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课程英文名称:Failure and Diagnosis of Mechatronics Equipments 课程编号:ZH15540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总学时72(分理论和学生实践两部分组成) 学分:4 适用对像:机械电子工程,机电技术教育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传感器与测量技术,微机原理,电工电子 课程简介: 现代化设备具有机电一体化、高速化、自动化等特点,而其故障诊断和维修则显得 较为繁杂和困难。尤其是连续生产的装置和生产线,一旦设备故障引发整套装置或整条 生产线停机,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和污染环境。因此, 加强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提高技术人员对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的技术水平,越来越显得 重要和紧迫。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和机电技术教有专业(本科)的专业 核心课。它研究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包括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机械 物理信号分析基础、机械状态识别方法、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等设备诊断原理和常用技 术,典型设备和主要传动部件等的故障诊断技术。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培养具有较强的数字化设计,数控设备、柔性加工系统等机电一体化产品操作、调 试、诊断、维护等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测试机电参数、合理运 用机电设备的能力。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开发、运用、故障诊断与维护能力。针 对现代生产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变传统的定时维修为视情维修,提 高设备的运转率,降低维修费用,并且可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 所学知识对机械设备进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一门技术课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课程英文名称: Failure and Diagnosis of Mechatronics Equipments 课程编号:ZH15540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 时:总学时 72(分理论和学生实践两部分组成) 学 分:4 适用对象:机械电子工程,机电技术教育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传感器与测量技术,微机原理,电工电子 课程简介: 现代化设备具有机电一体化、高速化、自动化等特点,而其故障诊断和维修则显得 较为繁杂和困难。尤其是连续生产的装置和生产线,一旦设备故障引发整套装置或整条 生产线停机,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和污染环境。因此, 加强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提高技术人员对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的技术水平,越来越显得 重要和紧迫。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和机电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 核心课。它研究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包括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机械 物理信号分析基础、机械状态识别方法、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等设备诊断原理和常用技 术,典型设备和主要传动部件等的故障诊断技术。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培养具有较强的数字化设计,数控设备、柔性加工系统等机电一体化产品操作、调 试、诊断、维护等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测试机电参数、合理运 用机电设备的能力。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开发、运用、故障诊断与维护能力。针 对现代生产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变传统的定时维修为视情维修,提 高设备的运转率,降低维修费用,并且可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 所学知识对机械设备进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一门技术课
二、学时分配 章 节 学时 序号 课堂教学内容 学生实贱内容 教学 实践 设备的寿命及劣化曲线 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讨论 1 设备状态信号的物理表现 信号的表示方式讨论 1.5 0.5 2 机械振动及信号 简谐振动振幅、须率测量 1 1 常用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描述与实物认识 1 监测与诊断系统的组成(传感器安装) 传感器安装方法一贴应变片 1.5 0.5 时域信号 机械振动系统正弦扫频测试 0.5 1.5 信号时域特征 均方值、有效值 均方值、有效值测量 0.5 1.5 峭度指标 峭度指标测量 0.5 1.5 频域特征提取方法 振动系统李萨有图测量 1 1 周期信号与非周期 信号频域特征 周期信号频谱 信县 混频与采样定理 不同采样频率下的采样结果比较 1.5 0.5 各阶固有频率 自由度及多自由度系统的各阶固 频率和主振型测量 信号特征的图像表 示 时间历程频谐图 时间历程的频谱图像表示—三维瀑布图 轴心轨迹空间图 轴心轨迹的空间图像表示(三维全息图) 设备状态诊断标准 设备诊断标准讨论 设备劣化趋势 设备劣化趋势讨论 旋转机械故障诊断 转子不平衡故障信号测量、比对 转轴弯曲故障 转轴弯曲信号测量、分析 轴松动和不对中故障诊断 轴松动和不对中信号测量 碰摩和喘振故障分析 碰摩和喘振故障信号采集、分析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讨论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多自由度系统的强迫、衰减振动的幅 频特性、固有频率测量 数控系统参数设 参数传输方法 机床参数传输 定、 CNC参数意义 机床CNC参数的设定
二、学时分配 序号 章 节 学时 课堂教学内容 学生实践内容 教学 实践 1 设备的寿命及劣化曲线 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讨论 1 1 2 设备状态信号的物理表现 信号的表示方式讨论 1.5 0.5 机械振动及信号 简谐振动振幅、频率测量 1 1 3 常用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描述与实物认识 1 1 监测与诊断系统的组成(传感器安装) 传感器安装方法----贴应变片 1.5 0.5 4 信号时域特征 时域信号 机械振动系统正弦扫频测试 0.5 1.5 均方值、有效值 均方值、有效值测量 0.5 1.5 峭度指标 峭度指标测量 0.5 1.5 信号频域特征 频域特征提取方法 振动系统李萨育图测量 1 1 周期信号与非周期 信号 周期信号频谱 1 1 混频与采样定理 不同采样频率下的采样结果比较 1.5 0.5 信号特征的图像表 示 各阶固有频率 二自由度及多自由度系统的各阶固有 频率和主振型测量 1 1 时间历程频谱图 时间历程的频谱图像表示——三维瀑布图 1 1 轴心轨迹空间图 轴心轨迹的空间图像表示(三维全息图) 1 1 5 设备状态诊断标准 设备诊断标准讨论 1 1 设备劣化趋势 设备劣化趋势讨论 1 1 6 旋转机械故障诊断 转子不平衡故障信号测量、比对 1 1 转轴弯曲故障 转轴弯曲信号测量、分析 1 1 轴松动和不对中故障诊断 轴松动和不对中信号测量 1 1 碰摩和喘振故障分析 碰摩和喘振故障信号采集、分析 1 1 7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讨论 1 1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多自由度系统的强迫、衰减振动的幅 频特性、固有频率测量 1 1 8 数控系 统参 数设 定、 参数传输方法 机床参数传输 1 1 CNC 参数意义 机床 CNC 参数的设定 1 1
PLC参数意义 机床PLC参数设定 11 续前表 章 节 学时 序号 课堂教学内容 学生实贱内容 教学 实贱 数控机床电路、根 维修工具使用 万用表、摇表、电格铁等维修工具使用 1 1 据电路进行故障分控制电路绘制方法 *数控系统控制用电路图绘制 0.5 1.5 弱电电路绘制 *低压电器图绘制与分析 0.5 1.5 生产线机械系统 柔性生产线系统机械调试 生产线安装调试与 串行通讯 用串行数据线对柔性生产线传程序 1 1 9 维修 生产线电路系统 ◆柔性生产线电路图绘制 1.5 0.5 生产线程序控制 柔性生产线PLC程序控制 加工误差来源 误差源诊断与分析 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地基、初定位调水平等 0.5 10 设备状态调 间隙的产生 间隙调整 设备的日常保养 保养设备 备注:带星号““的项目,如果随堂无法完成,由学生课后完成。 三、教学手段与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集中于理论教学,注重的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随着科技发 展,知识总量呈爆炸式增加,人类的工作和科技活动分工更加细化,对于工程技术人员 来说,更重要不再是知识的完整性,而是应用已经成熟的技术动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 能力。本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为提高工程教育水平,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教学做一体化: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的探索式教学,减少枯燥繁 琐的理论讲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比例,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 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组织:增大实践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和学生实践内容各占大约50%左 右,将常规的实验教学分散对应于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使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应用于 解决问题。 3)教学方法组织:小班授课,探索式教学,即老师每节课提出一个问题,给与适 当讲解后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动手操作,最后老师给予归纳和总结
PLC 参数意义 机床 PLC 参数设定 1 1 续前表 序号 章 节 学时 课堂教学内容 学生实践内容 教学 实践 8 数控机床电路、根 据电路进行故障分 析 维修工具使用 万用表、摇表、电烙铁等维修工具使用 1 1 控制电路绘制方法 *数控系统控制用电路图绘制 0.5 1.5 弱电电路绘制 *低压电器图绘制与分析 0.5 1.5 9 生产线安装调试与 维修 生产线机械系统 柔性生产线系统机械调试 1 1 串行通讯 用串行数据线对柔性生产线传程序 1 1 生产线电路系统 *柔性生产线电路图绘制 1.5 0.5 生产线程序控制 柔性生产线 PLC 程序控制 1 1 10 设备状态调整 加工误差来源 误差源诊断与分析 1 1 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地基、初定位调水平等 1.5 0.5 间隙的产生 间隙调整 1 1 设备的日常保养 保养设备 1 1 备注: 带星号“*”的项目,如果随堂无法完成,由学生课后完成。 三、教学手段与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集中于理论教学,注重的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随着科技发 展,知识总量呈爆炸式增加,人类的工作和科技活动分工更加细化,对于工程技术人员 来说,更重要不再是知识的完整性,而是应用已经成熟的技术动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 能力。本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为提高工程教育水平,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教学做一体化: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的探索式教学,减少枯燥繁 琐的理论讲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比例,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 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组织:增大实践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和学生实践内容各占大约 50%左 右,将常规的实验教学分散对应于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使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应用于 解决问题。 3)教学方法组织:小班授课,探索式教学,即老师每节课提出一个问题,给与适 当讲解后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动手操作,最后老师给予归纳和总结
概况起来就是,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与学生操作结合,自主学 习部分采用科研小组进行集体学习。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要 求,以一个典型机电产品为案例,采取“教学做创”一体化、理实融合的教学模式,具 体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方法,明确教师教授的内容、学生学的要求、 学生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问题的解决,完成一个或多个典型机 电设备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课程内容体系 本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技术课程,体现新技术、新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即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机电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意义、发展和基本理论:熟悉信号分析、数据采集与信号处 理及常用传感器的理论基础:掌握工程信号的类别及其基本特点、掌握频谱分析与数字 信号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等设备诊断原理和常用技术,掌握常用 诊断仪器系统的使用方法,能对典型设备和主要传动部件开展故障诊断工作。掌握旋转 机械、齿轮和滚动轴承的振动诊断技术:了解掌握铁谱技术与监测诊断应用、红外技术 与监测诊断应用以及设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原理;通过对典型设备故障的实例分析,加 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故障诊断方法的工程应用,对一般设备故障能提出诊 断策略和方法,并对故障的部位和原因能做出初步的分析,为提高设备维护管理水平打 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 1)考核方式:平时考勤和大作业40%,实践动手和创新30%,期末理论考试30%, 教:平时20%考勤+10%大作业,以大作业或论文的形式提供,装订成册:做:提出创 新问题,做出一定的实验结果,能解决一定的实际工程问题等作为考核指标,考核形式 以,实验报告,产品或结果和实验现场考核的形式进行,其中完成实验结果占成绩的 30%,有创新性的再加10%,实验报告和创新性实验考核结果装订成册:期末考试:理 论考试试卷占30%,理论试卷装订成册。规定相同格式的纸张。(实践动手成绩根据每 次学生参与讨论、动手结果直接按五级分制给出成绩,期末进行折算汇总平均:理论考 试按照百分制试卷考核,最后折算为五级分制) 2)学生成绩评定:按照五级分制一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概况起来就是,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与学生操作结合,自主学 习部分采用科研小组进行集体学习。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要 求,以一个典型机电产品为案例,采取“教学做创”一体化、理实融合的教学模式,具 体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方法,明确教师教授的内容、学生学的要求、 学生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问题的解决,完成一个或多个典型机 电设备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课程内容体系 本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技术课程,体现新技术、新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即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机电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意义、发展和基本理论;熟悉信号分析、数据采集与信号处 理及常用传感器的理论基础;掌握工程信号的类别及其基本特点、掌握频谱分析与数字 信号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等设备诊断原理和常用技术,掌握常用 诊断仪器系统的使用方法,能对典型设备和主要传动部件开展故障诊断工作。掌握旋转 机械、齿轮和滚动轴承的振动诊断技术;了解掌握铁谱技术与监测诊断应用、红外技术 与监测诊断应用以及设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原理;通过对典型设备故障的实例分析,加 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故障诊断方法的工程应用,对一般设备故障能提出诊 断策略和方法,并对故障的部位和原因能做出初步的分析,为提高设备维护管理水平打 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 1)考核方式:平时考勤和大作业 40%,实践动手和创新 30%,期末理论考试 30%, 教:平时 20%考勤+10%大作业,以大作业或论文的形式提供,装订成册;做:提出创 新问题,做出一定的实验结果,能解决一定的实际工程问题等作为考核指标,考核形式 以,实验报告,产品或结果和实验现场考核的形式进行,其中完成实验结果占成绩的 30%,有创新性的再加 10%,实验报告和创新性实验考核结果装订成册;期末考试:理 论考试试卷占 30%,理论试卷装订成册。规定相同格式的纸张。(实践动手成绩根据每 次学生参与讨论、动手结果直接按五级分制给出成绩,期末进行折算汇总平均;理论考 试按照百分制试卷考核,最后折算为五级分制) 2)学生成绩评定:按照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考核成绩表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 单项成绩 考核类别 序号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权重 考核结果 (百分制) 1 总论 小论文 0.05 2 设计问题的 设计任务书和 描述与解决 典型机电产品 0.1 故障排除方案 3 固有频率测 悬臂梁固有频 0.2 定 率测试 形成性评价 4 旋转设备故轴不对中故障 障诊断 排除 a 5 综合设备故 数控机床故障 0.30 障诊断(1) 诊断 6 综合设备故柔性生产线设 0.15 障诊断(1)备故障诊断 过程考核总成绩 终结性评价 7 理论考核(闭卷考试) 最终成绩(过程考核成绩占70%,期末考核成绩占30%) 六、教学团队 本课程教学团队由专职教师5名,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 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3人,教学团队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团队成员热爱本科 教学,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质量高。 七、学生人数:单班授课,单班学生数不超过35人
考核成绩表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专 业 考核类别 序号 考 核 内 容 考核方式 单项成绩 (百分制) 权重 考核结果 形成性评价 1 总论 小论文 0.05 2 设计问题的 描述与解决 设计任务书和 典型机电产品 故障排除方案 0.1 3 固有频率测 定 悬臂梁固有频 率测试 0.2 4 旋转设备故 障诊断 轴不对中故障 排除 0.2 5 综合设备故 障诊断(1) 数控机床故障 诊断 0.30 6 综合设备故 障诊断(1) 柔性生产线设 备故障诊断 0.15 过程考核总成绩 终结性评价 7 理论考核(闭卷考试) 最终成绩(过程考核成绩占 70%,期末考核成绩占 30%) 六、教学团队 本课程教学团队由专职教师 5 名,高级职称 1 人,中级职称 2 人,初级职称 2 人, 博士学位 2 人,硕士学位 3 人,教学团队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团队成员热爱本科 教学,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质量高。 七、学生人数:单班授课,单班学生数不超过 3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