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准材料主旨 ●●0 1抓关键语句法 ●●● ●●●● 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 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 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 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成为世界著 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 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立意:永不满足永远进取 追求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抓准材料主旨 1.抓关键语句法 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 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 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 !” 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成为世界著 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 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立意:永不满足 永远进取 追求无止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练习题1、(07全国工)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 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0 ●●●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 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 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 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 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 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 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 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 就满足了。”问她是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 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 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练习题1、(07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 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 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 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 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 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 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 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 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 就满足了。”问她是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 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 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两则材料,一则写“有付出却没回报”,一则写“帮助别89 人也得到别人的帮助”,考查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认识。 ●●●● 抓住关键语句分析: “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不知感恩、冷漠无 情是丧失道义、价值观扭曲的表现(《学会感恩》 《做有健康人格的人》等) “不要责怪他们”—伟大的爱心并不企求回报,博 大的胸襟源于助人的无私(《永远是爱的阳光》《送 人玫瑰,手有余香》等) “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一—如 《传递爱心,温暖人生》《“人”,需要互相支撑》 等
两则材料,一则写“有付出却没回报”,一则写“帮助别 人也得到别人的帮助”,考查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认识。 抓住关键语句分析: ⚫ “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不知感恩、冷漠无 情是丧失道义、价值观扭曲的表现(《学会感恩》 《做有健康人格的人》等) ⚫ “不要责怪他们”——伟大的爱心并不企求回报,博 大的胸襟源于助人的无私(《永远是爱的阳光》《送 人玫瑰,手有余香》等) ⚫ “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如 《传递爱心,温暖人生》《“人”,需要互相支撑》 等
●●●●● 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 ●● ●●● ●●●● 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 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 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抓住这些词 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 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 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 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抓住这些词 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抓准材料主旨 2、因果分析法 ●●●● ●●● ●●●● 练习题2、“啃老族”指这样一些人并非找不到工作,而 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 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这样的一群人叫“啃 老族”,也叫“傍老族”。他们的年龄都在23-30岁之 间。据调查这一现象在中国已相当普遍 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探原因,推结果求对策 主观原因:由于惰性和依赖性,缺乏竞争意识;心理却 还没有经受过社会的磨砺,不能独当一面 客观原因:家庭的抚养方式和应试教育存在误区;就 业压力催生“啃老”现象. (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分析原因使文章走向深刻)
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探原因,推结果,求对策 主观原因:由于惰性和依赖性,缺乏竞争意识;心理却 还没有经受过社会的磨砺,不能独当一面…… 客观原因:家庭的抚养方式和应试教育存在误区; 就 业压力催生“啃老”现象…… (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分析原因使文章走向深刻) 练习题2、“啃老族”指这样一些人并非找不到工作,而 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 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这样的一群人叫“啃 老族”,也叫“傍老族”。他们的年龄都在23-30岁之 间。据调查,这一现象在中国已相当普遍。 抓准材料主旨 2、因果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