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学年第二学期海珠区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8小题,满分38分;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 13小题,满分52分;第三部分写作1小题,满分60分。全卷22小题,共150分, 120分钟完成。 注意:所有题目都要将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在 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8分) 、语文知识(6题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震撼/遗憾 撤销/清澈 肃儒/妇孺皆知 B.沉淀/绽开 贮蓄/伫立 蜿蜒/低回婉转 C.点缀/啜泣 禁锢/干涸 潦倒/眼花缭乱 D.沮丧/诅咒 斑斓/谰言 憔悴/猝然长逝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北京奥运圣火珠峰展示活动,登山运动员将沿珠峰北波的传统路线冲击世界之巅 B.广州城隍庙瑟缩在闹市髙楼大厦之下,风吹虫蛀,城健挤占,快被人们遗忘了 C.在全国书搏会中,广东展团以出彩的选题内容、丰富的新书资讯成为本届书市的亮点。 D.粤剧这颗“南国红豆”,具有岭南民风特有的开明灵动敢争先的特质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一”当天,广州多个公园人山人海,登白云山的市民摩肩接踵。 B.地洞里悬空的截肢“手术接力赛”,被称为四川地震救援以来最惊心动魄的一次 C.“骑楼”最有广州建筑文化特色,是城市安全的港湾,进λ“骑楼”,安全感油然而生。 D.如果没有异想天开、痴心妄想的创意,人类社会怎么会有今天的高速发展? 4.阅读以下的文字和表格,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中国印”映出中华风采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承载着人类和谐、和睦、和平的共同理想 正一天天向我们走来 说起北京奥运会,①我们就会立刻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中国印”的独特形象。这一独 具创意的奥运会会徽,②虽然形似运动员,形似“京”字,还兼具“文”字的神韵,但蕴含 着“人文”、“文明”的深刻意义
1 2008 学年第二学期海珠区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语 文 试 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8 小题,满分 38 分;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 13 小题,满分 52 分;第三部分写作 1 小题,满分 60 分。全卷 22 小题,共 150 分, 120 分钟完成。 注意:所有题目都要将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在 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38 分) 一、语文知识(6 题 2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震撼./遗憾. 撤.销/清澈. 肃儒./妇孺.皆知 B.沉淀./绽.开 贮.蓄/伫.立 蜿.蜒/低回婉.转 C.点缀./啜.泣 禁锢./干涸. 潦.倒/眼花缭.乱 D.沮.丧/诅.咒 斑斓./谰.言 憔悴./猝.然长逝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北京奥运圣火珠峰展示活动,登山运动员将沿珠峰北波的传统路线冲击世界之巅。 B.广州城隍庙瑟缩在闹市高楼大厦之下,风吹虫蛀,城健挤占,快被人们遗忘了。 C.在全国书搏会中,广东展团以出彩的选题内容、丰富的新书资讯成为本届书市的亮点。 D.粤剧这颗“南国红豆”,具有岭南民风特有的开明灵动敢争先的特质。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五一”当天,广州多个公园人山人海,登白云山的市民摩肩接踵 ....。 B.地洞里悬空的截肢“手术接力赛”,被称为四川地震救援以来最惊心动魄 ....的一次。 C.“骑楼”最有广州建筑文化特色,是城市安全的港湾,进入“骑楼”,安全感油然而生 ....。 D.如果没有异想天开、痴心妄想 ....的创意,人类社会怎么会有今天的高速发展? 4.阅读以下的文字和表格,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中国印”映出中华风采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承载着人类和谐、和睦、和平的共同理想, 正一天天向我们走来。 说起北京奥运会,①我们就会立刻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中国印”的独特形象。这一独 具创意的奥运会会徽,②虽然形似运动员,形似“京”字,还兼具“文”字的神韵,但蕴含 着“人文”、“文明”的深刻意义
他告诉我们,北京奥运,不仅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更是人文奥运;不仅是一场体 育盛会,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展示 一次社会风气的洗礼 (1)在横线处填空最连贯的一项是()(3分) A.国民素质的一次锤炼 次国民素质的锤炼 C.国民素质的锤炼 D.一次对国民素质的锤炼 (2)以上的①②句都有语病,请予修改。(2分) ①句修改 ②句修改: (3)2008年北京奥运是举世瞩目的大事。4月底,我们对200名初三学生进行“奥运知多 少”的调查,你能从以下这份调查表中写出你的发现和建议吗?(3分) 内容 奥运理念 奥运圣火 奥运吉祥物 情况 途经广州 完全知道 118人 135人150人 不全知道62人50人42人 全不知道 20人 5人 8人 你的发现和建议: 5.仔细观察中国探月标志图,说说其蕴含的意思。(3分) 史国探月 图的意思: 6.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请你在网上寄语鼓励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勇 敢面对生活;或对在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发表你的感言。(寄语和感言任选一项作答 40字左右)(3分) 寄语或感言: 二、古诗文积累(2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初中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烈士暮年,志在千里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C.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E.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F.府中宫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④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2
2 他告诉我们,北京奥运,不仅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更是人文奥运;不仅是一场体 育盛会,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展示, ,一次社会风气的洗礼。 (1)在横线处填空最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A.国民素质的一次锤炼 B.一次国民素质的锤炼 C.国民素质的锤炼 D.一次对国民素质的锤炼 (2)以上的①②句都有语病,请予修改。(2 分) ①句修改: ②句修改: (3)2008 年北京奥运是举世瞩目的大事。4 月底,我们对 200 名初三学生进行“奥运知多 少”的调查,你能从以下这份调查表中写出你的发现和建议吗?(3 分) 内容 情况 奥运理念 奥运圣火 途经广州 奥运吉祥物 完全知道 118 人 135 人 150 人 不全知道 62 人 50 人 42 人 完全不知道 20 人 15 人 8 人 你的发现和建议: 5.仔细观察中国探月标志图,说说其蕴含的意思。(3 分) 图的意思: 6.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请你在网上寄语..鼓励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勇 敢面对生活;或对在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发表你的感言..。(寄语和感言任选一项作答, 40 字左右)(3 分) 寄语或感言: 二、古诗文积累(2 题 15 分) 7.古诗文默写。(10 分) (1)根据初中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烈士暮年,志在千里。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C.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E.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F. 府中宫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 分)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④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两章》)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名句。(本题有6分,其中4分为附加分, 第7题分数累加不超过10分。) ①古诗文中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名句有很多,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②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来表达对 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老师的礼赞 8.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5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2分) 三、古诗文阅读(4题16分) 阅读《小石潭记》与《三峡》,完成9—11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乙】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与例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1)乃记之而去() A大势已去 B来龙去脉 C拂袖而去 (2)飞漱其间( A亲密无间 B反间之计 C伯仲之间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两个文段都抓住了水的什么特征写?分别在文段中找出最能概括幽深悲凉气氛的语句。 (4分) 12.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3 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两章》)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名句。(本题有 6 分,其中 4 分为附加分, 第 7 题分数累加不超过 10 分。) ①古诗文中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名句有很多,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 ②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 ”来表达对 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老师的礼赞。 8.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5 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52 分) 三、古诗文阅读(4 题 16 分) 阅读《小石潭记》与《三峡》,完成 9——11 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乙】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与例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1)乃记之而去.( ) A 大势已去. B 来龙去.脉 C 拂袖而去. (2)飞漱其间.( ) A 亲密无间. B 反间.之计 C 伯仲之间.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两个文段都抓住了水的什么特征写?分别在文段中找出最能概括幽深悲凉气氛的语句。 (4 分) 12.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使用了哪个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无限感慨之情?(2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本意是抒发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客观上蕴含了什 么哲理?(4分) 四、现代文阅读(9题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4题。(6分) 肚子里藏着第二个“大脑 李文 ①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人有两个大脑,一个位于头部,另一个则鲜为人知,它藏 在人的肚子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藏于肚子里的大脑竟然控制着人的悲伤情感。 ②其实关于人有第二个大脑的说法一直有好几种,一种说法是手是人的第二个大脑, 另一种说法认为脚是人的第二个大脑再有一种说法是肚子内藏有的一些神经丛是人的第二 个大脑。1966年,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解剖和细胞生物学系的主任迈克格尔森提岀“第 二大脑”这一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第二大脑,它位于人的肚子里,负责“消化”食物、信 息、外界刺激、声音与眼色。当时的这一理论虽然引起关注,但是并没有完全揭示两个大脑 之间的联系。 ③通过深入研究,现在格尔森提出这个位于肚子中的“腹脑”实际上是一个肠胃神经 系统,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与大脑细胞数量相当,它能够像“大脑”一样感受悲 伤情绪。格尔森发现,患有慢性肠胃病的病人中,70%在儿童成长时期经历过父母离婚、 慢性疾病或者父母去世等悲伤的事情。这是因为“"腹脑″通过迷走神经与大脑联系在一起, 但是它又相对独立于大脑监控胃部活动及消化过程,观察事物特点、调节消化速度、加快或 者放慢消化液的分泌等,这套神经系统能下意识地储存身体对所有心理过程的反映,而且毎 当需要时就能将这些信息调岀并向大脑传递。于是,"腹脑”就像“大脑"”一样,能感受肉
4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使用了哪个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无限感慨之情?(2 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本意是抒发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客观上蕴含了什 么哲理?(4 分) 四、现代文阅读(9 题 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4 题。(6 分) 肚子里藏着第二个“大脑” 李文 ①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人有两个大脑,一个位于头部,另一个则鲜为人知,它藏 在人的肚子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藏于肚子里的大脑竟然控制着人的悲伤情感。 ②其实关于人有第二个大脑的说法一直有好几种,一种说法是手是人的第二个大脑, 另一种说法认为脚是人的第二个大脑,再有一种说法是肚子内藏有的一些神经丛是人的第二 个大脑。1966 年,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解剖和细胞生物学系的主任迈克·格尔森提出“第 二大脑”这一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第二大脑,它位于人的肚子里,负责“消化”食物、信 息、外界刺激、声音与眼色。当时的这一理论虽然引起关注,但是并没有完全揭示两个大脑 之间的联系。 ③通过深入研究,现在格尔森提出这个位于肚子中的“腹脑”实际上是一个肠胃神经 系统,拥有大约 1000 亿个神经细胞,与大脑细胞数量相当,它能够像“大脑”一样感受悲 伤情绪。格尔森发现,患有慢性肠胃病的病人中,70%在儿童成长时期经历过父母离婚、 慢性疾病或者父母去世等悲伤的事情。这是因为“腹脑”通过迷走神经与大脑联系在一起, 但是它又相对独立于大脑监控胃部活动及消化过程,观察事物特点、调节消化速度、加快或 者放慢消化液的分泌等,这套神经系统能下意识地储存身体对所有心理过程的反映,而且每 当需要时就能将这些信息调出并向大脑传递。于是,“腹脑”就像“大脑”一样,能感受肉
体和心情的伤痛。另外,人患抑郁症、急躁症以及帕金森病等疾病都能够引发“大脑和“"腹 脑”出现一样的症状 ④格尔森认为他的硏究结果将可以帮助寻找到冾治疗便秘、溃疡等肠胃疾病的有效方法。 13.与文章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分) A.196年格尔森提出的每个人都有第二大脑的理论虽然引起关注,但没有揭示出两个 大脑之间的联系 B.肠胃神经系统能下意识地储存身体对所有心理过程的反映,每当需要时就能将这些 信息调出并向大脑传递 C.凡患有慢性肠胃病的病人,在儿童成长时期都经历过父母离婚或去世,或患慢性疾 病等悲伤事情 D.“腹脑”是一个肠胃神经系统,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与大脑细胞数量相当。 14.对文章各自然段主要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从《纽约时报》的报道引出说明对象。 B.第②段列举了关于人有第二个大脑的几种说法 C.第③段说明了“腹脑”的结构、功能与用途。 D.第④段说明格尔森“腹脑”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5-16题。(6分)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 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 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5.对文段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从我对于勒的观察、心里的默念、给了十个铜子小费的一系列描写中可看出我对于
5 体和心情的伤痛。另外,人患抑郁症、急躁症以及帕金森病等疾病都能够引发“大脑”和“腹 脑”出现一样的症状。 ④格尔森认为他的研究结果将可以帮助寻找到治疗便秘、溃疡等肠胃疾病的有效方法。 13.与文章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3 分) A.1966 年格尔森提出的每个人都有第二大脑的理论虽然引起关注,但没有揭示出两个 大脑之间的联系。 B.肠胃神经系统能下意识地储存身体对所有心理过程的反映,每当需要时就能将这些 信息调出并向大脑传递。 C.凡患有慢性肠胃病的病人,在儿童成长时期都经历过父母离婚或去世,或患慢性疾 病等悲伤事情。 D.“腹脑”是一个肠胃神经系统,拥有 1000 亿个神经细胞,与大脑细胞数量相当。 14.对文章各自然段主要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从《纽约时报》的报道引出说明对象。 B.第②段列举了关于人有第二个大脑的几种说法。 C.第③段说明了“腹脑”的结构、功能与用途。 D.第④段说明格尔森“腹脑”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15—16 题。(6 分)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 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 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5.对文段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从我对于勒的观察、心里的默念、给了十个铜子小费的一系列描写中可看出我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