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启示。 首先,作为教师,你不能让学生把你摸透。一旦被学生摸透,你就“致于人”而很难“致人”了。要知道 学生都是很聪明的,而且很会钻空子,他们很容易适应一成不变的东西并且很快想出应付的办法,教师一旦 被学生调动,就只能疲于奔命了。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当处于主动地位,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引导学生 这样的工作才可能是有效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呢?这就需要教师懂得一点虚虚实实的原理。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虚实相间,让学生找不到规律。教师要修练内功,要有修养,有城府,有内涵。在必要的时候善于隐藏自己 的真实意图。高明的将领,“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已经找不出痕迹了,高明的老师,也会做得非常自然, 仿佛事物原本就是如此一样。 其次,教师要善于“以实击虚”。我们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为什么庖丁会做到游刃有余,因为他解牛所用 的刀的“实”,遇到的都是牛身上的“虚”,所以旁人就觉得异常轻松。要是一个不熟练的屠夫去操作,一刀 砍在骨头上,牛痛苦,人也痛苦。这叫以实击实,通常都会导致两败俱伤。我们常常见到有老师对学生发火, 但是不得其法,学生并不服气,甚至发生学生当面与教师顶撞,使得教师骑虎难下的场面,这都是没有做到 以实击虚的缘故。 而如果教师本身言不正,行不正,却去教育学生,或者教师不做调查研究,草率做出判断,而冤枉了学生, 这便是“以虚击实”了。任凭你是教师,面对学生,也不能以虚击实啊!最终必败无疑,学生毫发无伤,教 师却败得很惨。遇上教师修养不好,而恼羞成怒,结果便是一败涂地,这个班级再也无法教下去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实击虚呢?教师一定要知己知彼。了解自身的虚实,了解学生的虚实。教师要善于做 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自己在学生当中的形象,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还要善于分析学生心 理,分析学生的动机,分析学生所惧怕的,所不惧怕的。能够从一些表面现象挖掘出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学生思想的一些细微变化,因为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学生 的“实”与“虚”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以往“虚”的地方现在不一定“虚”,以往“实”的地方现在也不一定 “实”。教师能够掌握虚实变化的规律,实践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虚实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虚,哪来实,同样的,没有实,何谈虚。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虚与实是事物的两 个方面,它们既矛盾,又统一。一名学生,数学和语文都考了80分,可是,事实上,语文的80分可能是 班级前几名,而数学的80分可能是班级后几名。所以虚与实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必须在有了比
- 36 - 36 205205205205雨林木风 第 页 2021-2-11 36 很多的启示。 首先,作为教师,你不能让学生把你摸透。一旦被学生摸透,你就“致于 人”而很难“致人”了。要知道, 学生都是很聪明的,而且很会钻空子,他们 很容易适应一成不变的东西并且很快想出应付的办法,教师一旦 被学生调动, 就只能疲于奔命了。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当处于主动地位,教师要善于调动 学生、引导学生, 这样的工作才可能是有效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呢?这就需要教师懂得一点虚虚 实实的原理。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虚实相间,让学生找不到规律。教师要修 练内功,要有修养,有城府,有内涵。在必要的时候善于隐藏自己 的真实意图。 高明的将领,“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已经找不出痕迹了,高明的老师,也会 做得非常自然, 仿佛事物原本就是如此一样。 其次,教师要善于“以实击虚”。我们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为什么庖丁 会做到游刃有余,因为他解牛所用 的刀的“实”,遇到的都是牛身上的“虚”, 所以旁人就觉得异常轻松。要是一个不熟练的屠夫去操作,一刀 砍在骨头上, 牛痛苦,人也痛苦。这叫以实击实,通常都会导致两败俱伤。我们常常见到有 老师对学生发火, 但是不得其法,学生并不服气,甚至发生学生当面与教师顶 撞,使得教师骑虎难下的场面,这都是没有做到 以实击虚的缘故。 而如果教师本身言不正,行不正,却去教育学生,或者教师不做调查研究, 草率做出判断,而冤枉了学生, 这便是“以虚击实”了。任凭你是教师,面对 学生,也不能以虚击实啊!最终必败无疑,学生毫发无伤,教 师却败得很惨。 遇上教师修养不好,而恼羞成怒,结果便是一败涂地,这个班级再也无法教下 去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实击虚呢?教师一定要知己知彼。了解自身的虚实, 了解学生的虚实。教师要善于做 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自己在 学生当中的形象,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还要善于分析学生心 理,分析学生的 动机,分析学生所惧怕的,所不惧怕的。能够从一些表面现象挖掘出其背后深 层次的原因。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学生思想的一些 细微变化,因为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学生 的“实”与“虚”也在不断变化之 中,以往“虚”的地方现在不一定“虚”,以往“实”的地方现在也不一定 “实”。 教师能够掌握虚实变化的规律,实践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虚实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虚,哪来实,同样的,没有实,何谈虚。从辩证 法的角度来讲,虚与实是事物的两 个方面,它们既矛盾,又统一。一名学生, 数学和语文都考了 80 分,可是,事实上,语文的 80 分可能是 班级前几名,而 数学的 80 分可能是班级后几名。所以虚与实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必须在有了比
较之后我们才可以判断数学的80分是“虚”,语文的80分是“实”。 从发展的眼光来开,虚实的确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说,小王违反纪律了,他自己已经也意识到犯了错误, 这便是他的虚,教师根据校纪校規之“实”来处理此“虚”,会非常顺利,小王没有话说。但是,如果教师没 有及时处理,导致违反纪律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师如果只单单处理小王,小王便有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原 来的“虚”便不再“虚”了,他会说又不是他一人违反纪律,教师只处罚他太不公平。再比如说,学生对某 门学科的兴趣,可能因为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刺激的话,而受到打击,从而抑制了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发展, 学生在这门学科中的“实”可能会变成“虚”。 由于虚和实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要善于把虚和实结合起来运用。虚实对比所产生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又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的是同样的道理。虚与实放在一起,实可以衬托 出虚,虚也可以衬托出实。这两者互相衬托,显示出的效果可能极具戏剧性。古时将领用兵打仗,极其强调 赏罚分明,而且是重罚重赏。若无所畏惧,奋勇向前,则加官进爵:若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则就地正法。 也许赏是实,罚为虚,或者罚为实,赏乃虚,但是无论何种情况,两方面一起强调都是必要的,有赏无罚与 有罚无赏都是要不得的,在实际操作时只能失败,很难成功。 邓小平对于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是运用得极好的。中国改革开放碰到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左”的思想,邓小平 也在多种场合强调反“左”。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是孤立地谈防“左”的。比较经典的论述是他在1992 年的南巡谈话:“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着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 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就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便是邓小平的高人一筹之处,他深深懂得矫枉过正的道理,警惕右是虚,防 止左是实。虚实交错,我们看待问题的眼光便全面了。 具体到学生工作中,虚实的原理又有哪些应用呢?试举几例。例子一。班级里有学生早恋,教师找另外的学 生了解情况。通常这种情况之下,教师的目的如果太直露,学生可能不一定配合,也许会有所隐瞒。这便 是“致于人”了。不妨这样开始谈话,先从谈话对象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开始谈起,让对方猜不出教师谈话 的真正用意,况且,当教师找学生谈他本人的表现时,学生都是比较紧张的,实际上这是教师的“虚”晃一枪, 随着话题地进行,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班级里有人早恋的事情上来,这才是教师的“实”。在具体操作时,虚 与实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甚至可以相互转化,通过与学生谈话如果了解到学生有一些其他更重要的情况 教师的侧重点完全可以调整
- 37 - 37 205205205205雨林木风 第 页 2021-2-11 37 较之后我们才可以判断数学的 80 分是“虚”,语文的 80 分是“实”。 从发展的眼光来开,虚实的确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说,小王违反纪律 了,他自己已经也意识到犯了错误, 这便是他的虚,教师根据校纪校规之“实” 来处理此“虚”,会非常顺利,小王没有话说。但是,如果教师没 有及时处理, 导致违反纪律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师如果只单单处理小王,小王便有可能会产 生抵触情绪,原 来的“虚”便不再“虚”了,他会说又不是他一人违反纪律, 教师只处罚他太不公平。再比如说,学生对某 一门学科的兴趣,可能因为教师 的一句不经意的刺激的话,而受到打击,从而抑制了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发展, 学生在这门学科中的“实”可能会变成“虚”。 由于虚和实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要善于把虚和实结合起来运用。虚 实对比所产生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又云: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说的是同样的道理。虚与实放在一起,实可以衬托 出虚,虚也可以 衬托出实。这两者互相衬托,显示出的效果可能极具戏剧性。古时将领用兵打 仗,极其强调 赏罚分明,而且是重罚重赏。若无所畏惧,奋勇向前,则加官进 爵;若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则就地正法。 也许赏是实,罚为虚,或者罚为实, 赏乃虚,但是无论何种情况,两方面一起强调都是必要的,有赏无罚与 有罚无 赏都是要不得的,在实际操作时只能失败,很难成功。 邓小平对于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是运用得极好的。中国改革开放碰到的最大 阻力来自于“左”的思想,邓小平 也在多种场合强调反“左”。但是,我们从来 没有看到他是孤立地谈防“左”的。比较经典的论述是他在 1992 年的南巡谈话: “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着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左的东西 在我们党的历 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就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 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便 是邓小平的高人一筹之处,他深深懂得矫枉过正的道理,警惕右是虚,防 止左 是实。虚实交错,我们看待问题的眼光便全面了。 具体到学生工作中,虚实的原理又有哪些应用呢?试举几例。 例子一。班级里有学生早恋,教师找另外的学 生了解情况。通常这种情况之下,教师的目的如果太直露,学生可能不一定配合,也许会有所隐瞒。这便 是“致于人”了。不妨这样开始谈话,先从谈话对象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开始 谈起,让对方猜不出教师谈话 的真正用意,况且,当教师找学生谈他本人的表现时,学生都是比较紧张的,实际上这是教师的“虚”晃一枪, 随着话题地进 行,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班级里有人早恋的事情上来,这才是教师的“实”。在具体操作时,虚 与实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甚至可以相互转化,通过与学生 谈话如果了解到学生有一些其他更重要的情况, 教师的侧重点完全可以调整
这样,主动权完全在教师手里,教师的灵活性充分得到体现。 例子二。教师发现班级风气败坏,学生大面积地违犯纪律,许多学生是非不分,违规现象层出不穷,教师认 为已到了不整顿不可的地步。于是,教师了解情况,摸清事实,准备召开一次班会对一批为首的学生和一些 严重的违纪现象进行集中处理,在制定班会计划时,千万别忘了,在处罚之前一定要表扬。表扬什么呢?无 论情况多么糟糕,班级里总是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参与不良行动的,可能会有少部分学生自始至终对自己 格要求,不受环境和他人影响。那么,这部分学生就是教师要大力表扬的。在大批评之前要有大表扬!表扬 的好处多多,因为我们不但要抑恶而且还要扬善,由于表扬和批评同时进行,表扬和批评的力度同时得到加 强,绝大部分处于中间跟风的学生也会有方向,有目标,便于引导。当然,教师的侧重点在与处罚,处罚是 “实”,表扬是“虚”,但是由于有了表扬的存在,整个措施的效果就不一样了,教师也好,学生也好,对事 情的认识也更全面了 例子三。教师拟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如果一开始就马上实施,有一些学生可能就会把自己的真面目隐藏起 来。教师不妨先放松要求,把自己严格的一面掩盖起来,以仔细观察学生的变化。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教师 便可以了解到真实的学生状况,一些习惯不良、规范不好的学生也会逐渐露出马脚,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之后 可显现出自己真实意图,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此所谓“欲擒故纵”之法。放松是“虚”,收紧乃“实 例子不胜枚举。只要掌握虚实原理,则具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是善于做学生工作的」 他有时疾风骤雨,有时和风细雨,有时风和日丽,有时“腥风血雨”。他富于变化,且左右逢源。他工作轻松, 效果却极好。他爱学生,关心学生,却让学生感觉到他的严厉;他批评学生,惩罚学生,却让学生感受到他 的爱心。他只有虚实两种招数,但他的办法却无穷无尽,用之不竭。 十、阵地战班主任接班的时间长了,师生之间相互会逐渐熟悉起来,在最初的试探过去之后,师生间会形成 种对峙状态。这种对峙状态永远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有些教师处理得巧妙一些,有些教师处理得笨拙一些而 已。在这种对峙状态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每天都在进行着一些你来我往的“斗争”,这种“斗争”与军 事中的阵地战非常类似,只不过学生工作的阵地战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的
- 38 - 38 205205205205雨林木风 第 页 2021-2-11 38 这样,主动权完全在教师手里,教师的灵活性充分得到体现。 例子二。教师发现班级风气败坏,学生大面积地违犯纪律,许多学生是非 不分,违规现象层出不穷,教师认 为已到了不整顿不可的地步。于是,教师了 解情况,摸清事实,准备召开一次班会对一批为首的学生和一些 严重的违纪现 象进行集中处理,在制定班会计划时,千万别忘了,在处罚之前一定要表扬。 表扬什么呢?无 论情况多么糟糕,班级里总是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参与不良行 动的,可能会有少部分学生自始至终对自己严 格要求,不受环境和他人影响。 那么,这部分学生就是教师要大力表扬的。在大批评之前要有大表扬!表扬 的 好处多多,因为我们不但要抑恶而且还要扬善,由于表扬和批评同时进行,表 扬和批评的力度同时得到加 强,绝大部分处于中间跟风的学生也会有方向,有 目标,便于引导。当然,教师的侧重点在与处罚,处罚是 “实”,表扬是“虚”, 但是由于有了表扬的存在,整个措施的效果就不一样了,教师也好,学生也好, 对事 情的认识也更全面了。 例子三。教师拟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如果一开始就马上实施,有一些学 生可能就会把自己的真面目隐藏起 来。教师不妨先放松要求,把自己严格的一 面掩盖起来,以仔细观察学生的变化。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教师 便可以了解到 真实的学生状况,一些习惯不良、规范不好的学生也会逐渐露出马脚,教师做 到心中有数之后, 可显现出自己真实意图,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此所 谓“欲擒故纵”之法。放松是“虚”,收紧乃“实”。 例子不胜枚举。只要掌握虚实原理,则具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名经 验丰富的老师是善于做学生工作的, 他有时疾风骤雨,有时和风细雨,有时风 和日丽,有时“腥风血雨”。他富于变化,且左右逢源。他工作轻松, 效果却极 好。他爱学生,关心学生,却让学生感觉到他的严厉;他批评学生,惩罚学生, 却让学生感受到他 的爱心。他只有虚实两种招数,但他的办法却无穷无尽,用 之不竭。 十、阵地战 班主任接班的时间长了,师生之间相互会逐渐熟悉起来,在最初的试探过去之后,师生间会形成 一种对峙状态。这种对峙状态永远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有些教师处理得巧妙一些,有些教师处理得笨拙一些而 已。在这种对峙状态下, 教师与学生之间每天都在进行着一些你来我往的 “斗争”,这种“斗争”与军 事中的阵地战非常类似,只不过学生工作的阵地战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的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观察,这个阵地的界限还是非常清晰。 首先有校纪校规,其次还有班规。学生要是个个都很老实,从不违反纪律,那班主任可要谢天谢地了。但是 这通常都是美好的愿望,学生中常常有那么几个不是省油的灯,总会给老师添那么一些乱子,要是教师方法 不当,处理不力,班级弄得一团糟,纪律失控,教师的阵地也就全部被学生夺走了,教师只能接受失败的结 局。除了守住自己的阵地之外,教师还得要进攻学生的阵地。教师总是有教学任务的,现在的学生,娇生惯 养的多,能吃苦的少。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要被学生打折扣,对于个别学习情况很糟糕的学生,教师就得使 出一些手段了。除此之外,在一些突发事件中,教师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难度很高的攻坚战,教师如果缺乏经 验,仓促上阵应战,遭遇滑铁卢的事也是常常发生的 对于教师来说,要守的阵地很多。以前的教师通常要守住“师道尊严”这个阵地,现在的教师观念比较开放, 对此并不十分斤斤计较,然而教师毕竟还是教师,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被学生攻破的 譬如说,我不大能容忍学生当面直呼我的名字,虽然我知道学生直呼教师其名也未尝不可,在有些地方有些 学校那里甚至得到推广,但鄙人既保守又倔强,总是不能忍受,因此,这个就是我的阵地,我必要守住 其实,我主要是不能容忍学生不尊重教师,因此,学生在我面前直呼其他教师名字时,我也要加以批评,当 然,如果有其他更加过分的学生不尊重教师之行为,我更是要与之斗争到底 客观地说,教师要守住自己的阵地还是很容易的。相对于教师来说,单个的学生的攻击力并不是很强,教师 可轻松战而胜之。但是如果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学生群体,就要谨慎了,不能力拼,必须找个“战壕”躲起来 以此作掩护。这个“战壕”就是师生间的距离,教师隔得远远的,藏在掩体或工事的后面,不用担心自己会 有被学生射中的危险,对于胆敢来进攻的学生,来一个,灭一个,来两个,灭一双。 有人考试作弊?那是一定要按照校规或班规处罚的。违反一人处罚一人。断不可将首犯之人放过,否则,此 人就成为你的软档,将来一旦对面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他马上就被利用,来个里应外合,你的阵地不保矣! 要坚守阵地最好建一些坚固的工事,比如碉堡什么的。仅仅靠与学生拉开距离作战壕还不太保险,难保没什 么冷枪打到你。因此还是躲到碉堡里安全。那么,碉堡怎么建造呢?我以为,最坚固的碉堡就是两个字:公 正。教师只有恪守公正的原则,尽可以躲在碉堡里高枕无忧。要知道,这公正二字做成的碉堡,可是坚硬似 铁,牢固如钢,学生是永远攻不破的。恪守公正原则的教师
- 39 - 39 205205205205雨林木风 第 页 2021-2-11 39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观察,这个阵地的界限还是非常清晰。 首先有校纪校规,其次还有班规。学生要是个个都很老实,从不违反纪律, 那班主任可要谢天谢地了。但是 这通常都是美好的愿望,学生中常常有那么几 个不是省油的灯,总会给老师添那么一些乱子,要是教师方法 不当,处理不力, 班级弄得一团糟,纪律失控,教师的阵地也就全部被学生夺走了,教师只能接 受失败的结 局。除了守住自己的阵地之外,教师还得要进攻学生的阵地。教师 总是有教学任务的,现在的学生,娇生惯 养的多,能吃苦的少。教师的教学要 求往往要被学生打折扣,对于个别学习情况很糟糕的学生,教师就得使 出一些 手段了。除此之外,在一些突发事件中,教师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难度很高的攻 坚战,教师如果缺乏经 验,仓促上阵应战,遭遇滑铁卢的事也是常常发生的。 对于教师来说,要守的阵地很多。以前的教师通常要守住“师道尊严”这 个阵地,现在的教师观念比较开放, 对此并不十分斤斤计较,然而教师毕竟还 是教师,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被学生攻破的。 譬如说,我不大能容忍学生当面直呼我的名字,虽然我知道学生直呼教师 其名也未尝不可,在有些地方有些 学校那里甚至得到推广,但鄙人既保守又倔 强,总是不能忍受,因此,这个就是我的阵地,我必要守住。 其实,我主要是不能容忍学生不尊重教师,因此,学生在我面前直呼其他 教师名字时,我也要加以批评,当 然,如果有其他更加过分的学生不尊重教师 之行为,我更是要与之斗争到底。 客观地说,教师要守住自己的阵地还是很容易的。相对于教师来说,单个 的学生的攻击力并不是很强,教师 可轻松战而胜之。但是如果教师面对的是一 个学生群体,就要谨慎了,不能力拼,必须找个“战壕”躲起来, 以此作掩护。 这个“战壕”就是师生间的距离,教师隔得远远的,藏在掩体或工事的后面, 不用担心自己会 有被学生射中的危险,对于胆敢来进攻的学生,来一个,灭一 个,来两个,灭一双。 有人考试作弊?那是一定要按照校规或班规处罚的。违反一人处罚一人。 断不可将首犯之人放过,否则,此 人就成为你的软档,将来一旦对面有个什么 风吹草动,他马上就被利用,来个里应外合,你的阵地不保矣! 要坚守阵地最好建一些坚固的工事,比如碉堡什么的。仅仅靠与学生拉开 距离作战壕还不太保险,难保没什 么冷枪打到你。因此还是躲到碉堡里安全。 那么,碉堡怎么建造呢?我以为,最坚固的碉堡就是两个字:公 正。教师只有 恪守公正的原则,尽可以躲在碉堡里高枕无忧。要知道,这公正二字做成的碉 堡,可是坚硬似 铁,牢固如钢,学生是永远攻不破的。恪守公正原则的教师
即使暴露在学生中,也可高枕无忧,恰似穿了铁盔铁甲,不用担心会被学生的冷枪冷弹击倒 说起这公正,也恰似一阵地,或者说是教师的底线,断不可以失守的,否则,你丢了这个阵地,必定兵败如 山倒,此后,你无论如何进攻,都无法收复失地了 阵地战,通常都是易守难攻,教师守住阵地也并不是很难,可是,进攻学生的阵地就不一样了。 进攻分两种,主动进攻与被动进攻。高明的教师总是采取主动进攻之态势,在问题刚刚出现还处在萌芽状态 时,一举进攻,将其扼杀。此时的进攻是容易的,只要看准时机,当学生并无防备且势力并未壮大之时, 击得手。譬如说班级中有学生说脏话粗话,此问题如毒细胞一般传播极快,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在只有星星之火之时,及时出手,采取断然措施,将其扑灭,并怀有高度戒备心理,以防复发。这种策略就 如同集中优势兵力,在局部战场形成绝对优势,以强击弱。如果发现的比较晩,等到星火燎原之际,教师的 工作就陷于被动了 一俟班级真的出了突发性的大问题,教师只能被动地处理,此时的进攻称之为被动进攻。被动进攻由于学生 方准备充分,且已经构筑好防线,对教师来说通常颇有难度。譬如班级发生偷窃事件,教师若此前毫无思想 准备,且没有掌握任何相关情况,处理起来必定十分棘手。当然了,也正因为难,教师如能圆满处理这样的 事情,成功攻破对方阵地,此战一定十分经典。我看过的几则著名案例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教师先对全班 作一番声情并茂的思想工作,给作案者施加一定的心理压力,然后采取巧妙手段,比如说有教师做一个大的 空纸箱放一房间里,全班学生每个人排队进去,把手放进去再拿出来,最终丢失的东西出现了,但是也保全 了偷窃者的颜面 被动进攻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要以情动人,以智取胜。譬如说有学生打了架,欺负同学,性质比较严 重,按规定要给予处分,班主任做其思想工作,让他接受学校的处罚,并且把这个处罚转化成改进的动力。 这是一个攻坚战。我们讲教师要以智取胜,指的是教师不要硬攻,要找到学生思想深处的薄弱环节,先打开 缺口,有时,不免还要使用一点迁回战术。一旦打开缺口,就要集中强大火力,使学生思想防线彻底崩溃 教师要善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以情和理取胜 当然,最好还是不要等问题发生了,教师采取进攻,工作应该做在前面,教师应该有深刻的洞察力,对学生 的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我们说攻心为上,平时要做一些瓦解学生阵营的工作。如若班级的工作及每一名学 生的思想都在
- 40 - 40 205205205205雨林木风 第 页 2021-2-11 40 即使暴露在学生中,也可高枕无忧,恰似穿了铁盔铁甲,不用担心会被学生的 冷枪冷弹击倒。 说起这公正,也恰似一阵地,或者说是教师的底线,断不可以失守的,否 则,你丢了这个阵地,必定兵败如 山倒,此后,你无论如何进攻,都无法收复 失地了。 阵地战,通常都是易守难攻,教师守住阵地也并不是很难,可是,进攻学 生的阵地就不一样了。 进攻分两种,主动进攻与被动进攻。高明的教师总是采取主动进攻之态势, 在问题刚刚出现还处在萌芽状态 时,一举进攻,将其扼杀。此时的进攻是容易 的,只要看准时机,当学生并无防备且势力并未壮大之时,一 击得手。譬如说 班级中有学生说脏话粗话,此问题如毒细胞一般传播极快,教师必须在第一时 间发现问题, 在只有星星之火之时,及时出手,采取断然措施,将其扑灭,并 怀有高度戒备心理,以防复发。这种策略就 如同集中优势兵力,在局部战场形 成绝对优势,以强击弱。如果发现的比较晚,等到星火燎原之际,教师的 工作 就陷于被动了。 一俟班级真的出了突发性的大问题,教师只能被动地处理,此时的进攻称 之为被动进攻。被动进攻由于学生 方准备充分,且已经构筑好防线,对教师来 说通常颇有难度。譬如班级发生偷窃事件,教师若此前毫无思想 准备,且没有 掌握任何相关情况,处理起来必定十分棘手。当然了,也正因为难,教师如能 圆满处理这样的 事情,成功攻破对方阵地,此战一定十分经典。我看过的几则 著名案例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教师先对全班 作一番声情并茂的思想工作,给 作案者施加一定的心理压力,然后采取巧妙手段,比如说有教师做一个大的 空 纸箱放一房间里,全班学生每个人排队进去,把手放进去再拿出来,最终丢失 的东西出现了,但是也保全 了偷窃者的颜面。 被动进攻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要以情动人,以智取胜。譬如说有学 生打了架,欺负同学,性质比较严 重,按规定要给予处分,班主任做其思想工 作,让他接受学校的处罚,并且把这个处罚转化成改进的动力。 这是一个攻坚 战。我们讲教师要以智取胜,指的是教师不要硬攻,要找到学生思想深处的薄 弱环节,先打开 缺口,有时,不免还要使用一点迂回战术。一旦打开缺口,就 要集中强大火力,使学生思想防线彻底崩溃, 教师要善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最终以情和理取胜。 当然,最好还是不要等问题发生了,教师采取进攻,工作应该做在前面, 教师应该有深刻的洞察力,对学生 的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我们说攻心为上, 平时要做一些瓦解学生阵营的工作。如若班级的工作及每一名学 生的思想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