏,虽然,诗人张孝祥没有出场,但实际上能感觉到他的存在。 所以,不但文学史留住了张孝祥,连戏曲舞台也留住了这位于湖居士。最为浪漫的一个插 201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硏考试语文试卷第7页共19页
2011 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19 页 D.批评者也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并获得逻辑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 对手也正视自己的批评这一问题。 14.文章说乔姆斯基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国家元首”,请问其魅力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 分) 15.为什么说“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秋江上的浪漫 李国文 凡文人,无不具有一点浪漫气质。 浪漫,成就文人,越浪漫,越有可能造就真正的文人。所以,不浪漫,当不成文人, 至少当不成真文人,大概是可以肯定的。 中国的大文人,必先有大浪漫,才有大文学,如唐之顶尖文人之一李白,如宋之顶尖 文人之一苏轼,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典范。 中国的小文人,并不因为其小,便收缩规模,只能小浪小漫。事实并非如此,成就有 高低,名声有大小,但在浪漫面前,人人有份,一律平等。大文人可以大大落落、大张声 势的浪漫,小文人照样也可以大锣大鼓、大显身手的浪漫。 南宋诗人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人,就是这样一位在文学史上说不上是顶尖的,但在同时代的侪辈中,却是铮铮佼佼的一 流文人。他不但有非凡的文学成就,而且更有绮丽的浪漫故事。 你无论如何想不到,就这位极文学、极浪漫的张孝祥,元曲大家关汉卿《萱草堂玉簪 记》,写的就是他;明代戏曲家高濂《玉簪记》,写的也是他;而明代无名氏杂剧《张于湖 误宿女贞观》,和明人《燕居笔记》中的《张于湖宿女贞观》,都曾以他的浪漫形象为作品 题材。如此多的作品,聚焦在他身上,仅此一点,便可想知,在张孝祥那个时代,此人不 但是一个丰华出众的文章高手,更是一个风流蕴藉的多情才子。否则,他怎么可能成为元、 明、清三代戏曲、杂剧、话本的舞台上,一个屡被演绎的浪漫人物呢? 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纪,白先勇先生还要将这出《玉簪记》,改编成现代版昆曲,将继 青春版《牡丹亭》之后,在北京南新仓的皇家粮仓里献演呢! 秋江,是一条美丽的河流,秋江之上,曾经演绎过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一位美丽的 道姑,为了爱情,打破世俗禁忌,一路追赶她的心上人而去,她在一叶小舟上,与艄公对 唱的戏,那急切中的忧虑,那憧憬中的疑惧,是《秋江》最感人之处。改编自明代传奇《玉 簪记·追别》的这出折子戏,虽然,诗人张孝祥没有出场,但实际上能感觉到他的存在。 所以,不但文学史留住了张孝祥,连戏曲舞台也留住了这位于湖居士。最为浪漫的一个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