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歌谣反映的重大历 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华北事变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发动突 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个东北,故A项正确。 2.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举家从北平搬到上海,他编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受到观众 的热烈欢迎,唱词中“山河万里几多愁,金酋铁骑豺狼寇”成为梅派名段。梅兰芳的这些活动旨 在() A推动“梅派”艺术的新发展 B.充分发挥京剧的休闲娱乐功能 C.借助传统艺术宣传民族救亡 D.推动京剧艺术进一步走向成熟 答案C 解相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梅兰芳创作《抗金兵》《生死恨》等以爱国救亡为主题的戏剧,适 应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情况下宣传民族救亡的需要,故C项正确。 3右图是丰子恺先生所绘的一幅漫画《散沙团结可以御敌》,该漫画的寓意是() 1938 散沙团结可以御敌 A.鼓舞民众团结抗战 B.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批评民众麻木不仁 D.揭露国民党不抵抗政策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1938“散沙团结可以御敌”,可知该漫画的寓意是鼓舞民众在艰难时期团 结抗日,故选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已经正式形成,排除B项;C、D两项与题干材 料不特排除。 4.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后来中 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中国共产党作出上述改动 的主要依据是( A.全民族抗战逐渐形成 B.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涣散 C.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D.为顺应广大人民的呼声 答案水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窑堡会议是在1935年12月召开,而此时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 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团结抗战,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些改动,故C项正确
第八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歌谣反映的重大历 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华北事变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发动突 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个东北,故 A 项正确。 2.20 世纪 30 年代,梅兰芳举家从北平搬到上海,他编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受到观众 的热烈欢迎,唱词中“山河万里几多愁,金酋铁骑豺狼寇”成为梅派名段。梅兰芳的这些活动旨 在( ) A.推动“梅派”艺术的新发展 B.充分发挥京剧的休闲娱乐功能 C.借助传统艺术宣传民族救亡 D.推动京剧艺术进一步走向成熟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梅兰芳创作《抗金兵》《生死恨》等以爱国救亡为主题的戏剧,适 应了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侵略情况下宣传民族救亡的需要,故 C 项正确。 3.右图是丰子恺先生所绘的一幅漫画《散沙团结可以御敌》,该漫画的寓意是( ) 散沙团结可以御敌 A.鼓舞民众团结抗战 B.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批评民众麻木不仁 D.揭露国民党不抵抗政策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38”“散沙团结可以御敌”,可知该漫画的寓意是鼓舞民众在艰难时期团 结抗日,故选 A 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 1937 年已经正式形成,排除 B 项;C、D 两项与题干材 料不符,排除。 4.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后来,中 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中国共产党作出上述改动 的主要依据是( ) A.全民族抗战逐渐形成 B.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涣散 C.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D.为顺应广大人民的呼声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窑堡会议是在 1935 年 12 月召开,而此时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 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团结抗战,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些改动,故 C 项正确
5.中共中央就某一历史事件作出指示:“…这次发动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的,是要以西 北的抗日统一战线去推动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开始。”这一事件() A.为国共实现合作提供契机 B.使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使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D.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发生的,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 初步形成.为国共实现合作提供契机,故选A项:1935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 矛盾,排除B项: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排除C项: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开始,排除D项。 6.日军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 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室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 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D.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答案p 解析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属于第一手史料,最具说服力,故选D项:受害者的口述 材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说服力不及现场遗迹和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排除A项:B、C两项属 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具说服力的史料,排除。 7.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 发动以来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第一快事”的是( A.台儿庄大捷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答案A 解析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一万余 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故选A项。 8.从下列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年份 1937年 1938年 1941年 1942年 阵亡人数 125130人 249213人 144951人 87719人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有重大贡献 D.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的核心力量 答案 解析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要战场,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 本保证”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37一1942年,国民党军队每年都有大 量的将士阵亡,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故C项正确;“国民党是领导抗 日战争的核心力量”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9.漫画家丰子恺在长沙街头看到一群小孩爬在公共阅报处的墙上阅读“我军大捷”的消息,于 是画下了这幅题为《儿童与捷报》的漫画。右下角的落款是“廿七年儿童节”(注:中华民国时 期的儿童节为4月4日)。上述“我军大捷”应发生在(
5.中共中央就某一历史事件作出指示:“……这次发动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的,是要以西 北的抗日统一战线去推动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开始。”这一事件( ) A.为国共实现合作提供契机 B.使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使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D.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发生的,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 初步形成,为国共实现合作提供契机,故选 A 项;1935 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 矛盾,排除 B 项;1934 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排除 C 项;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开始,排除 D 项。 6.日军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 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 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D.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答案 D 解析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属于第一手史料,最具说服力,故选 D 项;受害者的口述 材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说服力不及现场遗迹和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排除 A 项;B、C 两项属 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具说服力的史料,排除。 7.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 发动以来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第一快事”的是( ) A.台儿庄大捷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答案 A 解析 1938 年春,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一万余 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故选 A 项。 8.从下列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年份 1937 年 1938 年 1941 年 1942 年 阵亡人数 125 130 人 249 213 人 144 951 人 87 719 人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有重大贡献 D.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的核心力量 答案 C 解析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要战场,故 A 项错误;“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 本保证”与题意不符,故 B 项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1937—1942 年,国民党军队每年都有大 量的将士阵亡,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故 C 项正确;“国民党是领导抗 日战争的核心力量”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 9.漫画家丰子恺在长沙街头看到一群小孩爬在公共阅报处的墙上阅读“我军大捷”的消息,于 是画下了这幅题为《儿童与捷报》的漫画。右下角的落款是“廿七年儿童节”(注:中华民国时 期的儿童节为 4 月 4 日)。上述“我军大捷”应发生在( )
武领固穿公 儿童与捷报 A徐州会战时 B.淞沪会战时 C.北伐战争时 D.长沙会战时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大捷廿七年儿童节”(1938年4月4日),可知此次大捷应为发生于1938 年的台儿庄大捷,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故A项正确。 10.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 A.发动大规模会战 B.进行积极抗战 C.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D.坚持游击战争 答案B 解析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会战;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组织游击战争。抗战初 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都积极抗战,故选B项。 11.美国记者白修德在《中国的惊雷》中写道:“1940年仲夏时,日本(在中国)似乎无往而不胜: 可是到了秋天,他们竞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外交攻势已经像打湿了的爆竹。”日本的这一变化 主要是由于() A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的速战企图 B.持久战极大消耗了日本的国力 C.八路军在华北沉重打击了日军 D.中美英等国家建立了反日联盟 答案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是日军遭到百团大战沉重打击的结果,故C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 于1937年,排除A项:题千材料反映的不是日本国力的消耗,而是对中国攻势的严重受挫,排 除B项:中、美、英等国的反日同盟建立于1942年,排除D项。 12.1940年8月26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 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 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敌后战场在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D.国民党十分重视敌后战场的作用 答案 解析题干材科“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说明八路军坚持抗 战的敌后战场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C项。 13.1940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宪政运动,提出著名的“三三制”原则,建立 “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的性质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权 C.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政权
儿童与捷报 A.徐州会战时 B.淞沪会战时 C.北伐战争时 D.长沙会战时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大捷”“廿七年儿童节”(1938 年 4 月 4 日),可知此次大捷应为发生于 1938 年的台儿庄大捷,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故 A 项正确。 10.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 ) A.发动大规模会战 B.进行积极抗战 C.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D.坚持游击战争 答案 B 解析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会战;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组织游击战争。抗战初 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都积极抗战,故选 B 项。 11.美国记者白修德在《中国的惊雷》中写道:“1940 年仲夏时,日本(在中国)似乎无往而不胜; 可是到了秋天,他们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外交攻势已经像打湿了的爆竹。”日本的这一变化, 主要是由于( ) A.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的速战企图 B.持久战极大消耗了日本的国力 C.八路军在华北沉重打击了日军 D.中美英等国家建立了反日联盟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是日军遭到百团大战沉重打击的结果,故 C 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 于 1937 年,排除 A 项;题干材料反映的不是日本国力的消耗,而是对中国攻势的严重受挫,排 除 B 项;中、美、英等国的反日同盟建立于 1942 年,排除 D 项。 12.1940 年 8 月 26 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 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 ( ) 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敌后战场在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D.国民党十分重视敌后战场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题干材料“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说明八路军坚持抗 战的敌后战场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 C 项。 13.1940 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宪政运动,提出著名的“三三制”原则,建立 “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的性质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权 C.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政权
D.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三制”政权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 的政权,它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抗日根据地的力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故A项正确。 14.计量史学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 的分析。下图主要说明了( 中国,39个, 日本国内及亚洲其 约44% 他地区,24.2个, 约27% 东南亚及南太平洋, 26个,约29%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师分布地区示意图 (1941年12月初至1945年8月历年平均数及比例) A.日本法西斯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日本陆军近一半的兵力身陷在中国战场 C.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是太平洋战场盟军转入反攻的重要因素 D.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日本军队的分布情况,没有反映出日本法西斯给世界带来的危害,故A 项错误;日本陆军近一半的兵力身陷中国战场是题千材料所反映的表面现象,故B项错误;题 千材料没有体现出有关盟军反攻的信息,故C项错误;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太平洋战争爆发 后,中国战场抗击了日本近一半的陆军,由此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 组成部分,故D项正确。 15.下图是廖冰兄创作的时政漫画《“双十”十愿》中的前“四愿”,该漫画可能创作于() 下天頭 息永王三 等平國類四 A.五四运动后 B.国民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立时期 D抗战胜利后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中“干戈永息“天下一家”,可知是民众追求和平与统一的愿望,因此漫画应该创 作于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众谋求政治上民主合作的心态,故D项正确:五四运动主要是针对外 交失败的问题,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主要是打倒军阀的问题,故B项错误:国共十年对立时期 主要是国共政权的对立,故C项错误。 16右图为《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书影,落款是: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八日至九月 卅日。该书完整详细地记录了毛泽东等在渝期间的主要活动。它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D.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三制”政权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 的政权,它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抗日根据地的力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故 A 项正确。 14.计量史学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 的分析。下图主要说明了(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师分布地区示意图 (1941 年 12 月初至 1945 年 8 月历年平均数及比例) A.日本法西斯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日本陆军近一半的兵力身陷在中国战场 C.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是太平洋战场盟军转入反攻的重要因素 D.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日本军队的分布情况,没有反映出日本法西斯给世界带来的危害,故 A 项错误;日本陆军近一半的兵力身陷中国战场是题干材料所反映的表面现象,故 B 项错误;题 干材料没有体现出有关盟军反攻的信息,故 C 项错误;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太平洋战争爆发 后,中国战场抗击了日本近一半的陆军,由此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 组成部分,故 D 项正确。 15.下图是廖冰兄创作的时政漫画《“双十”十愿》中的前“四愿”,该漫画可能创作于( ) A.五四运动后 B.国民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立时期 D.抗战胜利后 答案 D 解析根据图片中“干戈永息”“天下一家”,可知是民众追求和平与统一的愿望,因此漫画应该创 作于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众谋求政治上民主合作的心态,故 D 项正确;五四运动主要是针对外 交失败的问题,故 A 项错误;国民革命主要是打倒军阀的问题,故 B 项错误;国共十年对立时期 主要是国共政权的对立,故 C 项错误。 16.右图为《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书影,落款是: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八日至九月 卅日。该书完整详细地记录了毛泽东等在渝期间的主要活动。它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
在渝市之勤態 参政美毛澤来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争取和平,实现民主 答案D 解析民国三十四年是1945年,此时抗日战争胜利,围绕争取和平,实现民主进行斗争,故D项 正确;A项是辛亥革命时期:B项是北伐战争时期:C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A、B、C三 项。 17.至1948年12月底,金圆券发行量增至81亿元。至1949年4月时增至5万亿,至6月更 增至130万亿,比10个月前初发行时增加24万倍。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最终出现面值 一百万元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当时() A通货膨胀严重 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 C国民经济建设成果显著 D.国统区经济逐渐繁荣 答案A 解析题千材料“金圆券发行量…比10个月前初发行时增加24万倍“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 升高”说明当时国统区通货膨胀非常严重,金圆券流通不到一年,形同废纸,国民政府财政金融 陷于全面崩溃,故A项正确。 18.中共中央于1946年5月4日发出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指出:“坚决拥护 农民一切正当的主张和正义的行动,批准农民获得和正在获得土地。”这一指示旨在() A.解决战时财政困难 B.消灭土地私有制度 C粉碎敌人全面进攻 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答案D 解桐根据题干材料“坚决拥护农民一切正当的主张和正义的行动,批准农民获得和正在获得 土地”,可知这一指示的目的在于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故选D项。 19.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 熟。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们方面。”其历史背景是() A.抗日战争彻底胜利 B.中国共产党确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针 C国共两党签署“双十协定” D.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毛泽东讨论的是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因此它的历史背景是中国的解 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故D项正确。 20.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 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据此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A.对新政权的性质作出重要论断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C.开创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争取和平,实现民主 答案 D 解析民国三十四年是 1945 年,此时抗日战争胜利,围绕争取和平,实现民主进行斗争,故 D 项 正确;A 项是辛亥革命时期;B 项是北伐战争时期;C 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 A、B、C 三 项。 17.至 1948 年 12 月底,金圆券发行量增至 81 亿元。至 1949 年 4 月时增至 5 万亿,至 6 月更 增至 130 万亿,比 10 个月前初发行时增加 24 万倍。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最终出现面值 一百万元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当时( ) A.通货膨胀严重 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 C.国民经济建设成果显著 D.国统区经济逐渐繁荣 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金圆券发行量……比 10 个月前初发行时增加 24 万倍”“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 升高”说明当时国统区通货膨胀非常严重,金圆券流通不到一年,形同废纸,国民政府财政金融 陷于全面崩溃,故 A 项正确。 18.中共中央于 1946 年 5 月 4 日发出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指出:“坚决拥护 农民一切正当的主张和正义的行动,批准农民获得和正在获得土地。”这一指示旨在( ) A.解决战时财政困难 B.消灭土地私有制度 C.粉碎敌人全面进攻 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坚决拥护农民一切正当的主张和正义的行动,批准农民获得和正在获得 土地”,可知这一指示的目的在于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故选 D 项。 19.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 熟。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们方面。”其历史背景是 ( ) A.抗日战争彻底胜利 B.中国共产党确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针 C.国共两党签署“双十协定” D.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毛泽东讨论的是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因此它的历史背景是中国的解 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故 D 项正确。 20.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 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据此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 A.对新政权的性质作出重要论断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C.开创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