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握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 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3.了解本文深沉含蓄的抒情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核心·思维激活 激活①怎样理解母亲的“好好儿活, 情;③用景物描写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 好好儿活”的含义? ④作为记叙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O思维激活 ⑤烘托人物的形象;⑥暗示文章的中心; 首先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读懂文 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等。 章(文段或句子)的意思。然后揣摩语句在 答案:通过景物描写,以动衬静,突出 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以及所表达的人物的情 “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感、态度、认识。最后分析这句话表现了说 激活3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 话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答案:“好好儿活”是母亲在鼓励儿子 答案: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活得辛苦, 要好好地珍惜、热爱生命,勇敢地对待生活 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 中的磨难、挫折。这句话发自母亲内心,表 睿智的母亲。她的慈爱,体现在她深深理解 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她想方 现了母亲深沉无私的爱。 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出去散散心, 激活2“窗外的树叶‘唰啊啦啦’地 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 飘落”,此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望,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她的细心,体现 O思维激活 在几次“悄悄”地出去和进来,以及“偷偷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①交代故事发 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 生的地点、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 26
第二单元■N 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有对儿子说过“你为我想想”,这些体现了 细节描写中。她自己身患绝症,“肝疼得整 她的无私和坚忍。她的睿智,体现在她懂得 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却从未向儿 人生无论遵遇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 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终生截瘫的残酷现 不是仅仅活着,而是要活得坚强,活出尊 实,承受着儿子痛苦绝望的心情,却从来没 严,要找到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 素能:达标训练 0基础积累 C.鲜艳。 D.身材高大而美丽。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短句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 答案:在百花调零的秋冬季节,菊花迎 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 霜怒放,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 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 题材。 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 (1)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茎的大 答案:恳求 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千z百 (2)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 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 地说着… 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 答案:来回地说:形容说话喝峻。 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菊花在 (3)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百花调零的秋冬季节迎霜努放并且成为 她比我还敏感。 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答案: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 很快。 的字注音。 3.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千zi百态(姿) (1)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重瓣(chong) (神态描写) 百花凋零(diao)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努放”,这 (动作描写) 个词的正确写法是“怒放”。 (3)(母亲)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 (3)“姹紫嫣红”中“嫣”的意思是(C) 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A.美好的样子。B.容貌美好。 (语言描写) 27
家庭作业·语文·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 4.文学常识填空。 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著有小 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拍在额头上发出 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 的声青,于我而言,成了一曲带着淡淡咏叹 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 的生活乐章。 《病隙碎笔》等。 ④母亲是爱美的,然而岁月匆匆,霜雪 0阅读理解 重重,谁也无法阻拦青春急切的脚步。一道 不老的额头 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 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她 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 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 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 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 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 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 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 康状况。 木,永远葱绿绵长。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 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 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 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 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 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 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 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 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 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 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 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时,母亲 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 的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 您的额头,还像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 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 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 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 5.请分析文章以《不老的额头》为题目的 回,当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 作用。 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时,我才知道母亲已 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 答案:①“额头”是文章的线索,贯串 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 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②“不老”写 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厘清生活的烦琐,解 出了在“我”心里母亲永远是年轻的, 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 既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永恒的爱,又表达 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 了“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8
第二单元■山山 6.结合语境,理解文章第②段中加点词语 (示例二)“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 的含义。 贴在一起。”当“我”的女儿说头晕时 答案:“记忆档案”指保留在记忆中的文 母亲“又习惯性地跟她贴”额头这一自 件和材料,在文中是指多年来母亲为 然而然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 “我们”担忧而在额头上刻下的深深皱 对孙辈永恒的爱。 纹,表现了母亲为“我们”、为家庭的辛 口表达应用 苦操劳。 8.课文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如“母亲扑 7.文章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 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一句中 这主要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 的三个动词“扑”“抓”“忍”,使我们深 细节?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结 深地体会到母亲要“扑”灭儿子想死的 合文章内容举出一例分析。 心,“抓”住儿子活下去的欲望的急切心 答案:(示例一)“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 情。请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你最熟悉 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 的人,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100 是悄悄瞒着。”“悄悄”这一细节表现出 字左右,请另附纸书写) 母亲不想儿女为自己担忧的心情,表现 答案:略(提示:抓住细节,写出人物特 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 点,注意语句简洁、通顺,句意完整。) 29
家庭作业·语文·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 6 散步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学习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情中挖 掘深意的写法。 3.感受亲情,体味浓浓的情意,学习并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核心·思维激活 激活①课文第3段结尾句“我的母 出的特点,即大词小用,小题大做。试从课 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里的“熬过”一 文中找出几例,分析这种遣词的独特作用。 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 ·思维激活 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 分析思路:①了解词性、感情色彩,分析 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 修辞、表现手法;②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的确切 的话,说成“决定”;一处在结尾,“好像我 含义及效果;③体会词语所蕴含的感情。 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案:“熬”有“忍受”的意思,“熬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的 过”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严冬里, 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 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苦难,表现了母亲 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深刻 的坚强,体现出“我”的庆幸之情。 的道理。 激活2课文在用词上有一个比较突 素能·达标训练, 0基础积累 2.根据下列各句的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对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 应的词语。 A.散步(sàn) 分歧(qi) (1)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 B.霎时(cha) 蹲下(dun) 难过。 (委屈) C.嫩芽(nen) 积累(Iěi) (2)课文中形容水面明净。(水波粼粼) D.商铺(pù) 领袖(xiù)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