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宽带综合P网 流的概念 ·P交换的基本概念是流的概念。一个流是从ATM交换 机输入端口进来的一系列有先后关联的P分组,它将 由P交换控制器的路由软件来处理。 P交换将输入的分组流分为两种类型: >持续期长、业务量大的用户数据流,比如FTP、 Telnet、HTTP以及多媒体音频、视频数据等。这类 数据流在ATM交换机硬件中直接进行交换。 >持续期短、业务量小、呈突发分布的用户数据流, 比如DNS查询、SMTP数据、SNMP数据等。这类数 据流通过P交换控制器中的P路由软件完成转发, 即采用和传统路由器类似的逐跳的存储转发方式。 采取这种方法省去了建立ATM虚连接的开销
第12章 宽带综合IP网 流的概念 • IP交换的基本概念是流的概念。一个流是从ATM交换 机输入端口进来的一系列有先后关联的IP分组,它将 由IP交换控制器的路由软件来处理。 • IP交换将输入的分组流分为两种类型: ➢持续期长、业务量大的用户数据流,比如FTP、 Telnet、HTTP以及多媒体音频、视频数据等。这类 数据流在ATM交换机硬件中直接进行交换。 ➢持续期短、业务量小、呈突发分布的用户数据流, 比如DNS查询、SMTP数据、SNMP数据等。这类数 据流通过IP交换控制器中的IP路由软件完成转发, 即采用和传统路由器类似的逐跳的存储转发方式。 采取这种方法省去了建立ATM虚连接的开销
第12章宽带综合P网 P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P交换同时支持传统的逐跳分 组转发方式和基于流的ATM直接交 换方式
第12章 宽带综合IP网 IP交换同时支持传统的逐跳分 组转发方式和基于流的ATM直接交 换方式. IP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第12章宽带综合P网 交换机工作过程 ·(1)逐跳转发P分组阶段 >任意P分组流,最初都是在两个相邻P交换机间的 缺省VC上逐跳转发的,该缺省VC穿过ATM交换机 并终接于两个P交换控制器上。在每一跳,ATM信 元先重新组装成P分组,送往P交换控制器,P交 换控制器则根据P路由表决定下一跳,然后再P分 组分拆为ATM信元进行转发。 >同时,P交换控制器基于接收P分组的特征,按照 预定的策略进行流分类决策,以判断创建一个流是 否有益
第12章 宽带综合IP网 交换机工作过程 • (1) 逐跳转发IP分组阶段 ➢任意IP分组流,最初都是在两个相邻IP交换机间的 缺省VC上逐跳转发的,该缺省VC穿过ATM交换机 并终接于两个IP交换控制器上。在每一跳,ATM信 元先重新组装成IP分组,送往IP交换控制器,IP交 换控制器则根据IP路由表决定下一跳,然后再IP分 组分拆为ATM信元进行转发。 ➢同时,IP交换控制器基于接收IP分组的特征,按照 预定的策略进行流分类决策,以判断创建一个流是 否有益
第12章宽带综合9P网 (2)使用FMP将业务流从默认VC重定向到一个专用的 VC上 >如果分组适合于流交换,则IP交换控制器用IFMP协 议发一个重定向信息给上游节点,要求它将该业务 流放到一个新的VC上传送(即上游节点的出口VC同 时是下游节点的入口VC)。如果上游节点同意建立 VC,则后续分组在新的VC上转发,同时下游节点 也进行了流分类决策,并发送了一个重定向信息到 上游,请求为该业务流建立一条呼出VC。新的VC 一旦被建立,后续业务流将在新的VC上转发
第12章 宽带综合IP网 • (2) 使用IFMP将业务流从默认VC重定向到一个专用的 VC上 ➢如果分组适合于流交换,则IP交换控制器用IFMP协 议发一个重定向信息给上游节点,要求它将该业务 流放到一个新的VC上传送(即上游节点的出口VC同 时是下游节点的入口VC)。如果上游节点同意建立 VC,则后续分组在新的VC上转发,同时下游节点 也进行了流分类决策,并发送了一个重定向信息到 上游,请求为该业务流建立一条呼出VC。新的VC 一旦被建立,后续业务流将在新的VC上转发
第12章宽带综合9P网 (3)在新的VC上对流进行第二层交换 >ATM交换机根据已经构造好的输入/输出VC的映射 关系,将该流的所有后续业务量在第二层进行交换, 而不会再涉及到P交换控制器。同时,一旦建立了 一个流,P分组就不需要在每一跳进行组装和分拆 操作,因而大大提高了P分组的转发效率,尤其是 由长数据流组成的网络业务将从P交换受益最多
第12章 宽带综合IP网 • (3) 在新的VC上对流进行第二层交换 ➢ATM交换机根据已经构造好的输入/输出VC的映射 关系,将该流的所有后续业务量在第二层进行交换, 而不会再涉及到IP交换控制器。同时,一旦建立了 一个流,IP分组就不需要在每一跳进行组装和分拆 操作,因而大大提高了IP分组的转发效率,尤其是 由长数据流组成的网络业务将从IP交换受益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