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成了一个热闹的外交应酬场所。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 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身移影动时, 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 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 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 身淡黄咔叽制服;澳大利亚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真是五光十色,目不暇 接 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他也是坐驱逐舰 从横滨来的。尼米兹在舰面上迎接他,陪他进入位于上层甲板的将领指挥室休息。 舰上升起他的五星将旗,和尼米兹的将旗并列。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飘起一面 美国国旗。 层解:第1、2段,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和盟军最髙统帅到来。 上层甲板上热闹的外交场面渐渐结束了。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 静立。以徐永昌将军为首的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 文章为何把时间写得这样准确? 提示:用具体到分的时间表现签字仪式意义的重大 翻“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的含意是什么? 提示:“简单”指签字仪式陈设干净、精练;“庄严、肃穆”指签字环境十分严 肃,表现事情的重大性;“永志不忘”,表现签字仪式让人终生难忘,因为洗刷 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頲战士“服装整洁”“满脸笑容”说明了什么? 提示:“服装整洁”说明他们对受降仪式的重视以及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 “满脸笑容”表现了他们一扫多年征战的压抑,内心充满了喜悦 锛作者描写舰艇装备、摩托艇情况等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舰着新衣,国旗飘扬,摩托欢歌,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烘托出胜利者 心中的喜悦 黼“签字场所”一节是如何使用空间顺序体现新闻现场感的 提示:这一段以空间为序十分详细地介绍了签字场所,对签字的具体地点、签字 用的桌子(“桌旁”“桌子靠里”“靠外”“桌前”“桌后”)、装着美国国旗的 玻璃柜、摄影记者专用的地方、舷梯的出入口等介绍得得体有序,对其方位、摆 设、配置、功用等介绍得清凊楚楚。这样描写场面,让读者如亲临其境,有很强 的现场感 燄文章为何写“我”的位置? 提示:“我”是这个场面中的一部分,是签字仪式的亲历人、见证者,强调了新 闻的现场感、真实性等。 《落日》主要写日本签降的事情,“白马故事”是不是多余的?
上成了一个热闹的外交应酬场所。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 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身移影动时, 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 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 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 身淡黄咔叽制服;澳大利亚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真是五光十色,目不暇 接。 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他也是坐驱逐舰 从横滨来的。尼米兹在舰面上迎接他,陪他进入位于上层甲板的将领指挥室休息。 舰上升起他的五星将旗,和尼米兹的将旗并列。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飘起一面 美国国旗。 层解:第 1、2 段,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和盟军最高统帅到来。 上层甲板上热闹的外交场面渐渐结束了。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 静立。以徐永昌将军为首的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 文章为何把时间写得这样准确? 提示:用具体到分的时间表现签字仪式意义的重大。 “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的含意是什么? 提示:“简单”指签字仪式陈设干净、精练;“庄严、肃穆”指签字环境十分严 肃,表现事情的重大性;“永志不忘”,表现签字仪式让人终生难忘,因为洗刷 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战士“服装整洁”“满脸笑容”说明了什么? 提示:“服装整洁”说明他们对受降仪式的重视以及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 “满脸笑容”表现了他们一扫多年征战的压抑,内心充满了喜悦。 作者描写舰艇装备、摩托艇情况等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舰着新衣,国旗飘扬,摩托欢歌,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烘托出胜利者 心中的喜悦。 “签字场所”一节是如何使用空间顺序体现新闻现场感的? 提示:这一段以空间为序十分详细地介绍了签字场所,对签字的具体地点、签字 用的桌子(“桌旁”“桌子靠里”“靠外”“桌前”“桌后”)、装着美国国旗的 玻璃柜、摄影记者专用的地方、舷梯的出入口等介绍得得体有序,对其方位、摆 设、配置、功用等介绍得清清楚楚。这样描写场面,让读者如亲临其境,有很强 的现场感。 文章为何写“我”的位置? 提示:“我”是这个场面中的一部分,是签字仪式的亲历人、见证者,强调了新 闻的现场感、真实性等。 《落日》主要写日本签降的事情,“白马故事”是不是多余的?
提示:“白马故事”写出了日本投降后,胜利者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英武和 威严,和题目“落日”相互对应 魁为什么作者把记者按照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两类进行比较详细地描写? 提示:表现了记者们对此次采访的专注,以此表现此次签降意义的重大。 戆对美国高级将领的神态描写有何作用? 提示:与前文战士的笑容相互衬托,表现胜利者的自豪以及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 笑 徐永昌将军的服装有何特点?为何这样写? 提示:将军身穿“洁净”的军服,表现胜利者对这一时刻的重视。 新闻为何写很多种语言的交织和大家起伏的笑声? 提示:一方面表现参加受降的国家之多,另一方面表现大家激动、兴奋的心情 为何写美国国旗? 提示:强调船是美国的,同时暗示此次签字仪式是美国主持的 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这时有人说,日本代表团将到。我急 急翘首望去,只见一艘小艇正向军舰右舷铁梯驶来。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 日本人随后,陆续从出入口来到主甲板。入口处那一小队水兵向美国军官敬礼后, 即放下手立正。乐队寂然。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 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他头上戴着大礼帽,身穿大 礼服,登上上层甲板就把帽子除下了。梅津美治郎随后,一身军服,重步而行 他们一共十一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 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对立。这时,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 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重光一腿失于淞沪战争后,一次在上海虹口阅兵时 被一位朝鲜志士尹奉吉投掷一枚炸弹炸断。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出名 的何梅协定日方签字人。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 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层解:日本代表出场。 第四部分:“代表到来”,写受降仪式双方代表来到会场的情景 仪式开始 九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 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 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 机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 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 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 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 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 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 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九时十分,军舰上层 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 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层解:写麦克阿瑟宣读讲稿,命令日本代表签字
提示:“白马故事”写出了日本投降后,胜利者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英武和 威严,和题目“落日”相互对应。 为什么作者把记者按照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两类进行比较详细地描写? 提示:表现了记者们对此次采访的专注,以此表现此次签降意义的重大。 对美国高级将领的神态描写有何作用? 提示:与前文战士的笑容相互衬托,表现胜利者的自豪以及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 笑。 徐永昌将军的服装有何特点?为何这样写? 提示:将军身穿“洁净”的军服,表现胜利者对这一时刻的重视。 新闻为何写很多种语言的交织和大家起伏的笑声? 提示:一方面表现参加受降的国家之多,另一方面表现大家激动、兴奋的心情。 为何写美国国旗? 提示:强调船是美国的,同时暗示此次签字仪式是美国主持的。 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这时有人说,日本代表团将到。我急 急翘首望去,只见一艘小艇正向军舰右舷铁梯驶来。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 日本人随后,陆续从出入口来到主甲板。入口处那一小队水兵向美国军官敬礼后, 即放下手立正。乐队寂然。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 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他头上戴着大礼帽,身穿大 礼服,登上上层甲板就把帽子除下了。梅津美治郎随后,一身军服,重步而行。 他们一共十一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 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对立。这时,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 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重光一腿失于淞沪战争后,一次在上海虹口阅兵时, 被一位朝鲜志士尹奉吉投掷一枚炸弹炸断。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出名 的何梅协定日方签字人。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 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层解:日本代表出场。 第四部分:“代表到来”,写受降仪式双方代表来到会场的情景。 仪式开始 九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 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 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 机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 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 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 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 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 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 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九时十分,军舰上层 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 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层解:写麦克阿瑟宣读讲稿,命令日本代表签字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接着回身 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冋签字。魏是菲律宾失守前最后抗拒日军的美军 将领,潘是新加坡沦陷时英国的指挥官。两人步出行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立在 他身后。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 魏锐德掏出第二支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他一共用了六支笔签字。签 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这时,尼米兹步出 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两人 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中华 民国代表现在签字。”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这时我转眼看着日本 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 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请人陪同签字。陪同的 人澳大利亚最多,有四个,荷兰、新西兰最少,各一人。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 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字前, 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全体签字, 为何“乐队寂然”? 提示:欢快的乐声只为胜利者而奏起,属于侵略者的只有沉默,而这沉默也是对 侵略者的无声抗议和冷漠。 日本人上舰船时为何悄无声息? 提示:形成对比,以静衬动,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表现对日本人的蔑视等 如何理解“熟人”这个称谓? 提示:“熟人”是对二人的讽刺,想当初,他们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屠杀 中国人民是何等的惨无人道!而历史就是这样无情,我们在这里又相会了,怎不 令人扬眉吐气! “挣扎”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挣扎”的意思是用力支撑或尽力摆脱,表现了重光葵签字时的艰难, 昔日趾高气扬的侵略者,如今在胜利者面前狼狈不堪,表现作者对重光葵轻蔑的 情感。 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 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 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 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 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层解:对日作战的盟国代表签字 第五部分:“仪式开始”,通讯的高潮部分,写“签字”的过程。 投降书脏了 按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 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麦克阿瑟的参谋长苏赛兰将军本来是负责把那份投 降书交给日方的,这时他却站在签字桌旁,板着脸和日本人说话,似乎在商量什 么。大家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记者们议论纷纷。后来看见苏赛兰在投降书上拿 笔写了半晌,日本人才点头把那份投降书取去。事后得知,原来是加拿大代表在 日本那份投降书上签字时签低了一格,占了法国签字的位置,法国代表顺着签错 了地方,随后的各国代表跟着也都签错了,荷兰代表首先发现这错误,所以才和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接着回身 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同签字。魏是菲律宾失守前最后抗拒日军的美军 将领,潘是新加坡沦陷时英国的指挥官。两人步出行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立在 他身后。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 魏锐德掏出第二支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他一共用了六支笔签字。签 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这时,尼米兹步出 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两人 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中华 民国代表现在签字。”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这时我转眼看着日本 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 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请人陪同签字。陪同的 人澳大利亚最多,有四个,荷兰、新西兰最少,各一人。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 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字前, 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全体签字, 为何“乐队寂然”? 提示:欢快的乐声只为胜利者而奏起,属于侵略者的只有沉默,而这沉默也是对 侵略者的无声抗议和冷漠。 日本人上舰船时为何悄无声息? 提示:形成对比,以静衬动,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表现对日本人的蔑视等。 如何理解“熟人”这个称谓? 提示:“熟人”是对二人的讽刺,想当初,他们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屠杀 中国人民是何等的惨无人道!而历史就是这样无情,我们在这里又相会了,怎不 令人扬眉吐气! “挣扎”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挣扎”的意思是用力支撑或尽力摆脱,表现了重光葵签字时的艰难。 昔日趾高气扬的侵略者,如今在胜利者面前狼狈不堪,表现作者对重光葵轻蔑的 情感。 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 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 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 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 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层解:对日作战的盟国代表签字。 第五部分:“仪式开始”,通讯的高潮部分,写“签字”的过程。 投降书脏了 按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 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麦克阿瑟的参谋长苏赛兰将军本来是负责把那份投 降书交给日方的,这时他却站在签字桌旁,板着脸和日本人说话,似乎在商量什 么。大家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记者们议论纷纷。后来看见苏赛兰在投降书上拿 笔写了半晌,日本人才点头把那份投降书取去。事后得知,原来是加拿大代表在 日本那份投降书上签字时签低了一格,占了法国签字的位置,法国代表顺着签错 了地方,随后的各国代表跟着也都签错了,荷兰代表首先发现这错误,所以才和
麦克阿瑟商量。苏赛兰后来用笔依着规定的签字地方予以更正,旁边附上自己的 签字作为证明。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层解:借“投降书脏了”把日本代表嘲弄了一番。 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 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隆隆机声 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 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 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 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 层解:盟军的空军飞过密苏里号,以浩浩荡荡的声势,参加受降仪式。 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 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 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 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 否则,我们将无面目给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 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写于横须贺港中军舰上) 层解:最后三段,由一个年轻水兵的话引发的联想和思考。 第六部分:“投降书脏了”,通讯尾声,写了三个小插曲 作者为何强调投降书签字仪式结束的时间为“九点十八分”?有何作用? 提示:作者用“九一八”这个数字联系了三个历史片段:1931年的“九一八” 日本制造沈阳事件;1933年的“九一八”,伪满通车到北平的时间;1945年的 “九一八”,日本签字投降的时间。 作者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表现出了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 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窘迫的日本人和隆隆的飞机声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提示: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窘态毕露灰溜溜逃跑的敌人,一边是胜利者的雄姿 写水兵话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由水兵的话引发作者的议论:不忘先烈的牺牲、团结一致,共抗外寇。 最后一段有何深刻含意 提示:日本签降标志着二战的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的胜利。经过艰苦卓绝 的战斗,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湔雪了多年的耻辱,从此,中国会变得更加强大 落日 签字场所一一简单肃穆 代表到来一一严肃有序、牢记历史 仪式开始一一正义审判、永志不忘 投降书脏了一一多行不义必自毙 1.阅读“仪式开始”一节,找出两处细节描写并简要解说其作用。 【答案】(1)在签字时,描写了麦克阿瑟签字用了六支笔,说明他意识到签字 仪式的历史意义,体现历史参与者当时敬重的心境等
麦克阿瑟商量。苏赛兰后来用笔依着规定的签字地方予以更正,旁边附上自己的 签字作为证明。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层解:借“投降书脏了”把日本代表嘲弄了一番。 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 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隆隆机声 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 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 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 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 层解:盟军的空军飞过密苏里号,以浩浩荡荡的声势,参加受降仪式。 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 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 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 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 否则,我们将无面目给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 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写于横须贺港中军舰上) 层解:最后三段,由一个年轻水兵的话引发的联想和思考。 第六部分:“投降书脏了”,通讯尾声,写了三个小插曲。 ,作者为何强调投降书签字仪式结束的时间为“九点十八分”?有何作用? 提示:作者用“九一八”这个数字联系了三个历史片段:1931 年的“九一八”, 日本制造沈阳事件;1933 年的“九一八”,伪满通车到北平的时间;1945 年的 “九一八”,日本签字投降的时间。 作者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表现出了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 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窘迫的日本人和隆隆的飞机声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提示: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窘态毕露灰溜溜逃跑的敌人,一边是胜利者的雄姿。 写水兵话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由水兵的话引发作者的议论:不忘先烈的牺牲、团结一致,共抗外寇。 最后一段有何深刻含意? 提示:日本签降标志着二战的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的胜利。经过艰苦卓绝 的战斗,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湔雪了多年的耻辱,从此,中国会变得更加强大。 落 日 签字场所——简单肃穆 代表到来——严肃有序、牢记历史 仪式开始——正义审判、永志不忘 投降书脏了——多行不义必自毙 1.阅读“仪式开始”一节,找出两处细节描写并简要解说其作用。 【答案】 (1)在签字时,描写了麦克阿瑟签字用了六支笔,说明他意识到签字 仪式的历史意义,体现历史参与者当时敬重的心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