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初一语文 2019.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0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 来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題纸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在这个平和宁静的夜晚,所有尘事的繁杂都不再困饶我心灵的家园,此时此刻,清爽的 风吹去了我的疲惫,如(shi)重负的我感受到了令人惊悸的美丽。找一个小茶馆坐 坐,店里的老板娘送上一杯醇香的“阿婆茶”。当我闲』(xi)创品茶时,从小河的船上 传来_(you扬婉转的,唱词是地方方言的越调《梁祝》曲来。三三两两的街灯、发出 昏暗的光,衬托着这平静的夜,多少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温(xin)。轻纱般的月色 笼罩着周庄,水巷的灯船更为古镇平添几分夜的神韵。欻乃的橹声、动人的歌声,组成 悦耳的乐曲,为水乡之夜散发着迷人的媚力,为古镇增添了几分诗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如(shi)重负②闲(xi)③(you)扬婉转④温_(xi (2)找出上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填入下表中并改正。 错别字 正确字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⑦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⑧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初一语文 2019.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20 题,满分 13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考场号、座位号用 0. 5 毫 来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9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 分) 在这个平和宁静的夜晚,所有尘事的繁杂都不再困饶我心灵的家园,此时此刻,清爽的 风吹去了我的疲惫,如 (shì)重负的我感受到了令人惊悸的美丽。找一个小茶馆坐一 坐,店里的老板娘送上一杯醇香的“阿婆茶”。当我闲 (xiá)创品茶时,从小河的船上 传来 (yōu)扬婉转的,唱词是地方方言的越调《梁祝》曲来。三三两两的街灯、发出 昏暗的光,衬托着这平静的夜,多少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温 (xīn)。轻纱般的月色 笼罩着周庄,水巷的灯船更为古镇平添几分夜的神韵。欸乃的橹声、动人的歌声,组成一支 悦耳的乐曲,为水乡之夜散发着迷人的媚力,为古镇增添了几分诗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如 (shì)重负 ②闲 (xiá) ③ (yōu)扬婉转 ④温 (xī n) (2)找出上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填入下表中并改正。 错别字 正确字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 ①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 》) ③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⑤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⑦有约不来过夜半, 。 (赵师秀《约客》) ⑧无丝竹之乱耳, 。 ( 《陋室铭》)
3.很多人可能是因为某句广告词而将一个广告或其对应的产品印在脑海中。请选择下面你喜 的一句广告词,说说它的精彩特别之处。(3分) ①我们正在努力。(某汽车租赁公司广告) ②祖国需要你。(某征兵公益广告) 4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国海军部组织了一艘名为亚伯拉罕·林肯号的快速驱逐舰,准备去清除“怪物” 在舰只离开布鲁克林码头之前三小时,我受到海军部长何伯逊的邀请一起参加本次远征。 B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到海底森林打猎,我们看到了沿着垂直线生长的海带和水藻,在克 雷斯波岛的海底绝壁遇到巨形海蜘蛛,打到一只海獭,躲过了对火鲛的侵袭。 C尼摩船长热爱海洋,他认为海是包罗万象的,海的气息纯洁而卫生,海是大自然的仓 库。海中有无比和平的环境,海不属于压迫者,只有在海中才有独立,才是完全自由的。 D尼摩船长带我们参观“诺第留斯号”上有三万两千册藏书的图书室,在这些书籍中间, 哲学、文学、政治经济学类的书有很多,但缺少科学类的书籍。 (2)阅读下面名著中的节选,回答问题。(5分) 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 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 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他弯下身子, 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 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刹入鱼腹中。不过,事情并没有完,结果尚未分晓。怕人的战斗 开始进行了。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饣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 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攪动海水, 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船长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摔在水底地下。一会儿, 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尼摩船长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 ①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尼摩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②在这部科幻小说中还有很多类似惊心动魄的情节,谙再列举二个。(2分) (3)结合名著主要内容,请完成下面的对联。(2分) 上联 下联:历险排难,驰骋世外三百天。(注:阿龙纳斯教授随尼摩船长在诺第留斯号上如隐士
3.很多人可能是因为某句广告词而将一个广告或其对应的产品印在脑海中。请选择下面你喜 欢 的一句广告词,说说它的精彩特别之处。(3 分) ①我们正在努力。(某汽车租赁公司广告) ②祖国需要你。(某征兵公益广告) 4.名著阅读。(10 分) (1)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美国海军部组织了一艘名为亚伯拉罕·林肯号的快速驱逐舰,准备去清除“怪物”。 在舰只离开布鲁克林码头之前三小时,我受到海军部长何伯逊的邀请一起参加本次远征。 B.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到海底森林打猎,我们看到了沿着垂直线生长的海带和水藻,在克 雷斯波岛的海底绝壁遇到巨形海蜘蛛,打到一只海獭,躲过了对火鲛的侵袭。 C.尼摩船长热爱海洋,他认为海是包罗万象的,海的气息纯洁而卫生,海是大自然的仓 库。海中有无比和平的环境,海不属于压迫者,只有在海中才有独立,才是完全自由的。 D.尼摩船长带我们参观“诺第留斯号”上有三万两千册藏书的图书室,在这些书籍中间, 哲学、文学、政治经济学类的书有很多,但缺少科学类的书籍。 (2)阅读下面名著中的节选,回答问题。(5 分) 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 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 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他弯下身子, 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 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刹入鱼腹中。不过,事情并没有完,结果尚未分晓。怕人的战斗 开始进行了。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 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 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船长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摔在水底地下。一会儿, 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尼摩船长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 ①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尼摩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3 分) ②在这部科幻小说中还有很多类似惊心动魄的情节,谙再列举二个。(2 分) (3)结合名著主要内容,请完成下面的对联。(2 分) 上联: , ; 下联:历险排难,驰骋世外三百天。(注:阿龙纳斯教授随尼摩船长在诺第留斯号上如隐士
般待了将近十个月,经历了种种艰险。)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1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5~6题。(5分) 送人归京师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月 宋陈与义 元周德清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 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注释】: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③砧声:捣 衣声。 5两文中的“愁”情完全一样吗?请分析说明。(3分) 6请选择其中一文,说说作者是如何来渲染“愁”情的。(2分) 阅读纪昀的《河中石兽》一文,完成7~8题。(6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下余里无迹 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7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阅十余岁 B.是非木柿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但知其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但当涉猎(《孙权劝学》) 8.下面两句话中“笑”的意味有何不一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说明。(4分)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②康南笑而遣之(《卖油翁》) 阅读下面一箱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到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 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 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 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居数曰,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 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辶,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
般待了将近十个月,经历了种种艰险。)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1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5~6 题。(5 分) 送人归京师①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月 宋 陈与义② 元 周德清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③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 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注释】: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③砧声:捣 衣声。 5.两文中的“愁”情完全一样吗?请分析说明。(3 分) 6.请选择其中一文,说说作者是如何来渲染“愁”情的。(2 分) 阅读纪昀的《河中石兽》一文,完成 7~8 题。(6 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下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7.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2 分)。 A.阅.十余岁 B.是.非木柿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但.知其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但.当涉猎(《孙权劝学》) 8.下面两句话中“笑”的意味有何不一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说明。(4 分)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②康南笑.而遣之(《卖油翁》) 阅读下面一箱文言文,完成 9~11 题。(8 分)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到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 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 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 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居数曰,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 “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 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
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 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 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驹也哉! (《柳河东集》) 9.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往往为所伤 为:为了 B既归念此良狗也 既:既然 C.主人疑狗之不吠也之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 D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若好像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②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11请概括冉氏烹狗的原因。(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2-14题。(7分) 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謇,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 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 籍都可以带来的妤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 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 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 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 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 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 成为经典,关健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 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这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晢人的思考。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 人”,一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又如,马克思 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头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 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 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 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史 记》中荆柯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致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 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 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人感到雄奇,瑰丽, 境界阔大;“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
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 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 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驹也哉! (《柳河东集》) 9.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往往为.所伤 为:为了 B.既.归,念此良狗也 既:既然 C.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之: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 D.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 若:好像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②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11.请概括冉氏烹狗的原因。(2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 12~14 题。(7 分) 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 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 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 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 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 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 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 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 成为经典,关健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 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这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 人”,一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又如,马克思、 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 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 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 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史 记》中荆柯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致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 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 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人感到雄奇,瑰丽, 境 界 阔大 ;“ 七 八个 星天 外, 两 三点 雨山 前 ”, 让人 感到 清 新、 舒旷 ,意 境 悠
长 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 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 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又如,一部《红 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经典蕴含的深刻哲 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 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品读经典有哪些好处。(3分) 13.文中引用林语堂和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话语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 14根据上下文,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第⑤段橫线处补充一个论据。(2分) 某中学初(6)班的李小乐同学阅读《一个人的仪式》这篇文章后写了几条批注,请你 结合文章内容,帮他解答15-19题。(15分) 个人的仅式 夏立君 ①返回山东的路上,我特意绕道上海,去拜谒夏允彝、 夏完淳父子墓和陈子龙墓。多年了,明清易代之际的陈于龙 和夏氏父子,尤其是少年夏完淳最令我难以释怀。知道这 个人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去拜谒他们墓地的计划,干脆不跟 任何人提及,起码能免掉解释的麻烦 ②来到佘山镇广富林村,陈子龙墓就在湿地中间一块略 高的台地上。一圈围墙围成一个墓园,园内生满翠竹绿树,坟 丘很低,几与地平,几块石碑立在周围。这是隔着高高的栅栏 门看到的景象。我进不去墓园,门上挂着锁。不能到墓前凭吊|“第①段中的划线句看似平 下,不能读一读那些碑文,心有不甘。村干部安慰我说:隔着淡却耐人寻味。” 门看看就行了,进去看也就是那个样。 15请你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 ③独立姗栏门外。我望丁望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陈作用。(3分) 子龙啊,你虽是大英雄,却不能为当代人带来经济效益, 以注定要寂寞了。我打量着这道门,然后手脚并用,翻过了 栅栏。这一回把该看清的都看清了。绕坟一周,揣摩碑文, 拍照,默哀,原路退出。 ④离开佘山镇,来到了小昆山镇荡湾村。 ⑤夏氏父子墓坐落在村北开阔的田野中,守墓人打开门 后就走了。墓丘上遍覆翠竹,墓前有九株合抱粗的香樟树,枝 繁叶茂,颇有蓊郁之像。父子俩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年了。 1645年(清顺治2年)9月17日,夏允彝抗清失败后在家乡投 水殉国。1647年9月19日,夏完淳在南京遇难。行刑方式是
长; 。 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 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 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又如,一部《红 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经典蕴含的深刻哲 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 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品读经典有哪些好处。(3 分) 13.文中引用林语堂和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话语分别有什么作用?(2 分) 14.根据上下文,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第⑤段横线处补充一个论据。(2 分) 某中学初一(6)班的李小乐同学阅读《一个人的仪式》这篇文章后.写了几条批注,请你 结合文章内容,帮他解答 15-19 题。(15 分) 一个人的仅式 夏立君 ①返回山东的路上,我特意绕道上海,去拜谒夏允彝、 夏完淳父子墓和陈子龙墓。多年了,明清易代之际的陈于龙 和夏氏父子,尤其是少年夏完淳最令我难以释怀。知道这三 个人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去拜谒他们墓地的计划,干脆不跟 任何人提及,起码能免掉解释的麻烦。 ②来到佘山镇广富林村,陈子龙墓就在湿地中间一块略 高的台地上。一圈围墙围成一个墓园,园内生满翠竹绿树,坟 丘很低,几与地平,几块石碑立在周围。这是隔着高高的栅栏 门看到的景象。我进不去墓园,门上挂着锁。不能到墓前凭吊 一下,不能读一读那些碑文,心有不甘。村干部安慰我说:隔着 门看看就行了,进去看也就是那个样。 ③独立姗栏门外。我望丁望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陈 子龙啊,你虽是大英雄,却不能为当代人带来经济效益,所 以注定要寂寞了。我打量着这道门,然后手脚并用,翻过了 栅栏。这一回把该看清的都看清了。绕坟一周,揣摩碑文, 拍照,默哀,原路退出。 ④离开佘山镇,来到了小昆山镇荡湾村。 ⑤夏氏父子墓坐落在村北开阔的田野中,守墓人打开门 后就走了。墓丘上遍覆翠竹,墓前有九株合抱粗的香樟树,枝 繁叶茂,颇有蓊郁之像。父子俩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年了。 1645 年(清顺治 2 年)9 月 17 日,夏允彝抗清失败后在家乡投 水殉国。1647 年 9 月 19 日,夏完淳在南京遇难。行刑方式是 “第①段中的划线句看似平 淡却耐人寻味。” 15.请你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 作用。(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