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试说明】 学测说明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高考说明: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体系】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原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 (2)具体原因 ①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 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②贵族垄断 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 也开始 接受教育 表现 (1)道家学派:老子和 (2)儒家学派:孔子、 和 (3)墨家学派: (4)法家学派:和 3.影响 (1)各家彼此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 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 (3)是中国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发展的基础。 、孔子和早期儒学 主张 贡献 期物
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试说明】 学测说明: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高考说明: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体系】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 。 (2)具体原因 ①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 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 的重用。 ②贵族垄断 、 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 , 也开始 接受教育。 2.表现 (1)道家学派:老子和 。 (2)儒家学派:孔子、 和 。 (3)墨家学派: 。 (4)法家学派: 和 。 3.影响 k s 5 u ks 5uK s5u ] (1)各家彼此 、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 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 (3)是中国 、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 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时 期 人 物 主 张 贡献
(1)核心是“ “己所不欲, (2)强调统治者要 ,反对 春秋孔子 创立儒家学派 (3)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4)首创 主张 (1)主张“ 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对儒家思 想加以总结和 孟子 (2)主张“ ”的伦理观 改造,使儒学 战国 (1)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和 以德服体系更加完整 人 荀子|(2)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2)战国后期, 强调的力量 儡儒学发展为诸 (3)提出“ 强调用规范人的行为 子百家中的 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 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②提出“ 的政治主张。 ③认为 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等都是 不断的 (2)庄子①把 都看作是相对的。 ②认为放弃一切 观念,就能获得 上的自由。 2.法家 (1)韩非子①主张君主要 ②提出了系统的 理论。 (2)影响①把权力提高到极点。 ②迎合于建立 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史论共识】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 隶主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 【知识背景】 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①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春秋 孔子 (1)核心是“ ”,“己所不欲,__________” (2)强调统治者要 ,反对_________和________ (3)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4)首创 ,主张_____________ 创立儒家学派 战国 孟子 (1)主张“________”,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 想 (2)主张“___________”的伦理观 (1) 对儒家思 想加以总结和 改造,使儒学 体系更加完整 k s 5 u k s5u Ks5 u]k s5u ks5 uKs 5u] (2)战国后期, 儒学发展为诸 子百家中的 荀子 (1)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和“ ”,以德服 人 k s 5 u ks 5uk s5u ] (2)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 强调的力量 k s 5 u ks 5uk s5u ] (3)提出“ ”,强调用规范人的行为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 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②提出“ ”的政治主张。 ③认为 和 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 难易等都是 ,不断 的。 (2)庄子 ①把 都看作是相对的。 ②认为放弃一切 观念,就能获得 上的自由。 2.法家 (1)韩非子 ①主张君主要 。 ②提出了系统的 理论。 (2)影响 ①把 权力提高到极点。 ②迎合于建立 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史论共识】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 隶主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 【知识背景】 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①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主张。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 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代表小生产 利益的墨子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 ②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 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 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 朝气和信心。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 切愿望。 规律总结: (1)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儒家思想诞生是时代的产物。 (2)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也在不断发展、改造,以适应社会政治的需要。而凡 是墨守旧说者,必将难逃被历史所淘汰的命运 【合作探究】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2、如果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分子,面对“百家争鸣”的局面,你会选择加入诸子百 家中的哪一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主张。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 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代表小生产者 利益的墨子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 ②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 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 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 朝气和信心。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 切愿望。 规律总结: (1)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儒家思想诞生是时代的产物。 (2)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也在不断发展、改造,以适应社会政治的需要。而凡 是墨守旧说者,必将难逃被历史所淘汰的命运。 【合作探究】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2、如果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分子,面对“百家争鸣”的局面,你会选择加入诸子百 家中的哪一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3、孔子、孟子与荀子的思想比较 4、(12分)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 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 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 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 政治主张。(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分) 【典型例题】 1.(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 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解析】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③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明确提及,但 根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
3、孔子、孟子与荀子的思想比较 4、(12 分)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 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 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 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 政治主张。(3 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 分) 【典型例题】 1.(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 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解析】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③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明确提及,但 根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
在“官学”培养人才。朱熹曾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④亚里士多德是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 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一—“吕克昂”学园。②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 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韩非子》的主张,后 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由此排除 【答案】C 2.(2012·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 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 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解析】本题考査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材料“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 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说明此学派代表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 权、主张社会变革、倡导重农抑商。结合所学可知是法家思想 【答案】D 3.(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 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 “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 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 映 【答案】B 【课堂小结】
在“官学”培养人才。朱熹曾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④亚里士多德是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 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吕克昂”学园。②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 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韩非子》的主张,后 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由此排除 ②。 【答案】C 2.(2012·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 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 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材料“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 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说明此学派代表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 权、主张社会变革、倡导重农抑商。结合所学可知是法家思想。 【答案】D 3.(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 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 “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 项正确;A 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 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 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 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 映。 【答案】B 【课堂小结】