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宽带综合9P网 集成模式的优点是综合了第三层路由的灵 活性和第二层交换的高效性,P分组的传输 效率高,可以充分发挥ATM面向连接的全部 优点;缺点是协议较为复杂,与标准ATM技 术不兼容。 集成模式主要包括Ipsilon公司的P交换 技术(PSwitching)、Cisco公司的标记交换技 术(Tag Switching)、IETF制定的MPLS等
第12章 宽带综合IP网 集成模式的优点是综合了第三层路由的灵 活性和第二层交换的高效性,IP分组的传输 效率高,可以充分发挥ATM面向连接的全部 优点;缺点是协议较为复杂,与标准ATM技 术不兼容。 集成模式主要包括Ipsilon公司的IP交换 技术(IP Switching)、Cisco公司的标记交换技 术(Tag Switching)、IETF制定的MPLS等
第12章宽带综合P网 12.2.2P交换 ·1996年,Ipsilon公司提出了IP交换(IP switching)的概念。 它将一个IP路由处理器捆绑在一个ATM交换机上,去 除了交换机中所有的“ATM论坛”信令和路由协议, ATM交换机由与其相连的IP路由处理器控制。IP交换 机作为一个整体运转,执行通常的P路由协议,并进 行传统的逐跳方式的P分组转发。 P交换最先引入了流的概念,P交换机可以根据流的 不同特点,选择使用传统的路由方法转发分组,或建 立ATM连接转发分组。IP交换大大地提高了ATM网上 IP分组转发的效率,是典型的集成方式的多层交换技 术
第12章 宽带综合IP网 12.2.2 IP交换 • 1996年,Ipsilon公司提出了IP交换(IP switching)的概念。 它将一个IP路由处理器捆绑在一个ATM交换机上,去 除了交换机中所有的“ATM论坛”信令和路由协议, ATM 交换机由与其相连的IP路由处理器控制。IP交换 机作为一个整体运转,执行通常的IP路由协议,并进 行传统的逐跳方式的IP分组转发。 • IP交换最先引入了流的概念,IP交换机可以根据流的 不同特点,选择使用传统的路由方法转发分组,或建 立ATM连接转发分组。IP交换大大地提高了ATM网上 IP分组转发的效率,是典型的集成方式的多层交换技 术
第12章宽带综合P网 1.基本结构 ·P交换的核心是P交换机和相关的专用通信协议。 IP交换机是一个能够在第三层转发P分组并具有一个 使分组也能在第二层被交换的设备或系统。它具有区 分哪些分组将在第三层被转发以及哪些分组将在第二 层被交换的控制机制,然后通过一条第二层交换路径 重定向一些或所有分组。 ·IP交换机由两个逻辑上分离的功能组成:ATM交换模 块和P交换控制器
第12章 宽带综合IP网 1.基本结构 • IP交换的核心是IP交换机和相关的专用通信协议。 • IP交换机是一个能够在第三层转发IP分组并具有一个 使分组也能在第二层被交换的设备或系统。它具有区 分哪些分组将在第三层被转发以及哪些分组将在第二 层被交换的控制机制,然后通过一条第二层交换路径 重定向一些或所有分组。 • IP交换机由两个逻辑上分离的功能组成:ATM交换模 块和IP交换控制器
第12章宽带综合P网 IP交换机的结构 IP交换控制器 GSMP IFMP 流的分类与控制 路由与转发 GSMP 默认VC 默认VC 某个流的 ATM交换模块 某个流的 专用VC 专用VC
第12章 宽带综合IP网 IP交换机的结构 GSMP IFMP 流的分类与控制 路由与转发 IP交换控制器 GSMP ATM交换模块 默认VC 某个流的 专用VC 默认VC 某个流的 专用VC
第12章宽带综合P网 P交换机的结构 ·(1)ATM交换模块 (2)P交换控制器:主要由P路由软件和控制软件组成, 它负责标识一个流,并将其映射到ATM的虚连接上。 ● (3)GSMP:是通用交换管理协议。此协议使P交换控 制器可从内部完全控制ATM交换模块,管理其交换端 口,建立和撤销通过交换机的连接等。 ·(④)FMP:是Ipsilon流管理协议。该协议用于在P交 换机间共享流标记信息,以实现基于流的第二层交换
第12章 宽带综合IP网 IP交换机的结构 • (1) ATM交换模块 • (2) IP交换控制器:主要由IP路由软件和控制软件组成, 它负责标识一个流,并将其映射到ATM的虚连接上。 • (3) GSMP:是通用交换管理协议。此协议使IP交换控 制器可从内部完全控制ATM交换模块,管理其交换端 口,建立和撤销通过交换机的连接等。 • (4) IFMP:是Ipsilon流管理协议。该协议用于在IP交 换机间共享流标记信息,以实现基于流的第二层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