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 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日照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两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 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 在何处。(3分) 7.答案: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 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评分:本题共3分。找出动词1分;赏析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潍坊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6分)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分) 9.(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 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9.(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 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 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上海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7.“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 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日照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7、8 两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 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 分) 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 在何处。(3 分) 7.答案: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 爱(最爱) 评分:每空 1 分,共 2 分。 8.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 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评分:本题共 3 分。找出动词 1 分;赏析 2 分,每个要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潍坊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8-9 题。(6 分)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 分) 9.(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 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 分) 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9.(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 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 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上海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 7-8 题(4 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7、酣睡 8、B 达州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7—18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 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 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 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17.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2分,意同即可) 18.C(2分) 乐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汘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 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 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7、酣睡 8、B 达州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 17——18 题(4 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 分) 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 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 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 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17.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2 分,意同即可) 18.C(2 分) 乐山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 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