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部分) 导论 、概念比较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3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其中,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 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它是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5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 三、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由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是人们通过社会革命实现的,所以生产关系是可以由人们自由选择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阐述的经济规律,是马克思花费了多年的心血创造的 3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阶段上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部分) 导 论 一、概念比较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3.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二、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2.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 、 ,其中, 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 素; 和 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它是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4.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5.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 。 三、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由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是人们通过社会革命实现的,所以生产关系是可以由人们自由选择的。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阐述的经济规律,是马克思花费了多年的心血创造的。 3.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阶段上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什么是共有经济规律和特有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和其它经济规律的关系如何? 五、论述题 1什么是生产力性质、水平和状况?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如何理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3为什么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始终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第一篇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第一章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概念比较 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2.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4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5使用价值和价值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二、填空题 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前者创造商品的 后者形成商品的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成正比, 成反比。 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的矛盾。 4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 四个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和
3.什么是共有经济规律和特有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和其它经济规律的关系如何? 五、论述题 1.什么是生产力性质、水平和状况?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如何理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3.为什么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始终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第一篇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第一章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一、概念比较 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2.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4.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5.使用价值和价值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二、填空题 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和 ,前者创造商品的 ,后者形成商品的 。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成正比,与 成反比。 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和 的矛盾。 4.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 、 、 和 四个 阶段。 5.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和
6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商品的价值全部都是由该商品生产者的抽象劳动创造的。 2活劳动就是具体劳动,物化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3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 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5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它的生产者来说,是一种非使用价值。 6某食品厂生产的糕点因保管不善,腐烂变质,其使用价值不复存在,但在糕点生产过程中耗费了劳动, 因此这些糕点仍有价值。 四、简答题 1交换价值和价值是什么关系? 2.怎样理解商品二因素?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如何? 3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4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简述价值规律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6.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量有何关系? 7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8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二者的关系如何?为什么纸币流通必须符合货币流通规律? 9什么是价值规律?它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6.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三、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商品的价值全部都是由该商品生产者的抽象劳动创造的。 2.活劳动就是具体劳动,物化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3.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 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5.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它的生产者来说,是一种非使用价值。 6.某食品厂生产的糕点因保管不善,腐烂变质,其使用价值不复存在,但在糕点生产过程中耗费了劳动, 因此这些糕点仍有价值。 四、简答题 1.交换价值和价值是什么关系? 2.怎样理解商品二因素?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如何? 3.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4.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简述价值规律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6.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量有何关系? 7.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8.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二者的关系如何?为什么纸币流通必须符合货币流通规律? 9.什么是价值规律?它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怎样理解商品和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二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概念比较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3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4.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填空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①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是:① 3商品价值的三个构成部分是 4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 5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三、判断改错并说明理由 1.资本家对工人存在剥削是因为没有按劳动力价值支付工资 2剩余价值率反映着予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产生“必须在流通中,又必须不在流通中” 2简述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 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实际工资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受剥削程度的减轻?
3.怎样理解商品和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二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一、概念比较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3.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4.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二、填空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① ;② 。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是:① ; ② ;③ 。 3.商品价值的三个构成部分是: 、 、 。 4.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 。 5.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和 。 三、判断改错并说明理由 1.资本家对工人存在剥削是因为没有按劳动力价值支付工资。 2.剩余价值率反映着予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产生“必须在流通中,又必须不在流通中”? 2.简述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 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实际工资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受剥削程度的减轻?
五、论述题 1试述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工资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第三章资本的积累过程 、概念比较 1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2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 3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 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5.资本积累和资本原始积累 、填空题 1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和_两种类型 2是资本积累的源泉,_又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 3这种由所决定,并反映变化的 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4作为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是_和 5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 三、判断改错并说明理由 1社会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2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一样都是把剩余价值资本化
五、论述题 1.试述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工资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一、概念比较 1.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2.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 3.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 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5.资本积累和资本原始积累 二、填空题 1.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 和 两种类型。 2. 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又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 3.这种由 所决定,并反映 变化的 ,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4.作为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是 和 。 5.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 ,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 。 三、判断改错并说明理由 1.社会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2.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一样都是把剩余价值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