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 Chongg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原理》课程组 2002年12月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原理》课程组 2002 年 12 月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050103 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 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会计学院基础会计教研室 四.大纲说明 《会计学原理》是我校会计专业本、专科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重庆市重点建设 优良课程。该课程主要阐述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重点放在帮助初学者 掌握好“三基”,为其后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后续专业课奠定坚实基础 《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会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准则等 二是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和运用账户、复式计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 算、财产清査及会计报表:三是会计工作组织,包括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 会计规范。三个层次相互联系,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本课程的主体,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完 整结构体系。 学习《会计学原理》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 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掌握会计的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以便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线 结合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着重阐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处理一些常见的经济业务,努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要 理论联系实际,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会计改革以及加入wTO后,与国际会计接轨出现 的新情况、新问题贯穿于教学之中,把握会计发展趋势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72学时,3个学分。实行闭卷考试,成绩按学校办法评定。实行百 分制,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五、纲目 第一章总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本章,要求着重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 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目标,在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这两个会计理论问题作概 括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本章的 目的在于懂得什么是会计,了解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理解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 强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2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2050103 二.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 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会计学院基础会计教研室 四.大纲说明 《会计学原理》是我校会计专业本、专科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重庆市重点建设 优良课程。该课程主要阐述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重点放在帮助初学者 掌握好“三基”,为其后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后续专业课奠定坚实基础。 《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会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准则等; 二是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和运用账户、复式计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 算、财产清查及会计报表;三是会计工作组织,包括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 会计规范。三个层次相互联系,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本课程的主体,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完 整结构体系。 学习《会计学原理》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 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掌握会计的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以便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线, 结合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着重阐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处理一些常见的经济业务,努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要 理论联系实际,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会计改革以及加入 WTO 后,与国际会计接轨出现 的新情况、新问题贯穿于教学之中,把握会计发展趋势。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 72 学时,3 个学分。实行闭卷考试,成绩按学校办法评定。实行百 分制,平时成绩占 20%,期末考试成绩占 80%。 五、纲目 第一章 总 论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本章,要求着重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 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目标,在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这两个会计理论问题作概 括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本章的 目的在于懂得什么是会计,了解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理解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 强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计的职能 2.会计的对象 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5.会计核算的方法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CAI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二)会计的派生职能 三、会计的含义 (一)概念 (二)特点 (三)本质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 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 二、会计对象在企业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会计的任务 、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核算。 、反映和监督各单位财经政策、法令、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 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 第四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第五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总体性要求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可比性原则。 (三)一贯性原则 二、信息质量要求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二)及时性原则。 (三)明晰性原则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计的职能 2.会计的对象 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5.会计核算的方法 [教学时数] 8 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CAI 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二)会计的派生职能 三、会计的含义 (一)概念 (二)特点 (三)本质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 二、会计对象在企业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会计的任务 一、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核算。 二、反映和监督各单位财经政策、法令、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 三、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第五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总体性要求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可比性原则。 (三)一贯性原则 二、信息质量要求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二)及时性原则。 (三)明晰性原则
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要求方面的原则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二)配比原则 (三)权责发生制原则。 (四)历史成本原则 四、修订性惯例要求原则 (一)谨慎原则 (二)重要性原则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的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 (一)设置会计账目。 (二)复式记账。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四)登记账薄,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七)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一会计科目和账户,及其基本原理一会计要素和会计等 式。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要素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重点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 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以 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设置账户的必要性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学习会计科目和 会计账户,是学习下一章复式记账的必要前提。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计要素 2.会计等式 3.会计科目 4.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CAI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要素 、资产 概念 (二)分类 负债 (一)概念 (二)分类
4 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要求方面的原则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二)配比原则。 (三)权责发生制原则。 (四)历史成本原则。 四、修订性惯例要求原则 (一)谨慎原则 (二)重要性原则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第六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会计的方法 二、会计核算方法 (一)设置会计账目。 (二)复式记账。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四)登记账薄。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七)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会计科目和账户,及其基本原理—会计要素和会计等 式。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要素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重点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 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以 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设置账户的必要性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学习会计科目和 会计账户,是学习下一章复式记账的必要前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计要素 2.会计等式 3.会计科目 4.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CAI 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资产 (一)概念 (二)分类 二、负债 (一)概念 (二)分类
所有者权益 (一)概念 (二)分类 四、收入 (一)概念 (二)分类 五、费用 (一)概念 (二)分类 六、利润 (一)概念 (二)组成 第二节会计等式 基本会计等式 二、资产和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一)经济业务类型及举例 (二)结论 三、会计等式的扩充式 第三节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二、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 第四节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设置账户的必要性 账户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复式记账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着重掌握复式记 账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账户和复式记账式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 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上一章和本章的学习,要能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账户和 复式记账,从而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复式记账原理 2.借贷记账法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CAI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复式记账原理 记账方法的意义和种类 二、复式记账的特点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5 三、所有者权益 (一)概念 (二)分类 四、收入 (一)概念 (二)分类 五、费用 (一)概念 (二)分类 六、利润 (一)概念 (二)组成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一、基本会计等式 二、资产和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一)经济业务类型及举例 (二)结论 三、会计等式的扩充式 第三节 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二、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 第四节 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一、设置账户的必要性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 复式记账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着重掌握复式记 账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账户和复式记账式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 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上一章和本章的学习,要能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账户和 复式记账,从而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复式记账原理 2.借贷记账法 [教学时数] 8 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CAI 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记账方法的意义和种类 二、复式记账的特点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