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学案 单县第二中学语文组赵倩 2009年12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技能目标: 了解通讯的写作方法,尝试写新闻通讯 三、情感目标 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捕捉文章要点,并体会作者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2、在精妙的细节描写中国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晨读积累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 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年从军,官至河南、北诸路 招讨使,枢密副使。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为奸相秦桧以“莫 须有”的罪名谋害。他的诗词留传甚少,词仅存三首,内容皆表达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 酬的深沉慨叹。风格悲壮,意气豪迈。有《岳武穆集》。 注释: (1)凭:倚靠。(2)处:时候。(3)三十:指年龄。(4)尘与土:谓征战中奔波劳累 (5)八千:言征途之漫长。(6)云和月:披星戴月,谓夜以断日地行军战斗。 (7)靖康耻:靖康是宋钦宗年号。靖康元年(116),金后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 (8)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9)缺:山口。(10)朝天阕:朝见皇帝,天阕,皇帝的宫殿 赏析: 此词感情慷慨悲凉,音调激越高亢,充满爱国激情。词中表现出作者对恢复中原的坚 定信心和对敌寇的刻骨仇恨。陈廷焯盛赞此词曰:“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 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白雨斋词话》) 二、走近作者 朱启平:原名朱祥麟,祖籍浙江海盐,1915年11月生于上海,1933年南京金陵中学毕 业,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正当他准备升入协和医学院就读之际,一二.九运动爆发, 朱启平改读了新闻。1940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被派往昆明,采访滇缅路通车新闻。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自荐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当随军记者。在这期间他写下了《硫磺地狱》、 《冲绳激战》、《塞班行》、《琉球新面目》、《鹰扬大海》。获悉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的准备工 作由麦克阿瑟司令部负责准备时,朱启平马上乘美国军舰到达东京湾1945年9月2日,在 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朱启平是在场目睹这一历史性 时刻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他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是“状元之作
《落日》学案 单县第二中学语文组 赵倩 2009 年 12 月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二、技能目标: 了解通讯的写作方法,尝试写新闻通讯 三、情感目标 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捕捉文章要点,并体会作者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2、在精妙的细节描写中国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晨读积累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 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年从军,官至河南、北诸路 招讨使,枢密副使。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为奸相秦桧以“莫 须有”的罪名谋害。他的诗词留传甚少,词仅存三首,内容皆表达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 酬的深沉慨叹。风格悲壮,意气豪迈。有《岳武穆集》。 注释: (1)凭:倚靠。(2)处:时候。 (3)三十:指年龄。 (4)尘与土:谓征战中奔波劳累。 (5)八千:言征途之漫长。 (6)云和月:披星戴月,谓夜以断日地行军战斗。 (7)靖康耻:靖康是宋钦宗年号。靖康元年(1126),金后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 (8)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9)缺:山口。(10)朝天阕:朝见皇帝,天阕,皇帝的宫殿。 赏析: 此词感情慷慨悲凉,音调激越高亢,充满爱国激情。词中表现出作者对恢复中原的坚 定信心和对敌寇的刻骨仇恨。陈廷焯盛赞此词曰:“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 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白雨斋词话》) 二、走近作者 朱启平:原名朱祥麟,祖籍浙江海盐,1915 年 11 月生于上海,1933 年南京金陵中学毕 业,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正当他准备升入协和医学院就读之际,一二.九运动爆发, 朱启平改读了新闻。1940 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被派往昆明,采访滇缅路通车新闻。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自荐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当随军记者。在这期间他写下了《硫磺地狱》、 《冲绳激战》、《塞班行》、《琉球新面目》、《鹰扬大海》。获悉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的准备工 作由麦克阿瑟司令部负责准备时,朱启平马上乘美国军舰到达东京湾 1945 年 9 月 2 日,在 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朱启平是在场目睹这一历史性 时刻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他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是“状元之作
许多记述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都转载了这篇文章,后来还被收入了大学新闻教 材。他后来在谈这篇通讯的写作时说,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 好这篇报道 三、文体介绍 通讯,较为详细的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 具体形象的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它是常见的新闻体裁之一,具有真实、新鲜、及时的特 征。种类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它所报道的内容在时间跨度上比 较大,要选择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掌握丰富的材料,提炼具有重要意义的主 题,围绕主题,抓住矛盾,展开情节,注意细节的描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常见的结构 有: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的纵式结构和按照逻辑顺序、事物发展的性质安 排层次的横式结构。 四、基础知识 1、字音识记 目睹()签()字顷()刻勋绶()应()酬拾()级 舷()梯 翘()首日不暇()接昭()彰)天网恢恢()() 湔()雪咔()叽()哔()叽()绿呢()气氛( 簇簇 那()动 半晌()桅()杆投掷( 厥()功甚伟 倾()注欤() 2、形近字辨析 赎()罪碑()帖 瑟()缩欢愉() 牛犊()裨()益琴()键忠贞不渝()诏()书 琵琶()瑕不掩瑜() 3、成语辨析 永志不忘:永远记住,不遗忘。 矢志不渝:表示永远不变心。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 繁多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应接不暇: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天网恢恢: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 作恶必受到惩罚。 天理昭彰: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五、文本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解题:本文为何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 2、速读全文,概括每部分内容? 哪部分是重点?前后有何关联?
许多记述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都转载了这篇文章,后来还被收入了大学新闻教 材。他后来在谈这篇通讯的写作时说,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 好这篇报道。 三、文体介绍 通讯,较为详细的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 具体形象的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它是常见的新闻体裁之一,具有真实、新鲜、及时的特 征。种类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它所报道的内容在时间跨度上比 较大,要选择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掌握丰富的材料,提炼具有重要意义的主 题,围绕主题,抓住矛盾,展开情节,注意细节的描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常见的结构 有: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的纵式结构和按照逻辑顺序、事物发展的性质安 排层次的横式结构。 四、基础知识 1、字音识记 目睹( ) 签( )字 顷( )刻 勋绶( ) 应( )酬 拾( )级 舷( )梯 翘( )首 目不暇( )接 昭( )彰( )天网恢恢( )( ) 湔( )雪 咔( )叽( ) 哔( )叽( ) 绿呢( ) 气氛( ) 簇簇 ( ) 挪( )动 半晌( ) 桅( )杆 投掷( ) 厥( )功甚伟 倾( )注 欤( ) 2、形近字辨析 赎( )罪 碑( )帖 瑟( )缩 欢愉( ) 昭( )彰 牛犊( ) 裨( )益 琴( )键 忠贞不渝( ) 诏( )书 渎( )职 稗( )子 琵琶( ) 瑕不掩瑜( ) 沼( )泽 3、成语辨析 永志不忘:永远记住,不遗忘。 矢志不渝:表示永远不变心。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 繁多。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应接不暇: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天网恢恢: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 作恶必受到惩罚。 天理昭彰: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五、文本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解题:本文为何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 2、速读全文,概括每部分内容? 哪部分是重点?前后有何关联?
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 5、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文中除了顺叙外,还用了什么顺序?有什 么作用? (二)、精读精研 第一部分 1、文本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一自然段中交代了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其中“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指的是什么? 4、第三自然段交代事件的开始,主要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些受降仪式举行之前会场的情 景对全文来说有何作用? 第二部分“签字场所 这一部分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后面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在描写上的变化是什么?表现了什么? 第三部分:代表到来 这一部分在如果从内容上划分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 5、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文中除了顺叙外,还用了什么顺序?有什 么作用? (二)、精读精研 第一部分: 1、文本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一自然段中交代了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其中“中华民族 70 年来的奇耻大辱”指的是什么? 4、第三自然段交代事件的开始,主要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些受降仪式举行之前会场的情 景对全文来说有何作用? 第二部分“签字场所” 这一部分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后面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在描写上的变化是什么?表现了什么? 第三部分:代表到来 这一部分在如果从内容上划分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来时和日本代表团到来时的气氛有何不同,说明什么? 在这部分中,对中国代表的到来描述的比较突出和具体,找出具体描述的词句,思考为 什么突出中国代表? 在日本代表团中种点写了哪两个人?对他们的描述和后面的文字叙述有什么作用? 第四部分:仪式开始 这段话是围绕文中的哪个词来写的? 作者在描写重光葵的时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试着找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写盟国代表签字时有什么特点?突出了哪个国家代表?作者在此为什么特意看了日本代 表? 第五部分“投降书脏了” 第五部分是这则通讯的尾声。一共写了几个小插曲?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文章最后用诗作结:“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什么用意? 六、小组活动: 根据文章写作顺序梳理全文结构: 时间 主要内容 事件发展中的作用 1945年9月2日新闻来源、交代写作角度 总起 仪式特点、意义 上午7时多 会场外一主甲板 8点多 签字场所、会场布置 静态
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来时和日本代表团到来时的气氛有何不同,说明什么? 在这部分中,对中国代表的到来描述的比较突出和具体,找出具体描述的词句,思考为 什么突出中国代表? 在日本代表团中种点写了哪两个人?对他们的描述和后面的文字叙述有什么作用? 第四部分:仪式开始 这段话是围绕文中的哪个词来写的? 作者在描写重光葵的时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试着找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写盟国代表签字时有什么特点?突出了哪个国家代表?作者在此为什么特意看了日本代 表? 第五部分“投降书脏了” 第五部分是这则通讯的尾声。一共写了几个小插曲?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文章最后用诗作结:“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什么用意? 六、小组活动: 根据文章写作顺序梳理全文结构: 时间 主要内容 事件发展中的作用 1945 年 9 月 2 日 新闻来源、交代写作角度, 总起 仪式特点、意义 上午 7 时多 会场外—主甲板 8 点多 签字场所、会场布置 静态
记者活动和其他与会者活动动态 8时半 代表到来 对比 9时整 仪式开始 高潮 9时18分 代表离场 引发感想 稍后 投降书脏了 嘲笑、抒怀 军机参加仪式 空军的作用 水兵的话 依法感想 永志不忘 回应,点出主题 七、艺术鉴赏: 《落日》这则通讯在写作上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点面结合。在材料的组合方面,既注意到面上,又能突出要着重表现的那一点:既抓住了中 心,又能网罗有助于表现中心的材料。 细节的捕捉与刻画。 现代新闻通讯的写法与史传散文写法的统一。新闻写作,国外新闻界一直不主张直接发议论。 而中国史传散文常常是记叙、议论、抒情多种手法综合运用的。此文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 真因为此这篇通讯显得酣畅淋漓,不仅使人有所知、有所感,还是人有所领悟,吧自己的思 想触角延伸到历史的深处。 八、问题探究 (一)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找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并说说其妙处。 无论是消息、通讯、特写,还是报告文学,一般都不出现记者的身份“我”,而本文不仅 出现了“我”,而且不断写出“我”的感受,甚至评述。这样写会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 公正? 九、情感升华: 当历史的数据在我们面前… 1、通过下列图表中数据的比较,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中国八年抗日战争的损失与战果比较简表: 损失战果 中国人民伤亡1800余万人日本被歼灭人数133余万 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人向中国投降的日军数128.3万人 财产损失1000多亿元歼灭伪军数1186万人 2、当历史的事实被恶意篡改 1958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入大陆 1969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删除了所有关于反省战争责任的内容。 1978年,日本将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死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排位移进靖国神社, 当作“为国捐躯的英灵”供奉 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华北”和“全面侵略中国”等词句中的“侵 略”全部改成“进入”,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占领南京”。 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康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成为日本战后四十年来第一位以公职身
记者活动和其他与会者活动 动态 8 时半 代表到来 对比 9 时整 仪式开始 高潮 9 时 18 分 代表离场 引发感想 稍后 投降书脏了 嘲笑、抒怀 军机参加仪式 空军的作用 水兵的话 依法感想 永志不忘 回应,点出主题 七、艺术鉴赏: 《落日》这则通讯在写作上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点面结合。在材料的组合方面,既注意到面上,又能突出要着重表现的那一点;既抓住了中 心,又能网罗有助于表现中心的材料。 细节的捕捉与刻画。 现代新闻通讯的写法与史传散文写法的统一。新闻写作,国外新闻界一直不主张直接发议论。 而中国史传散文常常是记叙、议论、抒情多种手法综合运用的。此文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 真因为此这篇通讯显得酣畅淋漓,不仅使人有所知、有所感,还是人有所领悟,吧自己的思 想触角延伸到历史的深处。 八、问题探究: (一)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找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并说说其妙处。 、无论是消息、通讯、特写,还是报告文学,一般都不出现记者的身份“我”,而本文不仅 出现了“我”,而且不断写出“我”的感受,甚至评述。这样写会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 公正? 九、情感升华: 当历史的数据在我们面前…… 1、.通过下列图表中数据的比较,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中国八年抗日战争的损失与战果比较简表: 损失 战果 中国人民伤亡 1800 余万人 日本被歼灭人数 133 余万 中国军队伤亡 380 余万人 向中国投降的日军数 128.3 万人 财产损失 1000 多亿元 歼灭伪军数 118.6 万人 2、当历史的事实被恶意篡改…… 1958 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入大陆”。 1969 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删除了所有关于反省战争责任的内容。 1978 年,日本将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死的东条英机等 14 名甲级战犯的排位移进靖国神社, 当作“为国捐躯的英灵”供奉。 1982 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华北”和“全面侵略中国”等词句中的“侵 略”全部改成“进入”,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占领南京”。 1985 年 8 月 15 日,中曾根康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成为日本战后四十年来第一位以公职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