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的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 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 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 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 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 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 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断句的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 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 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 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 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 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 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如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 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 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 败矣。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冲 就断开了
例如: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 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 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 败矣。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 就断开了
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 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 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 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 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 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 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 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 有助于断句
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 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 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 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 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 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 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 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 有助于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