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教法和学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当今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教给方法,达到自主学习。因此,针对以上教法的选用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扶放结合法” 来进行学法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揭示课题后,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课题后,你想学什么?通过提问再归纳提出教学目标,这 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了自主意识,初步学会如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而在比较例1与复习题的异同点时,我主要侧重于“扶”。因为二年级小学生经常找不到比较的标准,观察时 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以我要“扶”着他们分别从3个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有序的观察、分析、比较,从而使学 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比较,还学会了学法的迁移。 (3)同样的,在学习从条件入手去寻找中间问题时,也表现为扶”,即由教师通过谈话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理 解,使学生学会如何有目的、有根据地去思考问题,掌握思维的策略,为后面进行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 (4)而后我便“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从问题入手的逆向思考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自能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5)学完新课后,我又"放”手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学会如何自能提出问题。 (6)最后的练习环节也体现了“扶放结合”的原则。比如,在订正时,对于中、差生,我着重“扶着引导他们说出分 析思路,而对于优生则放”手上他们独立说明分析思路。再比如,在编题竞赛中,要求差生可以参照例题编或是由老师 扶着编,而优生则“放”手独立编,而且要编得快、编得好。 这样一放一扶、一扶一放地指导学生学习,改变以往“一讲到底”、“一刀切”的学习模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 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探求新知 2.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以卿/以卿酒守"心配:// JiaoshI8.oDao.cov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 http://jiaoshiks.taobao.com/ 26 我们都知道教法和学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当今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教给方法,达到自主学习。因此,针对以上教法的选用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扶放结合法” 来进行学法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揭示课题后,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课题后,你想学什么?通过提问再归纳提出教学目标,这 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了自主意识,初步学会如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而在比较例 1 与复习题的异同点时,我主要侧重于“扶”。因为二年级小学生经常找不到比较的标准,观察时 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以我要“扶”着他们分别从 3 个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有序的观察、分析、比较,从而使学 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比较,还学会了学法的迁移。 (3)同样的,在学习从条件入手去寻找中间问题时,也表现为“扶”,即由教师通过谈话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理 解,使学生学会如何有目的、有根据地去思考问题,掌握思维的策略,为后面进行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 (4)而后我便“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从问题入手的逆向思考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自能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5)学完新课后,我又“放”手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使学生学会如何自能提出问题。 (6)最后的练习环节也体现了“扶放结合”的原则。比如,在订正时,对于中、差生,我着重“扶着引导他们说出分 析思路,而对于优生则“放”手上他们独立说明分析思路。再比如,在编题竞赛中,要求差生可以参照例题编或是由老师 “扶”着编,而优生则“放”手独立编,而且要编得快、编得好。 这样一放一扶、一扶一放地指导学生学习,改变以往“一讲到底”、“一刀切”的学习模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 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探求新知 2.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 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 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Rtp://jiaoshi.taobao.com/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 http://jiaoshiks.taobao.com/ 27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 1 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 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 4 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 2002 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 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
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 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1解决问题:连减应用题教案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连减应用题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共有19人,女生16人。大多数学生思想活跃, 语言表达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但有个别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课堂上需要多照顾,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 悦 3.教学内容分析: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5.教学重难点分析 a.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b.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复习 a.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 25-8=30+ 6+24=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Rtp://jiaoshiks.taobao.com/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 http://jiaoshiks.taobao.com/ 28 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 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1 解决问题 : 连减应用题 教案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连减应用题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35 人,其中男生共有 19 人,女生 16 人。大多数学生思想活跃, 语言表达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但有个别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课堂上需要多照顾,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 悦。 3.教学内容分析;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 5 页的例题 2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 5 页的挂图 5.教学重难点分析 a.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b.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复习 a.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 25-8= 30+7= 6+24=
14+6= 20-7= 19-9= b.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a.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 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 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 (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3)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 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 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一个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式:54-(8+22) 54-30 =24(个) 答:还剩24个面包 注意: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答案。 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b.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 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8.课堂练习 a.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 http://jiaoshiks.taobao.com/ 29 27-9= 14+6= 20-7= 19-9= b.一辆空调车上有 42 人,中途下车 8 人,又上来 16 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a.教学例 2。 出示教科书第 5 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 54 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 8 个,第二队小朋友 买了 22 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 54 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 买了 8 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 (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3)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 8 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 22 个”可以求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 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要先算 8+22,列式就要加上一个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列 式:54-(8+22) =54-30 =24(个) 答:还剩 24 个面包。 注意: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答案。 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b.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 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8.课堂练习 a.教科书第 6 页练习一的第 2 题
(1)看图口头编题:3个组一共收集了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纽收集了29个易 拉罐。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 (4)列式计算: 94-34=60(个)60-29=31(个) 或34+29=63(个)94-63=31(个) 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94-34-29或94-(34+29 b.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 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 58-6-7或58-(6+7) [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 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9.作业安排 ①.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 ②.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 .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④.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1解决问题:连减应用题说课实录 设计思路:以教师从淄川到张店西六路小学讲课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创设具有浓郁的生活色彩的教学情境。教学 素材来自生活,学生的注意力能迅速被吸引到多姿多彩、具体可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感觉亲切自然、兴趣浓厚;所 求问题源于学生自己,其主动精神被充分激发,自主解决问题的动机强烈;解题方法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 研讨得岀,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最后让学生帮老师解决返程的实际问题,在颇富挑战性的情境中,既巩固 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向现实生活做了适当的延伸。自始至终,气氛和谐生动自然, 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展示自我,整个课堂呈现出情知交融、知行统一、个性共扬的 气象,课堂上流淌着积极参与、主动创新的欢声笑语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辅导中心 http://jiaoshiks.taobao.com/ 30 (1)看图口头编题:3 个组一共收集了 94 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 34 个易拉罐,第二纽收集了 29 个易 拉罐。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 (4)列式计算: 94—34=60(个) 60—29=31(个) 或 34+29=63(个) 94-63=31(个) 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94-34-29 或 94-(34+29) b.教科书第 7 页练习一的第 3 题。 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 58-6-7 或 58-(6+7) [第 2 题和第 3 题是配合例 2 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 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9.作业安排 ①.新型电脑公司有 87 台电脑,上午卖出 19 台,下午卖出 26 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 ②.班级里有 22 张腊光纸,又买来 27 张。开联欢会时用去 38 张,还剩下多少张? ③.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 52 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 20 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④.一辆公共汽车里有 36 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 8 位,又上来 12 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1 解决问题 : 连减应用题 说课实录 设计思路:以教师从淄川到张店西六路小学讲课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创设具有浓郁的生活色彩的教学情境。教学 素材来自生活,学生的注意力能迅速被吸引到多姿多彩、具体可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感觉亲切自然、兴趣浓厚;所 求问题源于学生自己,其主动精神被充分激发,自主解决问题的动机强烈;解题方法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 研讨得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最后让学生帮老师解决返程的实际问题,在颇富挑战性的情境中,既巩固 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向现实生活做了适当的延伸。自始至终,气氛和谐生动自然, 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展示自我,整个课堂呈现出情知交融、知行统一、个性共扬的 气象,课堂上流淌着积极参与、主动创新的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