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时,这种势的力量会格外强大,就如同拉满的大弓一样有力。善于控制势的人,于千丝万缕之中,游刃 有余,进退自如。他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做形势分析,他知道,何时该正,何时该奇 高明的教师,能够出奇制胜,当水落石出之时,结果虽出意料之外,但细细思之,却在情理之中,这便是“以 正合,以奇胜”了。出人意料又符合情理要求教师“正”的工夫要熟练,“奇”的工夫要精湛。奇正搭配,运 用自如 有一位教师说起她初中的数学老师,那是个老太太。关于这位老师,他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老师有一个圆 规,她曾经告诉全班,这把圆规陪伴了她的整个教学生涯,虽然现在有很多更好的,但是她从来没有换过 后来有一天,一个调皮的学生不知道怎地,把圆规弄坏了!老师当然很生气,但是她没有批评那个学生,而 是自己拿着圆规在那里生气,甚至上课了都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全班寂静无声,谁都不知道该怎样解决这 个问题。那个学生先忍不住了,他站起来大喊:“你生气就骂我呀!这是干吗呀!”说完就冲出了教室。大家 都愣在那里了,有几个同学要去拉他回来给老师道歉。你猜那老师说什么?“让他去吧,他在气头上,一会 就好了。”语调还是一样的平淡,接着就开始讲课。真乃神人也!后来那个学生给她买了一个特别好的圆规 老师起先不要,他就说老师不要就是不原谅他,老师只好收下,但是她说,她还是用修补好的那个圆规,因 为那是她一生的财富,而这把新的,她会好好珍藏。从此以后的数学课上,就再也没有一个同学说闲话开小 在这个故事中,老教师的“奇”并非有意为之,只是本性所然,但是由于其他教师的“正”反而衬出了她的 “奇”,结果这件事情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印象,对所有学生尤其是当事人产生很好的教育作用。以至于许多 年之后,当年的学生仍然记得这位老教师,仍然记得这件事。 当然了,我们所主张的并不是这种“瞎猫碰到死耗子”式的“奇”。这样可能偶尔有一次奏效,但是大部分时 候就没这种运气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学习学习再反思,出奇制胜的招数只能是有限次,学生一旦适应了, 原来的“奇”就不再是“奇”了,就得换别的方法了。 要说明的是,奇正不过是我们处理事情的两种方法而已,其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好。绝对不可 以为“奇”而“奇”。有时候,必须要义正词严,正气凛然:有时候,必须要出其不意,迎头痛击。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一切标准,奇正策略是否正确必须依靠效果来检验。奇正作为手段和方法,脱离了具体事情本身就 无法判别其优劣。我们认为,符合形势顺应形势的做法才是好方法,产生良好教育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为“奇”而“奇”只会弄巧成拙。 最近看到一则短消息,非常有趣,是这样的:忙碌的生活,很容易消磨一
- 31 - 31 205205205205雨林木风 第 页 2021-2-11 31 实施时,这种势的力量会格外强大,就如同拉满的大弓一样有力。善于控制势 的人,于千丝万缕之中,游刃 有余,进退自如。他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做形势分析,他知道,何时该正,何时该奇。 高明的教师,能够出奇制胜,当水落石出之时,结果虽出意料之外,但细 细思之,却在情理之中,这便是“以 正合,以奇胜”了。出人意料又符合情理 要求教师“正”的工夫要熟练,“奇”的工夫要精湛。奇正搭配,运 用自如。 有一位教师说起她初中的数学老师,那是个老太太。关于这位老师,他有 一件印象最深的事:老师有一个圆 规,她曾经告诉全班,这把圆规陪伴了她的 整个教学生涯,虽然现在有很多更好的,但是她从来没有换过。 后来有一天, 一个调皮的学生不知道怎地,把圆规弄坏了!老师当然很生气,但是她没有批 评那个学生,而 是自己拿着圆规在那里生气,甚至上课了都没法控制自己的情 绪。全班寂静无声,谁都不知道该怎样解决这 个问题。那个学生先忍不住了, 他站起来大喊:“你生气就骂我呀!这是干吗呀!”说完就冲出了教室。大家 都 愣在那里了,有几个同学要去拉他回来给老师道歉。你猜那老师说什么?“让 他去吧,他在气头上,一会 就好了。”语调还是一样的平淡,接着就开始讲课。 真乃神人也!后来那个学生给她买了一个特别好的圆规, 老师起先不要,他就 说老师不要就是不原谅他,老师只好收下,但是她说,她还是用修补好的那个 圆规,因 为那是她一生的财富,而这把新的,她会好好珍藏。从此以后的数学 课上,就再也没有一个同学说闲话开小 差了。 在这个故事中,老教师的“奇”并非有意为之,只是本性所然,但是由于 其他教师的“正”反而衬出了她的 “奇”,结果这件事情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印 象,对所有学生尤其是当事人产生很好的教育作用。以至于许多 年之后,当年 的学生仍然记得这位老教师,仍然记得这件事。 当然了,我们所主张的并不是这种“瞎猫碰到死耗子”式的“奇”。这样可 能偶尔有一次奏效,但是大部分时 候就没这种运气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学习 学习再反思,出奇制胜的招数只能是有限次,学生一旦适应了, 原来的“奇” 就不再是“奇”了,就得换别的方法了。 要说明的是,奇正不过是我们处理事情的两种方法而已,其目的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好。绝对不可 以为“奇”而“奇”。有时候,必须要义正词严, 正气凛然;有时候,必须要出其不意,迎头痛击。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一切标准, 奇正策略是否正确必须依靠效果来检验。奇正作为手段和方法,脱离了具体事 情本身就 无法判别其优劣。我们认为,符合形势顺应形势的做法才是好方法, 产生良好教育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为“奇”而“奇”只会弄巧成拙。 最近看到一则短消息,非常有趣,是这样的:忙碌的生活,很容易消磨一
个人的热情,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所以偶尔也要停下脚步,认真地想想……是否该去尿尿了。 短消息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的产业,果然是以奇取胜,不同凡响。所以当我们日复一日地工作,面对着同样 的学生,教着同样的内容,讲着同样的道理,我们是否偶尔也要停下脚步,认真地想想……是否该有些改变 了 以正合,以奇胜,我们便能够给不变的生活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平凡的思想产生震撼的效果,我们便能够促 使学生思考,在思考中认识,在思考中提高。 八、谋攻篇某位爱狗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购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宠养他的名犬。他听人说深海 鱼油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他都把狗抓来,用双膝夹紧狗头,勉强它长大口,然后对准喉咙 灌进鱼油。有一天,狗儿大力挣扎,甩脱了主人的双膝,鱼油也流得满地都是。这人生气之余,看到狗儿自 己转过身来,静静地舔食羹匙,此时他才回过神来,发现狗所抗拒的不是鱼油,而是他宠食鱼油的方法 这是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例子,和我们教师教育学生是多么的神似啊!我们以为我们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我 们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为他们好,可是万没有想到学生竟然那么抗拒,甚至拚死不从。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 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为什么会抗拒?是抗拒 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 不是的!真实的情况是: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的方式 所以说,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得有方法。爱心是基础,也是我们要给学生的内 容,但是如果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再好的爱心也没有效果。因此,好的老师,一定是注重对学生工作的谋 略和方法的。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 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顾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上兵伐谋,这是孙子军事战略的大智慧大谋略。如果认为将军的功勋应该在战场上建立,将军的丰碑只能在 尸骨上树起,这是十分偏颇的观念。孙子告
- 32 - 32 205205205205雨林木风 第 页 2021-2-11 32 个人的热情,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所以偶尔也要停下脚步,认真地想想…… 是否该去尿尿了。 短消息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的产业,果然是以奇取胜,不同凡响。所以当 我们日复一日地工作,面对着同样 的学生,教着同样的内容,讲着同样的道理, 我们是否偶尔也要停下脚步,认真地想想……是否该有些改变 了。 以正合,以奇胜,我们便能够给不变的生活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平凡的思 想产生震撼的效果,我们便能够促 使学生思考,在思考中认识,在思考中提高。 八、谋攻篇 某位爱狗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购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宠养他的名犬。他听人说深海 鱼油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他都把狗抓来,用双膝夹紧狗头,勉强它长大口,然后对准喉咙 灌进鱼油。有一天,狗 儿大力挣扎,甩脱了主人的双膝,鱼油也流得满地都是。这人生气之余,看到狗儿自 己转过身来,静静地舔食羹匙,此时他才回过神来,发现狗所抗拒的不 是鱼油,而是他宠食鱼油的方法。 这是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例子,和我们教师教育学生是多么的神似啊!我 们以为我们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我 们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为他们好,可是万没有 想到学生竟然那么抗拒,甚至拚死不从。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 学生不懂事, 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为什么 会抗拒?是抗拒 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 不是的!真实的情况是: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 的方式。 所以说,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得有方法。爱 心是基础,也是我们要给学生的内 容,但是如果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再好的 爱心也没有效果。因此,好的老师,一定是注重对学生工作的谋 略和方法的。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 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 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顾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其次 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上兵伐谋,这是孙子军事战略的大智慧大谋略。如果认为将军的功勋应该 在战场上建立,将军的丰碑只能在 尸骨上树起,这是十分偏颇的观念。孙子告
诉我们:百战百胜,不是最好的将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将军,才是最好的将军。如果最后实在要力战 攻城,那已经是不得已的方法了。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工作方法,即是攻城之法。我们对德育工作不可谓不重视,我们的校规校纪不可 谓不严格,我们有少先队组织,有共青团队伍,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三年级毕业至少接受了十四 年的基础教育,而这十四年正是学生从懵懂无知到长大成人、逐渐认识世界、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段,但是 当他们毕业时,他们的好的行为规范是否养成了?我们教给他们的那些东西是否都在他们的心中打下深深的 烙印了?是否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了?当我们的大学德育工作者不得不从最基本的文明礼貌,最基本的公 民素质开始教起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反思我们的教育的,我们又是如何改进的? 有这样一些教师,工作是很有经验了,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学生服服帖帖,纪律良好,似乎这位教师是成功 的了。教师自己也称,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我手里“一熨斗烫平”!教师的工作热情我不能不赞叹,充足的 自信也不能不肯定,可是,这样的“用熨斗把学生烫平”的做法,图的只是眼前的太平,争的只是一时的安 静,却换不了长久的平安。这是一种以霸气压人,要知道学生是弱小的,教师若以霸气压人,总是能压住的。 可是,这其实是下等的工作方法。 不战而屈人之兵,多的是德仁兼备,靠的是天道人心,以霸气压人,虽也能迫人服顺,但终究要埋下反叛的 种子,时机一到,旧病又会复发,并且不会减轻,只会更加厉害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拨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 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这是《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的重要结论:善于用兵的人,降服敌人,不是靠 打:夺取敌人的城寨,不是靠强攻;灭亡敌人的国家,不是靠久战。必须靠万全的谋略争天下,所以我军 不受挫折,却能得到全部的胜利,这就是用谋略战胜敌人的原则。 可是,这个原则很多从事教育的人都没能掌握。打学生、骂学生、体罚学生的事情仍时有耳闻。他们不是认 真地去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是认真地去研究学生的心理,而是一味地局限在自己的狭隘的思想圈子中, 他们问学生:你为什么不认真读书?自己却从来没有很好地去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学生不认真读书?为什 么我的学生不认真读书?我对他们了解吗?我对教育的规律掌握了吗?他们采取的是硬攻的方法,其结果只 能是学生离心离德,师生之间越来越对立。 不仅仅教师对学生如此,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也是如此。许多教育主管部门,要么不愿深层次地思考教育现 象后面的原因和规律,要么是看到了而不愿去面对,只是依靠一纸行政命令,以为这样就可万事大吉,所有 问题迎刃而解
- 33 - 33 205205205205雨林木风 第 页 2021-2-11 33 诉我们:百战百胜,不是最好的将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将军,才是最好 的将军。如果最后实在要力战 攻城,那已经是不得已的方法了。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工作方法,即是攻城之法。我们对德育工作不 可谓不重视,我们的校规校纪不可 谓不严格,我们有少先队组织,有共青团队 伍,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三年级毕业至少接受了十四 年的基础教育, 而这十四年正是学生从懵懂无知到长大成人、逐渐认识世界、形成世界观的重 要时段,但是 当他们毕业时,他们的好的行为规范是否养成了?我们教给他们 的那些东西是否都在他们的心中打下深深的 烙印了?是否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 分了?当我们的大学德育工作者不得不从最基本的文明礼貌,最基本的公 民素 质开始教起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反思我们的教育的,我们又是如何改进的? 有这样一些教师,工作是很有经验了,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学生服服帖帖, 纪律良好,似乎这位教师是成功 的了。教师自己也称,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 我手里“一熨斗烫平”!教师的工作热情我不能不赞叹,充足的 自信也不能不肯 定,可是,这样的“用熨斗把学生烫平”的做法,图的只是眼前的太平,争的 只是一时的安 静,却换不了长久的平安。这是一种以霸气压人,要知道学生是 弱小的,教师若以霸气压人,总是能压住的。 可是,这其实是下等的工作方法。 不战而屈人之兵,多的是德仁兼备,靠的是天道人心,以霸气压人,虽也 能迫人服顺,但终究要埋下反叛的 种子,时机一到,旧病又会复发,并且不会 减轻,只会更加厉害。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拨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 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这是《孙子兵法》第三 篇《谋攻篇》的重要结论:善于用兵的人,降服敌人,不是靠 硬打;夺取敌人 的城寨,不是靠强攻;灭亡敌人的国家,不是靠久战。必须靠万全的谋略争天 下,所以我军 不受挫折,却能得到全部的胜利,这就是用谋略战胜敌人的原则。 可是,这个原则很多从事教育的人都没能掌握。打学生、骂学生、体罚学 生的事情仍时有耳闻。他们不是认 真地去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是认真地去 研究学生的心理,而是一味地局限在自己的狭隘的思想圈子中, 他们问学生: 你为什么不认真读书?自己却从来没有很好地去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学生不 认真读书?为什 么我的学生不认真读书?我对他们了解吗?我对教育的规律掌 握了吗?他们采取的是硬攻的方法,其结果只 能是学生离心离德,师生之间越 来越对立。 不仅仅教师对学生如此,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也是如此。许多教育主管部 门,要么不愿深层次地思考教育现 象后面的原因和规律,要么是看到了而不愿 去面对,只是依靠一纸行政命令,以为这样就可万事大吉,所有 问题迎刃而解
怎么可能呢?让学校“减轻学生负担”,不许布置作业,不许补课,规定到校时间,离校时间,学校也这么做 了,结果怎么样,学生负担真正减轻了吗?家长倒是发愁了,作业这么少怎么行,学生这么早放学没地方去怎 么办?规定教师要进修,要考证,要什么什么学分,否则便拿不到上岗证,这样的规定考虑到教师的需要了 吗?最终还不是流于形式,浪费精力,浪费钱财。不许学校乱收费,否则撤校长的职,学校乱收费是怎么造成 的?是校长的错误吗?学校为什么能收到钱,家长为什么愿意付钱?不顾这些问题而强行禁止学校乱收费, 这个规定必将成为一纸空文 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制命令就如同强攻一样,虽然表面上是以霸气取胜了,但是学校怨声载道,教师怨声载道 学生得不到任何益处,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面严厉禁止,下面“打擦边球”,风头一过,所禁止的事 情只会变本加厉 将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这是古代君王的常识。不了解自己的军队不能进攻,而偏偏命令进攻:不了解自己 的军队不应撤退,而偏偏命令撤退:这叫束缚自己的军队。不了解自己军队的实际情况,却硬要干涉三军的 指挥,必然是三军将士的思想疑惧而困惑。这是君王的灾难,也是军队的灾难。 教育部门要给学校充分的自由度,学校也要给教师充分的自由度。学校领导不要具体干涉教师的教育和教学 工作,任课教师做学生思想工作时,班主任和其他教师也不要过多干涉,否则,一旦大家思想不统一,造成 学生的思想混乱,学生反而会乘机利用这一点,这是教师的灾难 如果是符合我的利益的我所想要做的事情,即使禁止我做,我也会想方设法去做;如果是不符合我的利益我 不愿意做的事情,即使强迫我做,我也会躲避不从。这是大家都认识的道理,是符合事实,符合规律的 按照规律办事,尊重事实,尊重实践,这是谋攻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要研究事实,研究实践,研究规律, 研究对手,研究自己。一切都研究清楚了,认识深刻了,就稳操胜券了。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 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我们的目标本质上与学生是一致的,教师与学生可以看作是在一条船上的,可是为什么师生间还充满反抗 充满“战争”?我们对学生的爱心学生难道感觉不到吗?我们所做的一切难道不是为了学生吗?好了,现在 可以不必有这样的疑虑了,我们所缺少的只是对规律的认识,让我们吃力和痛苦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学生,而 是来自于违反规律。 有一个年轻的牛仔想把一只小牛赶进牛棚里喂食,可是这只小牛不愿意进
- 34 - 34 205205205205雨林木风 第 页 2021-2-11 34 怎么可能呢?让学校“减轻学生负担”,不许布置作业,不许补课,规定到校时 间,离校时间,学校也这么做 了,结果怎么样,学生负担真正减轻了吗?家长倒是发愁了,作业这么少怎么行,学生这么早放学没地方去怎 么办?规定教师 要进修,要考证,要什么什么学分,否则便拿不到上岗证,这样的规定考虑到 教师的需要了 吗?最终还不是流于形式,浪费精力,浪费钱财。不许学校乱收费,否则撤校长的职,学校乱收费是怎么造成 的?是校长的错误吗?学校为什 么能收到钱,家长为什么愿意付钱?不顾这些问题而强行禁止学校乱收费, 这 个规定必将成为一纸空文。 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制命令就如同强攻一样,虽然表面上是以霸气取胜了, 但是学校怨声载道,教师怨声载道, 学生得不到任何益处,于是上有政策,下 有对策。上面严厉禁止,下面“打擦边球”,风头一过,所禁止的事 情只会变本 加厉。 将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这是古代君王的常识。不了解自己的军队不能进 攻,而偏偏命令进攻;不了解自己 的军队不应撤退,而偏偏命令撤退;这叫束 缚自己的军队。不了解自己军队的实际情况,却硬要干涉三军的 指挥,必然是 三军将士的思想疑惧而困惑。这是君王的灾难,也是军队的灾难。 教育部门要给学校充分的自由度,学校也要给教师充分的自由度。学校领 导不要具体干涉教师的教育和教学 工作,任课教师做学生思想工作时,班主任 和其他教师也不要过多干涉,否则,一旦大家思想不统一,造成 学生的思想混 乱,学生反而会乘机利用这一点,这是教师的灾难。 如果是符合我的利益的我所想要做的事情,即使禁止我做,我也会想方设 法去做;如果是不符合我的利益我 不愿意做的事情,即使强迫我做,我也会躲 避不从。这是大家都认识的道理,是符合事实,符合规律的。 按照规律办事,尊重事实,尊重实践,这是谋攻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 要研究事实,研究实践,研究规律, 研究对手,研究自己。一切都研究清楚了, 认识深刻了,就稳操胜券了。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 彼而知己,一 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我们的目标本质上与学生是一致的,教师与学生可以看作是在一条船上的, 可是为什么师生间还充满反抗, 充满“战争”?我们对学生的爱心学生难道感 觉不到吗?我们所做的一切难道不是为了学生吗?好了,现在 可以不必有这样 的疑虑了,我们所缺少的只是对规律的认识,让我们吃力和痛苦的力量不是来 自于学生,而 是来自于违反规律。 有一个年轻的牛仔想把一只小牛赶进牛棚里喂食,可是这只小牛不愿意进
去。年轻牛仔用力地抓住牛角,想把牛拉进牛棚,可是拉不动。牛仔的爸爸见到了,也出来帮忙,一个在前 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可是这小牛发了牛劲,抵死不从,无论两人怎么费劲,小牛都不肯进去。这时他们家的 保姆出来,轻轻地吹了一声口哨,然后把大拇指塞进了小牛的嘴巴里,小牛含着保姆的大拇指,乖乖地跟着 她进了牛棚 改变我们的工作方法吧!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的方式。让我们的所作所为更加符 合学生的心理实际,让我们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九、虚实篇河豚遇到危险之时,会把扁平的肚子一鼓再鼓,瞬间膨胀成可怕的大圆球,以此来吓退敌人。这 是一种典型的虚张声势,在动物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是动物为了自保而经常采用的一种策略。 二战时德军也采用过隐弱示强这一战术。1940年4月9日,德军出动许多战斗机、轰炸机低空盘旋在挪威 首都,一支人数不多的空降部队,突然攻击了该市附近的法布内尔机场。这支小部队在飞机的掩护下,排着 整齐的队伍,迈着阅兵式的步伐,沿主要街道一直行进到市中心,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一支兵力单薄的队任 结果,一座30万人口的城市不战而降。德军的虚张声势取得逼真的效果 还有另一种隐藏虚的办法。三国时,诸葛亮失了街亭,眼看司马懿大军杀来,情急之下,摆出空城计。实际 就是一座空城,也就是那么几个老兵弱卒,大模大样地摆出来,反倒让司马懿拿不定主意,以为对手以逸待 劳,极其强大,越想越怕,连忙传令全军急速后退。《三十六计》说:“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 而复奇”。意思是实际空虚而又故意显示出空虚的样子,就能使对方难以揣摩,反而得出相反的结论 明明强大,却故意示弱,以引诱敌人,这也是军事将领常用的计谋。孙膑减灶诱杀庞涓即是一个有名的例子 为了麻痹对手、诱敌深入,孙膑在与庞涓作战之初佯裝节节败退,卒散将逃。第一天有炊灶十万,第二天只 有五万,第三天仅剩下三万了,三天之内兵将逃去三分之二,终于诱动庞涓轻骑冒进,兵败马陵。 《孙子兵法》曰:“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又曰:“避实而就虚。”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论断,不仅仅对 指导战争有效,在学生工作中我们也可以有
- 35 - 35 205205205205雨林木风 第 页 2021-2-11 35 去。年轻牛仔用力地抓住牛角,想把牛拉进牛棚,可是拉不动。牛仔的爸爸见 到了,也出来帮忙,一个在前 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可是这小牛发了牛劲,抵死不从,无论两人怎么费劲,小牛都不肯进去。这时他们家的 保姆出来,轻轻 地吹了一声口哨,然后把大拇指塞进了小牛的嘴巴里,小牛含着保姆的大拇指, 乖乖地跟着 她进了牛棚。 改变我们的工作方法吧!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 的方式。让我们的所作所为更加符 合学生的心理实际,让我们真正成为一名受 学生喜欢的教师。 九、虚实篇 河豚遇到危险之时,会把扁平的肚子一鼓再鼓,瞬间膨胀成可怕的大圆球,以此来吓退敌人。这 是一种典型的虚张声势,在动物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是动物为了自保而经常采用的一种策略。 二战时德军也采用过隐弱示强这一战术。1940 年 4 月 9 日,德军出动许多 战斗机、轰炸机低空盘旋在挪威 首都,一支人数不多的空降部队,突然攻击了 该市附近的法布内尔机场。这支小部队在飞机的掩护下,排着 整齐的队伍,迈 着阅兵式的步伐,沿主要街道一直行进到市中心,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一支兵力 单薄的队伍。 结果,一座 30 万人口的城市不战而降。德军的虚张声势取得逼真 的效果。 还有另一种隐藏虚的办法。三国时,诸葛亮失了街亭,眼看司马懿大军杀 来,情急之下,摆出空城计。实际 就是一座空城,也就是那么几个老兵弱卒, 大模大样地摆出来,反倒让司马懿拿不定主意,以为对手以逸待 劳,极其强大, 越想越怕,连忙传令全军急速后退。《三十六计》说:“虚者虚之,疑中生疑, 刚柔之际,奇 而复奇”。意思是实际空虚而又故意显示出空虚的样子,就能使对 方难以揣摩,反而得出相反的结论。 明明强大,却故意示弱,以引诱敌人,这也是军事将领常用的计谋。孙膑 减灶诱杀庞涓即是一个有名的例子。 为了麻痹对手、诱敌深入,孙膑在与庞涓 作战之初佯装节节败退,卒散将逃。第一天有炊灶十万,第二天只 有五万,第 三天仅剩下三万了,三天之内兵将逃去三分之二,终于诱动庞涓轻骑冒进,兵败马陵。 《孙子兵法》曰:“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又曰:“避实而就虚。”这 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论断,不仅仅对 指导战争有效,在学生工作中我们也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