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时,立即停止搅拌。7、在反应搅拌开始后,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各个烧杯先后产生矾花的时间,矾花的大小,及松散密度程度。8、反应搅拌结束后,轻轻提起搅拌叶片(注意不要再搅拌水样),原水静置沉淀5分钟,注意观察矾花沉降情况。9、时间到达后,同时用乳胶管虹吸取出各烧杯中的中层澄清水样,取样应避免搅动已沉淀的矾花。10、测定各水样的浊度、PH值,并计算其除浊百分率Y。Y=[(MMb)/M.|*100%式中:Ma—原水浊度,度Mb——沉淀后水浊度,度11、重复5一10进行第二组实验。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实验组别姓名-日期-1、原水水样描述容积--毫升,温度--℃,浊度----度2、混凝条件.--分钟,混合时间速度·转分。反应时间--分钟,速度-转分------分钟,速度------转分-.---分钟,速度转分沉淀时间---分钟,搅拌器叶片直径---米。3、混凝剂溶液品名--浓度------%4、实验结果记录表格(见表1—1)5
达时,立即停止搅拌。 7、在反应搅拌开始后,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各个烧杯先后产生矾花的时间, 矾花的大小,及松散密度程度。 8、反应搅拌结束后,轻轻提起搅拌叶片(注意不要再搅拌水样),原水静置 沉淀 5 分钟,注意观察矾花沉降情况。 9、时间到达后,同时用乳胶管虹吸取出各烧杯中的中层澄清水样,取样应 避免搅动已沉淀的矾花。 10、测定各水样的浊度、PH 值,并计算其除浊百分率 Y。 Y=[(Ma—Mb)/Ma]*100% 式中:Ma——原水浊度,度 Mb——沉淀后水浊度,度 11、重复 5—10 进行第二组实验。 二、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实验组别- 姓名- 日期- 1、原水水样描述 容积-毫升,温度-℃-,浊度-度 2、混凝条件 混合时间 -分钟, 速度-转/分。 反应时间 -分钟, 速度-转/分 -分钟, 速度-转/分 -分钟, 速度-转/分 沉淀时间 -分钟, 搅拌器叶片直径-米。 3、混凝剂溶液 品名-浓度-% 4、实验结果 记录表格(见表 1—1) 5
表 1—1烧绒粒沉淀出水组原水浑浊混凝剂投杯大小浑浊度除浊百分出现时间别度 (度)加量(ml)号(分)(度)率%(mm)1231456-23II456(1)分别绘制投药量与沉淀出水浊度,投药量与除浊百分率的关系曲线。(2)通过观察现象和试验结果分析,从各种投药量中,确定最佳投药量。(3)计算烧杯内水样混凝过程中反应阶段的速度梯度G与GT值及雷诺数。搅拌机的功率可接下式计算:W=14.35-d4.38n2-69p0.69μ0.31W/m2式中:d一叶片直径(m)n叶片转速(r/s)p一水的密度(kg/m2)μ一水的动力粘滞系数(Pa·s)6
表 1—1 绒粒 沉淀出水 组 别 烧 杯 号 原水浑浊 度(度) 混凝剂投 加量(ml) 出现时间 (分) 大 小 (mm) 浑浊度 (度) 除浊百分 率% 1 2 3 4 5 Ⅰ 6 1 2 3 4 5 Ⅱ 6 (1) 分别绘制投药量与沉淀出水浊度,投药量与除浊百分率的关系曲 线。 (2) 通过观察现象和试验结果分析,从各种投药量中,确定最佳投药 量。 (3) 计算烧杯内水样混凝过程中反应阶段的速度梯度 G 与 GT 值及雷 诺数。 搅拌机的功率可接下式计算: W=14.35·d4.38n2.69ρ0.69μ 0.31 W/m3 式中:d—叶片直径(m) n—叶片转速(r/s) ρ—水的密度(kg/m3 ) μ—水的动力粘滞系数(Pa·s) 6
对1米的搅拌功率为P=1000-0.75WW/m30.75校正系数速度梯度G为G= (P/μ) 0.5s-l雷诺数用以下公式计算Re= n-d2-p-元/μ式中各项符号同前。实验(二)最佳pH剂量实验(选做)本实验是用酸碱调整pH值,使pH值在3~11左右实验步骤1.测定原水浊度、温度、pH值。2同于实验(一)的步骤5。3.用移液管将酸或碱加入各水样中,用量参照表1一2。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约0.5分钟,转速300转/分,随后倒入100毫升4.烧杯内,用pH仪依次测定各水样的pH值,记入1一2表,注意测后应将小烧杯的水倒回原1000毫升烧杯。按实验(一)所求最佳剂量,将混凝剂量入小量简,然后按实验(一)5.的步骤 7~11 进行。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实验级别姓名日期℃,原水浊度度水温PH混凝剂种类及浓度7
对 1 米 3 的搅拌功率为 P=1000·0.75W W/m3 0.75—校正系数 速度梯度 G 为 G=(P/μ)0.5 s -1 雷诺数用以下公式计算 Re = n·d2 ·ρ·π/μ 式中各项符号同前。 实验(二) 最佳 pH 剂量实验(选做) 本实验是用酸碱调整 pH 值,使 pH 值在 3~11 左右 一、 实验步骤 1. 测定原水浊度、温度、pH 值。 2. 同于实验(一)的步骤 5。 3. 用移液管将酸或碱加入各水样中,用量参照表 1-2。 4. 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约 0.5 分钟,转速 300 转/分,随后倒入 100 毫升 烧杯内,用 pH 仪依次测定各水样的 pH 值,记入 1-2 表,注意测后应 将小烧杯的水倒回原 1000 毫升烧杯。 5. 按实验(一)所求最佳剂量,将混凝剂量入小量筒,然后按实验(一) 的步骤 7~11 进行。 二、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实验级别_____ 姓名____ 日期_____ 原水浊度___度 水温___℃, PH__ 混凝剂种类及浓度___ 7
(1)记录表格表1-2341256烧杯号投加10%HCL01.81.40.5(ml)投加0.1 0.710%Na0H(ml)pH值混凝剂投加量(ml)剩余浊度(度)混合分钟,转/分。反应分钟,转/分。混凝条件分钟,转/分。沉淀分钟,(2)以剩余浊度为纵坐标,水样pH值为横坐标,绘制剩余浊度~pH值曲线。从曲线中求得该混凝剂的最佳值及pH值适用范围
(1)记录表格 表 1-2 烧杯号 1 2 3 4 5 6 投加 10%HCL (ml) 1.8 1.4 0.5 0 投 加 10%NaOH(ml) 0.1 0.7 pH 值 混凝剂投加量 (ml) 剩余浊度(度) 混合_______分钟, ________转/分。 反应_______分钟, ________转/分。 _________分钟, ________转/分。 混凝条件 沉淀_______分钟, (2)以剩余浊度为纵坐标,水样 pH 值为横坐标,绘制剩余浊度~pH 值曲 线。从曲线中求得该混凝剂的最佳值及 pH 值适用范围。 8
实验二絮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絮凝沉淀实验的步骤与测试方法。2、绘制去除百分数等值线并计算沉淀后的总去除率。二、实验设备1套1、静置沉淀筒(附搅拌器)1 台2、光电浊度仪3、秒表1块5个4、125毫升水样瓶1瓶5、混凝剂溶液2个6、100毫升量筒1 个7、10毫升移液管三、实验原理絮凝沉淀(又称II类沉淀)中的颗粒因不断絮凝而改变颗粒的大小与密度对沉淀过程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故不能用理论方程计算,只能通过沉淀试验进行分析。将试验水样置于沉淀筒内,经投加混凝剂并作快速、慢速搅拌以后,让絮凝颗粒在沉淀筒内静置沉淀。每隔一段时间,同时在各取样口放取水样测定其浊度并求去除率,绘制等浓度曲线。理想沉淀池的去除率可根据等浓度曲线所列资料进行计算。首先选定该池的溢流率为Uo=hs/t2,沉速等于或大于Uo的颗粒被全部去除。而沉速U小于Uo的颗粒,只能按U/Uo的比例去除。由等浓度曲线可见,与R。相应的平均沉速是等于或大于Uo,故可全部去除。剩余位于R。和R.之间,R.和Re之间的颗粒分别以ha/t2与hb/t2的平均沉速下沉。因此沉淀池总的去除率可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9
实验二 絮凝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絮凝沉淀实验的步骤与测试方法。 2、绘制去除百分数等值线并计算沉淀后的总去除率。 二、实验设备 1 、静置沉淀筒(附搅拌器) 1 套 2 、光电浊度仪 1 台 3 、 秒 表 1 块 4 、 125 毫升水样瓶 5 个 5 、混凝剂溶液 1 瓶 6 、 100 毫升量筒 2 个 7 、 1 0 毫升移液管 1 个 三、实验原理 絮凝沉淀(又称Ⅱ类沉淀)中的颗粒因不断絮凝而改变颗粒的大小与密度, 对沉淀过程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故不能用理论方程计算,只能通过沉淀试验进 行分析。将试验水样置于沉淀筒内,经投加混凝剂并作快速、慢速搅拌以后,让 絮凝颗粒在沉淀筒内静置沉淀。每隔一段时间,同时在各取样口放取水样测定其 浊度并求去除率,绘制等浓度曲线。 理想沉淀池的去除率可根据等浓度曲线所列资料进行计算。首先选定该池的 溢流率为 U0=h5/t2,沉速等于或大于 U0 的颗粒被全部去除。而沉速 U 小于 U0 的 颗粒,只能按 Ui/ U0 的比例去除。由等浓度曲线可见,与 Rc相应的平均沉速是 等于或大于 U0,故可全部去除。剩余位于 Rc和 Rd 之间,Rd 和 Re之间的颗粒分 别以 ha/t2 与 hb/t2 的平均沉速下沉。因此沉淀池总的去除率可用下列近似公式计 算: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